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①,秦置②。莽曰前队。属荆州。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县三十六③:宛④,故申伯国。有屈申城⑤。县南有北筮山⑥。户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铁官。莽曰南阳。犨⑦,杜衍⑧,莽曰闰衍。酂⑨,侯国。莽曰南庚。育阳⑩,有南筮聚⑪,在东北。博山⑫,侯国⑬。哀帝置。故顺阳。涅阳⑭,莽曰前亭。阴⑮,堵阳⑯,莽曰阳城。雉⑰,衡山⑱,沣水所出,东至入汝⑲。山都⑳,蔡阳21,莽之母功显君邑。新野22,筑阳23,故谷伯国24,莽曰宜禾。棘阳25,武当26,舞阴27,中阴山28,水所出,东至蔡入汝29。西鄂30,穰31,莽曰农穰。郦32,育水出西北,南入汉。安众33,侯国。故宛西乡。冠军34,武帝置。故穰卢阳乡、宛临駣聚。比阳35,平氏36,《禹贡》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37,行三千二百四十里38,青州川。莽曰平善。随39,故 国。厉乡40,故厉国也。叶41,楚叶公邑。有长城42,号曰方城。邓43,故国。都尉治。朝阳44,莽曰厉信。鲁阳45,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鲁山,滍水所出46,东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东南至定陵入汝。舂陵47,侯国。故蔡阳白水乡。上唐乡48,故唐国。新都49,侯国。莽曰新林。湖阳50,故廖国也51,红阳52,侯国。莽曰红俞。乐城53,侯国。博望54,侯国。莽曰宜乐55。复阳,侯国。故湖阳乐乡。
①南阳郡:辖境为今豫南南阳地区及鄂北襄樊市等部分地区。郡治宛。②秦置: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置。③县三十六: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路陵;见《功臣表》者,有特辕、随桃、涉都;见《外戚表》者,褒新、广阴,共六县无考。④宛: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⑤屈申城:在今南阳市北。⑥北筮山:在今南阳市西南。⑦犨(chōu):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余里。⑧杜衍:故城在今河南南阳西南二十余里。⑨酂:故城在今湖北均县东南。萧庆国,武帝封。⑩育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六十里。⑪南筮聚:在北篮山之东。⑫博山:故城在令河南浙川县东南数十里顺阳堡。⑬侯国:孔光国,成帝封。⑭涅阳:故城在今河南镇平县南。吕腾国,高帝封;最,武帝封。⑮阴:故城在今湖北光化县西北。⑯堵(zhě)阳:故城在今河南方城东六里。秦名阳城,故王莽复旧。⑰雉:故城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⑱衡山:在雉县东北,在今方城县西北;非南岳衡山。⑲:“郾”之误。郾,汝南郡属县,故城在今郾城县西南。⑳山都: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北。高后四年封王恬启为侯。21蔡阳:故城在今湖北枣阳县西南。蔡水出蔡阳东入淮。22新野:故城即今河南新野县治。23筑阳:故城在今湖北谷城东北。县在筑水之阳。24谷伯国:据《一统志》,谷城县西北谷山有谷伯墓。高后封萧延为侯国。25棘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县城在棘水之阳。26武当:故城在今湖北均县西北。县南有武当山。27舞阴:故城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六十里。28中阴山:在舞阳北。29蔡:当作“上蔡”。即汝南郡上蔡县。30西鄂: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偏东。31穰:故城即今河南邓县治。32郦:故城在今河南镇平县东北。33安众:故城在今河南邓县东北。长沙定王子丹国,武帝封。34冠军:故城在今河南邓县西北四十里。武帝封霍去病之国。35比阳:故城即今河南泌阳县治。比水过县城南。36平氏:故城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37过郡四:“四”当为“七”,即南阳、汝南、六安、九江、沛、泗水、临淮。38三千:疑误。有说当作”二千”(王鸣盛说)。39随:故城即今湖北随县治。春秋时随国。40厉乡:在今湖北随县东北。其北有平林聚,其东北有钟山。41叶(shè):故城在今河南叶县西南三十里。42有长城:其上脱一“南”字(王念孙说)。43邓: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北。春秋时为邓国。秦为县。44朝阳:故城在今河南新野县西南。在朝水之阳。 45鲁阳:故城即今河南鲁山县治。在鲁山之西南。46鲁山:“尧山”之误。尧山,在今鲁山县西。滍水:今沙河。47舂陵:故城在今湖北枣阳县南。长沙定王子买国,武帝封。48上唐乡:在今随县 西北九十里。49新都:故城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王莽国,成帝封。50湖阳:故城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八十里。51廖国:春秋时国名。“瘳”一作“蓼”、“飂”。52红阳: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南。北有红山。王立国,成帝封。53乐成:故城在今河南邓县西南乐乡城。许延寿国,宣帝封。54博望: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北六十里。张骞国,武帝封;许舜,宣帝封。55复阳:故城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在桐柏大复山之阳。长沙顷王子延年国,宣帝封。
