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鸠异(二)
1071长庆初,荆州公安僧会宗,姓蔡,常中蛊,得病骨立,乃发愿念《金刚经》以待尽。至五十遍,昼梦有人令开口,喉中引出髪十馀茎。夜又梦吐大螾,长一肘馀,因此遂愈。荆山僧行坚见其事。
长庆:(821-824年),唐穆宗李恒年号。中蛊:传说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神秘巫术,在湖南一带流传。《说文解字》:“蛊,腹中虫也。”螾:音引。蚯蚓。肘: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
长庆初年,荆州公安县有个僧人叫会宗,俗姓蔡,曾经中蛊,得病后骨瘦如柴,就发愿念《金刚经》以待命终。念道五十遍后,白昼做梦有人让他张开口,从喉中拉出头髪十几根。到夜间又在睡梦中吐出条大蚯蚓,长一肘多,因此病就痊愈了。荆山僧人行坚见亲眼看见这事。
1072江陵开元寺般若院僧法正,日持《金刚经》三七遍。长庆初,得病卒。至冥司,见若王者问:“师生平作何功德?”答曰:“常念《金刚经》。”乃揖上殿,令登绣坐念经七遍。侍卫悉合掌阶下,拷掠论对皆停息而听。念毕后,遣一吏引还。王下阶送云:“上人更得三十年在人间,勿废读诵。”因随吏行数十里,至一大坑,吏因临坑自后推之,若陨空焉。死已七日,唯面不冷。法正今尚在,年八十馀。荆州僧常靖亲见其事。
般若:音波惹。智慧。
江陵开元寺般若院僧人法正,每天念《金刚经》三或七遍。长庆初年,得病死了。到了冥司,见到一个像王的人问:“法师生平作了什么功德?”法正回答说:“经常念《金刚经》。”阎王就作揖请他上殿,让他坐在绣花的座位上念经七遍。侍卫们都合掌立在台阶下,对其他的鬼类拷问对证的事情也都暂时停下听法正念经。法正念完经后,阎王派遣一个冥吏领他回去。阎王下阶相送说:“上人又得三十年人间寿命,要坚持读诵佛经。”法正随冥吏行走几十里,到了一个大坑边,冥吏就让法正走过去从背后推法正,法正感觉就像从空中掉下来了。醒来时才知死了已经七天,唯有面部不凉。法正至今还活着,年龄八十多了。荆州有个僧人名叫常靖,亲眼看见这事。
1073石首县有沙弥道荫,常持念《金刚经》。宝历初一云长庆,因他出夜归,中路忽遇虎吼掷而前。沙弥知不免,乃闭目而坐,但默念经,心期救护。虎遂伏草守之。及曙,村人来往,虎乃去。视其蹲处,涎流于地。
石首县:今荆州石首市。宝历:(825-827年)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文宗李昂沿用。吼掷:咆哮跳跃。
石首县有个沙弥叫道荫,常持念《金刚经》。宝历初年(一说是长庆初年),因外出夜归,半路忽然遇只虎叫着跑过来。沙弥自知难免一死,就闭上眼睛坐下等死,心里默默念经,希望得到救护。虎就伏在草中守着。等到天见亮,村里人来往过路,虎就走了。看看虎蹲伏的地方,涎液流了一地。
1074元和三年,贼李同捷阻兵沧、景,帝命刘祐统齐、德军讨之。初围德州城,城坚不拔。翌日,又攻之,自卯至未,十伤八九,竟不能拔。时有齐州衙内八将官健儿王忠幹,博野人,常念《金刚经》,积二十馀年,日数不阙。其日,忠幹上飞梯,将及堞,身中箭如猬,为櫑木击落。同火卒曳出羊马城外,置之水濠里岸。祐以暮夜命抽军,其时城下矢落如雨,同火人忽忙,忘取忠幹尸。忠幹既死,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仰天大哭。忽闻人语声,忠幹见一人长丈馀,疑其神人,因求指营路。其人云:“尔莫怕,我令尔得渡此河。”忠幹拜之,头低未举,神人把腰掷之空中,久方著地,忽如梦觉,闻贼城上交二更。初不记过水,亦不知疮,抬手扪面,血涂眉睫,方知伤损。乃举身强行百馀步,却倒。复见向人持刀叱曰:“起!起!”忠幹惊惧,遂走一里馀。坐歇,方闻本军喝号声,遂及本营。访同火卒,方知身死在水濠里,即梦中所过河也。忠幹见在齐、德军。
