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介篇
0656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博山:华山。《水经注·卷十九》:“远而望之若华状,故名华山。”传说秦昭王在山上与天神下棋(博)而名。
龙。头上有一个东西,像博山的形状,名叫尺木。龙没有尺木,就不能升天。
【参考文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博,博戏。
0657井鱼。井鱼脑有穴,每翕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竟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见梵僧菩提胜说。
井鱼:鲸鱼。段老先生听人说的,难免音似字异。翕:翕张,一合一开。通吸。蹙:收缩、紧缩。
鲸鱼。鲸鱼脑上有个穴,每次吸水就在脑上的穴中紧缩喷出,就像飞泉散落海中,船上的人争相用空的器皿接来贮存。海水咸苦,经过鱼脑穴喷出反而变淡,和泉水相似。我段成式听西域僧人菩提胜说的这件事。
0658异鱼,东海渔人言,近获鱼,长五六尺,肠胃成胡鹿刀槊之状,或号秦皇鱼。
胡鹿:亦作“胡簏”、“胡簶”。藏矢的器具。《玉篇·竹部》:“簶,胡簶,箭室。”秦皇;秦始皇(前259-前210年)。
奇异的鱼,东海渔夫说,近时捕获一条鱼,长五六尺,肠胃成胡鹿、刀、槊等形状,有人说这鱼叫秦皇鱼。
0659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鯶:音浣。鲩。草鱼。赤鲩公:意味列入公卿。李:唐皇李姓。
鲤鱼,脊中有一道鳞,每片鳞上都有小黑点,不论鱼大小都是三十六片。本国朝廷法律,捕到鲤鱼即刻就应放生,沿袭规定不许吃,鲤鱼号称‘赤鯶公’。卖鲤鱼的人杖六十,说是因为“鲤”就是“李”。
【参考文献】《金楼子补逸》:‘五尺之鲤,一寸之鲤,但大小殊,鳞之数等。’
0660黄鱼,蜀中每杀黄鱼,天必阴雨。
黄鱼:鱼名。鳣的别名。《尔雅·释鱼》“鱣”晋郭璞注:“鱣,大鱼,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唐杜甫《黄鱼》诗:“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鱣,音毡。鱏:鲟。
黄鱼,蜀中每次杀黄鱼,天必然会阴雨。
0661乌贼,旧说名河伯度一曰从事小吏.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其身。江东人或取墨书契以脱人财物,书迹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海人言,昔秦皇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一说乌贼有碇,遇风则蚪前一须下碇。
河伯度: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吏。”江东:长江从鄱阳湖开始流向东北,江东南的区域为江东。算袋:旧时官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碇:音定。停船时沉入水底用以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墩。这里疑指乌贼骨,就是中药海螵蛸。赵本作‘矴’。蚪:通抖。