南郡①,秦置,高帝元年更为临江郡,五年复故②。景帝二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复故。莽曰南顺。属荆州,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有发弩官③。县十八④:江陵⑤, 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徒此。后九世平王城之。后十世秦拔我郢,徙陈。莽曰江陆。临沮⑥,《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⑦,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两,行六百里。夷陵⑧,都尉治。莽曰居利。华 容⑨,云梦泽在南,荆州薮。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宜城⑩,故鄢,惠帝三年更名。郢⑪,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邔⑫,当阳⑬,中庐⑭,枝江⑮,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襄阳⑯,莽曰相阳。编⑰,有云梦官。莽曰南顺。秭归⑱,归乡⑲,故归国。夷道⑳,莽曰江南。州陵21,莽曰江夏。 若22,楚昭王畏吴,自郢徙此,后复还郢。巫23,夷水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24,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25。高成26。洈山27,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华容入江,过郡二28,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①南郡:辖境约当于今湖北省中部、南部、西南部及四川巫山县等地区。郡治江陵。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置。②临江郡:有小误。项羽分封时,以楚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故当称临江国;高帝五年,敖子尉为汉所虏,复为南郡。③发弩官:主管教练发弩之官,④县十八:《王子侯表》有尉文县,无考。⑤江陵:故城即今湖北江陵县治。⑥临沮:故城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⑦荆山:在临沮县北。⑧夷陵:故城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⑨华容:故城在今湖北监利县北。⑩宜城: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⑪郢:故城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⑫邔(qì)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县北。⑬当阳: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县南。⑭中庐:故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⑮枝江:故城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⑯襄阳:故城在今湖北襄樊市。⑰编:故城在今湖北甫漳县东南。⑱秭归:故城即今湖北秭归县治。⑲归乡:在今湖北秭归东南。⑳夷道:故城在今湖北宜都县治,《水经·江水注》云,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21州陵:故城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北。22若: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23巫:故城在今四川巫山县北。24过郡二:过南郡、武陵郡。25有盐官:《水经·江水注》.巫溪水南有盐井。26高成:故城在今湖北松滋县南。27洈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28过郡:武陵、南郡。
江夏郡①,高帝置。属荆州。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县十四:西陵②,有云梦官。莽曰江阳。竟陵③,章山在东北④,古文以为内方山。郧乡,楚郧公邑。莽曰守平。西阳⑤,襄⑥,莽曰襄非。邾⑦,衡山王吴芮都。轪⑧,故弦子国。鄂⑨,安陆⑩,横尾山在东北,古文以为陪尾山。沙羡⑪,蕲春⑫,⑬,云杜⑭,下雉⑮,莽曰闰光。钟武⑯。侯国。莽曰当利。
①江夏郡:辖境为今湖北东部及河南信阳市部分地区。王先谦曰:据《江水注》,郡治安陆;《续志》后汉治西陵。②西陵:故城在今湖北新洲县西。③竟陵:故城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④章山:在今潜江县西北、钟祥县南。⑤西阳:故城在今河南光山县西。⑥襄:王陵为襄侯,故此当是封国。地点无考。后汉省。⑦邾:故城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⑧轪(dài):故城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息县界。⑨鄂:故城在今湖北黄冈县南。⑩安陆:故城在今湖北安陆县西北。⑪沙羡:故城在今湖北武昌西。⑫薪春:故城在 今湖北蕲春县西南。⑬(méng):故城在今河南罗山县西。⑭云杜:故城即今湖北京山县治。⑮下雉:故城在今湖北阳新县东。⑯钟武:故城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南。钱大听云:“《志》有两钟武,一属零陵,一属江夏。钟武为侯国,盖后来徙封,如舂陵侯本在冷道,后移于南阳也。”
庐江郡①,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②,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③,北入江。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有楼船官④。县十二:舒⑤,故国。莽曰昆乡。居巢⑥,龙舒⑦,临湖⑧,零娄⑨,决水北至蓼入淮⑩,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决,过郡二⑪,行五百一十里。襄安⑫,莽曰庐江亭也。枞阳⑬,寻阳⑭,《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⑮,天柱山在南。有祠。沘山⑯,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⑰。皖⑱,有铁官。湖陵邑⑲,北湖在南⑳。松兹21。侯国22。莽曰诵善。