元和:(806-820年)宪宗李纯的年号。有误。《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李佑传》:‘(李佑)太和初,讨李同捷,迁检校户部尚书、沧州刺史、沧德景节度使。太和三年五月卒。’李同捷:(?-829年),横海(今河北沧州一带及山东一部分,治所在沧州。)节度使李全略之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三月,李全略去世,李同捷自为留后。后叛乱战败投降,在将陵县(今山东宁津西南)被杀。沧、景:沧州,景州。今河北景县一带。《隋书》载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隋文帝扬坚于长芦置景州。因辖境为古景城侯国之地,故州以景为名。刘佑:当为李祐。《新唐书·本纪第八》:‘(大和)三年四月戊辰,沧景节度使李祐克德州,李同捷降。乙亥,沧德宣慰使柏耆以同捷归于京师,杀之于将陵(今山东陵县。隋置将陵县,元为陵州,明改县。)五月辛卯,给复(免赋税徭役)沧、景、德、隶四州一年。’齐、德军:齐州(今济南)德州一带的军队。德州:汉代黄河故道流经德州及陵县一带称‘德水’,故称此一带为‘安德’。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安德’为‘德州’。卯时:早五点至七点时段。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时段。齐州:今济南。飞梯:古代攻城用的长梯。详见明·茅元仪·《武备志·飞梯图说》。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城堞。雉堞。櫑:通檑。檑木。羊马城:《通典兵五》:“於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谓之羊马城。”亦作“羊马垣”。
元和三年,叛逆李同捷持武称霸在沧州景州一带,皇帝命李祐统帅齐州、德州军队讨伐。刚包围德州城,城防坚固不能夺取。第二天,又攻城,自卯(6点钟左右)时攻打到未(14点左右)时,将士十伤八九,竟然还不能攻破。当时有齐州官衙内八将官之一的健儿王忠幹,是博野人,经常念《金刚经》,累积二十多年,每天念几遍从来不缺。那天,王忠幹爬上飞梯,快要接近城堞时,身上被箭射得像刺猬,被檑木击中落到城下。同伙士兵把他拽到羊马城外,放在水濠靠城里的岸边。李祐因天黑了命令退兵,当时城上射的箭就像下雨,同伙的人匆忙离去,忘了带走王忠幹的尸体。
王忠幹死后,觉得像在梦中来到荒野,遇到条大河,想渡却没办法,就仰天大哭。忽然听到人说话声,王忠幹看见一个人高一丈多,怀疑是神人,就求神人指条活路。神人说:“你别怕,我帮你过河。”王忠幹就跪拜谢神人,头低下还没抬起来时,神人抓住他的腰把他丢到空中,半天才落地,忽然就像从梦中醒来,听见德州城上打了二更的声音。并不记得过河,也不知受了伤,抬手摸摸脸,血涂抹到眉睫,才知受了伤损。就起身强走了百多步,又倒下了。又看见刚才的神人拿着刀喝叱说:“起来!起来!”王忠幹又惊又怕,就走了一里多。坐下歇一会儿,这才听到自己的军队喝号声,就回到了本营。访问同伙士兵,才知道自己死在水濠里,就是梦中所过的河。王忠幹现今还在齐、德军中。
【相关链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1075何轸,鬻贩为业。妻刘氏,少断酒肉,常持《金刚经》。先焚香像前,愿年止四十五,临终心不乱,先知死日。至太和四年冬,四十五矣,悉舍资装供僧。欲入岁假,遍别亲故。何轸以为病魅,不信。至岁除日,请僧受入关,沐浴易衣,独处一室,趺坐高声念经。及辨色悄然,儿女排室入看之,已卒,顶热灼手。轸以僧礼葬,塔在荆州北郭。
