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如雪到处翻飞,缭绕于歌楼之侧,飘飞着扑向僧舍,点点都与酒旗一起悠然飞扬,一阵阵追逐着燕子和黄莺一起飞舞。或沾在泥里,或追逐着流水,岂止是可以作为写诗的材料,要知道色与身都是幻影,就如这风里的柳絮,或是浮生中的燕巢一般。
摘自明高濂《遵生八笺·四时幽赏录》之“山满楼观柳”。高濂在西湖边上造了一座房舍,名之曰“山满楼”,特别适合于此楼观苏堤之上柳树在不同季节的美妙姿态。
三更天,月色照耀群山,老猿哀啼,令人无端落泪;忽然传来一声娇啼,原来是春天泥土散发着香气,小燕子在呢喃细语。
三更月色老猿啼,一月泥香新燕语。对仗工整,所写内容情境却有天壤之别。
①苎罗村:相传为西施出生地。
②若耶溪:相传西施曾于此浣纱。
苎罗村里,面对的正是当年西施娇歌艳舞的青山;若耶溪边,轻拂的正是昔日西施对之浓妆淡抹的溪水。
春归无觅处,街头愁坏了卖花的人;流落在他乡为客,最是憎恶分别时河畔折柳相送。
春尽花落,令人惆怅,而本身客居他乡,偏还要再逢离别,就更令人愁苦。唐王勃《九日登高》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便是写为客异乡又逢别离的伤怀之情。
胸中有不平之气,对着山中的飞禽倾诉;世上不可捉摸的人心,深藏在烟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