①庐江郡:辖境约当今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以北)及湖北省东部(黄梅、英山、罗田等县)及河南东南部(商城县)等小部分。郡治舒。②金兰:《志》无此县。故城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周寿昌曰:“《志》无金兰县,疑转写脱漏。综郡国领县核之,校《百官表》及本《志》后序之数,尚少九县,此盖其一也。”③庐江:今青弋江。陵阳:在今太平县西北。④楼船官:主管建造军用楼船。武帝时,杨仆为楼船将军。⑤舒:故城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⑥居巢:故城在今安徽桐城县南。⑦龙舒: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⑧临湖:故城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湖圩。⑨雩娄:故城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雩”,一作“虖”。⑩蓼: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⑪过郡二:庐江、六安。⑫翼安:故城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⑬枞阳:故城即今安徽枞阳县治。⑭寻阳:故城在今湖北广治县东北。⑮(qián):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⑯沘山:在天柱山东南。⑰寿春:故城即今安徽寿县,芍陂:在今寿县西南。⑱皖(huǎn):故城即今安徽潜山县治。⑲湖陵邑:故城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⑳北湖:今泊湖。21松兹:故城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五十里。22侯国:徐厉国,吕后封;六安共王子霸,昭帝封。
九江郡①,秦置,高帝四年更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复故②。莽曰延平。属扬州。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有陂官、湖官。县十五:寿春邑③,楚考烈王自陈徙此。浚遒④,成德⑤,莽曰平阿。橐皋⑥,阴陵⑦,莽曰阴陆。历阳⑧,都尉治。莽曰明义。当涂⑨,侯国。莽曰山聚。鍾离⑩,莽曰蚕富。合肥⑪,东城⑫,莽曰武城。博乡⑬,侯国。莽曰扬陆。曲阳⑭,侯国。莽曰延平亭。 建阳⑮,全椒⑯,阜陵⑰,莽曰阜陆。
①九江郡:在今安徽省中部。郡治寿春。王先谦曰:“据《淮水注》,秦立郡,治寿春,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②秦始皇二十四年置郡。楚汉之际为九江国,高帝三年复属楚国,四年更名淮南国,文帝六年为九江郡,十六年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复为九江郡。③寿春:故城即今安徽寿县。④ 浚遒:故城在今安徽肥东县东。⑤成德:故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⑥橐皋:故城在今安徽居巢县西北。⑦阴陵:故城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⑧历阳:故城即今安徽和县治。⑨当涂: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魏不害国,武帝封。⑩钟离:故城在今安徽凤阳县东。⑪合肥:故城即今安徽合肥市。⑫东城:故城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文帝封淮南厉王子良、武帝封居股为侯国。⑬博乡:故城在今安徽六安县西。六安缪王子交国,元帝封。⑭曲阳:故城在今安徽淮南市东。王根国,成帝封。⑮建阳:故城在安徽滁县东四十里。⑯全椒:故城即今安徽全椒县治。⑰阜陵:故城在个安徽和县西。文帝封淮南厉王子安为侯国。
山阳郡①,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②。莽曰钜野。属兖州。户十六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③。有铁官④。县二十三⑤:昌邑⑥,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⑦。有梁丘乡⑧。《春秋传》曰“宋、齐会于梁丘”。南平阳⑨,莽曰黾平。成武⑩,有楚丘亭⑪。齐桓公所城,迁卫文公于此。子成公徙濮阳。莽曰成安。湖陵⑫,《禹贡》“浮于泗、淮,通于河”⑬,水在南。莽曰湖陆。东缗⑭,方与⑮,橐⑯,莽曰高平,巨野⑰,大野泽在北,兖州薮。单父⑱,都尉治。莽曰利父。薄⑲,都关⑳,城都21,侯国。莽曰城榖。黄22,侯国。爱戚23,侯国。莽曰戚亭。部成24,侯国。莽曰告成。中乡25。侯国。平乐26,侯国。包水东北至沛入泗。郑27,侯国。瑕丘28,甾乡29,侯国。栗乡30,侯国。莽曰足亭。曲乡31,侯国。西阳32。侯国。
①山阳郡: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郡治昌邑。陈直曰:《志》所载各县,与居延汉简所记戍卒山阳郡之籍贯颇有出入,如樊属东平国,东邡、西邡二县不见于《志》。②故梁……建元五年别为郡:故属秦砀郡,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以属梁国,景帝封梁孝王子定,九年薨,无后,国除;后为昌邑国,宣帝本始元年复故;元帝竟宁元年复为山阳国,成帝河平四年复故。③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张敞传》言,山阳郡户九万三千,口五十万以上,可见宣帝时户口不如元始之盛。④有铁官:《成帝纪》言山阳铁官徒于永始三年攻杀长吏,盗库兵。⑤县二十三:《王子侯表》有邵县(《索隐》引),无考。⑥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⑦昌邑国:武帝子刘髆至孙刘贺昌邑王,国除,复为山阴郡。⑧梁丘乡:在今成武县东北。⑨南平阳:故城今山东邹县治。⑩成武:故城今山东成武县治。⑪楚丘亭:在成武县西南,今曹县东。⑫湖陵:故城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六十里。⑬河:当作“菏”,即菏水。⑭东缗: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二十里。⑮方与:故城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⑯橐:故城在今山东邹县西南。居延汉简有两简提到“田卒昌邑国……”,陈直曰:“疑‘’即‘橐’字之简写,从石存其声,从邑存其义。”⑰巨野:故城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⑱单父:故城在今山东单县治。⑲薄:故城在今山东曹县东南 二十余里。⑳都关:故城在今山东鄄城东北。21城都:故城在今 山东鄄城东南。王商国,成帝封。22黄:故城在今河南民权东,梁 敬王子顺国,元帝封。23爱戚:故城在今山东嘉祥县南。赵长年国,宣帝封。24郜成:故城在今山东成武东南数十里。25中乡:地点无考。梁敬王子延年国,元帝封。26平乐:故城在今山东单县东六十里。梁敬王子迁国,元帝封。27郑:地点无考。梁敬王子罢军国,元帝封。28瑕丘:故城在今山东兖州东北。29甾乡:地点无考。梁敬王子就国,元帝封。30栗乡:地点无考。东平思王子护国,成帝封。31曲乡:地点无考。梁荒王子凤国,成帝封。32西阳:“阳”乃“防”之讹。西防,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南。东平思王子并国,成帝封。
