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秦文苏秦以连横说秦

国策·秦策一

题解

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汇编战国时代群雄纷争逐鹿中原智辩之士因时而起揣人主之心理逞一己之巧舌或以联弱抗强之计或以使弱事强之谋游说于诸侯以求自己飞黄腾达史称这类策士为纵横家战国策即为专门记录这些纵横家事迹的书

西汉刘向在整理皇家藏书时发现六种记载战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经他整理订正删其重复得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中山十二国策定名战国策简称国策所载史事上起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中行氏下讫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后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反映了270年中重要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此书虽保留了大量战国时代的史料但它既缺乏明确的时间记载记事又多与史实不符因此难成信史所以它的文学价值更大于它的史学价值它是公认的一部优秀的先秦散文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先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备受冷落后又以合纵之术游说赵王大获成功时而连横时而合纵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只为取卿相之尊而奔走是典型的政客形象“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正是纵横家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

【一段】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秦惠王“大王之国西有巴汉中之利北有胡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21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22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23

注释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公元前287年组织发动五国合纵攻秦赵国封他为武安君后至齐受重用暗中却为燕效力游说齐淆王发兵攻宋而燕将乐毅乘机袭齐齐大败齐以反间罪处苏秦车裂之刑一说被齐国刺客所杀国策史记诸书有关苏秦的记载不尽一致

连横凡联合关东各国抗秦称为合纵将谋求关东诸侯助秦称霸者称为连横

说(shuì)劝说

秦惠王姓赢名驷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11年在位

古国名在今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鄂西一带

古国名在今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西部一带

汉中古郡名在今陕西西南部

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貉(hé)状如狸毛皮可制裘一说貉(mò)指貉地即貉人所居地区貉为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战国时居住于今山西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一带

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此处指河北山西北部特产骏马

良马一说地名指马邑在今山西朔县

巫山在今巫山县东

黔中古郡名秦时治所在临沅(今湖南常德)

殽(yáo)山名又作“崤”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指函谷关位于灵宝县西南因关处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是秦通六国的重要关隘

奋击能够奋勇杀敌的士卒

少留意稍加注意

奏明陈述

经验根据

文章指法令条文

21完备

22俨然庄重认真的样子

23愿以异日希望将来再领受教诲

译文

苏秦当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大王的国家西有巴汉中的物产收益北有胡貉代马的物产供应南有巫山黔中的天然屏障东有殽山函谷关的坚固要塞田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万辆雄兵百万沃野千里储备充足地理形势便于攻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天下的强国啊凭借大王的贤明人口的众多车马军需的充足战阵兵法的训练毫无疑问能够兼并诸侯统一天下称帝号而使天下大治希望大王稍加注意允许我说明实现目标的根据

秦王说“寡人听说羽毛还未丰满时不能高高飞翔法令还未完备时不能使用刑法恩德还不深厚时不能役使百姓政教还未畅顺时不能烦劳大臣如今先生不辞辛苦跋涉千里郑重地来到朝廷赐教我想改日领教呀

【二段】

原文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伐骓兜伐三苗伐共工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21而霸天下由此观之22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23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兵革24不藏文士并饬25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26既备民多伪态书策27稠浊28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9明言章30兵甲愈起辩言31伟服32战攻不息繁称3334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35甲厉36效胜37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38三王39五霸4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41敌国制海内42元元4344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45忽于至道46皆惛47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注释

本来

神农炎帝号神农氏古史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发明了农业医药等

补遂古部落名

黄帝号轩辕氏古史传说中的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发明了舟车历法等他与炎帝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涿鹿地名今河北涿鹿东南

通“擒”

蚩尤古史传说中九黎族首领

古帝名约为父系氏族社会晚期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骓兜(zhuīdōu)尧的大臣因作恶被尧流放至崇山

古帝名相传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

三苗古族名史记·五帝本纪原在江荆州(今武昌岳阳九江)一带相传舜时被迁至三危(今敦煌一带)

