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欲路:泛称有关欲念、情欲、欲望,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五欲烦恼"的意思。所谓"五欲"就是财欲、淫欲、饮食欲、名欲和睡眠欲,也有指五种感观欲望的。佛教甚至认为,眼欲得好色,耳欲得好声,鼻欲得好香,舌欲得好味,身欲得好触。这色、声、香、味、触都是众生易得的贪欲,也在禁止之列,这样便形成了诸多戒律,以达到禁欲的目的。言"五欲"者,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然尘本非欲,以其别有一种滋味,令人生爱,故名为欲。贪著五欲,生烦恼生死之过患。欲是境,患是心,因外五尘之欲,而牵起内心爱念。当知此五欲过患,甚于洪水猛兽。智度论曰:"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咬枯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世人愚惑,贪著五欲,至死不舍。如古来多少英雄俊杰,皆因贪著五欲,而丧身失命,败国亡家。如夏以妹喜,商以妲己,周以褒似之辈,岂不大可悲叹者乎?!菩萨大人畏因,能了知五欲过患,不唯出家缁流应远离,即为在家白衣之俗人,而亦不应贪染世间之欲乐。续法曰:"世乐有十:谓女色、财宝、声名、饮食、睡眠、家宅、田园、衣服、眷属、官贵。"禅经偈曰:"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岂可入道净侣,涉俗便成染。所言"不染"者,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也。
②乐:〈动〉喜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感到快乐,享受。欧阳修《醉翁亭记》:"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
③姑:姑且。
④染指:见070注解
⑤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⑥理路:泛称有关义理、真理、道理。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宋人必先命意,涉于理路,殊无思致。"
欲念上的事情,不要享受它方便而姑且有所染指,一但染指就会深深坠入万丈深渊;义理上的事情,不要忌惮它艰难而稍微有所退步,一但退步就会远远隔离千重高山。
人的欲望是一个客观存在,刻意去压抑不相符社会的进步,但是过分去放纵情欲物欲就容易迷失本性,不论情欲物欲都能迷惑人心,所以在这方面必须严加断限,否则一味贪图非分享乐,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欲念深渊而不能自拔。例如喝酒本来无可厚非,因为酒有浇愁、助兴、宴客、催眠等功用,所谓"一醉解千愁","酒是万乐之长"。然而一旦饮用过度就会使人陷入痛苦深渊,因此俗语才有"酒后无德"、"酒能乱性"、"酒为万病之源"。处在享乐中的人们很难克制欲望,这就需要修身养性。但是在义理方面,无论如何困难也要克服,追求理性是很枯燥的,佛家所说:"一寸道九寸魔"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都证明了修练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绝对不可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而应该像登山一样得奋力前进,否则躇跎一生将会落得一事无成的后果,所谓"莫待老来方不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人不能纵欲胡来,而应从小刻苦磨炼,不俱艰难,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