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衣带”二句:出自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将此词作者误作欧阳修。
②“众里”三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引文将“蓦然回首”误作“回头蓦见”,将“却在”误作“正在”。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长短句》《稼轩词》等。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一定要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原词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这样的语言不是大词人都不能够说出来。但是就用这意思来解释这几首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此则颇为驰名,“三种境界”云云,也当为王国维非常自赏的一则,在此前的《文学小言》以及王国维各种自定的《人间词话》中都保留此则。据蒲菁《人间词话补笺》所记:“江津吴碧柳芳吉曩教于西北大学,某举此节问之,碧柳未能对。嗣入都因请于先生。先生谓第一境即所谓世无明王,栖栖皇皇者;第二境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第三境非‘归与归与’之叹与?”以孔子从忧虑不安到坚守理念到最后的退隐栖息来作为其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三个步骤。王国维对此的解释是撰写此则时就已经有的想法,还是后来的认识,现在难以确断了。
按照语境,王国维是立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高度来建立“三种境界”说的。晏殊“昨夜”三句乃是表示确立高远目标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的;柳永的“衣带”二句,表现的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执著品格;辛弃疾的“众里”三句乃是用以表现实现目标的最终境界。三种境界,其实分别说明了理想的确立、追求和实现的三个阶段。因为三个阶段不断提升,所以三种境界也呈递进之势。
王国维当然明白自己是断章取义,是姑妄言之,所以他说自己的解释未必是引词作者所持的本义。但他同时也认为,能够给人以联想的阐释空间的词句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写出,必须是“大词人”才能写出在具体的意象中涵盖更为广阔的内涵的词句。如此,王国维也为自己联想的合理性作了一定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