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和亲第四十八译注

题解

本篇就和亲问题展开辩论和亲是西汉王朝初期处于内有封建割据外有匈奴侵扰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的妥协的对外政策大夫总结从春秋以来以及汉初和亲政策的经验教训指出“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反复无信百约百叛”一有机会就会进行侵扰绝不可存任何幻想他还主张采取战备措施“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文学则鼓吹“四海之内皆兄弟”“投桃报李”认为“世无不可化之民”坚持“为政务以德亲邻”的论调大夫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搜狝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故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举潜进以袭空虚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祸必不振此边境之所惧而有司之所忧也

注释

此二句原作“昔徐行王义而灭好儒而削”今辄为改正淮南子·人间篇“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高诱注“哀公鲁君刘子新论·随时章也说“鲁哀公好儒服而削”这件事春秋三传皆不载当是孔丘“为尊者讳”把它删去了淮南子·氾论篇“徐偃王被服慈惠身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然而身死国亡子孙无类”高诱注“偃王于衰乱之世修行仁义不设武备楚王灭之故身死国亡也”与大夫所引用意正相符合

指古代春天打猎狝(xian)指古代秋天打猎数(sh()点数这里有训练

的意思军实指战车兵器等左传·隐公五年“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这是古时训练军队的方法也就是备战的意思

同“忘”

盔甲站在蹊(x9)

译文

大夫说从前徐偃王行仁义亡了国鲁哀公好儒术引起国家衰败因为他们只知道文而不知道武只知道一而不知道二所以君子一方面实行仁德另一方面还必须修筑城墙自卫制造武器进行备战这是为了防备那些不仁义的人伤害自己因此古人经常进行军事演习操练军队和检查军备恐怕人们贪图安逸而放松了对患难的警惕性所以军队和装备是国家有用的力量城池和堡垒是安全的保障现在你们却想把这些都取消这是澈消边防暴露内地就像把心脏和腹肠呈现在匈奴面前这样匈奴便可轻而易举地摸进来袭击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这就像不穿盔甲而站在箭矢乱飞的路上其灾祸必然不可挽救这是边境老百姓所害怕的也是朝廷官员所担心的

文学曰往者通关梁交有无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内附往来长城之下其后王恢误谋马邑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祸纷拏而不解兵连而不息边民不解甲弛弩行数十年介胄而耕耘鉏耰而候望燧燔烽举丁壮弧弦而出斗老者超越而入葆言之足以流涕寒心则仁者不忍也“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未闻善往而有恶来者故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注释

关梁边疆市场

王恢汉武帝大行官马邑汉代县名在今山西省朔县王恢谋马邑乃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 年)事史称武帝诏问公卿“朕饰子女以配单于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无已边境被害朕甚悯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议宜击帝从之即使马邑下人聂壹为间逃至匈奴佯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以伏击单于单于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而觉之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事详史记·匈奴传汉书·匈奴传又详史记·韩长孺传

攻当路塞原误作“故当路结”今据陈遵默说校改

纷拏互相纷争的意思

弛弩放松弓弩的弦

介胄(zh^u)盔甲

同“锄”耰(y#u)古代弄碎土块的农具

燧燔烽举本议篇注释

同堡塞堡

这是诗经·大雅·抑

论语·颜渊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自己检查不疚没有做亏心事

译文

文学说从前我们对匈奴开放边疆集市互通有无匈奴从单于到老百姓都亲附汉朝来往于长城之下后来王恢错误地设下马邑之计使匈奴和我们断了和亲攻取交通要塞混战的祸事接连不断战争连年不停边疆百姓身不解甲弓不松弦几十年来他们穿着盔甲耕种一边锄地一边了望敌情一旦烽火燃起年轻力壮的人拿起武器出去战斗年老的人逃入堡塞躲藏起来说起这些足以使人伤心落泪这是仁人君子所不忍心的诗经上说“人家馈赠我桃子我便答谢以李子”没有听说好意招来恶报的君子处世应当庄重而没有过失对人恭谨而合乎礼节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因此自己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好担心和可怕的呢

大夫曰自春秋诸夏之君会聚相结三会之后乖离相疑伐战不止六国从亲冠带相接然未尝有坚约况禽兽之国乎春秋存君在楚诰鼬之会书公绐夷狄也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贪侵盗驱长诈谋之国也反复无信百约百叛若朱象之不移商均之不化而欲信其用兵之备亲之以德亦难矣

注释

春秋时代名孔子作春秋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讫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 年)凡十二公计242 年世因称此为春秋时代

三会多次会盟

从亲即合纵指战国时齐魏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冠带帽子和腰带或指吏人文选·张衡·西京赋李善注或指士族后汉书·儒林传或泛指有礼教之人民别于夷狄而言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这里指各国信使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何言乎公在楚正月以存君也”何休注“正月岁终而复始执贽存之故言在在晋不书在楚书者恶襄公久在夷为臣子危录之”存就是存问即慰问的意思

诰鼬(y$u)即浩油又作“皋鼬”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省临颍县南春秋时诸侯曾在此会盟事见公羊传·定公四年

绐(dai)欺骗

丹朱尧的儿子舜的弟弟

商均舜的儿子被禹封于商

译文

大夫说自从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国君聚会结好经过多次会盟之后还是不和而散互相猜疑彼此征伐不停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使者往来频繁然而还是没有能够坚守信约更何况那种禽兽般的国家呢春秋上记载了慰问在楚国的鲁襄公诰鼬之会记载鲁定公出场是为了欺骗夷我们和匈奴屡次和亲都是他们首先撕毁和约他们贪得无厌侵扰掠夺是专搞阴谋诡计的政权他们反复无常毫无信用无数次订和约无数次背叛就像丹朱象一样恶性难移商均一样不可教化如果任凭匈奴进行用兵的准备而还想依靠仁义道德去感化它这是很困难的

文学曰王者中立而听乎天下德施方外绝国殊俗臻于阙庭凤皇在列树麒麟在郊薮群生庶物莫不被泽非足行而仁办之也推其仁恩而皇之诚也范蠡出于越由余长于胡皆为霸王贤佐故政有不从之教而世无不可化之民“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故公刘处戎狄化之太王去豳豳民随之周公修德而越裳氏来其从善如影响为政务以德亲近何忧于彼之不改

注释

凤皇即凤凰

荀子·哀公篇“古之王者..凤在列树麟在郊野”即此语所本

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仁”作“人”太玄书室本作“势”

淮南子·泰族篇“非户辩而家说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此文本之

范蠡即陶朱公地广篇注释

由余相刺篇注释

这是诗经·大雅·洞篇文舀起行潦路上的积水挹(y@)引的意思

公刘取下篇注释

太王备胡篇注释豳(b9n)古国名周之先祖公刘所立故城在今陕西省邠县一带

越裳氏崇礼篇注释

译文

文学说圣明的君主身在朝廷而统治天下他的恩德远达国境之外使相隔很远风俗不同的国家都来朝拜凤凰栖身于丛林麒麟生活在郊泽万物都蒙受他们的恩泽这并不是他们亲自去做而是因为仁义传播仁德恩惠广为布施大家真诚地信仰的结果范蠡生在越国由余长在胡地但两人都成了霸主的得力助手所以世上虽有不顺民心的教令但没有不可教化的百姓诗经上说“舀起那路上的积水灌注到这边来”所以公刘在戎狄居住狄都被他感化了周太王离开豳这个地方时那里的百姓都跟着他一块迁移周公修养仁德越裳氏前来朝拜只要施行了仁德大家就会像影子随形和音响之应声一样跟随着你主持朝政只要以仁德去亲近别人还怕它的本性不能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