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界宋人⑨。界者何?与也。其言界宋人何?与使听之也。曹伯之罪何?甚恶也。其甚恶奈何?不可以一罪言也⑩。
夏,四月,己已,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淮⑩。楚师败绩。此大战也,曷为使微者?子玉得臣也。子玉得臣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大夫不敌君也。楚杀其大夫得臣⑩。
卫侯出奔楚⑩。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⑩。陈侯如会。其言如会何?后会也⑩。
公朝于王所⑩。曷为不言公如京师?天子在是也。天子在是,则曷为不言天子在是?不与致天子也⑩。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卫元喧出奔晋⑩。
陈侯欺卒⑩。
①二十有八年: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
②非两之:不是把这次军事行动分为两件事。
③致其意:表示侵曹是晋国的本意。
④假途:借道路。
⑤固:坚持。
⑥公子买:鲁国大夫,字子丛。戊卫:驻守卫国。
⑦不卒戊:没有完成驻防的任务。
⑧内讳杀大夫:据《左传》载:当时鲁国大夫公子买领兵驻防在卫国,楚国发兵救卫,没有战胜晋军,鲁僖公害怕晋国,便杀了公子买来讨好晋国。
⑨丙午:
三月初九。曹伯:即曹共公。界化下敝):给,交给。
⑩不可以一罪言:据《左传》载:曹共公滥封官爵,朝中有三百多乘坐大马高车的无用大夫,对贤臣嘻负羁却不重用。晋文公逃到曹国时,曹共公对他无礼。何休注:“曹伯数侵伐诸侯以自广大。”
⑩己巳:四月初二。城蹼:卫国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县。一说在今山东蹼县南。
⑩楚杀其大夫得臣:子玉得臣是自杀的。按:古代习惯,主帅作战失败,不必等国君处罚,应该自己认罪自杀。
⑩卫侯:指卫成公。卫成公请求与晋、齐结盟,晋文公不允许。卫成公想进一步投靠楚国,卫国人不同意,最后是卫人把卫成公赶出卫国来讨好晋国。
⑩癸丑:五月十七日。践土: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荣泽县西北⑩后会:莅盟会之后才到来。
⑩朝于王所:在周天子的住所朝见。按:听说晋文公大败楚军,周襄王前来劳师。晋文公就在践土这个地方建造一座行宫。因此这时“王所”在践土。
⑩不与致天子:不赞成诸侯让周天子离开京师到盟会的地方来。
⑩元喧(xuan宣):卫国大夫,食采邑于元,故以元为氏。
⑩陈侯欺:即陈穆公,名欺,在位十六年。何休注:“不书葬者。为晋文讳,行霸不务教人以孝,陈有大丧而姜会其孤,故深为耻夕”
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季,晋文公侵犯曹国。晋文公讨伐卫国。为什么两次提到晋文公?这里不是把“侵曹”和“伐卫”当作两件事。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用一个“遂”字把这次军事行动连接起来呢?因为还没有侵犯曹国。没有侵犯曹国,那么这里说侵犯曹国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表达晋文公的意愿,既然晋文公的意愿是侵犯曹国,那么为什么又讨伐卫国呢?晋文公准备侵犯曹国而向卫国借道,卫国的回答是:“不可能办到!”于是晋文公就坚持要讨伐卫国。
鲁国大夫公子买率兵驻守卫国。没有完成驻防的任务。“刺之”。没有完成驻防的任务是什么意思?没有完成驻防的任务,这是鲁国内部的一种说法。实际上是不能派遣他去。既然不能派遣他去,那么这里说他驻守卫国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为了满足鲁僖公的心意。“刺之”是什么意思?“刺之”就是杀了他。既然杀了公子买,那为什么说“刺之”呢?因为鲁国避讳说杀了大夫,就说成“刺之”了。
楚国军队救援卫国。
三月,丙午这天,晋文公率兵攻进曹国。活捉了曹共公,并把他“界”宋国人。“界”是什么意思?就是交给。这里说交给宋国人是什么意思?就是交给宋国人审讯他。曹共公有什么罪?曹共公是非常坏的人。他非常坏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是不能用一桩罪行来概括的。
夏季,四月,己巳这天,晋文公、齐国军队、宋国军队、秦国军队和楚国人在城淮这个地方交战。楚国军队大败。这是一次大的战役,为什诊楚国振遣一个地位低微的人来指挥作战呢?这个人其实就是楚国的令尹子玉得臣。既然是令尹子玉得臣,那么为什么称他“人”呢?是贬低他。为什么要贬低他呢?因为大夫是不能与国君对敌的。
楚国杀了它的大夫子玉得臣。
卫国国君逃到楚国去。
五月,癸丑这天,鲁僖公与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会见,并在践土这个地方结盟。陈侯到会。这里说到会是什么意思?是说盟会已经结束了他才到来。
鲁僖公在周天子住的地方朝见周天子。为什么不说鲁僖公到京师去呢?因为周天子就在践土这里。既然周天子就在践土这里,那么为什么不说周天子在这里呢?因为不赞成诸侯盟会召请周天子前来。
六月,卫成公郑从楚国又回到卫国。
卫国大夫元恒逃到晋国去。
陈穆公欺死了。
