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萧望之
杨恽坐语言怨望,而廷尉当以为大逆不道。以其时考之,乃于定国也。史称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岂其然乎?宣帝治尚严,而三人者,又从而辅翼①之,为可恨也!
①辅翼:辅佐。
西汉宣帝时,以执法公正不避权贵著称的京兆尹赵广汉被杀,这事与魏相有关;曾任颍川、东郡太守,政绩卓著的韩延寿,也被诬陷身死,这事与萧望之有关。魏相、萧望之都是非常贤明的公卿大臣,怎么会忍心因私怨把二位有才能的贤臣置于死地呢?
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也是一位为朝廷立过大功的大臣,只是因为被免为庶人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了几句牢骚话,就被执掌刑狱的廷尉判为大逆不道,处以斩刑。按照时间来考察,这个廷尉正是于定国。史书中说于定国为廷尉,百姓们有罪自认为不会受到冤屈。果真是如此吗?汉宣帝崇尚严刑治国,而魏相、萧望之、于定国三人又顺承他的旨意推波助澜,这真是天大的遗憾。
姓氏不可考
①阳虎:又名阳货,春秋鲁人。作为季氏的家臣,阳虎一度掌握鲁的实权。他长得挺像孔子,欺侮过孔子,后来又想召孔子仕官。他在鲁终于失势,先跑到齐,后又奔晋投赵简子。
姓氏的由来,后世真是不可考究,只不过是以史书传记来加以考证。可是也很难搞得十分清楚。除姚、虞、唐、杜、姜、田、范、刘几姓之外,其余姓氏的根源、出处,都极为复杂混乱。就以《左传》中的记载来说:申氏出于四岳,周朝中有申伯,可是郑国又有申侯,楚国有申舟,还有申公巫臣,鲁国有申繻、申枨,晋国有申书,齐国有申鲜虞。贾氏是姬姓国家,以国名为氏,可是晋国有贾华,一个叫狐射姑的人也叫贾季,齐国有贾举。黄氏属于嬴姓国家,可是金天氏的后代中有沈、姒、蓐、黄四姓,其中也有黄氏,晋国还有黄渊。孔氏源出于子姓的商族,孔子是商人的后代,可是卫国有孔达,宋国有孔父,郑国有孔叔,陈国有孔宁,齐有孔虺,而郑国孔的子孙又有孔张。高氏源出于齐国,可是子尾的后代也叫高强,郑国有高克,宋国有高哀。国氏也是源自于齐国,可是邢国有国子,郑国国子的孙子名叫国参。晋国有庆郑,然而齐国有庆克,陈国有庆虎。卫国有石碚,可是齐国也有石之纷如,郑国有石毚,周朝有石尚,宋国有石抠。晋国有阳处父,然而楚国又有阳丐,鲁国有阳虎。孙氏源出于卫,而楚国却有孙叔敖,齐国有孙书,吴国有孙武。郭氏源出于虢,可是晋国有郭偃,齐国有郭最,还有个名叫郭公的人。几千年来,各个姓氏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又如何能考证得清楚呢?
狐突言辞有味
①《左氏》:即《左氏春秋》。
晋献公十七年(公元前660)让太子申生去讨伐东山皋落氏,并命他十二月出兵,穿上左右不同颜色的衣服,佩带上镶金的玉佩。《左传》记载了狐突说的八十多个字,内容竟包含五个层次的转折。第一层说:“时间是事情的征兆;衣服是身体的花纹;佩饰是内心的旗帜。”第二层说:“假如真的郑重其事,就要命他在一年的开头行动,真要想让他驯服,就应当让他穿纯色的衣服;要想让他内心忠诚,就应当让他佩带合乎礼度的饰物。”第三层说:“现在让他在年末出征,是想让他的事业不顺利;让他穿杂色的衣服,是想表明与他非常疏远;让他佩带镀金的玉佩,就是要抛弃他内心的忠诚。”第四层说:“让他穿杂色的服色说明要疏远他;让他出师的时间表明要让他不顺利。”第五层说:“杂色意味着凄凉;冬天意味着肃杀;金属意味着寒气;块佩意味着火一般的燥热。”语言婉转有味,极其耐人咀嚼。《国语》中也有大量这种文字,有的转折竟达到六七层之多,但是大多数语气舒缓、结构松散,而且不太切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