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欺诈:用狡诈的手段骗人,欺蒙狡诈。《战国策·燕策二》:“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
②诚心:诚垦的心意。宋·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字逢源。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五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次韵朱昌叔见赠》:“虽无才力可人群,偶有诚心与古亲。”
③暴戾:粗暴乖张,残暴狠戾。《诗·小雅·頍弁序》:“(幽王)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孔颖达疏:“王之政教酷暴而戾虐。”
④和气:见一七九注解。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⑤薰蒸:熏陶。宋·司马光《上谨习疏》:“上行下效谓之风,薰蒸渐渍谓之化。”
⑥倾邪私曲:倾邪,指为人邪僻不正。《汉书·萧望之传》:“后朋行倾邪,望之絶不与通。”私曲,谓偏私阿曲,不公正。《管子·五辅》:“故善为政者,田畴恳而国邑实,朝廷閒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
⑦名义气节:名义,名声与道义。《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气节,志气,节操。见290注解
⑧激砺:激,〈动〉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激而发之。”砺〈动〉引申为磨。《史记·伍子婿列传》:“胜自砺剑。”钻研,磨炼。《史通·品藻》:“纪僧珍砥节砺行,终始无瑕。”陶冶:教化培育。《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颜师古注:“陶以喻造瓦,冶以喻铸金也。言天之生人有似于此也。”
遇到欺蒙狡诈的人,用诚垦心意感动他;遇到残暴狠戾的人,用温和气度熏陶他;遇到行为不正偏私阿曲的人,用名义气节激发砺炼他。这样天下没有不纳入我教化培育中的人了。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就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使他受到感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东汉陈实“梁上君子”的故事,最能代表这种“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以德化人使顽石点头的道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即使是真顽之人朝闻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这也算是临终而悟,而达到德化的目的;何况对于一般人,坚持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对于为一己的私利私欲而欺心的人,我们要给他名誉、义理与节操,使他本心恢复到善境,用这样的作法,既不损人性,又合乎人的心理。能用适当的工夫,天下的人都能归于教化而成善行。假如是以善心而不能去其恶行,那就是自己的德薄或是热心不足。在日本史上后三年之役(1051年陆奥国地主豪强安倍赖时夺六郡,建立半独立的安倍王国。朝廷任命源赖义、源义家父子为陆奥守兼镇守府将军,耗时9年方予平定,史称“前九年之役”。时隔不久,1086年源义家又与另一镇守府将军清原氏混战。义家直苦斗到第三个年头上,方制服清原氏,此即“后三年之役”。源氏通过两次战役,在东国站稳脚跟,雄视京畿。),源义家杀了敌人安倍宗任。俘虏了他的弟弟贞任,义家赦了他的罪过,命贞任为他的近侍。贞任心里打算替哥哥报仇,义家对于此事或许明知而不问,丝毫也不加警戒。贞任想要杀掉义家的机会很多,但是见了义家的威严。踌躇而不敢下手,经过一年,有一天义家外出,只有贞任一个人随侍,他在义家的后面走著,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几次想要拔刀杀掉义家,但看见了义家温和慈祥的态度,还是忍住不下手。等到义家回府之后,贞任审然觉悟,向义家自首请罪,义家安慰了一番并未加以责备,贞任此后对义家更为心服,就终生效忠于义家。这故事证明了和气足可薰陶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