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使家父来聘⑦。
夏,五月,丁丑,悉。何以书?讥鱼也。秋,伐邾娄。
冬,十月,雨雪。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⑧。祭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⑨。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遂者何?生事也⑩。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王者无外⑩,其辞成矣。
①八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
②“春曰祠”四句:何休注:“春物始生,孝子思亲,继嗣而食之,故曰祠。……荐尚麦苗,麦始熟可钓,故曰钓。……秋谷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冬,万物毕成,所荐众多,芬芳备具,故曰需。”《礼•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钓,夏祭曰掩,秋祭曰尝,冬祭曰熏。”略有不同。钓(y己。要):宗庙四时祭之一。
③巫(q了气):屡次,一再。
④黔(dO读):轻慢。何休注:“默,谍默也。”
⑤士不及兹四者:士人赶不上这四时祭祀。何休注:“四者,四时祭也。”
⑥冬不裘,夏不葛:何休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士有公事不得及此四时祭者,则不敢美其衣服,盖思念亲之至也。”
⑦家父:人名。周天子大夫。何休注:“家,采地。父,字也。天子中大夫。氏采,故称字,不称伯仲也。”采地,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收入,作为卿大夫的傣禄。也作“采邑”、“食邑”。
⑧祭公:周王室臣。王后:即纪季姜,周桓王后。
⑨天子之三公:何休注:“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十官。下应十二子。祭者,采也。天子三公氏采称爵。”
⑩生事:何休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即制造事端。
⑩可则因用:何休注:“婚礼成于五:先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然后亲迎。时王者遣祭公来,使鲁为媒,可,则因用鲁往迎之,不复成礼。”
⑩王者无外:对于周天子而言没有外国。
鲁桓公八年,春天,正月,己卯这天,“蒸”。“熏”是什么意思?就是举行冬祭。春天的祭祀叫“祠”,夏天的祭祀叫“构”,秋天的祭祀叫“尝”,冬天的祭祀叫“熏”。平常的事,《春秋》是不记载的,这里为什么记载呢?为了谴责。谴责什么?谴责鲁桓公祭祀的次数太多了。祭祀的次数太多就会轻慢鬼神,轻慢就会不恭敬。君子的祭祀是恭敬而不轻慢鬼神的。祭祀的次数太少就会松懈,松懈就会忘记,这也是不行的。士大夫如果因公赶不上这四季的祭祀,那么冬天就不敢穿裘皮大衣,夏天也不敢穿凉爽的葛衣。
周天王派大夫家父来鲁国访问。
夏天,五月,丁丑这天,鲁国举行冬天的祭祀。为什么要记载这件事?作者谴责鲁桓公祭祀太频繁了。
秋天,鲁国军队攻打掷娄国。
冬天,十月,下雪。为什么记载这件事?记载怪异的现象。有什么怪异呢?这时下雪不合时令。
祭公来鲁国,随后到纪国迎接王后。祭公是什么人?是周天子的三公之一。为什么不说派遣呢?因为在婚礼中是不称呼主人的。“遂”是什么意思?就是制造事端。大夫并没有制造事端,这里为什么要说“遂”呢?因为成全祭公使命的是鲁国。为什么说成全祭公使命的是鲁国呢?因为周天子派鲁国去做媒人,如果做媒成功了,祭公就可以到纪国去迎娶王后。女子在自己的国家应该称女,这里为什么称她王后呢?因为对于周天王来说,是没有国外的,所以这种说法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