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申韩第五十六译注

题解

即申不害战国时韩人相韩昭侯15 年内修政治外应诸侯终其身无侵韩者其学本于黄而主刑名与韩非并称申韩后世并奉为法家之集大成者本篇就“礼治”和“法治”的问题展开辩论文学在上篇末尾攻击韩非“非先王而不遵舍正令而不从”本篇又攻击商鞅“反圣人之道变乱奏俗其后政耗乱而不能治”提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妄图以“礼治”代替“法治御史则认为“法治”是“奸邪之所恶而良民之福”“无法势虽贤人不能以为治”并举“吴子以法治楚商以法强秦韩”为证肯定“法治”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巨大作用

御史曰待周公而为相则世无列国待孔子而后学则世无儒夫衣小缺憏裂可以补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政小缺法令可以防而必待雅颂乃治之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迂而不径阙而无务是以政令不从而治烦乱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故吴子以法治楚商以法强秦韩也

注释

“憏(j@)原作“襟”今据孙诒让说校改憏裂即小块的布

诗经中的小雅大雅这里指礼治

俞跗(f&)上古良医史记·扁鹊传

弃置不用污池水停聚的地方即蓄水池

韩非子·说林上“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美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义与此同

曲折绕远

同“缺”缺陷措施

破败

吴子即吴起非鞅篇注释

译文

御史说如果要等待周公来做宰相那么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了如果都等待孔子来指教那么世上就不会有儒家和墨家了衣服破了找块小布就能补好却一定要等待用整匹布来换政事上出现小问题用法律和禁令就可以弥补却一定要用那些诗里面讲的礼义来治理这就像有病不找附近的医生而往远处去找俞跗治病一样(失火后)弃置不用附近池塘里的水而硬要等待从大江大海取来水再救火一样绕弯子而不走直路有缺点不务修补这就会使人们不服从法令秩序越来越混乱好的执政的人一发现弊病就立即进行补救一有漏洞就立即堵塞所以吴起用“法”把楚韩治理得很好申不害商鞅用“法”使秦韩强盛起来

文学曰有国者选众而任贤学者博览而就善何必是周公孔子故曰法之而已今商鞅反圣人之道变乱秦俗其后政耗乱而不能治流失而不可复愚人纵火于沛泽不能复振蜂虿螫人放死不能息其毒也烦而止之躁而静之上下劳扰而乱益滋故圣人教化上与日月俱照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注释

效法

“商鞅”下本有“吴起”二字今据郭沫若说删

“治”原作理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今改正

愚人纵火于沛泽指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领农民起义沛泽水草积聚的沼泽地

蝎子类毒虫

放死至死

孟子·尽心篇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译文

文学说掌握政权的人要从很多人当中选用贤能的人有学问的人要从博览群书中学到好的东西何必一定等着周公孔子呢不过效法他们罢了商鞅违反圣人之道把秦国的风俗改坏了从此以后秦国朝政昏乱而不可治理礼崩乐坏而无法恢复这就使陈胜吴广这样的愚人在大泽乡玩火秦朝再也不能复兴了人被毒蜂蝎子螫了虽把蜂蝎放跑弄死也不能消除它的毒害烦躁不安时就要静止国家上下都劳苦烦扰而乱子就越来越厉害所以说圣人的教化如同日月一样照耀好像天地一样长久怎么能说是小补呢

御史曰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益滋大河之始决于瓠子也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灾梁破曹城郭坏沮蓄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故先帝闵悼其灾亲省河堤举禹之功河流以复卫以宁百姓戴其功咏其德歌“宣房塞万福来”焉亦犹是也如何勿小补哉

注释

瓠(h))子地名约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 年)黄河在此决口事详史记·河渠书汉书·武帝纪

涓涓细小的水流

终了结果

指战国时属于魏国和楚国的土地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及山西省西南部和长江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指原属春秋时曹卫两国管辖的地区约在今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东北部地区

蓄积这里指财产

木栖居住在树木上

闵悼怜惜

视察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 年)使汲仁郭昌将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并亲省河堤以示鼓励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因歌中有“宣房塞兮万福来”语故曰“歌‘宣房塞万福来’”事详史记·河渠书

译文

御史曰衣服破了不补就会越破越厉害河堤漏水不去堵塞就会越漏越大黄河在瓠子那地方决口时开始不过是涓涓细流到最后竟泛滥成灾成为中原的祸害使梁楚受淹卫受害城墙被毁坏财物四处漂流百姓只好居住在树上千里之内不见房舍使孤儿寡妇无所依靠老弱的人找不到归宿所以先帝(汉武帝)怜惜受灾的百姓亲自视察河堤像大禹那样致力治水使黄河得到修复卫等地才得到安宁百姓爱戴他的功绩歌颂他的恩德歌中说“宣房决口一堵塞千福万福一齐来”事实的确是这样怎么不要小补呢文学曰河决若瓮口而破千里况礼决乎其所害亦多矣今断狱岁以万计犯法兹多其为灾岂特曹卫哉夫知塞宣房而福来不知塞乱原而天下治也周国用之刑错不用黎民若四时各终其序而天下不孤“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此天为福亦不小矣诚信礼义如宣房功业已立垂拱无为有司何补法令何塞也