济阴郡①,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②。《禹贡》菏泽在定陶东③。属兖州。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④。县九:定陶⑤,故曹国,周武王弟叔振铎所封。《禹贡》陶丘在西南。陶丘亭⑥。冤句⑦,莽改定陶曰济平,冤句县济平亭。吕都⑧,莽曰祈都。葭密⑨,成阳⑩,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鄄城⑪,莽曰鄄良。句阳⑫,⑬,莽曰万岁。乘氏⑭。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过郡六⑮,行千一百一十里。
①济阴郡:居延汉简或作“济陶郡”。在今山东省西部。郡治定陶。②定陶:故属秦杨郡,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以属梁国。景帝中六年分梁国为五国,济阴为其一;后元年为郡。宣帝甘露元年更名定陶国,黄龙元年复故;成帝河平四年复为定陶国、哀帝建平二年复故。③菏泽:在今菏泽县东南三十里。④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济阴郡面积小,户口居汉各郡国的第九位,为当时人口最稠密之郡(谭 其骧说)。⑤定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四里。春秋、战国时称“陶 ”。⑥陶丘亭:其下脱“在甫”二字(王念孙说)。⑦冤句:故城在今 山东菏泽县西南四十里。冤,一作“宛”;句,一作“朐”。⑧吕都: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西南二十里吕陵集,⑨葭密: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西北二十五里葭密集。⑩成阳:故城在今山东甄城县东南,距菏泽东北六十里。⑪鄄城: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春秋、战国时名“甄”。⑫句(gōu)阳: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北三十五里句阳店。⑬ (dù):故城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十九里。⑭乘氏:故城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约五十里。⑮泗①:似应作“菏水”;班氏以此水为泗水的主源。过郡六:即济阴、山阳、沛郡、楚国、东海、临淮;还有泗水国,故“六”当作“七”。
沛郡①,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②。莽曰吾符。属豫州。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县三十七③:相④,莽曰吾符亭。龙亢⑤,竹⑥,莽曰笃亭。榖阳⑦,萧⑧,故萧叔国⑨,宋别封附庸也。向⑩,故国。《春秋》曰“莒人入向”。姜姓,炎帝后。铚⑪,广戚⑫,侯国。莽曰力聚。下蔡⑬,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⑭。后四世侯齐竟为楚所灭⑮。丰⑯,莽曰吾丰。郸⑰,莽曰单城。谯⑱,莽曰延成亭。蕲⑲, 甄乡⑳,高祖破黥布。都尉治。莽曰蕲城。虹21,莽曰贡。辄与22,莽曰华乐。山桑23,公丘24,侯国。故滕国,周懿王子错叔绣所封25,三十一世为齐所灭。符离26,莽曰符合。敬丘27,侯国,夏丘28,莽曰归思。洨29,侯国。垓下30,高祖破项羽。莽曰育成。沛31,有铁官。芒32,莽曰博治。建成33,侯国。城父34,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35,过郡二36,行六百二十里。莽曰思善。建平37,侯国。莽曰田平。酂38,莽曰赞治。栗39,侯国。莽曰成富。扶阳40,侯国。莽曰合治。高41,侯国。高柴42,侯国。漂阳43,平阿44,侯国。莽曰平宁。东乡45,临都46,义成47,祁乡48。侯国。莽曰会榖。
①沛郡: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北部,以及江苏省东北部、河南省东部等小部分地区。郡治相。②故秦泅水郡,高帝更名:秦始皇二十三年置郡,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二年属汉,更名,以属梁国,景帝后以支郡收。③县三十七: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浮丘、陵乡、釐乡三县无考。④相:故城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⑤龙亢(gāng):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集。⑥竹:故城在今安徽宿县北符离集。⑦榖阳:故城在今安徽固镇县西北。冯溪国,高帝封。⑧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西北。⑨故萧叔国:春秋时宋萧叔的封邑。⑩向: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四十五里。⑪铚(zhì):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四十六里。⑫广戚:故城在今江苏沛县东。鲁共王子将国,武帝封;楚孝王子勋,成帝封。⑬下蔡:故城即今安徽凤台县下蔡镇。⑭昭侯:其上脱一“蔡”字。⑮竟:此字疑衍。⑯丰:故城即江苏丰县治。⑰郸:故城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郸城集。景帝封周应为侯国。⑱谯:故城即今安徽毫县治。⑲蕲(qì):故城在今安徽宿县东南。县有大泽乡,陈涉起义处。⑳甄(zhuì)乡:在今安徽宿县南。21虹:故城在今安徽五河县西北。22辄与:地点无考。23山桑:故城在今安徽蒙城县北。24公丘:故城在今山东膝县西南十四里。鲁共王子顺国,武帝封。25所封:其上脱“文公”二字(王念孙说)。26符离:故城在今安徽宿县东北。27敬丘: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西北。武帝封鲁共王子政为侯国。28夏丘:故城即今安徽泗县治。29洨:故城在今安徽灵壁县南五十余里。赵敬肃王子周舍国,武帝封。高后封吕产亦在此。30垓下:在今灵壁县东南五十里。31沛:故城即今江苏沛县治。县城东有泗水亭。32芒:故城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大雅城。33建成: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吕释之国,高帝封;长沙定王子拾,武帝封;黄霸,宣帝封;曹参号建成君,《索隐》以为此国。34城父:故城在今安徽毫县东南城父村。高帝封尹恢为侯国。35夏肥水:今名西肥河。《淮水注》:夏肥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右出,东南流,迳城父县故城南。36过郡二:沛郡、汝南。37建平:故城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杜延年国,昭帝封。38酂: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西郧县乡。萧何初封于此。39栗:故城即今河南夏邑县治。赵敬肃王子乐国,武帝封。40扶阳:故城在今安徽萧县西南约六十里。韦贤国,宣帝封。41高:地点无考。周成国,高帝封;梁敬王子舜,元帝封。42高柴:地点无考。梁敬王子发国,元帝封。43漂阳:地点无考。梁敬王子钦国,元帝封。44平阿: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集。45东乡:地点无考。元帝封梁敬王子方为侯国。46临都:地点无考。元帝封梁敬王子未央为侯国。47义成: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十五里。成帝封甘延寿为侯国。48祁乡:故城在今河南夏邑县北祁邑乡。梁夷王子贤国,成帝封。
