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攫部
塞外:泛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黄蘖:黄柏树。味很苦。杼汁:杼,音树。柞木,《庄子山木篇》:‘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杼栗,橡子。螽虫:螽,音中。蚱蜢,蚂蚱。都代:都,音笃。居、聚。代,当作‘杙’,木橛子。都杙,鸟网上拴鸟诱子的木橛子。鸟诱子,也叫鸟油子。吴公:蜈蚣。泛指喂鸟诱子的虫子。磔:音哲。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古代一种酷刑,磔刑。磔竿,拴瞭望鸽子、鹌鹑的竿子。因瞭望的鸟易被鹰爪伤害,故用‘磔’字。竦:音耸。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侯:等待。
捕捉鹰的方法。七月二十日为最佳时机,内地来的鹰多,塞外飞来的鹰很少。八月上旬为较差时机。八月下旬为不好的时间,因为塞外的鹰都飞来了。
捕鹰的网眼方一寸八分,纵向八十个网眼,横向五十个网眼,用黄柏树和柞树汁把网染上色,让网的颜色与地的颜色相类似。蚱蜢好咬食网,用苦黄柏提防它。附件有网竿、拴鸟诱子的木棍、喂鸟的蜈蚣。
拴瞭望鸟的竿分为两种:一种为拴鹌鹑竿,一种为拴鸽子竿。
鸽飞能对遥远的天空进行观察发现鹰,常在人之前发现。如果鸽子伸长脖子查看,人就根据鸽子所观察的方位等待鹰出现。
木鸡、雀:《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这里指自我保护能力较强的鸡、雀。鹞:鹞鹰。形体较小的雀鹰。
捕捉野鸡、雀类、鹞鹰,所用的网眼方二寸,纵三十个网眼,横十八个网眼。
鸷鸟:鸷,音志。凶猛的鸟。如鹰、鵰之类。《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惠:恩爱;宠爱。小人怀惠。暍:音耶。中暑,热。
凡是猛禽,雏鸟生出来就会受到宠爱,出壳之后,亲鸟就在孵化的巢外安置简陋的巢。亲鸟唯恐雏鸟坠落及被太阳所曝晒,热得中暑以致损伤,就取带叶的树枝插在它的巢边,用来防止雏鸟坠落及遮阴凉。想检验雏鸟的大小,就用所插的枝叶为表征。如果只是一天两天,那树叶虽然枯萎但还带有青色。到了六、七天,那树枝叶子微黄。十天后枯落,这时雏鸟渐渐长大就可以抓取了。
凡是禽兽,必然藏匿在形影相同的物类中(便于隐蔽)。所以蛇的颜色和地面颜色差不多,茅草中的兔子必然发红,鹰的颜色随着树的颜色。
菆:音橱。鸟巢。平旦:按语意当指鹰后脑勺。伏鹑:在喙附近。飏:音阳。鸟飞曰飏。这里指尾根下的羽毛。覆翮:翮,音和。翎毛的硬管。
鹰巢,也叫菆鹰。称呼为菆子的,就是指雏鹰。
鹰四月一日停止放飞,五月上旬拔毛放入笼中圈养。拔毛先从头拔起,必须从后脑勺拔过头顶,到嘴边为止。再从颈下拔过飏毛,到尾巴为止。-尾根下的毛名叫飏毛-鹰背毛以及两翅的大翎所掩蔽的硬毛管还有尾巴的十二根毛等也一并拔掉,两翅的大毛合计四十四根,掩蔽的翮翎也是四十四根。到了八月中旬再出笼放飞。
角鹰:是世界上最强健的鹰,能提起体重是它们身体四分之三的猎物。
雕、角鹰等,三月一日停止放飞,四月上旬放置笼中圈养。
鹘:音骨。隼类。下条也是‘鹘’,不知那条有误。
鹘,飞回北方的鹰都过完了就停止放飞,四月上旬入笼圈养,不拔毛。
鹘:上条也是‘鹘’,不知那条有误。