古代治水英雄夏朝的创造者

共工原是水官名世代以官为氏称共工氏舜时共工氏颇凶横与骓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

商朝开国君主灭夏桀建立商朝

有夏夏朝此指夏桀

文王姬昌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商纣时为西方诸侯之长又称西伯

商代小诸侯国名今陕西户县崇侯虎助纣为虐文王发兵诛灭了他

武王周朝开国君主

商朝末代君主荒淫暴虐为周武王所灭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21任战指用兵

22恶(wù)

23毂(ɡǔ)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24兵革武器装备兵器皮革制作的甲

25通“饰”

26科条法律规章

27书策文件政令

28稠浊繁多而杂乱

29依赖

30通“彰”显扬张明与“明”同义

31辩言辩论的言辞

32伟服华丽高贵的衣服

33

34巧饰

35缝缀

36通“砺”磨砺

37效胜致胜取胜

38五帝上古时代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通常指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舜

39三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武王

40五霸有不同说法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王宋襄公

41通“屈”

42这里用作意动词“以……为子”的意思

43元元黎民百姓

44用法同上句“子”

45嗣主继承王位的君主

46至道最重要的道理此指战争

47通“昏”认识糊涂不明事理

译文

苏秦说“臣本来就怀疑大王不能采纳我的意见从前神农讨伐补遂黄帝征战涿鹿而生擒蚩尤唐尧征讨骓兜虞舜征讨三苗夏禹制服共工商汤征服夏桀周文王灭掉崇国周武王消灭商纣齐桓公凭借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使用武力而完成大业的呢?从前各国使者乘车往来奔驰于道通过聘问缔结盟约使天下统一自从约纵连横之说盛行战争也就不可避免文人策士巧舌如簧弄得诸侯晕头转向各种事端层出不穷以至顾此失彼理不出头绪法律制度虽已完备下面照样欺诈作伪文书政令繁多混乱百姓照旧啼饥号寒君臣上下愁眉苦脸百姓更觉无依无靠策士讲说的道理越是堂而皇之战争越是接连不断发生逞口才穿盛装的辩士越多相互攻战也就无休无止喋喋说辞越是天花乱坠天下也就越难治理说者说得口干舌燥听者听得双耳欲聋虽然如此还是看不到有什么成效尽管以仁义诚信订立盟约天下依然不能相善相亲于是弃文就武优待敢死之士置办盔甲磨砺兵器企图在战场上决以胜负终日无所事事却想获得利益安安静静地坐着却想扩大领土疆域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想如此坐收其成事实上也是办不到的所以最终还是用战争解决问题两军对垒距离远的互用战车矢石相攻距离近的则用剑戟冲刺这样才能建立丰功伟绩所以军队在国外总打胜仗国君在国内施行仁政国君在上权威树立百姓在下也就服从了如今要想吞并天下超越大国制服敌国控制海内抚育万民臣服诸侯那就非用武力不可了只可惜当今在位的君主都忽视了这个最根本的道理政教不明管理混乱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沉溺在无休止的诡辩之中由此说来大王本来就不会采纳我的意见

【三段】

原文
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

前一个“说”(shuì)劝说游说后一个“说”(shuō),主张意见

羸(léi)一作赢通“累”缠裹

縢(ténɡ)绑腿布

草鞋

黧(lí)黑黄黑色

纴(rèn)纺织此指织机

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

箧(qiè)小箱子

太公阴符太公姜太公吕尚阴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兵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姜太公有八十一篇七十一篇八十五篇今存世者只有太公六韬六卷

简练择取精要反复练习选择熟习

揣摩反复思考推敲一说揣摩为游说术即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之辞更接近国君的意愿

期(jī)年一周年

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呈送了十次可是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他来秦时穿的黑貂皮袍子破旧了百斤黄金的物资也花光了生活费用已经用尽只好离开秦国回家他裹着绑腿布穿着破草鞋背着书挑着行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神情羞愧回到家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妻子不把我当做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做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做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啊!”于是当天夜里就翻捡书籍摆出几十只书箱的书终于找到了姜太公写的阴符经埋头诵读反复推敲选择精要揣摩领会读到困倦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淌到脚上他对自己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他拿出黄金美玉和锦缎取得卿相高位的呢?”他如此坚持了整整一年终于钻研成功他情不自禁地自语“这下子真能够说动当今天下的君主了!”

