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②。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秋,晋侯会狄于攒函③。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外讨也。不与外讨者,因其讨乎外而不与也。虽内讨亦不与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讨也。诸侯之义不得专讨,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丁亥④,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⑤。此皆大夫也,其言纳何?纳公党与也。
①十有一年:鲁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
②辰陵:陈国地名,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六十里。
③攒(cuan攒)函:狄地,今址不详。
④丁亥:
十月十一日。
⑤纳:护送。有帮助逃亡者回国执政之意。
鲁宣公干一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楚子、陈侯、郑伯在辰陵这个地方结盟。
公孙归父会同齐国人攻打莒国。
秋季,晋侯与狄人在攒函这个地方会面。
冬季,十月,“楚人”杀了陈国大夫夏征舒。这个“楚人”就是楚子,这里为什么称他“人”呢?为了贬责他。为什么要贬责他?因为不赞成诸侯向外讨伐有罪的人。不赞成诸侯向外讨伐有罪的人,是因为楚子向外讨伐陈国的夏征舒,所以不赞成,即使诸侯在国内讨伐自己的臣下也不赞成。为什么不赞成呢?实际上是赞成的,但是在语言上却表示不赞成。为什么在语言上表示不赞成呢?因为从诸侯的名义来说,是不能自作主张讨伐有罪的。既然从诸侯的名义来说是不能自作主张讨伐有罪的,那么这里为什么说实际上是赞成的呢?因为当时上无贤明的天子,在下没有主持一方的诸侯之长,天下诸侯国内如果有谁做出不道义的事情,比如臣下弑杀国君,儿子弑杀父亲,如果有实力讨伐他,那么讨伐他是可以的。
丁亥这天,楚子率兵进入陈国,把公孙宁、仪行父护送回陈国。公孙宁和仪行父都是陈国大夫,这里为什么要说护送呢?因为这是把陈灵公的同党护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