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士君子: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见二二四注解
②济物:犹济人,帮助他人,用金钱物质救助人。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③痴迷:见一九六注解
④急难:危急患难。宋·苏轼《物不可以苟合论》:“安居以为党,急难以相救,此足以为朋友矣。”
⑤无量功德:即功德无量。原为佛教语。后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景德传灯录·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贫穷不能用财物救济他人的,遇到他人迟钝迷惑的地方说一句话提醒他,遇到他人危急困难说一句话解救他,也算是大有益于他人的功劳恩德。
有道德的君子虽然不能用金钱救济他人的贫困,但可用精神的力量去感化他人。人们在迷惘的道途上能得一言以提醒,就可以改邪归正觉迷却痴。又当人们陷溺在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得一语的勉励,教他脱离危难之道,这就是善根,胜于赠送他人财物的恩惠。人们有一种传统的习惯,仿佛救助别人要么做事,要么助钱,要么出力,很重视有的形东西。对于出个点子,指点迷津,用道理劝诫一番等等无形的东西往往忽视。仿佛只在读书人中才重视常识广、境界高的人出的点子和讲的道理的价值。古代社会,文武重巨往往有自己的幕僚等等为自己出谋划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人帮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智慧和经验日益受到重视,出点子服务逐步走向一般民众,走向有序、有偿、有效的轨道。知识和经济金钱挂勾,可以按照时间计量,如请律师为你分析一个案情,让能者为自己的公司出一个促销策略。尤其在商品经济下市场竞争中,更需要的是人的智慧,有用的点子、即人才被越来越重视。当然,这类有关所谓“知识产权”的论说,只是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知识”的某种价值体现,并不是知识(建议、点子)等于金钱。所谓“与人为善”既为“善行”,也为“善言”。“一语惊醒梦中人”更能助人之危难,解人之困惑。
【注073】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四·集灵》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