魏郡①,高帝置②。莽曰魏城。属冀州。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县十八③:邺④,故大河在东北入海。馆陶⑤,河水别出为屯氏河,东北至章武入海,过郡四⑥,行干五百里。斥丘⑦,莽曰利丘。沙⑧,内黄⑨,清河水出南。清渊⑩,魏⑪,都尉治。莽曰魏城亭。繁阳⑫,元城⑬,梁期⑭,黎阳⑮,莽曰黎蒸。即裴⑯,侯国。莽曰即是。武始⑰,漳水东至邯郸入漳,又有拘涧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邯会⑱,侯国。阴安⑲,平恩⑳,侯国。莽曰延平。邯沟21,侯国。武安22。钦口山23,白渠水所出,东至列人入漳。又有浸水,东北至东昌入虖池河,过郡五24,行六百一里。有铁官。莽曰桓安。
①魏郡:辖境约当今河北省南部,以及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等小部分地区。郡治邺。②高帝置:故属秦河东郡,汉高帝十二年分置。③县十八: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毕梁、旁光、盖肯、漳北、安檀五县,无考。④邺: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⑤馆陶:故城即今河北馆陶县治。⑥过郡四:过魏、清河、信都、勃海。⑦斥丘:故城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⑧沙:故城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里。⑨内黄:故城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偏北。⑩清渊:故城在今河北馆陶县东北。⑪魏:故城在今河北大名县西南。⑫繁阳:故城在今河北内黄县西北。③元城:故城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县东有沙麓。⑬梁期:故城在今河北磁县东北。⑭黎阳:故城在今河南浚县东。⑮即裴:故城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南。赵敬肃王子道国,武帝封。@武始:故城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⑯邯会: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赵敬肃王子仁国,武帝封。⑰阴安:故城在今河南清丰北二十里。⑱平恩:故城在今河北丘县西南。许广汉国,宣帝封。⑲邯沟:故城在今河北肥乡县西。赵顷王千偃国,宣帝封。⑳武安:故城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南。 21钦口山:在今河北武安县南。22过郡五:“五”当为“四”,即魏郡、广平、巨鹿、信都。
巨鹿郡①,秦置②。属冀州。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县二十③:巨鹿④,《禹贡》大陆泽在北⑤。纣所作沙丘台在东北七十里⑥。南⑦,莽曰富平。广阿⑧,象氏⑨,侯国。莽曰宁昌。廮陶⑩,宋子⑪,莽曰宜子。杨氏⑫,莽曰功陆。临平⑬,下曲阳⑭,都尉治。贳⑮,⑯,莽曰秦聚。新市⑰,侯国。莽曰市乐。堂阳⑱,有盐官。尝分为经县⑲。安定⑳,侯国。敬武21,历乡22,侯国。莽曰历聚。乐信23,侯国。武陶24,侯国。柏乡25,侯国。安乡26,侯国。
①巨鹿邵:在今河北省中部。郡治巨鹿。②秦置:秦始皇二十五年灭赵以为巨鹿郡。楚汉之际属赵国,寻属常山国,八阅月,复属赵国,高帝三年属汉,四年复以属赵国,高后八年复故,文帝元年复属赵国,景帝三年复故,四年复属赵国,后以支郡收。王莽分巨鹿为和戎郡,《志》当有“莽曰和戎,四字。③县十二: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甘、井、昆题三县,无考。④巨鹿:故城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⑤大陆泽:在今河北巨鹿县西。⑥沙丘台:在今平乡县东北。⑦南(luán):故城在今河北巨鹿县北。⑧广阿:故城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村。⑨象氏:故城在今河北隆尧县北二十五里。赵敬肃王子贺国,武帝封。⑩廮(yǐng)陶: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⑪宋子:故城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二十五里。⑫杨氏:故城即今河北宁晋县治。⑬临平: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北。⑭下曲阳:故城在今河北晋县西。⑮贳: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西南。⑯:后汉改为“鄡(qiāo)”。故城在今河北柬鹿县东南。⑰新市: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南。广川缪王子吉国,昭帝封,分堂阳置。⑱堂阳:故城在今河北新河县北。⑲尝分为经县:后汉分堂阳县西北二十里置经城县。⑳安定: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东北。燕刺子贤国,宣帝封。21敬武:故城即今河北赵县东敬武垒。22历乡: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县东二十五里。广川缪王子必胜国,宣帝封。23乐信:故城在今河北束鹿县东南。广川缪王子强国,宣帝封。24武陶:地点无考。广川缪王子朝国,宣帝封。25柏乡:故城在今河北柏乡县西南。赵哀子买国,元帝封。26安乡:故城在今河北晋县东。赵哀王子喜国,元帝封。