【四段】

原文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纵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穷巷掘门桑户栳枢之士耳!伏轼21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22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23

注释

仿一说“摩”为靠近经过

燕乌集阙似为当时的成语比喻雄辩之辞纵横开阖如燕乌的乍合乍离忽集忽散燕乌乌鸦的一种“燕乌集阙”为地名或宫殿名

赵王指赵肃侯公元前349年至公元前326年在位

抵掌击掌拍手表示谈得投机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

通“悦”

武安地名在今河北武安西南

纯(chún)

镒(yì)二十两为一镒

关不通意思是说六国联合抗秦不与秦往来指函谷关东方六国通秦要道

指苏秦

兴盛此指苏秦最得志之时

炫熿同“炫煌”光辉闪耀

山东崤山以东

不过

掘门在墙上挖个洞为门

桑户桑木做的门板

栳(lǎo)枢用弯曲的树枝作门轴

轼(shì)车前横木作用相当于扶手

撙(zǔn)节制控制

21马勒头

22

23通“抗”匹敌

译文

于是苏秦就以乌鸦忽聚忽散般纵横开阖的说辞在华丽的宫室里拜见并游说赵王侃侃而谈十分投机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予相国大印又给他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玉璧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去游说各国联合六国加强“合纵”离间他们与秦国的关系瓦解“连横”,以此削弱强秦的力量所以苏秦在赵国掌了相印以后关东各国就断绝了与秦的来往在这个时候天下这样的大百姓这样的多王侯这样的威严,谋臣变化多端的权术统统由苏秦的策略来支配决定不费一斗军饷不劳一兵一卒没有一人打仗没断一根弓弦,没损一支竹箭,就使列国诸侯互相亲善胜过兄弟可见有才能的人发挥了作用普天下百姓就会顺从,一人被重用天下人就会如影随形所以说“用心在德政上,而不靠蛮力起作用用心在朝廷的决策上而不靠对外用兵解决问题”当苏秦得势的时候黄金万镒听他使用随从车马络绎不绝一路上风风光光威风显赫崤山以东各国如风吹墙头草一致服从使赵国大受各国的尊重再说苏秦原来不过是穷巷陋屋里的一个读书人而已!如今他手扶车前横木控制着马的缰绳驱车跃马周游列国驰骋天下在朝堂上游说各国君主雄辩之辞使君主身边的大臣成了被堵住嘴的哑巴此时此刻天下人谁能和他相比

【五段】

原文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可以忽乎哉?”

注释

打扫屋室

设置

蛇行手足伏地像蛇一样地爬行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地”

匍(pú)伏趴伏在地

倨(jù)

季子苏秦的名字

通“盍”

忽视

译文

苏秦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清扫房屋打扫道路请来乐队摆下酒席跑出郊外三十余里去高接远迎一家人见面时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趴在地上像蛇一样爬行向他拜了又拜拜了又拜跪着承认自己错了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么趾高气扬现在又这么低三下四呢?”嫂子答道“因为您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贫穷潦倒时连父母都不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一旦有了钱有了势连亲戚都害怕他人生在世权势和金钱怎么可以忽视呢?”

评析

此文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

此外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方面与其他先秦散文相比这篇文章也有所突破比如写他说秦失败后那困顿狼狈之窘态的肖像描写发愤读书锥刺股的细节描写读书充满自信的独白等等表现手法颇有小说的味道这在其他先秦著作中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