乌贼,前人说名叫河伯从事小吏,遇到大鱼有危险就会放出墨黑,可以染黑方几尺的海水,用来混淆自己的身体。江东人有的用乌贼墨来书写契约骗取他人财物,刚写时笔迹就像淡墨,过了一年字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张空白纸。海边人说,早年秦始皇东游,丢弃个算袋在海里,变化为乌贼鱼,形状就像算袋,而且两条带极长。又有一种说法说乌贼身上有碇石,遇到大风则抖动前一个须子下碇石稳住身体。
0662(鱼臽)鱼,凡诸鱼欲产,(鱼臽)鱼辄舐其腹,世谓之众鱼之生母。
(鱼臽)鱼:音现。鳡鱼。鳡,音敢。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
(鱼臽)鱼,凡是各种鱼要产卵,(鱼臽)鱼就会去舔舐那条鱼的腹部,世人说(鱼臽)鱼是各种鱼的接生婆。
0663(鱼昔)鱼,章安县出。出入(鱼昔)腹,子朝出索食,暮入母腹。腹中容四子。颊赤如金,甚健,网不能制,俗呼为河伯健儿。
(鱼昔):音错。鱼名。皮粗厚,可制刀剑鞘。一说就是鲛鱼。章安县:今浙江台州临海市。东汉建武元年称章安县。出入(鱼昔)腹:疑前脱‘子’字。《太平广记》作‘(鱼昔)子朝出索食,’河伯:冯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鱼昔)鱼,章安县出产。幼鱼可以出入(鱼昔)鱼的腹中,幼鱼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晚上进入母鱼腹中。母鱼腹中可以容纳四条幼鱼。腮颊色红似金,十分强健,渔网不能制伏它,俗称为河伯健儿。
0664鲛鱼,鲛子惊则入母腹中。
鲛鱼,鲛鱼幼子受到惊吓就会进入母鱼腹中。
0665马头鱼,象浦有鱼,色黑,长五丈馀,头如马,伺人入水食人。
马头鱼:甘鲷。鲈形目,方头鱼科,方头鱼属。象浦:在今浙江永嘉乌牛仁溪东南。
马头鱼,象浦有种鱼,颜色发黑,长五丈多,头长得就像马头,等待人进入水中吃人。
0666印鱼,长一尺三寸,额上四方如印,有字。诸大鱼应死者,先以印封之。
印鱼:疑是对鮣鱼的误解。鮣鱼有两个背鳍,第一只背鳍已经演变为一个椭圆形的吸盘。长在鮣鱼的头顶上,吸盘的中间有一条纵线。纵线把吸盘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可以吸附在海龟、大鱼等的身上。
印鱼,长一尺三寸,额上有个四方如印的器官,上面有字。各种大鱼应该死了的,印鱼就先用印给做上记号。
0667石斑鱼,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鱼,好与蛇交。南中多隔蜂,窠大如壶,常群螫人。土人取石斑鱼就蜂树侧灸之,标于竿上向日,令鱼影落其窠上,须臾有鸟大如燕,数百,互击其窠。窠碎,落如叶,蜂亦全尽。
石斑鱼:海鱼,福建沿海盛产。但是建州本地并不产,可能建州是输出地,故有此名。类今之哈密瓜,其实盛产于鄯善。建州:在今福建南平建瓯。南中:滇黔及川西南。隔蜂:马蜂的蜂巢有隔。窠:音磕。昆虫、鸟兽的巢穴。灸之:这里指熏烤。
石斑鱼,僧人行儒说,建州有石斑鱼,喜欢与蛇交配。南中一带有许多马蜂,蜂巢大如茶壶,常常群起而螫人。当地人取石斑鱼在蜂做巢的树旁边熏烤后,挂在长竿上向着太阳的方向高高挑起来,让鱼的影子遮在蜂巢上,很快会有鸟大小就像燕子,几百只,轮番攻击蜂巢。蜂巢碎了,一片片落下就像树叶,蜂子也全被消灭。
0668鲵鱼,如鲇,四足长尾,能上树。天旱辄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声如小儿。峡中人食之,先缚于树鞭之,身上白汗出如构汁,此方可食,不尔有毒。
鲵鱼:大鲵。娃娃鱼。峡中:长江三峡一带。构汁:构树,古称楮,现多作枸树。汁液白粘。