鹘,五月上旬停止放飞,六月上旬拔毛入笼。
鸽:指像鸽。鴘:音扁。鹰的颜色苍黄称为鴘。这里有时也指两年的鹰为鴘。鸧:这里指羽毛规整,油光闪亮。《詩周頌》:‘鞗革有鶬。休有烈光’。《毛詩》:‘言有法度也。’《鄭箋》:‘金飾貌。’一说三年的鹰为鸧。
凡是猛禽类,雏鸟毛第一次换毛为鸽的颜色,第二次换毛为苍黄色,逐渐转为羽毛规整油亮,第三次换毛为纯正的鹰羽毛色。自此停止变化,以后在换毛多少次,都是为纯正的鹰羽毛色。
白鸽:指雏鹰像白色的鸽。一变为鴘:参见上条‘一变为鸽,二变为鴘,转鸧,三变为正鸧。’这里开篇就将的是白鸽,所以说‘一变为鴘’。(月坒):音必。通髀。股。
白色的雏鹰,嘴爪都白的,幼鸟从第一次换毛为苍黄色,到后来再经过多次换毛,它的白色是固定的,再也不会改变。如果嘴爪是黑色的,胸前纵向的花纹,翎毛尾毛斑节微微有黄色的,第一次换毛为苍黄色时,则两翅翎毛及两股的毛间杂类似紫白色,其馀的白色不改变。
齐王高纬:北齐后主(556-577年),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武平:(570-576年)。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纁:音熏。酒醉面红。引申为淡红色。白鸽:赵本作‘白鹘’。罗麻鸽:罗,捕鸟的网。罗麻,意思是杂花色。鸽,原文作(乞鸟)。(乞鸟),不详。看前文当为‘鸽’之误。抄写时过于草率由‘鸽’演变为(乞鸟)。鹘:音骨。鸷鸟,一说是隼。
齐王高纬在公元575年,得到幽州行台仆射河东潘子光所送的白雏鹰,通身白如雪色。细看雏鹰胸前微微有纵向的白斑花纹,花纹色模糊不清带点红。嘴本体的颜色微带青白,向着嘴尖渐渐发黑。它的爪子也和嘴一样。蜂蜡黄色的大腿并显现黄白略红。是上品雏鹰。
黄麻色雏鹰,幼鸟第一次换毛为苍黄色后,它的色就不大改变,唯胸前纵向斑纹渐宽而且变短。变成苍黄后再经几次换毛,也只是背上微加青色,胸前纵向纹理转变成又短又细,渐渐膝上增加鲜白。这是次品。
青麻色雏鹰,幼鸟第一次换毛同黄麻色雏鹰一样苍黄。这是下品。
还有杂黑色、杂花色雏鹰。
鴘:音扁。鹰的颜色苍黄称为鴘。有时也指两年的鹰为鴘。鸧:这里指羽毛规整,油光闪亮。《詩·周頌》:‘鞗革有鸧。休有烈光’。《毛诗》言有法度也。《郑笺》金飾貌。一说三年的鹰为鸧。(月坒):音髀。通髀。股,大腿。
白色的兔鹰,嘴、爪都白的,从幼鸟换毛为两年的鹰,以至后来多次换毛,它的白色一定在也不改变。
嘴、爪黑而微带青白色的兔鹰,胸前纵向花纹及翎、尾、班节微有黄色的,第一次换毛后背上、翅及尾微为灰色,胸前纵向花纹变为横向花纹,颜色改变微弱似无,大腿间仍然发白。
至于两年鹰换毛已后,它的灰色微微带褐色,而渐渐向白色发展,它的嘴、爪极黑。
身上的黄鹊斑颜色微深的兔鹰,第一次换毛为青白色的两年鹰,两年鹰毛色转变到以后多次毛色转变,只是胸前横向花纹转细,则渐渐变为正常的鹰色。
天保:(550-559年)。一联:一只。因鹰有双翅,故曰‘联’。
北齐文宣王高洋天保三年,获得白兔鹰一只,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全身毛羽白如雪,眼睛颜色发紫,爪的本体是白色的,但爪尖成为浅黑色(也说“眼睛是红色,嘴、爪的本色是白色的”)蜡黄的腿骭全是黄色的,当时号称为‘金脚’。
武平:(565-570年),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之一。赵野叉:这里是绰号。纁:音熏。酒醉面红。引申为淡红色。从理:纵理。
