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元末乱世,刘伯温隐居青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创作了《郁离子》。
《郁离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阐明了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哲学观点、处世态度和治世的谋略等。刘伯温认为,如果按照书中的正确主张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
目录
《郁离子》第一卷
《郁离子》第二卷
《郁离子》第三卷
《郁离子》第四卷
《郁离子》第五卷
《郁离子》第六卷
《郁离子》第七卷
《郁离子》第八卷
《郁离子》第九卷
《郁离子》第十卷
吴从善《郁离子》序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于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以自见哉?及其后也,虽孔子之圣,可大有为,而犹不免述作以传道,况其下乎!然则必假夫文以自见者,盖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为学既不获措诸设施,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文明治世者,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下。知而好者,或推以行,是亦吾泽所及,其志岂不为可尚矣夫?然自秦汉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率多谣於异端,失于伪巧,诡而不正,驳而不纯,弗畔夫道固鲜。人苟用之,以求致治,殆犹适燕而南其辕乎!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喻焉而当,辩焉而彰,简而严,博而切,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不袭履陈腐,而於圣贤之道,若合符节,无一不可宜於行,近世以来未有如《郁离子》之善者也。
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呜呼,此宁虚语哉?从善少尝受读,叹其义趣幽赜,岐绪浩穰,或引而不发,或指近而归远,懵乎莫测其所以然,逮阅之之久,触类而求,然后稍得窥夫涯涘。窃譬诸医师之笼,一药必治一病,玉石、草木、禽兽之属,皆可以已疾延年,无长物也。此其为书,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於用,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后世为不薄,讵止度越诸子而已耶!
是书为诚意伯刘先生所著,先生尝自任以天下之重,於经纶之道,开物成务之学,素所蓄有。曾以其概,翊当今之运,辅大明之业,昭昭矣存诸方册者。故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已刊置乡塾,然未盛行於世。先生之子仲璟与其兄之子(荐?)谋重刻以传。嗟呼,兹岂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为叙其大略,俾贻方来云尔。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序。
《郁离子》的推介
怎么说刘伯温这个人和《郁离子》这本书呢?今天突然冒出个想法:这是一个穷极无聊的人写的排遣愁怀的书!这会和很多现代人产生共鸣,但是,人家这个“穷”和咱们这个“穷”还是不一样的!人家是道穷,咱们只不过是术穷罢了。人家是愁的是兼济天下,咱们愁的是谋生挣钱,这能一样么?在我看来这虽然高下有别,但实质是一件事的两面罢了。正所谓天下众生得济,我等自然谋生较易,反过来不也一样嘛!抱着这个念头,看刘伯温这个人写的《郁离子》这本书,就会有理解之同情了吧?
平常如我等难免无聊,可是号称已经“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刘基刘老先生,难道就活得快活么?恐怕答案是:更不快活!为什么这么说呢?您看事实就知道了,他生于元末异族统治的政治动荡之时,好容易佐立新朝建功立业,壮志得酬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偏偏赶上朱元璋这个暴君兽性大发,简直是自身难保,在惊惶抑郁中度过了残年。此等滋味有何等的难耐,恐怕我等平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吧!
再把话说回来吧,人生于世自有排遣的欲望,外在的境遇不同,内在的修养抱负不同,排遣的形式也不同。归纳起来我觉得形诸文字有这么三种:首先是遣志的,就像这本《郁离子》以及很多哲人的著作。孔老夫子在论语里不老跟学生说:“盍各言尔志?”么!其次是遣愁,把自己不得志的哀愁加以宣泄,这在格调上无疑要低一个层次,但总是在向上追求。再次就是遣兴的,风花雪月,心随境迁,说不上坏只是没追求,外加透着一种颓唐,倒也无伤大雅。除此三种之外,还有最要不得一种就是遣恨,这么说其实是客气了,简直是煽动仇恨的怒火,结果无外是伤自身、害别人,最终坏了国家民族的大事,这是最可恨的!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都难免有些愁怨。希望大家冷静些,在志向上追求,少一些怨恨。这样社会上就少一些戾气,多一份祥和,在艰难的进步路上增一点平顺。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