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因厌恶官场黑暗,退隐乡里,躬耕以终。死后朋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创作语言质朴,个性鲜明,尤其以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更为突出,乃我国田园诗人之始祖。
《归去来辞》是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他辞去彭泽令归隐后的作品。文中重点描写他重返故里后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也流露出作者“乐天知命”的思想。
【一段】
①胡:为何。
②“既自”句:既然自己已经是心神被身形所役使。
③谏:规劝、挽救。
④摇摇:小舟在水中摇摆行进。
⑤轻扬:轻快地漂荡前进。
⑥征夫:行旅的人。
⑦熹(xī)微:光线微弱。熹,通“熙”,光明。
⑧横宇: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此指作者家乡的故居。
⑨三径就荒:屋前的小路已长满了荒草。
⑩樽:盛酒器。
⑪觞:酒杯。
⑫眄(miǎn):闲视。
⑬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⑭怡颜:喜形于色。
⑮寄傲: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⑯审:知晓、明白。
⑰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狭窄住房。
⑱流憩(qì):漫步行游或稍事休息。
⑲矫首:抬头。
⑳遐观:远望。
21出岫(xiù):谓云彩从山间飘出。岫,峰峦。
22翳翳:晦暗不明。
归去吧,田园即将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内心不想出仕而身已为官,心被形所驱役,那又为何惆怅独自悲伤!我已深知过去的事情不可挽回,而未来的还可以及时弥补。确实是迷失了道路,好在不远,现已觉悟到今天所做正确而昨天是错了。船在水中轻轻摇晃,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衣裳。向行人询问前去的道路,可恨晨光刚露还不明亮。终于望见了我那简陋的房屋,又是兴奋又是奔跑。家中的僮仆前来欢迎,年幼的孩子在门口等候。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往日的松菊仍有旧貌。携着幼子走进室内,好酒溢满了酒樽。拿起壶觞自斟自饮,看着庭院中的树木,从而露出了微笑。靠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深知在这狭窄的屋中便可以安乐逍遥。每天在园中散步,自然会产生乐趣,门虽然有,但却常关着。拄着拐杖或游或息,时时抬头远望。空中的浮云悠闲地飘出山坳,鸟儿飞倦了就知道自己回来。日光渐渐昏暗将要隐没,手抚着孤松久久逗留徘徊。
【二段】
①畴:田地。
②巾车:有帷幕的车子。
③棹:船桨,此处用作动词,指划船。
④窈窕:幽暗貌。
⑤壑:山谷。
⑥行休:将要结束。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世俗的往来交游!世俗与我合不来,我再出游去求什么呢?我喜欢和亲戚聊天,乐于弹琴、读书可以消除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来临,将要在西田开始耕种。有时乘坐有篷的小车,有时划着孤单的小舟,既攀援曲折幽深的山沟,也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开始潺潺不息日夜涌流,真羡慕自然界的万物正得其时,感叹自己年老即将走到尽头。
【三段】
①已矣乎:算了吧。
②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中。
③曷:何。
④遑遑:慌慌张张。
⑤帝乡:仙境。
⑥怀良辰:盼望有个好天气。
⑦植杖:把手杖插立一旁。
⑧耘耔:泛指田间耕作。耘,除草。耔,培土。
⑨皋:水边高地。
⑩聊:姑且。
⑪乐夫天命:安乐于上天赐予的命运。
⑫复奚疑: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又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顺其自然?为什么还遑遑终日,要想求得什么呢?富贵不是我的本愿,仙境也不可期盼。希望有个好的天气,以便孤往独游,或者把手杖竖立一旁,去除草培苗。或者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或者面临清清的流水吟诗。姑且遵循自然的变化,归向生命的尽头,快乐地听从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本文乃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崇。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我国中古时期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尽管陶渊明质性自然,但同许多封建士大夫一样,也有“大济苍生”的凌云壮志。他所生活的时代虽然政治昏暗,上层统治者之间矛盾尖锐,但他仍是多次出仕。他的出仕有解决生活困难的动机,也有想通过仕途来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但是他几经尝试,理想终于破灭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辞官归隐,退避当时的政治风波。此种退避使他轻松自由,但也伴随着悲痛,融合着忧伤。陶渊明归隐之后,没有条件过那种优裕的隐士生活,但他既不狂放,也不沉沦。他对人生对自然仍很执著,他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而是内在的个性自由。他把精神的慰藉主要寄托在田园生活上。饮酒、游憩、弹琴、读书、赋诗、耕耘等平凡的现实生活,常常使他心旷神怡,忘怀世事,也使他的隐居真正得到了落实。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一文中,相当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晋后期的政治风云中,像陶渊明这样的知识分子,在理想破灭以后,辞官归田时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