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羁锁:羁绊,束缚。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安以凡才,少好道德,羁锁世务,沉沦流俗。”羁绊,犹言束缚牵制。《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繫名声之缰锁。”缰锁,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拘束。《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繫名声之缰锁。”颜师古注:“缰,如马缰也。”吾生:谓己之生命。《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②可哀:令人悲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③夷犹:亦作“夷由”。犹豫,迟疑不前。《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夷犹,犹豫也。”《后汉书·马融传》:“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李贤注:“夷由,不行也。”从容自得。宋·张炎《真珠帘·近雅轩即事》词:“休去,且料理琴书,夷犹今古。”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历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优犹,即优游,优裕,宽裕。《荀子·正论》:“而圣王之生民也,皆使当厚优犹不知足,而不得以有馀过度。”杨京注:“优犹,宽泰(宽舒安泰)也。不知足,‘不’字亦衍耳。”
④性真:谓真性。《楞严经》卷三:“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另见100注解
⑤可乐:令人喜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可爱,令人喜爱。《书·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和乐,平和安适。《朱子语类》卷三四:“但得身心收敛,则自然和乐。”
⑥尘情:犹言凡心俗情。见00七注解
⑦圣境: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见一八六注解
⑧臻:〈动〉到达。《说文》:“臻,至也。”
羁绊缰锁于物质欲望,感觉自己生命的可怜悲哀:希夷优犹于本性纯真,发觉自己生命的可爱和乐。知道困扰于物欲的可怜悲哀,则尘世俗情立刻破除;知道留连于本性的可爱和乐,则神圣境界自然到来。
人被外物的欲念所困累,自然感到人生是可悲的。反之,如果能彻见自己的真性,则心不为外物所累而优游自适,这时候就会感到人生是快乐无比的。孟子说:“役物而不役于物。”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身则吾有何患?”道理在此。有吾身则烦恼接踵而来,就难以抗衡一切外物的困扰。就是说明我们连自身都可以牺牲放弃,当然也就不会受一切外物的困扰了。佛的精义在于消除人的烦恼,圆征无生。怎样能够去除烦恼呢?那就要从彻见自己的真性上下工夫。真性就是天理,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即能彻见真性即见如来,然后达到圆征无生的地步。佛陀尝说人生无常,又说人身难得。佛陀是在人中成佛,且在人中说教,足见佛并未否定人生,佛所以这样做,乃是欲在人生当中以圆觉来证道,使人生达于无生的地步。吾人切不可以无生为否定人生。再者,人受了物欲的束缚,认为人生是可悲,唯其能悟得生的可悲,便可以消除妄想套我执。唯其知道人生的可乐,圣人的境地自然就可以现前。因此佛家才苦口婆心劝世人要在彻悟自己真性上多下功夫。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就能明心见性。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即见如来,进而达到圆征无生的境界,所以禅宗才说:“悟了等于未悟”。人在自身修养中发现本性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但达到彼岸便会感到一种修持的快乐,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断反省自己,修养身心,人间就太平多而纷争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