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幻形:幻化形状,此处指人的肉身,形骸。佛教认为人的躯体是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所以叫幻形或幻身。《圆沉经》卷上“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②凋谢:草木花叶枯落,比喻老年人死亡。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凋年,岁暮,晚年。南朝·宋·鲍照《舞鹤赋》:“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谢世,犹去世、逝世,指人死去,用于老年人。《魏书·彭城王勰传》:“诏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
③自性: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见一四一注解
④真如:佛家语,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亦指永恒不变的真理。见一四一注解
毛发脱落牙齿稀疏,任凭幻化形状的凋年谢世;鸟雀吟唱花草盛开,认识自然本性的真实如常。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小鸟要歌唱,花儿要开放,人也要从新生走向衰老而至死亡。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休”,就连孔子也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其实这些话都未免太消极。因为一个从的真正衰老,并非单纯生理上的衰老,心理上的衰者最为严重,所以庄子才说“哀莫大于心死”。何况一个人到四五十岁只能算中年人,而中年才开始创造事业的人比比皆是。中年可说是人生的顶峰时代,已经有事业基础的正是发挥潜力的阶段,即使没有事业基础的也可创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关键是保持精神上的不断追求。即使是到了老年只要精神不死又何妨追求?一个人活到老学到,以至童心不失,青春常在,而不知老之将至,忘却生理的衰弱。就会心宽地阔,永远年轻。至于说到生命的衰老,也不必太为百年之后事而悲观,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就如同花草树木的终归要凋谢一般。人到了老年,就和壮年血气正盛的时候大大不同了。毛发脱落牙齿稀疏,任何人都是免不了的。人的形体本来是幻影,时刻变迁,绝不是不变的,所以人把人体叫做“幻形之体”。至于凋谢,是形容人的衰老变化好像花草凋落,任凭你是再世的美人或是勇敢的英雄。一到了老年,身体的幻形就变成衰老不堪。这事是不能避免的,也只好顺其自然了。我们的幻形虽然是如梦幻,但人的实性则充满于天地间而不变。我们把这不变的实性,叫做“真如”。真就“真实”,如就是“不动”的意思。这个真如的自性,依着因缘次第而幻化。山河草木人畜虫鱼,恰似水因着空气的作用而次第化为雨霰雪水等。这形体虽是千变万化,但本性是一点也不变的。诚如古人所说的:“青青翠竹悉是宜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能够悟得了此理,也就明了了宇宙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