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像貌:长相,容貌。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七:“一日,曾往祠下遍閲,无女子像貌。”
②作:<动>本义人起身。《说文》:“作,起也。”产生,兴起。汉·张衡《东京赋》:“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
③景色:景致。唐·宋之问《夜饮东亭》诗:“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④万念灰冷:万念,指一切念头。灰冷,心灰意冷。宋·苏轼《送参寥师》诗:“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万念灰冷,指一切想法打算都心灰意冷。即“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语本清·南亭亭长(清末李宝嘉的别号。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庚子国变弹词》等作品。对清廷官吏的昏庸腐败、贪污纳贿等有所暴露。郑振铎《谴责小说》:“‘谴责小说’大约是始于南亭亭长的《官场现形记》一书罢。”)《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⑤一性寂然:一,〈数〉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此处“一”作“唯一,唯独”解。性,〈名〉本义人的本性。《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寂然,肃静的样子,形容寂静的状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一性寂然,即唯独本性寂然犹存。
⑥超物外:即“超然物外”,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语本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⑦象先:象是形象,先当超越解,象先是指超越于各种形象。《老子》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帝之象先。”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试想没有出生之前有什么长相容貌,再想死了以后又会产生什么景象呢?这样万般念头心灰意冷,唯独本性寂然犹存,自然可以超脱世俗遨游于万象之前。
生死是人间的大事,人们对于在未生之前是怎样的相貌和死后是如何景色当然不得而知。然而,天地虽然毁灭了,是天地间的真理却恒久不灭而常存同样的道理,人虽然是死了,但人的真性寂然独存始终不变。人了悟了此中的道理,则不论在未生之前或是既死之后,不论来的地方与去的地方都是相同。只有真性不泯,超然于事物之外,可悠游于天地之间。庄子所谓:‘游于象先。’是说天地万象尚未发生之前。人在此时虽然还没有发生,但这寂然犹存的天性却早已存在。所以,人能了悟此理,善自修持自可游于象先与天地参一了。关于人的生死问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哲学家苦心探讨,可是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具体结论,所以当子路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和生死等问题时,孔子告诉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如死?”人在降生之前是否有前世?死后是否有来世,佛教各种宗教都认为人有来世,所以才创造出天堂地狱及生死轮回等各种说教。尤其是埃及人更相信人死后有来生,有名的金字塔就是在这种信仰之下的产物。有人因生的短暂而花天酒地,有人因死的恐惧而忧心仲仲。对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讲,生不足喜,死不足忧,看破生死,杂念顿消,才能摆脱世俗的纠缠,做到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