注释

盛水或酒的陶器瓮口破千里比喻决口虽小破坏甚大

断狱审理和判决案件

同“滋”增益

同“源”根源

通“措”搁置刑错是说民不犯法刑无所用史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

这是诗经·周颂·雍安抚眉寿长寿人年老时眉有毫毛突出故称人长寿为眉寿给予祉(zh!)幸福

如果

译文

文学说黄河开始决口时只有瓮口那样大小后来竟冲到千里之广何况礼义废弃呢它的危害必然更大了现在每年审理的案件数以万计犯法的越来越多危害所及岂止是曹卫地方呢你们只知道堵塞宣房决口而万福来却不知道杜绝乱世的根源会使天下安定周朝用礼治国刑罚弃置不用百姓像四季一样自然变化各守其本分普天下没有孤寡的人诗经上说“保祐我平安长寿赐给我很多幸福”上天造的福也是不小了如果信仰礼义像对待宣房那样真诚努力功业就能够建立皇上可以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官吏还去补救什么法令还去堵塞什么呢

御史曰犀铫利鉏五谷之利而闲草之害也明理正法奸邪之所恶而良民之福也故曲木恶直绳奸邪恶正法是以圣人审于是非察于治乱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无法势虽贤人不能以为治无甲兵虽孙吴不能以制敌是以孔子倡以仁义而民不从风伯夷遁首阳而民不可化

注释

锋利铫(yao)古代一种大锄通“锄”

辨别

隐括矫正弯曲木材的工具辅檠(q0ng)调整弓弩的工具弧剌指弯曲不正的样子

孙武论功篇注释吴起非鞅篇注释

“民”下原无“不”字今据郭沫若说增订

伯夷商代孤竹君之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其弟叔齐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也不肯立而逃周武王伐纣齐叩马而谏及胜商有天下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史记·伯夷列传

译文

御史说锋利的锄头对于五谷禾苗有利而对于苗间的杂草有害严明公正的法律是奸邪之徒所害怕的但对人民却有好处所以弯曲的木头害怕直绳去检验奸邪的人害怕公正的法律因此圣人明辨是非详察治乱制定严明的法令设置严厉的刑法是为了防止为非作歹而纠正邪恶正如用隐括和辅檠去矫正那些不直的木材和弓弩一样水是用来防备火的法是用来禁止奸邪的没有法律和权力虽是贤能的人也不能把国家治理好没有盔甲兵器就是孙武吴起也不能战胜敌人所以孔子提倡仁义而人民并不听从伯夷死守仁义逃亡到首阳山也不能把人民感化成和他一样

文学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贵良医者贵其审消息而退邪气也非贵其下针石而钻肌肤也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今之所谓良吏者文察则以祸其民强力则以厉其下不本法之所由生而专己之残心文诛假法以陷不辜累无罪以子及父以弟及兄一人有罪州里惊骇十家奔亡若痈疽之相泞色淫之相连一节动而百枝摇“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痛伤无罪而累也非患铫耨之不利患其舍草而芸苗也非患无准平患其舍枉而绳直也故亲近为过不必诛是锄不用也疏远有功不必赏是苗不养也故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

注释

详察诊断消息指人身上气脉盛衰

囹圄监狱

文察指依据法律条文进行严格审理

残害

根据

文诛深文罗致假法假借法令

王先谦曰治要‘泞’作‘漫’”漫水满横流引申为传染

这是诗经·小雅·雨无正陷落通“痛”受害

“芸”原作“去”今据治要除草

准平测量水平的器具这里指标准

不正不直作动词用纠正

“为罪”与“有功”互文见义

译文

文学说法律可以把人判刑但不能使人廉洁也可以把人处死但不能使人讲仁义良医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明察气脉盛衰使邪气(病)消退不在于用石针去刺皮肉好的官吏之所以可贵在于能把坏事消灭在没有发生之前使人不去为非作歹而不在于把犯人监禁起来判刑或杀死可是现在所谓好的官吏动用严法祸害百姓使用暴力强权残害下级不根据法律的本意而是专凭自己的残酷的心意行事深文罗致假借法令陷害无辜连累无罪的人儿子牵连父亲弟弟连累哥哥一人受罪一州一里都恐惧许多家的人逃亡好像毒疮一样互相传染像好色和淫乱互相连系一个枝节动摇百根枝条都晃动起来诗经上说“一人有罪受到惩办他人无罪受到牵连”这是在怨恨无罪受连累啊不怕锄头不锋利只怕留着杂草不锄反而把禾苗锄掉了不怕没有测量水平的标准只怕舍弃弯曲的木头反而去纠正直木所以对亲近的人虽有过错而不处罚他就等于不锄杂草对疏远的人虽有功劳而不奖赏他就等于不去培育禾苗所以国家不怕没有法律就怕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