太和:(827-835年)文宗李昂年号之一。入岁假:《史记·天官书》:‘腊之明日曰初岁。’唐官员腊月初七到初九放三天假。《太平广记》无‘假’字。受入关:受,通授。《论衡自然》:‘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太平广记》作‘授’。入关,进入封闭处修炼岁除: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趺坐:即互交二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的坐姿。
何轸,靠贩卖谋生。妻子刘氏,从小就不喝酒吃肉,经常念《金刚经》。以前曾经上香在像佛前,发愿只活到四十五岁,临终时神志清楚,并且事先知道死的日期。到了太和四年冬天,刘氏到了四十五岁了,把自己的财物全部施舍给僧人。快到腊八时,她告别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何轸以为妻子被鬼迷了,并不信。到了年末最后一天,请僧人来帮助她封闭修炼,她沐浴更衣,单独待在一间房子里,盘腿坐着高声念经。等到天色微亮室内变得静悄悄的,儿女打开房门进去一看,刘氏已经死了,头顶热得烫手。何轸就用埋葬僧人的礼仪埋葬了妻子,塔在荆州北城外。
1076蜀左营卒王殷,常读《金刚经》,不茹荤饮酒。为赏设库子,前后为人误累,合死者数四,皆非意得免。至太和四年,郭钊司空镇蜀,郭性严急,小不如意皆死。王殷因呈锦缬,郭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郭有番狗,随郭卧起,非使宅人逢之辄噬。忽吠数声,立抱王殷背,驱逐不去。郭异之,怒遂解。
赏设库子:犒赏仓库管理人员。郭钊:(?-830年农历十二月,或已进入831年)。郭子仪孙,郭暧子。《旧唐书·郭子仪传》:“钊,伟姿仪,身长七尺,方口丰下,沉默寡言。母升平长公主。代宗朝,钊为外孙,恩宠逾等,起家为太常寺奉礼郎。大和三年冬,南蛮陷巂州,遂寇西川,杜元颖失于控御,蛮军陷成都府外城。朝廷未暇除帅,乃以钊兼领西川节度。蛮军已寇樟州,诸道援军未至,川军寡弱,不可令战。钊致书于蛮首领泬巅,责以侵寇之意,泬巅曰:“杜元颖不守疆埸,屡侵吾圉,以是修报也。”与钊修好而退。朝廷嘉之,授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与南诏立约,疆陲不扰。以疾求代。四年,入为太常卿、检校司徒。十二月,在道卒,诏赠司徒。”锦缬:印染花纹的丝织品。
蜀左军士兵王殷,经常读《金刚经》,不吃肉饮酒。任职犒赏仓库管理人,前后为人错误拖累,该死多次了,都意外得到豁免。到了太和四年,郭钊镇守蜀地,郭钊性情严厉急躁,下面的人小事不趁他意就都被杀。王殷因为呈上来的彩锦,郭钊看了嫌质量太差,下令脱去衣服露出脊背要打死他。郭钊养有西域品种的狗,随着郭钊形影不离,不是院子里的人遇到就咬。这时忽然叫了几声,站起来抱住王殷后背,撵也撵不走。郭钊觉得有点怪,怒气随之而解。
【相关链接】《宣室志》:‘郭司空钊,大和中,自梓潼移镇西凉府。时有阍者甚谨朴,钊念之,多委以事。常一日,钊命市纹缯丝帛百余段,其价倍,且以为欺我,即囚于狱,用致其罪。狱既具,钊命笞于庭。忽有十馀犬争拥其背,吏卒莫能制。钊大异之,且讯其事。阍者曰:“某好阅佛氏《金刚经》,自孩稚常以食饲群犬,不知其他。”钊叹曰:“犬尚能感其惠,吾安可以不施恩。”遂释放阍者。’
1077郭司空离蜀之年,有百姓赵安常念《金刚经》,因行野外,见衣一襆遗墓侧。安以无主,遂持还。至家言于妻子。邻人即告官赵盗物,捕送县。贼曹怒其不承认,以大关挟胫,折三段。后令杖脊,杖下辄折。吏意其有他术,问之,唯念《金刚经》。及申郭,郭亦异之,判放。及归,其妻云:“某日闻君经函中震裂数声,惧不敢发。”安乃驰视之,带断轴折,纸尽破裂。安今见在。