常山郡①,高帝置②。莽曰井关。属冀州。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县十八③:元氏④,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穷泉谷⑤,东至堂阳入黄河⑥。莽曰井关亭。石邑⑦,井烃山在西⑧,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桑中⑨,侯国。灵寿⑩,中山桓公居此。《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虖池。蒲吾⑪,有铁山⑫。大白渠水首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上曲阳⑬,恒山北谷在西北⑭。有祠。并州山。《禹贡》恒水所出,东入滱。莽曰常山亭。九门⑮,莽曰久门。井陉⑯,房子⑰,赞皇山⑱,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莽曰多子。中丘⑲,逢山长谷⑳,诸水所出,东至张邑入蜀。莽曰直聚。封斯21,侯国。关22,平棘23,鄗24,世祖即位,更名高邑25。莽曰禾成亭。乐阳26,侯国。莽曰畅苗。平台27,侯国。莽曰顺台。都乡28,侯国。有铁官。莽曰分乡。南行唐29。牛饮山白陆谷30,滋水所出,东至新市入虐池。都尉治。莽曰延亿。
①常山郡:辖境在今河北省西部。郡治元氏。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故改曰常山。②秦属邯郸郡:楚汉之际属赵国,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赵歇既灭,遂因为郡,以属赵国,高后二年复为常山国,文帝元年复属赵国,景帝二年复故,中五年复为常山国,武帝元鼎三年复故。③县十八:钱大昕曰:“《高纪》称常山二十五城,《志》止十八县,盖后来稍分析之;襄国本王都所在,而《志》隶赵国,亦一证也。”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遽乡县,无考。”④元氏:故城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⑤沮:“泜” 之讹。穷泉谷:在今内丘县西。 ⑥黄河:当作“漳河”。⑦石邑:故城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⑧井陉山:在今井陉县东南。⑨桑中:故城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赵顷王子广汉国,宣帝封。⑩灵寿:故城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十里灵寿村。⑪蒲吾:故城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⑫铁山:在今平山县北。⑬上曲阳:故城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⑭“谷”当作“岳”。⑮九门:故城在今河北稿城县东北二十五里。⑯井陉:故城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因井陉山(在今井陉县东南)而得名。 ⑰房子:故城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仓房村。⑱赞皇山: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⑲中丘:故城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南。⑳逢山:故城在今内丘县西。21封斯:故城在今河北赵县西北二十里。赵敬肃王子胡伤国,武帝封。22关县:故城在今河北奕城县西北十里董堡丘。23平棘:故城在今河北赵县东南约十里。24部:故城在今河北柏乡县北。25世祖即位,更名高邑:王念孙曰:“后汉所改郡县,皆班《志》所不载,‘世祖’以下八字,非班氏原文,盖应助注语也;且当在‘莽曰禾成亭’之下。”26乐阳:故城在今获鹿县东北。赵顷王子说国,宣帝封。27平台:地点无考。史玄国,宣帝封。28都乡:地点无考。赵顷王子景国,宣帝封。29南行唐:故城在今河北行唐县北。30白陆谷:“陆”当作“陉”,即白陉谷,在今阜平县西界太行山脉中。
清河郡①,高帝置②。莽曰平河。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县十四③:清阳④,王都⑤。东武城⑥,绎幕⑦,灵⑧,河水别出为鸣犊河,东北至修入屯氏河⑨。莽曰播。厝⑩,莽曰厝治。鄃⑪,莽曰善陆。贝丘⑫,都尉治。信成⑬,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东北至修入漳水。芯题⑭,东阳⑮,侯国。莽曰胥陵。信乡⑯,侯国。缭⑰,枣强⑱,复阳⑲,莽曰乐岁。
①清河郡:辖境在今河北省西南部与山东省西北部。郡治清阳。②高帝置:故属秦巨鹿郡,高帝分置,仍置赵国,景帝中三年别为清河国,武帝建元六年复故,元鼎主年复为国,宣帝地节三年复故,元帝初元二年复复为国,永光三年复故,平帝元始二年莽又分清河地为广宗国,其郡如故(全祖望说)。③县十四: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修故、轑阳二县,无考。”④清阳:故城在今河北清河东南。 ⑤王都:钱大听曰:“《汉志》言‘王都’者,惟清河之清阳、信都之信都,若泰山之卢,则云‘济北王都’,江夏之邾,则云‘衡山王吴芮都’,以郡与国不同名也,广陵之广陵,则云‘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此外,无言王都者。淮南王安都寿春,则朱赣言风俗及之。”⑥东武城:故城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⑦绎幕: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⑧灵:故城在今山东高唐县南。⑨修县:故城在今河北吴桥县西。⑩厝(cuò):故城在今山东临清县东。⑪鄃(shū):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吕后封吕它、景帝封来布为侯国。⑫贝丘:故城在今山东临清县南。⑬信成:故城在河北清河县西北。⑭芯题:故城在今河北枣强县南。陈直疑为“莎堤’之假借。⑮东阳:故城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北。清河纲王子弘图,宣帝封。⑯信乡:故城在今山东临清县东北。“信”,一作“新”。清河纲王子豹国。宣帝封;东平炀王子鲤,平帝封。⑰缀:故城在今河北南宫县东南。⑱枣强:故城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武帝封广川惠王子晏为侯国。⑲复阳:故城在今河北故城县西。
涿郡①,高帝置②。莽曰垣翰。属幽州。户十九万五千六百七,口七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四。有铁官。县二十九③:涿④,桃水首受滦水,分东至安次入河。遒⑤,莽曰迺屏。榖丘⑥,故安⑦,阎乡⑧,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也⑨,井州浸。水亦至范阳入涞⑩。南深泽⑪,范阳⑫,莽曰顺阴。蠡吾⑬,容城⑭,莽曰深泽。易⑮,广望⑯,侯国。鄚⑰,莽曰言符。高阳⑱,莽曰高亭。州乡⑲,侯国。安平⑳,都尉治。莽曰广望亭。樊舆21,侯国。莽曰握符。成22,侯国。莽曰宜家。良乡23,侯国。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24。莽曰广阳。利乡25,莽曰章符。临乡26,侯国。益昌27,侯国。莽曰有帙。阳乡28,侯国。莽曰章武。西乡29,侯国。莽曰移风。饶阳30,中水31,武垣32,莽曰垣翰亭。阿陵33,莽曰阿陆。阿武34,侯国。高郭35,侯国。莽曰广堤。新昌36。侯国。
