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周文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檀弓上

题解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其始孔门弟子及儒学传人在传习礼经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料西汉时戴德戴圣叔侄都是专攻“礼学”的名家又都各有关于礼学资料的选辑本时人把戴德的选本称为大戴礼大戴记把戴圣的选本称为小戴礼小戴记至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记作注始定名礼记戴圣字次君梁郡(今河南商丘南)人师承后仓汉宣帝时为博士官至九江太守

本文选自礼记·檀弓上描写晋国世子申生为奉行“忠孝”甘受骊姬诬陷在面临死亡时的心理状态这个史实是晋国史上著名的“骊姬之难”的一个插曲事详见国语·晋语左传·僖公四年

【一段】

原文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注释

晋献公晋国国君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在位

世子又称太子是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君位继承人

申生晋献公嫡长子夫人齐姜所生献公宠妾骊姬生子奚齐骊姬恃宠欲废申生而立奚齐借献公出外打猎之时骊姬让太子申生去曲沃祭祀其生母太子把祭肉祭酒带回献给献公骊姬在酒肉里下了毒药待献公打猎回来献上去以酒祭地土突起以肉饲犬犬死骊姬诬陷太子弑父献公听信谗言逼迫申生自缢公子重耳夷吾也被牵连为避祸而出逃

重耳申生异母弟即晋文公

盍(hé)通“何”何不

安逸安适舒服

何行如之到哪里去呢?如到……去

译文

晋献公要杀死他的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怎么不把心中的委屈向父亲表明呢?”世子说“不行君王要有骊姬才舒服我要是揭发她对我的诬陷那就太伤老人家的心了”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何不逃走呢?”世子说“不行君王认准我要谋害他天下哪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呢?(谁会收留背着弑父罪名的人)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二段】

原文
使人辞于狐突“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注释

辞别诀别

狐突姓狐名突字伯行申生的师傅重耳的外祖父

记住

伯氏之言鲁闵公二年晋献公命申生领兵伐东山皋落氏(赤狄别种在今山西垣曲东南)狐突劝申生乘机出逃申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伯氏对狐突的敬称

爱其死吝惜其死

君之子指骊姬之子奚齐时年六岁

国家多难申生预料死后其弟兄将因争夺君位而相互残杀

“伯氏”二句是两个相关的假设句不出狐突劝申生出逃申生没有听从狐突在伐东山皋落氏以后就推托有病在家不出图吾君为吾君图谋划策划

恩惠

稽首叩头到地最恭敬的跪拜礼

申生的谥号“恭”是敬顺事上的意思申生明知父命是错误的却仍然顺从而自杀所以谥“恭”

译文

于是申生派人去向师傅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教导以至难免一死申生不敢贪生怕死然而我的国君老了他的爱子奚齐还年幼国家将会多灾多难您不出来为国君谋划政事也就罢了如果您出来为国君筹划政事申生虽死也蒙受您的恩惠”于是拜了两拜叩了头就自杀了因此他的谥号为“恭世子”

评析

这篇150字的短文没有议论没有说教甚至没有一句客观的描述和抒情的词语有的只是一段对话一段独白完全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它却写得委婉曲折血泪交织十分动情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使自己亲生儿子奚齐能继承君位就诬陷太子说太子要谋杀其父献公献公轻信骊姬逼迫太子申生自尽申生在被谗蒙冤的情况下既不申辩以伤君父之心也不出逃以扬君父之过终于含冤自杀文章头一句“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开始就造成一种恐怖紧张而充满悬念的气氛骊姬因阴谋得逞而偷着乐的得意神情老而昏聩的献公要杀亲子的愤怒与沉痛尽在不言中而申生众多的兄弟们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亲者仇者又会有什么反应?申生自己有什么反应?都令读者产生悬念然而被杀者申生却坦然自若从容面对死亡作者把残酷的环境与申生坦然的心境加以强烈地对比并在对比的反差中揭示人物的忠孝之心塑造人物的形象先是重耳与申生的对话申生对重耳的“盍言”“盍行”的回答一不辩白是怕伤老父的心二不出走是怕扬父之过一般情况下的忠孝不会引人注目儿子蒙受亲生父亲的冤屈能无怨无恨从容就死就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说申生与重耳的对话表现了申生尽忠尽孝于生前那么申生派人代表他与老师狐突的诀别辞乃是尽忠孝于身后“伯氏”二句表明申生在临死前念念不忘的还是君国想的还是在自己死后贤士大夫如何帮助君上治国安邦“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这十个字既表现了他临死前的清醒认识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患以及对老父幼弟的深切关爱饱含感情一字一泪这种愚忠愚孝今天看来过于迂腐未免可笑但此文之所以催人泪下似乎也正在于一个“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