离蜀之年:(太和)四年,入为太常卿、检校司徒。十二月,在道卒,诏赠司徒。贼曹:曹,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贼曹,坏官吏。大关:大夹棍。
郭钊离开蜀地那年,有个百姓叫赵安,经常念《金刚经》,因走到野外,看见一包裹衣物遗放在墓旁。赵安以为是无主之物,就拿了回家,到家和妻子说了。邻居当即告官说赵安偷东西,被抓捕送到县。枉法的官吏因他不承认很生气,就用大夹棍挟小腿,夹棍折为三段。后来又令用杖打脊背,杖打下就会折断。官吏怀疑他有法术,问他,他回答唯独念《金刚经》。等到申报到郭钊那里,郭钊也觉得不可思议,就判决释放。等回到家,他妻子说:“有一天听到你的装经书的盒子里有几声震裂的响动,我感到害怕没敢看。”赵安就跑过去看经书,只见绑书的带子断了卷轴也折了,经书的纸都破裂了。赵安至今还活着。
【相关链接】《太平广记·卷一百七》:赵安,成都人。唐太和四年,常持金刚经,日十遍。会蛮寇退归,安于道中,见军器,辄收置于家,为仇者所告。吏捕至门,涕泣礼经而去。为狱吏所掠,遂自诬服罪。将科断到节帅厅,枷杻自解,乃诘之。安曰:‘某不为盗,皆得之巷陌,每读金刚经。恐是其力。’节帅叱之不信。及过次,忽于安名下,书一放字。后即云:‘余并准法,竟不知何意也。’及还洗浴礼经,开匣视之,其经揉裂折轴,若壮夫之拉也。妻曰”‘某忽闻匣中有声,如有斫扑。‘乃安被考讯之时,无差失也。(出报应记)
1078太和五年,汉州什邡县百姓王翰,常在市日逐小利,忽暴卒。经三日却活,云冥中有十六人同被追,十五人散配他处,翰独至一司,见一青衫少年,称是己侄,为冥官厅子,遂引见推典。又云是己兄,貌皆不相类。其兄语云:“有冤牛一头,诉尔烧畲枉烧杀之。尔又曾卖竹与杀狗人作箜篌,杀狗两头,狗亦诉尔。尔今名未系死籍,犹可以免,为作何功德?”翰欲为设斋及写《法华经》、《金光明经》。皆曰不可。乃请曰持《金刚经》,日七遍与之。其兄喜曰:“足矣。”及活,遂舍业出家。今在什邡县。
汉州:汉州,今四川广汉。厅子:旧时官厅的差役。推典:推官,掌推勾狱讼之事。烧畲:烧荒种田。箜篌:拨弦乐器。名称来自古代西域的译名。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设斋:备素食为牛、狗追福。
太和五年,汉州什邡县百姓王翰,经常在集市挣一点蝇头小利,忽然暴死。经过三日又活了,自己说阴司中有十六人同时被追命,另十五人散配他处,王翰独自到一个衙门,见到一个青衫少年,称是自己的侄子,是冥官的衙役,就领他去见推官。推官又说是自己的长兄,但像貌都不太像。他长兄告诉他说:“有冤牛一头,告你烧荒种田不经意把它给烧死了。你又曾卖竹子给杀狗的人作箜篌,换杀死两只狗,狗也来告你。但你现在名字还没属于死籍,还可以免除,准备作什么功德来救赎?”王翰想为牛和狗设斋或书写《法华经》、《金光明经》,推官都说不行,王翰就请求说念《金刚经》,每天念七遍给牛和狗,他长兄这才高兴地说:“完全可以了。”等到王翰活过来,就舍弃家业出家为僧。现今还在什邡县。
1079太和七年冬,给事中李公石为太原行军司马。孔目官高涉,因宿使院,至鼕鼕鼓起时诣邻房,忽遇一人,长六尺馀,呼曰:“行军!唤尔。”涉遂行,行稍迟,其人自后拓之。不觉向北约行数十里,至野外,渐入一谷底。后上一山,至顶四望,邑屋尽眼下。至一曹司,所追者呼云:“追高涉到。”其中人多衣朱、绿,当案者似崔行信郎中,判云:“付司对。”复引出,至一处,数百人露坐,与猪羊杂处。领至一人前,乃涉妹婿杜则也。逆谓涉曰:“君初得书手时,作新人局,遣某买羊四口,记得否?今被相债,备尝苦毒。”涉遽云:“尔时只使市肉,非羊也。”则遂无言,因见羊人立啮则。逡巡被领他去,倏忽又见一处,露架方梁,梁上钉大铁环,有数百人皆持刀,以绳系人头,牵入环中刳剔之。涉惧,走出但念《金刚经》。倏忽逢旧相识杨演,云:“李尚书时杖杀贼李英道,为劫贼事,已于诸处受生三十年。今却诉前事,君常记得无?”涉辞以年幼不省。又遇旧典段怡,先与涉为义兄弟,逢涉云:“先念《金刚经》莫废,忘否?向来所见,未是极苦处。勉树善业,今得还,乃经之力。”因送至家,如梦,死已经宿。向所拓处,数日青肿。