公子遂如齐。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娄人、秦人于温①。
天王狩于河阳②。狩不书,此何以书?不与再致天子也③。鲁子曰:“温近而践土远也④。”
壬申,公朝于王所。其日何?录乎内也⑤。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归之于者何?归于者何?归之于者,罪已定矣。归于者,罪未定也。罪未定则何以得为伯讨⑧?归之于者⑦,执之于夭子之侧者也。罪定不足,已可知矣。归于者,非执之于天子之侧者也,罪定不定未可知也⑥。卫侯之罪何?杀叔武也⑧。何以不书?为叔武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乎叔武?让国也。其让国奈何?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叔武辞立而他人立,则恐卫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己立。然后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⑩。卫侯得反,曰:“叔武篡我。”元喧争之曰:“叔武无罪。”终杀叔武。元咀走而出。此晋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卫之祸,文公为之也。文公为之奈何?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杀母弟者⑧,文公为之也。卫元咀自晋复归于卫。自者何?有力焉者也⑩。此执其君,其言自何?为叔武争也。
诸侯遂围许。
曹伯襄复归于曹⑩。
僖公,211•遂会诸侯围许⑩。
①温:周徽内国名。周初苏忿生以温为司寇。故城在今河南温县境。
②河阳:晋国邑名,在今河南孟县西。《春秋》记“天王狩于河阳”,是避讳的说法,要隐瞒“晋侯召王”的过失,而宣扬晋文公的功德。狩:打猎,冬天打猎叫狩。
③不与再致天子;何休注:“一失礼尚愈,再失礼重,故深正其义,使若天子自狩非致也。”
④温近而践土远:何休注:“此鲁子一说也。温近狩地故可言狩。践土远狩地,故不言狩也。”
⑤壬申:十二月初九。录乎内:何休注:“危录内,再失礼将为有义者所恶。”
⑥伯讨:指诸侯有罪,受到方伯的讨伐。
⑦归之于者:何休注:“归之者,次绝之辞。执于天子之侧,已白天子,罪定不定自在天子,故言已可知。”
⑧未可知:何休注:“未得白天子分别之者,但欲明诸侯尊贵不得自相治,当断之于天子尔。大恶虽未可知,执有罪当为伯讨矣。无罪而执人,当贬称人。”
⑨叔武:即夷叔,卫成公之弟,因卫侯出奔,他代理国政,并代表卫侯参加践土盟会。
⑩治反卫侯:经过诉讼使卫侯得以返回卫国。何休注:“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叔武让国见杀而为叔武讳杀者,明叔武治反卫侯,欲兄飨国,故为去杀己之罪,所以起其功而重卫侯之无道。”
⑧放乎杀母弟:驱逐卫侯和卫侯杀死同母弟弟。
@有力焉者:何休注:“有力焉者,有力于晋也。”
⑩曹伯襄复归于曹:何休注:“曹伯言复归者,天子归之也。”
@遂会诸侯围许:这句的主语是曹伯。
秋季,妃伯姬来到鲁国。
公子遂到齐国去。
冬季,鲁僖公在温这个地方与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娄子、秦国人会面。
周天王到河阳狩猪。狩猎是不记载的,这里为什么记载呢?因为不赞成诸侯第二次召请周天王前来。鲁子说:“大概温这个地方离狩猎的地方近,所以说‘狩’;践土这个地方离狩猎的地方远,就不说‘狩’了。”
壬申这天,鲁僖公到周天王的住所朝见。这里为什么记载日期呢?这是将鲁僖公失礼的事记载到史书上。
晋国人拘捕了卫侯,把他押送到京师。把他押送到的意思是什么?送到的意思又是什么?把他押送到的意思是罪已经定了;送到的意思是罪还没有定。既然罪还没有定,那么为什么可以称为方伯的讨伐呢?因为把他押送到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周天王的身边拘捕他,罪定不定,已经可以知道了。而送到的含义却不是在周天王的身边拘捕他,罪定不定,还不知道。卫侯有什么罪呢?就是杀了他的亲弟弟叔武。为什么不记载呢?是为叔武避讳。《春秋》一书是为贤良的人避讳的。叔武有什么贤良呢?他主动让出君位。他怎样主动让出君位呢?晋文公驱遂卫侯,要立叔武为君,叔武如果辞让,别人就会被立为国君,那么叔武又怕卫侯不能再返回卫国,因此,就这样自己立为卫国国君。后来,他参加了诸侯的践土盟会,经过诉讼,终于使卫侯返回卫国。卫侯得以回国后,却说:“叔武篡夺了我的君位。”大夫元咀和他争辩,说:“叔武代理国政没有罪!”卫侯不听,终于杀了叔武。大夫元咀只得匆匆逃出卫国。这里说的“晋人”就是晋文公。那为什么称人呢?为了贬低他。为什么要贬低他呢?因为卫国的祸难,都是晋文公造成的。怎么是晋文公造成的呢?晋文公驱逐了卫侯而立叔武为君,使别人兄弟之间互相猜疑,所以说驱逐卫侯,以及卫侯杀同母弟弟,都是晋文公一手造成的。
卫国大夫元呕“白”晋国又回到卫国。“白”是什么意思?是表示有晋国的力量在他那里。晋国拘捕了他的国君,这里还说有晋国的力量在他那里是为什么?因为元恒是为叔武无罪争辩。诸侯们率兵接着包围了许国国都。
曹伯襄又回到曹国。
曹伯接着就率兵会同诸侯军队去围攻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