另外高纬武平初年,领军将军赵野叉献白免鹰一只,头及头顶远看都是白色的,靠近仔细看,才看到有紫色痕迹在毛心。它的背上是白地,紫痕迹点在它的毛心,紫色外有白红色围绕,白色之外以黑色为边缘。翅上的毛也以白色为地,紫色在上面把毛分成段。胸前以白为地,微微有淡红的纵向花纹。眼睛黄得像真黄金,嘴本体的颜色微白,向嘴尖渐渐发黑,浅蜡黄色的腿骭,爪趾的颜色也发黄。爪与嘴相同,(也是向爪尖渐渐发黑)。
鴘:音扁。鹰的颜色苍黄称为鴘。这里有时也指两年的鹰为鴘。
散花白色的雏鹰,嘴、爪黑而稍微带青白色的,换毛后变为紫花纹白色的两年鹰,两年鹰换毛以后到多次换毛,横向花纹变细,胸前紫色渐渐消失成白色。其嘴、爪极黑的,第一次换毛为青白色的两年鹰,再换毛后到以后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渐渐变成灰白色。
红色的雏鹰,第一次换毛变成苍黄色,颜色带黑,两年鹰换毛后到后来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微微渐白。它后背的颜色不改,这是上等颜色。
唐:黑色。
白地黑斑雏鹰,第一次换毛为青色的两年鹰而微带灰色,两年鹰换毛后到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微微渐白。
鷃烂堆:亦作“鴳滥堆”。鴳雀。史游《急就篇》“鸠鴒鹑鴳中网死”唐颜师古注:“鴳谓鴳雀也。一名雇。今俗呼为鴳烂堆。”鹙氅:鹙,一种头颈无毛而性贪馋的水鸟。氅:大衣,外套。鹙氅,用鹙鸟羽毛做的衣服。这里指鹙的羽毛色。
像鷃烂堆那种黄色的雏鹰,第一次换毛的两年鹰,颜色像鹙鸟的毛色,两年鹰换毛后到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渐渐微白。
鷃烂堆黄:原文作‘鷃烂雄黄’。径改。
黄色的雏鹰,第一次换毛后到多次换毛,它的颜色像鹙鸟的羽毛而颜色稍深,大略似鷃烂堆那种黄,变色也相同。
青父:或‘青金’之误。青金,青金石,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蓝色、蓝紫色或蓝绿色的矿石。
青斑点雏鹰,第一次换毛变为青金色两年鹰,两年鹰换毛后到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微微渐白。这是较差的颜色。
白唐雏鹰,唐,就是黑色,是说花斑上有黑色,第一次换毛变为青白色两年鹰,杂带黑色,两年鹰换毛后到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渐渐微白。
鴘:音扁。鹰的颜色苍黄称为鴘。这里有时也指两年的鹰为鴘。鸧:这里指羽毛规整,油光闪亮。《詩·周頌》:‘鞗革有鶬。休有烈光’。《毛詩》言有法度也。《鄭箋》金飾貌。一说三年的鹰为鸧。
红斑黑雏鹰,是说红斑上有黑色。第一次换毛变为两年鹰,它的色多黑,两年鹰换毛后到多次换毛,只是横向花纹变细,胸前黑色虽然渐渐转成褐色,世人仍然叫它为黑鸧。
暗黪:无光泽浅黑。
青斑黑雏鹰,是说深蓝的斑上有黑色。第一次换毛变为两年鹰,它的颜色带青黑,两年鹰换毛后到多次换毛,横向花纹虽然变细,胸前的颜色仍常浅黑无光泽。这是下等颜色。
雉鹰:俗称鸡鹰。(乞鸟):当为‘鸽’之误。雏鹰。雏鹰如鸽。
鹰的雌雄,唯有大小不同,其馀的形状象貌没有分别。雉鹰虽然小,但却是雄鹰,羽毛杂色,从初生到换毛,都同兔鹰一样,再没有别的可说。雉鹰一岁时,胸前纵向花纹宽阔的,世人称呼为鸽斑。到后来变为两年及三年鹰时,其胸纵向花纹变作横向花纹,但是仍然宽阔。若胸前纵向花纹本来就细的,到后来变为两年及三年鹰时,胸前横向花纹也细。
