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0275安丰县尉裴翾,士淹孙也。言玄宗尝冬月召山人包超,令致雷声。超对曰:“来日及午有雷。”遂令高力士监之。一夕醮式作法,及明至巳矣,天无纤翳。力士惧之。超曰:“将军视南山,当有黑气如盘矣。”力士望之,如其言。有顷风起,黑气弥漫,疾雷数声。玄宗又每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阵常得胜风。
安丰县:今江苏东台安丰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后),古以商贾云集而闻名。不是安徽霍邱的那个古安丰。翾:音宣。小鸟飞的样子。裴士淹:开元末,尝为郎官。有诗《白牡丹》: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包超:不详。午:午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高力士:(684-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广东电白县霞洞镇)人。天宝初,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故下文称他为将军。醮式:打醮,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巳:巳时,九到十一点。翳:音一。原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后引申为起障蔽作用的东西。这里指‘云’。盘:通磐。哥舒翰:(?-757年),唐朝玄宗时的名将,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西征:这里指天宝年间与吐蕃的征战。
安丰县尉裴翾,是裴士淹的孙子。他说玄宗曾经在农历十一月时召唤山人包超,让他弄到打雷的声音。包超对玄宗说:“明日近午时候有雷。”玄宗就让高力士监督他。经过一夜打醮作法,从天明等到十点左右了,天上没被一丝云遮掩。高力士害怕了。包超说:“请将军看南山那边,应该有黑气像磐石那样了。”高力士一看,果然如包超所说。过了一会有风刮了起来,天上黑气弥漫,响起了几声迅雷。玄宗又经常令包超随着哥舒翰西征吐蕃,每每作战常常得到有助于胜利的顺风。
0276贞元初,郑州百姓王幹,有胆勇,夏中作田,忽暴雨雷,因入蚕室中避雨。有顷,雷电入室中,黑气陡暗。幹遂掩户,把锄乱击。声渐小,云气亦敛,幹大呼,击之不已。气复如半床,已至如盘,豁然坠地,变成熨斗、折刀、小折脚铛焉。
贞元:(785-805年)德宗李适年号之一。户:单扇门。铛:这里音撑。三足小锅,平底锅。
贞元初年,郑州有个百姓名叫王幹,有胆量很勇敢,夏天在田间劳作,忽然急剧地下雨打雷,王幹因而进入养蚕的屋子中避雨。过了一会,雷电进入屋子里,满屋黑气使屋内突然变暗。王幹就关上门,拿着锄头乱打。慢慢声音小了,云气也有所收敛,王幹还是大声呼喊,不停地乱打。黑气变得只有半张床大小,最后又像只盘子大时,突然坠落在地,变成熨斗、镰刀、小折脚锅这些东西了。
0277李鄘在北都,介休县百姓送解牒,夜止晋祠宇下。夜半,有人叩门云:“介休王暂借霹雳车,某日至介休收麦。”良久,有人应曰:“大王传语,霹雳车正忙,不及借。”其人再三借之,遂见五六人,秉烛自庙后出,介休使者亦自门骑而入。数人共持一物如幢扛,上环缀旗幡,授与骑者曰:“可点领。”骑者即数其幡,凡十八叶,每叶有光如电起。百姓遍报邻村,令速收麦,将有大风雨,村人悉不信,乃自收刈。至其日,百姓率亲情据高阜。候天色及午,介山上有黑云气如窑烟,斯须蔽天,注雨如绠,风吼雷震,凡损麦千馀顷。数村以百姓为妖讼之,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睹其推案。
李鄘:(?-820年),字建侯,江夏人,(今武汉)。北都:今太原。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汉名界休,因介子推故,晋改为介休。解牒:解,音借,牒,公文、文书。这里指乡试名单。唐制乡试又称解试。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宇下:屋檐下。幢扛:幢,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阜:土山。斯须:郑玄注:“斯须,犹须臾也。”绠:音耿。井绳。张周封:生卒不详,字子望,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从事,试协律郎。只知他著有《华阳风俗录》。
