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秦文颜斶说齐王

国策·齐策四

题解

这篇文章是写士人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争论国君与士人谁尊谁卑的问题颜斶公开声称“士贵耳王者不贵”并用历史事实加以证明它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要求自身地位的提高与民主思想的抬头颜斶拒绝齐宣王的引诱而返璞归真既表现了士人不慕权势洁身自爱的傲气与骨气也给我们留下了古代隐士明哲保身逃避现实的缩影

【一段】

原文
齐宣王见颜斶“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斶周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五十步而樵采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注释

齐宣王齐威王之子姓田名辟疆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

颜斶(dú)齐国隐士

上前到前面来

通“悦”

慕势贪慕权势

趋士接近士人快走此处引申为“赶忙地接近”

与其与下句的“不如”连用表示选择两件事物时舍弃的一方面

说法根据理由

柳下季春秋时鲁国人姓展名禽字季食邑于柳下故称柳下季死后私谥曰惠又称柳下惠

坟墓

樵采打柴

镒(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合二十四两

活的与下文“死”相对

译文

齐宣王会见颜斶“颜斶过来!”颜斶也说“大王过来!”宣王很不高兴他身边的人对颜斶说“王是君主你是臣民王说‘颜斶过来’你也说‘大王过来’能这样吗?”颜斶回答说“我到大王跟前去是趋炎附势大王到我跟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齐王气得变了脸色责问道“是我这做国君的尊贵呢?还是你这样的士人尊贵呢?”颜斶答道“士人尊贵国君并不尊贵”齐王问“有什么根据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攻打齐国时下令说‘有谁胆敢在柳下季坟墓周围五十步以内打柴杀勿赦!’同时还有一道命令说‘有谁能取得齐王首级就封谁为万户侯赏给黄金万两’由此可见活着的国君的脑袋还抵不上死了的士人的坟墓呢

【二段】

原文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夫玉生于山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非不尊遂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注释

羞辱

交往交游

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以一牛一羊一豕为太牢这里泛指美味佳肴

丽都华美

加工雕琢

太璞未经雕琢的玉这里兼喻事物的天然本性

鄙野边远乡野之地

推选推举选任

俸禄此指授以官职

尊遂尊崇显达遂愿称心

晚食饥饿而后吃饭此句与俗语“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意相近

安步缓缓步行悠闲散步

通“娱”,快乐

译文

宣王说“啊君子怎么可以欺侮呢!寡人是自讨没趣希望先生接受我做您的弟子颜先生如果和寡人交往吃的一定是美味佳肴外出一定是以车代步先生的夫人和儿女都衣着华丽”颜斶谢绝宣王的盛情邀请说道“璞玉生在山上一经雕琢就受到损伤这并非说雕琢后的玉就不宝贵而是说璞玉的天然本质被破坏了士人生活在乡野一旦被举荐为官他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不尊崇显达而是他失去了士人的本真我颜斶情愿回归山林饥而后食粗茶淡饭也像吃肉一样有滋有味安闲散步也会有乘车的舒适之感不因做官而获罪权当是地位尊贵内心纯洁而行为正直正可自得其乐”说完,拜了两拜,辞别而去

【三段】

原文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注释

归真反璞回归原始的淳朴自然的本真状态自然自然状态同“返”一作“朴”

译文

君子评论说“颜斶是懂得知足常乐的真谛了同那美玉回到石头里一样他又回到了纯真质朴的生活这样一生一世都不会遭受侮辱了

评析

前人评此文曰“起得唐突收得超忽”颇有构思之妙文章一开头便以“斶前”“王前”两句简短对话把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示于读者眼前齐王直言下令位尊使下的骄横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不足为奇而颜斶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针锋相对命令“王前”的话语则无异于地动山崩令人震惊若将颜斶的不慕权势与苏秦张仪之流的苟容邀宠相比前者如深谷幽兰后者就是皇宫茅厕的狗尾巴草尾声“归真反璞”则余韵回荡令人遐想

本文有如一出独幕话剧全篇由对话组成以对话展开波澜起伏的情节以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以情节而论两个“前”字的撞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左右”狗仗人势的责问颜斶舌战齐国群臣继而是王“忿然作色”颜斶针锋相对与齐王争论“王贵”与“士贵”的问题齐王终于为颜斶折服欲以丰厚爵禄相笼络却被颜斶谢绝文章虽短却起伏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即其美之所至也以人物性格而论作者所使用的言辞颇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例如“斶前”尊使卑上命下就是这种口吻“王者贵乎?士贵乎?”在齐王的头脑里他自以为他是最高贵的所以他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欲以王之贵压士之贵非常符合齐王的思维定式“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物质引诱也是君王们惯用的笼络手段而颜斶的自比“太璞”以及所举柳下季墓地的一棵草胜过齐王的脑袋的事例都十分贴切符合颜斶的身份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后人影响很大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常采用这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