①涿郡:在今河北省中部,及北京市房山县。郡治涿县。②高帝置:故属秦渔阳郡,楚汉之际属燕国,高帝分置仍属燕国,武帝元朔二年复故,元狩三年复属燕,昭帝元凤元年复故。(全祖望说)③县二十九: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柳宿、曲成、阳兴三县,无考。”④涿:故郡即今河北涿县治。⑤遒:故城即今河北涞水县治。景帝封匈奴降王陆强为侯国。⑥榖丘:故城在今河北安平县西南十五里角丘社。⑦故安:故城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文帝封申屠嘉为侯国。⑧阎乡:在今易县西。⑨也:此字衍。⑩水:其上脱一“濡”字,⑪南深泽:故城在今河北安平县西南。⑫范阳: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四十里故城镇。秦县。景帝封匈奴降王代为侯国。⑬蠡吾:故城在今河北博野县西南。⑭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景帝封匈奴降王徐卢为侯国。⑮易:故城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太平社。⑯广望:故城在今河北清苑西南。中山靖王子忠国,武帝封。⑰鄚: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县北偏东。成帝封高郭侯霸弟异众为侯国。⑱高阳:故城在今河北高阳县东。⑲州乡:故城在今河北河间县东北四十里。⑳安平:故城即今河北安平县治。21樊舆:故城在今河北徐水县东南。中山靖王子修国,武帝封。22成国:地点无考。董谍国,高帝封;中山康王子喜,昭帝封。23良乡:故城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赵共王子交国,成帝封。24南东:当作“东南”。25利乡:地点无考。中山顷王子安国,宣帝封。26临乡:故城在今河北固安县南偏西。广阳顷王子云国,元帝封。27益昌:故城在今河北霸县东北。广阳顷王子婴国,元帝封。28阳乡:故城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北。广阳顷王子发国,元帝封。29西乡:故城在今河北啄县西北。广阳顷王子容国,元帝封。30饶阳:故城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310中水:故城在今河北献县西北、在易水、32水之间,故曰中水。33武垣:故城在今河北河间县西南三十五里,俗名元城遗址。34阿陵: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县东北。高帝封部亭为侯国。35阿武:故城在今河北河间县南。河间献王子豫国,武帝封。36高郭: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县西北十七里。河间献王子贤国,宣帝封。37新昌:故城在今河北新城县东偏南。燕刺王子庆国,宣帝封。
勃海郡①,高帝置②。莽曰迎河。属幽州。户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县二十六:浮阳③,莽曰浮城。阳信④,东光⑤,有胡苏亭⑥。阜城⑦,莽曰吾城。千童⑧,重合⑨,南皮⑩,莽曰迎河亭。定⑪,侯国。章武⑫,有盐官。莽曰桓章。中邑⑬,莽曰检阴。高成⑭,都尉治⑮,高乐⑯,莽曰为乡。参户⑰,侯国。成平⑱。虎池河,民曰徒骇河⑲,莽曰泽亭。柳⑳,侯国。临乐21,侯国。莽曰乐亭。东平舒22,重平23,安次24,修市25,侯国。莽曰居宁。文安26,景成,侯国。束州27,建成28,章乡29,侯国。蒲领30。侯国。
①勃海郡: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沧州地区与廊坊地区一部分,及山东省乐陵、无棣等县。郡因在勃海之滨而得名。郡治浮阳。②高帝置:此说误。是郡二十六县,除文安、安次两县系武帝时削自燕国外,其余二十四县,战国时为赵、齐二国之地,秦末楚汉之际为河问、济北二郡之地,高帝时河间仍属赵、济北仍属齐,文帝二年分赵为河间国,分齐为济北国,三年济北国除为郡,十五年河间国除为郡,此时有可能割取两郡属县建立勃海郡。工先谦曰:“见《侯表》者,有广山、沈阳、获、苴四县,无考。”③浮阳: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四十里。县以浮水之阳而得名。④阳信:故城在今山东无棣县东北十五里。⑤东光:故城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⑥胡苏亭:在县西南,亭得名于胡苏河。⑦阜城:故城在今河北阜城县东二十二里。本《志》上党沾县下“清漳水东北至邑成入河”句中之“邑成”,当为“阜城”之误。⑧千童: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八十里。传说秦始皇筑此城,以志徐福率领重男童女千人入海求药,见《元和志》。⑨重合: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三十里。⑩南皮: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⑪定: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境,在千童故城东南三十里。武帝封齐孝王予越为定侯。⑫章武: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八十里。⑬中邑: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四十里。⑭高成:故城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二十余里。成,一作“城”。⑮都尉治:汉代郡都尉辅佐郡太守,典领武职甲卒。其治所,往往不在郡治所,本《志》八十三郡中,注出都尉治所者有五十七郡。⑯高乐: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六十里董镇村。⑰参户:故城在今河北青县西南三十里木门店。武帝封河间献王于免为参户侯。⑱成平:故城在今河北交河县东北约五十里。⑲民曰:《志》别无用“民曰”之例,疑为“或曰”之误。徒骇河:古代所谓“九河”之一,与今徒骇河无涉。⑳柳:故城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北五十里。武帝封齐孝王子阳已为柳侯。21临乐:故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武帝封中山靖山子光为侯。22东平舒:故城即今河北大城县治。此县在代郡平舒县之东,故加东字。23重平:故城在今河北吴桥县东南三十里。24安次:故城在今河北安次县西北。25修市:故城在今河北景县西北。宣帝封清河纲王子寅为侯。26文安:故城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北三十里柳河镇。27景成:故城在今河北交河县东北六十里。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侯。28束州:故城在今河北河问县东北六十里。29建成:故城在今河北交河县东北约五十余里。30章乡:当作“童乡”,参考《功臣表》。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北。成帝封钟祖为童乡侯。31蒲领:故城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北。昭帝封清河纲王于禄为侯。