便:即,就。这里指捕捉。代北:今山西境内代县以北。泛指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雁门:代县以北的雁门山。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
荆窠白鹰,身材短而粗,五斤有馀,能捕捉鸟而且飞得快,又叫沙里白。生在代北沙漠里的荆棘条上,向雁门、马邑一带飞翔捕食。
代都: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初建政权代国的徙居地之一,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须:《说文》:‘面毛也’。代川:在和林格尔西边流向城南。虚丘:今山东费县西南。中山:河南省平山县一带。白涧:河北省涞水县白涧一带。
代都红鹰,紫色背黑面毛,白眼睛白眼毛。三斤半以上、四斤以下即可捕捉兔子,生在代川的赤岩里,向虚丘、中山、白涧方向飞行捕食。
漠北:外蒙古跟贝加尔湖一带。
漠北白鹰,身体长而且大,五斤有馀,细斑纹短腿骭,是鹰类里最好的。生在沙漠之北,不知远近,向代川、中山一带飞行捕食。也叫西道白。
房山:今北京房山。代东:代都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东部。范阳:今北京地区及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一带。中山:河南省平山县一带。
房山白鹰,紫背细花斑纹,三斤以上、四斤以下即可捕捉兔子,生在代都东边房山的白杨或椴树上,向范阳、中山一带飞行捕食。
渔阳:今天津蓟县一带。徐无:今河北遵化东。东西曲:不详。白叶树:不详。或‘白桦树’。‘葉’乃‘華’之误。华;《玉篇》木皮可以为烛。或作檴,通作华。《庄子·让王篇》原宪华冠纵履。《注》以华皮为冠。《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师古注》华,即今桦皮贴弓者。章武:今河北大城县一带。合口:在河北省沧县西。《魏书·地形志》:‘浮阳县西接漳水,衡水入焉,谓之合口’。博海:渤海郡。今山东阳信县一带。
渔阳白鹰,腹和背都是白色,大的五斤即可捕捉兔子,生在徐无及东西曲。也叫大曲、小曲。建巢在白桦树上,向章武、合口、渤海一带飞行捕食。
卢龙:河北秦皇岛卢龙。和龙:亦作黄龙,即龙城,今河北省朝阳县。涣休:不详。巨里:疑为巨野,山东巨野。章武、合口:参见上条。光州:今河南光山。柞栎:橡子树。
东道白鹰,腹背都是白色的,大的六斤多,鹰类个体最大。生在卢龙、和龙以北,不知具体远近,向涣休、巨野、章武、合口、光州飞行捕食。体力虽稍差,如果遇到飞得快的,能超越飞在前面的鹰。颜色土黄,所在山谷都有。出生在橡子树上,或大树或小树。
鹂:鸧鹒、黄莺。属中型鸟。疑为‘雕’之误。渔阳:今天津蓟县一带。章武:今河北大城县一带。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河阳:今河南孟州。漠北:外蒙及贝加尔湖一带。柏枯树:枯,或‘松’之误。灵丘山:在今山西灵丘。范阳:今北京地区和河北省保定北部一带。