李石:(781-843年),《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李石,字中玉,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李晟的小儿子)幕府,从历四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会昌三年,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行军司马: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参谋长类)。简称行军。孔目官:唐代州、镇中设“孔目官”掌六书。掌管狱讼、帐目、档案、遣发等事务。使院:节度使或留后治事的官署,称使院。鼕鼕鼓:唐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拓:音唾。《集韵》:拓,手推物。崔行信:不详。逆:迎接。迎面走来。李尚书:《太平广记》作:‘李说尚书。’李说,李让夷的祖父。《旧唐书·本纪十三·德宗》:贞元十一年五月以河东行军司马李悦为河东节度营田观察留后、北都副留守。十六年“乙丑,河东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兼御史大夫、北都留守李悦卒。”打字者算了算时间还是对得上的。李英道:不详。受生:投胎。旧典:典,主管。这里指孔目典,是孔目官的领导。
太和七年冬天,给事中李石任职太原行军司马。孔目官高涉,因有事住宿在官署,到鼕鼕鼓响起时去邻房访客,忽然遇见一个人,高六尺多,喊高涉说:“行军!叫你呢。”高涉就跟着走了。走得稍慢些,那人就在后面推搡他,不知不觉向北走了约几十里,到野外,渐渐走入一山谷底。后来又上一山,到山顶四望,城里的房屋尽在眼下。到了一官衙,追高涉来的人高声说:“追高涉到。”那里的人多穿朱、绿色衣服,当案的官员好像崔行信郎中,判官说:到官署对质。”那人又领他出来,走到另一处,几百人露坐在那里,与猪羊混杂在一起。高涉被领到一人面前,一看原来是妹夫杜则。杜则迎面走来对高涉说:“你刚做文书时,设饭局庆贺,让我买四只羊做菜,你还记得么?现今成了命债,吃了很多苦。”高涉急忙解释说:“当时我只是让你买肉,没让你买羊来杀。”杜则无言以对,这时就看见羊像人一样站立着咬杜则。过了一会高涉又被领走,很快又看见一个地方,出现个架子上面有方梁,梁上钉有大铁环,有数百人都拿着刀,用绳子拴住人头,把人牵入铁环中刳肠剔骨。高涉看了害怕,走出去只是不断地念《金刚经》。很快又见到老相识杨演,杨演说:“李尚书时用木棍打死贼人李英道,为的是抢劫的事,李道英已经到别处投胎三十年了。今日又控告从前的事(喊冤),你还记得不?(能不能给做个证?)”高涉推辞说当时年幼不省事不记得了。又遇到原上级官员段怡,原先与高涉结拜为义兄弟,看见高涉说:“你以前念《金刚经》不停,忘了么?刚才你所见到的,还不是最苦的地方,希望你尽力建立善业,现今你能回去,靠的就是《金刚经》之力。”因而送高涉回到家里,高涉就像作梦一样,死了已经一夜。去阴司的路上被推搡处,发青肿痛好几天。
1080永泰初,丰州烽子暮出,为党项缚入西蕃易马。蕃将令穴肩骨,贯以皮索,以马数百蹄配之。经半岁,马息一倍,蕃将赏以羊革数百。因转近牙帐,赞普子爱其了事,遂令执纛左右,有剩肉馀酪与之。又居半年,因与酪肉,悲泣不食。赞普问之,云:“有老母频夜梦见。”赞普颇仁,闻之怅然,夜召帐中,语云:“蕃法严,无放还例。我与尔马有力者两匹,于某道纵尔归,无言我也。”烽子得马极骋,俱乏死,遂昼潜夜走。数日后,为刺伤足,倒碛中。忽有风吹物窸窣过其前,因揽之裹足。有顷,不复痛,试起步走如故。经信宿,方及丰州界。归家,母尚存,悲喜曰:“自失尔,我唯念《金刚经》,寝食不废,以祈见尔,今果其誓。”因取经拜之,缝断,亡数幅,不知其由。子因道碛中伤足事,母令解足视之,所裹疮物乃数幅经也,其疮亦愈。
