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原文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译文

站在低矮处然后才知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在阴凉处然后才知过分光亮的地方会刺眼睛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保持沉默心情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

解说

养生一定要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几个形体动作就了事这样说并不是想把养生学复杂化事实上养生学就是要求人们在动态中去做养生实践

一个人身居平安的环境最是容易滋生惰性致使人的心性指令人体的各机能疏忽于防范也就为外邪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古人说“养生之道以不损为要延命之术以有补为先居安思危而防于未萌”一个人要想不损人体之精就首先要做到“防于未萌”当代医学认为养生学是建立在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而居安思危正是辩证法在养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身居安稳的环境就先要了解人处于危险之境的情况因人在危险之境中常常保持警戒之心“越是最危险的也就越是安全的”当然身居我们这样安稳的时代养生者不必硬要去寻找危险之境去学习经验危险只在人们疏于防范时才到来所以居安思危是要求养生者不要疏于防范

一个人的生活混乱他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损害一个人过着混乱的生活他就常处于疲惫之中他的形体必然受累而伤气损精心神由于受到不断的干扰它就无法静下来凝聚精气这样人体三宝的精神都无静无根必然会大量消亡这就跟自然天气变化一样若是冬天反现烈日暴晒而春日又冰冻三尺那么自然万物也就无法完成生藏的生长过程了可见只有顺自然之理而养才能获得人体健康当人处于乱境时我们就要改变这种状况力求建立一种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生活秩序因为人体各机能都是按自然运转秩序而运转的养生者制定出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是养生的有效途径

例解

管仲曲谏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桓公执政他打算游历齐国的东部问相大夫管仲“我准备出游往东到芝果再转琅琊可是司马却对我说应当做得像先王生前出游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凡国君出游分为‘游’‘夕’‘亡’‘荒’四种春出要留意百姓在农业生产上有没有困难对有困难的设法帮助这叫‘游’秋行要留心农民的收成情况对不足的给予补助这叫‘夕’如果带上大队人马出行一路上光是吃喝游玩而开销于民那就叫‘亡’如果再恣意游乐留恋在外长久不归就叫作‘荒’了以前先王出行对人民负有‘游’和‘夕’的责任而自己却从没有‘亡’和‘荒’的行为”管仲对桓公说“饮食起居是用以保养人的心性好恶喜怒哀乐称为人的六气是由心性产生的情感变化能聪明地处世待事是心性培养的功能所以圣人对自己的饮食起居都讲究调节安排得合理而有规律以控制住六气的变化严禁美声女色过分侵蚀并且不作出邪僻的行为不说背理的言论静养心性所以才称得是圣圣者具有‘仁’和‘义’仁出自于内心义施行于身外要达到仁就不能利用王位去谋取私利猎取私名要做到‘义’就不可取代他人而自立为王年过七十就应该交出政务因此圣人总是崇尚修养德性而轻视建树功业重视道而轻视物利道德在身就能不被物利所诱惑……”

遵守自然之道行仁义之德不去制造混乱的秩序也不胡乱行动就能颐养天年了同样身处于混乱恶劣的环境人们就要按道的精神去治理将不利的因素变化为有利生命的条件并为养育生命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