鲵鱼,像鲇鱼,长着四足及长尾巴,能上树。天旱时就会含着水上山,用草叶覆盖住身体,张开口,当有鸟来饮鲵鱼口中的水时,就把鸟吸入口中吃掉,叫声如小孩儿。峡中人吃它前,先把鲵鱼绑在树上用鞭子抽打,待鲵鱼身上渗出白色汁液像构树汁,这才可以食用,不然就有毒。
0669鲎,雌常负雄而行,渔者必得其双。南人列肆卖之,雄者少肉。旧说过海辄相负于背,高尺馀,如帆,乘风游行。今鲎壳上有一物,高七八寸,如石珊瑚,俗呼为鲎帆。成式荆州尝得一枚。至今闽岭重鲎子酱。鲎十二足,壳可为冠,次于白角。南人取其尾,为小如意也。
鲎:音后。鲎有根长而坚硬的三棱柱状尾巴。这根尾刺,能自由转动,用以撑身跳跃和御敌自卫。鲎者,候也。鲎善候风。白角:牛角制品。梳子或冠。如意:挠背搔痒器物。
鲎鱼,雌鱼经常背负雄鱼而行动,渔夫如果捕到鲎鱼必得一双。南方人陈列在市场卖,雄鲎鱼肉少。前人说鲎鱼过海就相背负在背上,高一尺多,就像是帆,乘着风到处游走。现在鲎鱼壳上有一个东西,高七八寸,好似石珊瑚,俗称为鲎帆。我段成式在荆州曾经得一只这样的鲎鱼。至今闽岭一带看重鲎鱼子做的酱。鲎鱼有十二足,它的壳可作冠戴在头上,但不如牛角。南放人取鲎鱼尾巴,用来挠背搔痒。
【相关链接】《燕翼诒谋录》:‘旧制,妇人冠以漆纱为之,而加以饰,金银珠翠,采色装花,初无定制。仁宗时,宫中以白角改造冠并梳,冠之长至三尺,有等肩者,梳至一尺。议者以为妖,仁宗亦恶其侈,皇祐元年十月,训禁中外不得以角为冠、梳,冠广不得过一尺,长不得过四寸,梳长不得过四寸。终仁宗之世无敢犯者。其后侈靡之风盛行,冠不特白角,又易以鱼枕;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
0670飞鱼,朗山浪水有鱼,长一尺,能飞,飞即凌云空,息即归潭底。
朗山:不详。疑为狼山。狼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江边。飞鱼是海鱼,据物候学研究唐时气候较现在热,飞鱼到东海长江一带是有可能的,但近海长江里能否见到打字者却不详。
飞鱼,朗山浪水里有一种鱼,长一尺,能飞,飞起来即高上云空,停息不飞就回归到潭水底。
0671温泉中鱼。南人随溪有三亭城,城下温泉中生小鱼。
溪州三亭城:在今湖南保靖县。
温泉中的鱼。南方人住的随溪有个三亭城,城下温泉中生活着小鱼。
0672羊头鱼。周陵溪中有鱼,其头似羊,俗呼为羊头鱼。丰肉少骨,殊美于馀鱼。
周陵:西周文王、武王的陵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羊头鱼。周陵溪中有鱼,鱼头似羊,俗称为羊头鱼。肉多刺少,味道特殊香美超过其它的鱼。
0673(鱼重)鱼,济南郡东北有(鱼重)坑,传言魏景明中,有人穿井得鱼,大如镜。其夜,河水溢入此坑,坑中居人皆为(鱼重)鱼焉。
(鱼重)鱼:不详。魏景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一个年号,(500-504年)。
(鱼重)鱼,济南东北有个(鱼重)鱼坑,传说北魏景明年间,有人打井得到鱼,大小如镜子。当天夜里,河水泛滥流入这个坑,坑中居民都变成(鱼重)鱼了。
0674瑇瑁。虫不再交者,虎、鸳与瑇瑁也。
虫:泛指动物及昆虫,从人到蚊子泥鳅。都可名虫。鸳:鸳鸯。陆佃《埤雅》:‘鹊好外反,鸳好内思。’瑇瑁:玳瑁。
玳瑁。生物不再第二次交配的,有老虎、鸳鸯与玳瑁。
0675螺蚌。鹦鹉螺如鹦鹉,见之者凶。蚌当雷声则(疒秋)一曰痢。
鹦鹉螺: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疒秋):不详。痢,或非。疑为‘痳’之误。痳,麻痹。
螺蚌。鹦鹉螺如鹦鹉,见到鹦鹉螺的人将有凶事发生。蚌在打雷时就会麻痹。
【乱敲棋子】0438条还谈到萧梁时期用鹦鹉螺做酒具,到了唐时又‘见之者凶’了。