永泰:(765-766年)代宗李豫年号之一。丰州:本文所指唐代丰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统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和包头市的大部分地区。同时期今福建泉州一带也有一个丰州,非。烽子:烽火台管理士兵。党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西蕃:指古代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看下文这里指吐蕃。赞普:吐蕃王称为赞普,相当于唐朝人称皇帝。子爱:子,意动词。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帐前立牙旗。碛:音气。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
永泰初年,丰州烽火台一个士兵黄昏外出,被党项人绑缚带入吐蕃用来交换马匹。吐蕃将领下令在他的肩骨通了一个洞,穿上皮条,拿数百匹马让他放牧。经过半年,马繁殖了一倍,吐蕃将领赏给他羊皮几百张。因而得以接近牙帐,赞普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他聪明会办事,就让他执掌大旗在左右侍候,有吃剩的肉多馀的奶酪就给他吃。又过了半年,又给他奶酪和肉,他悲泣着不肯吃。赞普问他怎么了,他说:“最近总梦见老母亲。”赞普很仁爱,听了也有些惆怅,夜间召他到帐中,对他说:“吐蕃法很严,没有放还的先例。我给你好马两匹,在你回家的道路上放你回去,别说是我放的你。”士兵得到马后用力跑,两匹马都累死了,就昼隐夜行。几天后,被刺伤了脚,倒在沙漠里。忽然有风吹来东西窸窸窣窣经过他面前,他就抓过来把脚伤包裹上。过了一会,不觉得痛,试着起来走走步伐依旧。又经过两宿,方接近丰州地界。回到家,他母亲还活着,又悲又喜地说:“自从你失踪,我只念《金刚经》,睡觉吃饭念念不忘,用来祈求能见到你,今天成就了我的誓愿。”因而取来经卷叩拜,却见缝经卷的线断了,缺了几页,不知是为什么。士兵又说了走在沙漠中被刺伤脚的事,他母亲让他解开脚看看伤,不料用来包裹伤口的东西竟是缺少的那几页经卷,伤口已经愈合了。
1081大历中,太原偷马贼诬一王孝廉同情,拷掠旬日,苦极强首,推吏疑其冤,未即具狱。其人惟念《金刚经》,其声哀切,昼夜不息。忽一日,有竹两节坠狱中,转至于前。他囚争取之,狱卒意藏刃,破视,内有字两行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书迹甚工。贼首悲悔,具承以匿嫌诬之。
大历:(766-779年)唐代宗李豫年号。孝廉:这里指正直的读书人,与汉代的孝廉已经不是一回事。同情:同伙。知情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匿嫌:赵本原有小字‘一曰旧’。是。
大历年间,太原偷马贼诬陷一个王孝廉是同伙,拷打十几天,王孝廉吃尽了苦但不低头认罪,审问的官吏怀疑他确实冤枉,没有急于定案。王孝廉只念《金刚经》,发出的声音悲哀用心恳切,昼夜不停。忽然有一天,有竹子两节坠入狱中,滚到王孝廉面前。其他囚犯争着来抢,狱卒怀疑里面藏着刀具,打开一看,竹节内有字两行写到:“佛法尚应舍去,何况不是佛法。”书迹十分工整。偷马贼头目悲痛地悔罪,承认了是与王孝廉旧有嫌隙所以诬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