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左传》
公元前712年,齐、鲁、郑三国一起征伐弱小的许国。许国被占领后,齐、鲁将许国让给郑国。郑庄公派人协理郑国政事的同时,发表了一番委婉曲折的言辞,使许国“名正言顺”地成为郑国附庸。
①庚辰:七月一日。
②傅:逼近,迫近。
③颍考叔:郑国大夫。
④子都:郑国大夫。
⑤瑕叔盈:郑国大夫。
⑥壬午:七月三日。
⑦共:通“供”。
⑧许叔:许庄公的弟弟。
⑨逞:满意。
⑩共亿:相安。
⑪昏媾:婚姻。昏,通“婚”。
⑫禋(yīn)祀:本指升烟祭天以求福,这里泛指祭祀。
⑬圉(yǔ):边境。
⑭而:通“尔”,你。
⑮先君:指郑武公。
⑯卑:衰落。
⑰大岳:传说为尧舜时候的四方部落首领。胤(yìn):后代。
隐公十一年秋七月,鲁隐公会合齐僖公、郑庄公攻打许国。初一这一天,军队迫近许城。颍考叔拿着郑庄公的大旗“蝥弧”抢先登城,子都从下边用箭射他,颍考叔从城上跌落下来。瑕叔盈又拿着蝥弧旗登上城头,挥动着旗子向四周大喊道:“国君登城了!”郑国的军队于是全部登城。初三这一天,军队占领了许国。许庄公逃往卫国。齐僖公要把许国让给隐公。隐公说:“君侯说许国不恭敬,我于是跟从君侯前来讨伐。许国既然已经伏罪,虽然君侯有命,我也是不敢接受的。”于是把许国让给了郑庄公。
郑庄公派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弟许叔居住在许国的东部边境上,说:“上天降祸于许国,鬼神实在对许国国君不满意,便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只有一两位同姓的臣属,尚且不能平安相处,岂敢把攻占许国作为自己的功绩呢?寡人有个弟弟,不能与我亲爱和睦,因为我的原因现在还在四处求食,更何况长久地占有许国呢?您侍奉许叔来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让公孙获来帮助您。若是我死后得以埋葬于地下,上天又依照礼法收回了加于许国的祸害,宁可使许庄公重新来治理他的国家。那时,只要我郑国有所请求,许国就会像亲戚一样,能够诚心允许郑国,不使他国乘机强住在这里,逼迫我们,和我们郑国争夺这块土地。我的子孙挽救危亡都来不及,何况是占领许国的土地呢?我之所以使你们居住在这里,不单是为了许国,也是借此来暂时巩固我的疆土。”于是又让公孙获居住在许国的西部边境上,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用财货,不要放在许国之内。我死以后,就赶快离开这里。我的先父在这里新建城邑,周王朝既然已经衰落了,周朝的子孙们互相之间的攻伐日益严重,秩序日益混乱。许国,是太岳的后代,上天既然已经厌弃了周朝,我怎能还与许国相争呢?”
君子说:“郑庄公在这件事上的做法合于礼。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所秩序,使后代受益的东西。许国,是因不合礼法才去讨伐它,服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后才与人相处,衡量自己的力量后才做出举动,看清形势才行动,不连累后代,可以说是懂得礼了。”
郑庄公的言辞委婉曲折。他一会儿为许国考虑,一会儿又为郑国算计,语语放宽,字字放活。文中三次提到“天”字,庄公想表达的意思是,事情的成败,完全取乎于天,而他只是顺应天意罢了。更妙的是,后面又用了四个“乎”字,庄公吞吞吐吐,表面上看是心口相商,实际是精明至极,从中可见庄公一代奸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