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语本《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筌蹄:亦作“筌蹏”。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此处指设置的陷阱。《书序》唐·孔颖达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③心融神洽:心神,心思精力。语出《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融洽,融会,融合。清·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夫惟沉潜反覆于《论语》、《孟子》、曾子、子思之书……贯穿融洽,怡然理顺,涣然冰释。”心融神洽,即心神融汇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④泥:〈动〉拘泥于,拘执,不变通。《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⑤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文人笔墨,随在皆寓天机,若必于迹象拘泥求之,则凿矣。”
善于阅读书籍的人,要阅读到心领神会手舞足蹈时,才不会掉入文字的陷阱;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心思精力融汇贯通时,才能不拘泥于表面现象。
书是用文字表现思想的东西,书里面的文字是思想的符号。因此善于读书的人,能够熟读玩味的理解其中的思想。书读到妙处,不禁手舞足蹈起来。这算是得到了书中的真谛,所谓“不落荃蹄”。“筌”是钓鱼的漂木,“蹄”是捉兔的陷阱。钓鱼和捉免的时候,虽然要靠著漂木和陷阱,但是只要能捉住兔钓得鱼,漂木与陷阱怎样都没有关系。这仿佛是读书不必依靠书中的文字,只要了解书中的意旨,文字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善于读书的人,应该认识书中妙处所在。其次,善于观物的人,应当观察到心融神洽的妙处,也就是把精神与物质融合在一起,而不要只拘泥于事物的迹象,然后才能看出事务的真相,所以,观物不能只看表面的形相,应当看破里面的神髓。书籍是前人观察认识事物的知识积累和归纳总结,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意识,事物本身也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变化和表象。因此,无论是读书还是观察事物,都必须遵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境界,才不致读书死记硬背文字句章,观物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不得知识真蒂和事物本质。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忤也。”《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