0676蟹。八月腹中有芒。芒,真稻芒也,长寸许,向东输与海神,未输不可食。
蟹。到了八月螃蟹腹中有芒。这芒,是真正的稻芒,长一寸左右,螃蟹向东将稻芒缴纳给海神,没有缴纳的不可食用。
【相关链接】唐孟显(618-907年)《食疗本草》:‘蟹脚中髓及脑,能续断筋骨。人取蟹脑髓,微熬之,令内疮中,筋即连续。又,八月前,每个蟹腹内有稻谷一颗,用输海神。待输芒后,过八月方食即好。未输时为长未成。经霜更美,未经霜时有毒。’
0677善苑国出百足蟹,长九尺,四螯。煎为胶,谓之螯胶,胜凤喙胶也。
善苑国:不详。凤喙胶:凤凰的嘴。神话中认为是制作续弦胶的原料。
善苑国出产百足蟹,长九尺,四个螯。煎煮熬成胶,称为螯胶,粘性超过凤喙胶。
【相关链接】《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洞冥记》:“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殻,胜於黄胶,亦谓之螯胶,胜於凤喙之胶也。”
0678平原郡贡螗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
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螗:一种形体较小的蝉,背表绿色,头有花冠,喜鸣,声清亮。看上下文,疑为‘塘’之误。河间:今河北沧州河间市。以毡密束:用来给蟹保温免被冻死。
平原郡进贡塘蟹,捕于河间那个地方,每年都活着进贡。捕捉时凿开冰用火照明,悬挂一块老狗肉在水面,蟹觉察到有老狗肉就会浮上来,趁机捕捉。一只价值百两银。用毛毡密封绑在驿站的马上,飞驰送到京城。
0679蝤蛑,大者长尺馀,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
蝤蛑:音由谋。梭子蟹科石蟹,全体被有坚硬的甲壳,背面灰绿色或棕红色,头胸部宽大,甲壳略呈扇状。参考文献;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本草拾遗》:‘蝤蛑,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
蝤蛑,大的一尺多长,两只螯特别强劲有力。到了八月(身体强壮时),能与虎相斗,虎斗不过它。随着大潮退壳,退一次壳长大一次。
0680奔(鱼孚)。奔(鱼孚)一名瀱,非鱼非蛟,大如船,长二三丈,色如鲇,有两乳在腹下,雄雌阴阳类人。取其子着岸上,声如婴儿啼。顶上有孔通头,气出哧哧作声,必大风,行者以为候。相传懒妇所化。杀一头得膏三四斛,取之烧灯,照读书、纺绩辄暗,照欢乐之处则明。
(鱼孚):音符。江豚。但这里却有‘顶上有孔通头’的描写,似与鲸鱼弄混了。瀱:音迹。井无水时。必大风: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斛:唐时为十斗。
奔(鱼孚)。奔(鱼孚)又叫瀱,不是鱼也不是蛟,大如船,长二三丈,颜色像鲇鱼,有两个**在腹下,分雄雌阴阳就像人。把它的幼子放在岸上,叫声像婴儿在啼哭。头顶上有孔通到头里,气从孔中出来哧哧作声,就必然要刮大风,船上过往的行人用来作为要有大风的征候。相传奔(鱼孚)是懒惰的妇女所变化的。杀一头可以得到油脂三、四斛,用来点灯,为读书、纺织照明就会觉得发暗,如果是欢乐时照明就会显得明亮。
【参考文献】梁任昉《述异记》:“淮南有懒妇鱼,俗云昔杨氏家妇为姑所溺而死,化为鱼焉,其脂膏可燃灯烛。以之照鸣琴、博奕则烂然有光,及照纺绩则不复明矣。”
【乱敲棋子】是不是这种油点灯本就不太亮,所以读书、劳动觉得暗,欢乐时很少需要仔细看东西,所以觉得亮是正常的。
0681系臂。如龟,入海捕之,人必先祭。又陈所取之数,则自出,因取之。若不信,则风波覆船。
