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烦恼由我嗜好自心

原文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注释

<连>因为由于唐·李白秋浦歌“缘愁似个长

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出自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烦恼烦闷苦恼佛教语谓迷惑不觉包括贪痴等根本烦恼以及随烦恼能扰乱身心引生诸苦为轮回之因唯识论卷六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五阴亦尔烦恼因缘合成此身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

〈副〉又汉书·贾山传“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

〈名〉本义万物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事事情诗·大雅·烝民“有物有则”传“事也”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即社会,外界环境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物我彼此外物与己身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副〉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破的本指箭射中目标喻说话恰当亦作“破镝”喻发言正中要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牀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的旨真谛唐·常达山居诗之七“胡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

〈语气〉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译文

世俗之人只是因为认识得个“我”字太认真所以多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各种各样的烦恼从前的人说“不再知道自我存在如何知道外物可贵”又说“知道身躯不是我的烦恼又如何侵害我”真是点破的旨的言语啊

评语

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为的多突出自我自私的少所谓耻于言利而突出义就在于应当灭私欲而存大义古人不以“我”为重总以“物”为贵这乃是因为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结合而成不能执著一己之我因此人的思想也是时刻改变而不停止陶渊明说的“悟今是而昨非”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喜悦过了一个时期忽然悲观起来推究原因不外是执著“我”因而有了种种的嗜好和烦恼罢了如果人能达到无我之境明白自己不如外物之可贵就不起贪心贪欲瞋恚愚痴所谓之三毒实是一切烦恼之根源这些烦恼的兴起实因思想中执著一个“我”字古人不知道有我何能被烦恼所侵因此古人的无我之语可谓一语破的得了其中真谛啊古人不以“我”为重如果人能达到无我之境知道自己的身体都不是自己之物就不会被烦恼侵入而痛苦凡事不起争夺之心贪图之念自然一切平稳身心舒适旷达神怡俗话有“人不自私天诛地灭”这虽然是一句极具讽刺性的谚语可是却说明了自私乃人类天性之一所谓“认得你太深”意思就是极端的自私主义自私到极点不但会为自己带来烦恼而且也会为社会人类制造祸乱历史上最有名的自私主义学派就是战国时杨朱提倡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杨朱所以倡导极端自私主义是因为战国时代的一些野心政客经常以“国家人民”为借口而发动战争来满足更大的私欲因此他才认为“假如人人都为我而不为他那岂不是天下太平了吗”可见杨朱的自私和此处所说的自私两者的含义似是而非不管怎么说极端的自私自利不足取不能取为人处世太过自私难有朋友难寻合作者也因为个人私欲太强便会带来物欲的不满带来无穷的烦恼现代社会强调自我是人格气质的自我而非物欲情欲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