李鄘在太原任职时,介休县百姓送公文,夜间在晋祠殿檐下休息。半夜时,有人敲门说:“介休王借霹雳车用一下,某日上介休去收麦子。”过了好久,有人回答说:“大王传下话来说‘霹雳车正忙,没空闲外借’。”来借车的人再三要求借车用用,就看见五六个人,点燃火烛从庙后走出来,介休使者也从门骑马进来了。庙后出来的人共同抬着一件像旌旗样的东西,上面环饶连接着旗幡,这些人把东西递给求借的人说:你点验一下。”求借的人随即查了上面的幡,共有十八面,每面幡都发光就像有电要闪起来。
送公文的百姓回去告诉邻村所有的人,让他们火速收割麦子,因为要有大风雨,各村的人都不信,这个人就自顾收割自己家的。到了那一天日,这个人率领亲人上了高处。等到天色接近中午,介山上有黑色云气就像烧窑冒出的黑烟,很快就遮住了天,下的雨就像一根根井绳从天而降。风声吼雷怒震,共损坏田里的麦子一千多顷。几个村子里的人因而以这个人施做妖法向官衙诉讼他,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眼目睹了这个案件审理过程。
0278成式至德坊三从伯父,少时于阳羡,家乃亲故也。夜遇雷雨,每电起,光中见有人头数十,大如栲栳。
从伯父:父亲的堂兄。阳羡:今江苏宜兴南。栲栳:用柳条编成的容器,深于半球形,也叫笆斗。
我段成式在长安至德坊居住的三从伯父,小时去过阳羡,居住的那家是亲戚。(他说)有一天夜间遇到雷雨,每次闪电起光,电光中都可见到有人头几十个,就像栲栳那么大。
0279柳公权侍郎尝见亲故说,元和末,止建州山寺中。夜中,觉门外喧闹,因潜于窗棂中观之。见数人运斤造雷车,如图画者。久之,一嚏气,忽斗暗,其人两目遂昏焉。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元和: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年)。建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斗暗:斗,星斗。通陡。赵本作‘陡’。‘忽’‘陡’近义,或非。
柳公权侍郎曾经听见亲戚说:“元和末年,旅途住在建州的一座山寺中。半夜时,觉得门外吵闹睡不着,因而悄悄于窗棂中向外看。看见有几个人拿着斧子等工具在造雷车,雷车的样子就像图上画的一样。看了半天,一打喷嚏,忽然星光变暗,他的两眼也只见一片昏黑了。”
0280处士周洪言,宝历中,邑客十馀人,逃暑会饮。忽暴风雨,有物坠如貜,两目睒睒。众人惊伏床下。倏忽上阶,历视众人,俄失所在。及雨定,稍稍能起,相顾,耳悉泥矣。邑人言,向来雷震,牛战鸟堕。邑客但觉殷殷而已。
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宝厉:敬宗李湛的年号(825-826年)。貜:大猴子。《尔雅释兽》貜父善顾。郭璞注:‘貑貜也。似猕猴而大,色苍黑,能攫持人,好顾盼。’《疏》大猿也。睒:音闪。闪烁,闪光。殷殷:颜师古注:“殷殷,声也。”
处士周洪说,宝历年间,城里的朋友十几人,避暑聚会饮酒。忽然起了暴风雨,在雨中有个怪物掉下来就像只大猴子,两只眼睛光芒闪烁。大家都吓得伏在床下。那怪物一闪上了台阶,挨个看看众人,很快就消失了。等到雨停了,大家稍稍爬起来一看,每个人耳朵里都满是泥土。
城里人说,当时打的响雷,吓得老牛都战抖鸟也坠落下来了。这些喝酒的朋友(因耳朵里有土)只是觉得有点雷声而已。
0281元稹在江夏襄州贾堑有庄,新起堂,上梁才毕,疾风甚雨。时庄客输油六七瓮,忽震一声,油瓮悉列于梁上,一滴不漏。其年,元卒。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太和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江夏:在今武汉。当时辖襄阳。襄州:今襄阳。贾堑:今钟祥。输:输征,缴纳。
元稹在江夏襄州贾堑有农庄,新修建一座房子,上梁刚刚完事就刮大风下大雨。当时庄里人缴纳六七瓮油,忽然一声巨雷响,油瓮都被震到梁上排成了队,一滴也没洒。当年,元稹就死了。
0282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坠地,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俄顷,云暗而失。时皆图而传之。
贞元:(785-805年)德宗李适年号之一。宣州:安徽宣州。
贞元年间,宣州忽然打大雷下大雨,有一个东西坠落在地,长着猪头,手和脚各长两个指头,拿着一条红蛇在咬嚼。很快,因天阴云暗就消失了。当时人们都把这怪物画成图样相互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