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昧:〈形〉本义昏暗不明。《广雅·释估四》:“昧,冥也。”〈动〉违背。《西游记》:“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
②尽:〈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竭;穷尽。《左传·庄公十年》:“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尽,用尽。《韩非子·备内》:“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
③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汉书·食货志上》:“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是建立,心指自然本性。据《易经·复》:“复见天地之心乎?”注:“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疏:“本,静也,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方世开太平”。
不违背自己良心,不超越人之常情,不竭尽物资财力,这三件事具备了可以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万民创立不息的命脉,为后世子孙创造幸福。
心体是一个小天地,它和大的天地是相融合的。为了完成这天地应有的使命,人应当体会到我心即是另一小天地,所以应当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泯灭本心;第二是不要苛待他人到不堪忍受的痛苦程度;第三是役使万物要任其自然,不可以过用超越了限度使其力全消。此三者即是人天地之心,人若能善为体会运用,就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不昧己心的人,心地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不尽人情的人,热情一定是充沛有力的;不消耗物力的人,则一定爱惜物力。心地光明的人,则公正无私;热情充沛的人,则人情厚重;爱惜物力的人,则不怕缺乏。此三者可使大地立心、民命安稳和万物生息。这不但可以使现在的生活美满,也可以为将来的子孙造福。古圣先贤对人生修养的工夫有“内圣外王”之说。这也就是“先成己而后才能成物”的人生哲学,因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所以作人必须从根本作起。假如一个人连“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的起码修养工夫都不具备,就谈不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业。以古人此论推而广之,一个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即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基本的道德修养也应具备,对传统的美德也应继承。人们的生活环境需要这样一种道德秩序,社会对人们的素质也有这样的要求以保证社会的安定,人际的和谐,人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