黑皂雕,大者五斤,生渔阳山松、杉树上,多养不活。偶尔有飞得快的,向章武飞。白皂雕,大者五斤,生渔阳、白道、河阳、漠北,这些地方都有。生柏枯树上,捕捉鸟,向灵丘、中山、范阳、章武一带飞。青斑雕,大者四斤,生代北及代川白杨树上。细斑者快,向灵丘山、范阳一带飞。
鴘鹰:二岁鹰。晋郭义恭《广志》:“一岁曰黄鹰,二岁曰鴘鹰,三岁曰青鹰。”荏子:荏,柔弱。‘正当少年’之意。这里指半大鹰。蜕:鸟换毛。条:这里指鹰粪便。鹰排便叫‘出条’。现在人仍然叫‘条’。无花、而聚:指粪便干硬。句然:句,言也。这里指发出声音。叠尾:尾巴羽毛直挺重叠,不分散不下垂。古人说鸷鸟‘尾贵合卢’,卢,《康熙字典》:‘盧,矛戟之柲’。柲,音必。兵器之柄。尾贵合卢的意思是;尾巴羽毛像兵器的手柄一样直挺并合拢在一起。振卷打格:鸷鸟吃了猎物的毛不会消化,隔一段时间会卷成球状吐出来,并有打嗝声。只立:原文‘隻立。’孤立。《三国志·蜀志第十二·郤正传》:‘正本名纂。少以父死母嫁,单茕隻立,而安贫好学,博览坟籍。’这里指单腿站立,用另一只爪理面部羽毛。
两岁鹰正是少年时期,青黑色飞得快,毛换得干净眼睛明亮,是未曾养育过雏鸟的鹰,飞得最快。如果眼睛多眵目糊,毛换得不干净的,是养育过雏鸟的鹰,不堪任用,而且多数会死。另外粪便条头没有开裂,或虽然射出较远但聚在一起不散。或者排出粪便同时喉口发出声音,都是短命的征候。口内红,爪掌热,隔着衣服还觉得鹰的体温烤人,是长命的征候。尾羽毛聚在一起、吐出食物的羽毛团时打嗝、单腿站立,用另一只爪理面部羽毛、头藏在羽毛中睡觉,这都是长命的征候。
错喉:谓饮食误入气管。唐赵璘《因话录》:“上(玄宗)又与诸王会食,宁王对御坐喷一口饭,直及龙颜。上曰:“宁哥何故错喉?”幡绰曰:“此非错喉,是喷嚏。”病:生病。缺盆骨:锁骨。《素问·骨空论》:‘岐伯对曰……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
凡猛禽飞行,尤其禁忌食物呛入气管,食物呛进汊这个部位,十只鹰没有一只能活。-汊在咽喉骨前,皮里面,也就是锁骨内,嗉子的下边。
【参考文献】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于诸昆季友爱弥笃,呼宁王为大哥,每与诸王同食,因食之次。宁王错喉喷上髭,王惊惭不遑,上顾其悚悚,欲安之。黄幡绰曰:“不是错喉。”上曰:“何也?”对曰:“是喷帝。”上大悦。
吸筒:这里是说将药物放在银片做成的管儿内,插入鹰生疮肿部位的翅管上。参见相关链接。鍱:金属薄片。
吸筒,用薄银片做成,粗细就像鹰的翅管。比鹰小的猛禽,吸筒大小按其翅管大小制作。
【相关链接】元朝《瑞竹堂方·卷五》:‘五倍子,白矾少许。主治:疮肿。用慈竹削去青,和上药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用箸钳筒,乘热安于患处。’
条:粪便。这里使动为排便。和:音活。杂揉在一起。
凡是每夜排便不过五次的鹰短命,粪便像红小豆汁与白颜色相混合的鹰会死。
摆伤:摆,引申为撞、击等动作。《太平广记·卷一三一》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伍寺之》:“南野人伍寺之,见树上有猴怀孕,便登树摆杀之。”这里指鹰受到外伤。鹤兵爪:鹤兵,同鹤列。军队排列整齐。这里指鹰爪不分开,现在人说不好的鹰爪趾几乎并拢呈‘川’字形,好的鹰爪分开近乎‘十’字形。
鹰凡是受到网的损伤、撞击伤、兔子蹬踏伤、爪趾并拢,都是很大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