①春日:春天,春季。《诗·幽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②气象:景色,景象。见三一八注解
③繁华:繁荣美盛。宋·贺铸《采桑子·罗敷歌》词:“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扬州,十二青楼,最数秦娘第一流。”繁荣,昌盛,蓬勃发展。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甘雨膏泽,嘉生所以繁荣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华盛,繁华兴盛。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那同乐院前游春的王孙士女,好不华盛。”
④骀荡:骀(tái)〈名〉本义劣马。《广韵》:“骀,驽马。”(dài)〈形〉舒缓放荡,常作“骀荡”。宋·赵善扛《烛影摇红》:“舞丝千丈飏晴光,骀青春无际。”骀荡,使人舒畅的(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物),舒缓起伏,荡漾。汉·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荡,从容阐缓。”怡悦。宋·范成大《行唐村平野晴色研甚》诗:“云烟酿春色,心目两骀荡。”
⑤兰芳桂馥: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名〉本义香,香气。宋·苏轼《千秋岁》:“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动〉香气散发。唐·申欢《兜玄国怀归诗》:“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馥郁,形容香气浓厚。后蜀·顾夐《鱼歌子》词:“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兰芳,兰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贤人。《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王逸注:“兰芳,以喻贤人。”
⑥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上下:指天地。《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李贤注:“上下,天地也。”
⑧空明:空旷澄澈,比喻天地晴朗的状态。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航北湖之空明,觑鳞介之惊透。”
⑨神骨俱清:神骨,神韵风骨。明·袁宏道《经太华》诗:“不取色态研,唯求神骨肖。”清新,清爽新鲜。清·宋匡业《梅花》诗:“不染纷华别有神,乱山深处吐清新。”
春天里景象繁荣华盛,使人心情精神怡悦荡漾,不如秋天浮云洁白微风清爽,兰花芬芳桂花馥郁,水天相接浑然一色,天地交合空旷明澈,使人神韵风骨全都清新。
春天的时候,百花齐放,十分芬芳,而小鸟歌唱,蝴蝶飞舞,变成繁华的气象,令人心神舒畅。但是这样比不上秋天的景色,秋天的云白风清,兰桂的花一起开放,香馥之气四散,水色和天光合为一体,上下特别清明使人气爽。春天、秋天的好坏,是因人而不同,同时也难有一定的评判。人不仅喜好春天的繁华气象,对于任何事都喜欢繁华热闹,不愿有冷静清寒的景色产生。相较之下,人还是超越多数人的所好而去喜爱那秋高气爽、清明之容的秋天为妙。世间一般人都说春天是幸福之气,而秋天是阴气。但仔细思考一下,只有近道的人喜秋而不喜春。世人所以爱春天,讨厌秋天,是根据人情来说的,不是对春秋的本质来说的。我们把这话仔细想一下,就不难感觉出其中有极大的道理在。唐朝刘禹锡有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正好说明了这段文字表达的景象。我们所以都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能给我们带来蓬勃朝气;人们所以都不喜欢秋天,那是因为秋天会给我们带来肃杀之气。作者于此并非比较春与秋孰美,我们也必须了解一点,夭地万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不过人对景物的爱憎,也完全是基于心情和观念。如果从不同角度来欣赏秋景,就会觉得秋光比春光显得更美。因为春天的清新就好比人的青少年时代,虽然具有青春活力,然而在某些方面却显得不成熟;而秋天的萧瑟就好比人的中壮年时代,虽然具有肃杀之气,但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走向衰亡的开始,万物至此得以成熟。大自然到秋天已度过了那雍容华贵万紫千红的夏季,此时已渐渐显出本来之面目,尤如人到本性显现成熟稳健而达到净沽的境界,秋高气爽,水夭一色,上下空明,人在此中神骨俱清。这就是作者“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一语的由来,可见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超凡的哲人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