系臂:蠵鼊,音西必。即蠵龟。汉王粲《游海赋》:“蠵鼊瑇瑁,金质黑章。”
系臂。就像龟,入海捕捞时,人必须先祭祀。再祈求说出所需要捕捞的数量,系臂就会自己出来,趁机捕捞。若不守信用多捕捞,就会被大风波浪弄翻船。
0682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
蛤蜊,等到有风雨时,能用外壳当做翅膀飞行。
0683拥剑,一螯极小,以大者斗,小者食。
拥剑:累招潮蟹。
拥剑,两只螯中有一只螯极小,他用大螯进行争斗,用小螯取食。
【参考文献】《昭明文选》:‘拥剑,蟹属也,从广二尺许,有爪,其螯偏大,大者如人大指,长二寸馀,色不与体同,特正黄而生光明,常忌护之如珍宝矣,利如剑,故曰拥剑。其一螯尤细,主取食,出南海、交趾。’
0684寄居,壳似蜗,一头小蟹,一头螺蛤也。寄在壳间,常候蜗一曰螺开出食。螺欲合,遽入壳中。
螺蛤:螺类。寄居蟹是吃掉螺体后寄居在螺壳中的。这里误为寄居蟹与螺共生。
寄居蟹,壳似蜗牛壳,一头是小蟹,一头是螺蛤。寄居蟹寄居在螺壳间,常等螺开时出来觅食。螺要闭合时,寄居蟹就急忙进入螺壳中。
0685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介虫中唯牡蛎是咸水结成也。
介虫:《大戴礼记·易本命》把动物分为五虫;羽虫、鳞虫、介虫、毛虫及裸虫。咸水结成:都是水化生的。《本草纲目》,时珍曰∶‘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曰,言其粗大也。’化生,古人认为物可化生,如《礼记·月令》篇:“季夏三月……腐草为萤”
牡蛎名字中有牡,并不是说它是雄的。有壳类生物中唯有牡蛎都是水所化生的。
【相关链接】《大戴礼记·易本命》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裸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本草纲目》引陈藏器《本草拾遗》:“天生万物皆有牝牡。为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本草纲目》引陶弘景:“道家方以左顾为雄,故名牡蛎,右顾为牝蛎也。或以尖头为左顾,未详孰是。”《本草纲目》尚有:“而段成式亦云∶‘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且如牡丹,岂有牝丹乎?此物无目,更何顾?”
0686玉桃,似蚌,长二寸,广五寸,壳中柱炙之如牛头胲项。
胲:音该、海。面颊。《汉书·东方朔传》:“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擢项颐,结股脚,连脽尻,遗蛇其迹,行步偊旅,臣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颜师古注:“颊肉曰胲。”
玉桃,样子似蚌,长二寸,宽五寸,壳中有块肉柱烤着吃就像牛头的面颊及脖子肉。
0687数丸,形似蟛蜞,竞取土各作丸,丸数满三百而潮至。一曰沙丸。
蟛蜞:一种淡水蟹。甲壳纲方蟹科相手蟹。略呈方形,体宽2-3厘米。又因两只大螯似古人“拱手行礼”故又称为‘礼云‘。
数丸,形状似蟛蜞,竞相取土作泥丸,做到丸数满三百个潮水就会来。一说做沙丸。
0688千人捏,形似蟹,大如钱,壳甚固,壮夫极力捏之不死。俗言千人捏不死,因名焉。
千人捏,形状似螃蟹,大小如铜钱,壳十分坚固,壮士用力捏也捏不死。俗话说千人捏不死,因此有了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