平原郡①,高帝置②。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③:平原④,有笃马河⑤,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⑥,平当以为同津。莽曰河平亭。高唐⑦,桑钦言漯水所出⑧。重丘⑨,平昌⑩,侯国。羽⑪,侯国。莽曰羽贞。般⑫,莽曰分明。乐陵⑬,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⑭,莽曰安成。瑗⑮,莽曰东顺亭。阿阳⑯,漯阴⑰,莽曰翼成。朸⑱,莽曰张乡。富平⑲,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⑳,合阳21,侯国。莽曰宜乡。楼虚22,侯国。龙23,侯国。莽曰清乡。安24。侯国。
①平原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德州地区等及河北省吴桥县。郡治平原。②高帝置:故属秦齐郡,高帝六年分置,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③县十九: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陪前、高平、平、纂,见《恩泽表》者牧丘共五县,无考。”④平原: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南。⑤笃马河:首受黄河,东北流,入勃海。⑥鬲:故城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⑦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四十里,在今山东高唐县东。⑧桑钦言漯水所出:桑钦说误。漯水首受黄河于东郡乐昌县境。⑨重丘:故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北。⑩平昌:故城在今山东商河县西北。王无故国,宣帝封。⑪羽: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西北。济北式王子成国,武帝封。⑫般: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今商河县西北。⑬乐陵: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东南。⑭祝阿:故城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⑮瑗: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西。⑯阿阳: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约十里。⑰漯阴: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东。⑱朸(lì):故城在今山东商河县东北。⑲富平:故城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里。本名厌次,宣帝封张延寿为侯,改名富平。⑳安德:故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南。21合阳:地名无考。梁喜国,宣帝封。22楼虚:当作“杨虚”。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西南。文帝封齐悼惠王子将闾为杨虚侯。23龙:故城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北。武帝封韩说为侯。24安:即“安陵”,故城在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济北贞王于乐国,武帝封。
千乘郡①,高帝置②。莽曰建信。属青州。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七,口四十九万七百二十。有铁官、盐官、均输官。县十五③:千乘④,有铁官。东邹⑤,湿沃⑥,莽曰延亭。平安⑦,侯国。莽曰鸿睦。博昌⑧,时水东北至矩定入马车渎,幽州浸。蓼城⑨,都尉治。莽曰施武。建信⑩,狄⑪,莽曰利居。琅槐⑫、乐安⑬,被阳⑭,侯国。高昌⑮,繁安⑯,侯国。莽曰瓦‘亭。高宛⑰,莽曰常乡。延乡⑱。
①千乘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惠民地区、东营市等部分地区。郡治千乘。②高帝置:故属秦齐郡,高帝六年分置,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③县十五: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随城,见《外戚表》者有桑乐,二县无考。④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北。⑤东邹: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西南。⑥湿:“漯”之讹。漯沃:故城在今山东滨县西北。⑦平安: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南。王舜封平安侯。⑧博昌: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⑨蓼城:故城在今山东利津县西南。⑩建信: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西北。⑪狄: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⑫琅槐:故城在今山东东营市附近。⑬乐安: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⑭被阳: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西。齐孝王子燕国,武帝封。⑮高昌: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西南数里。⑯繁安:地点无考。齐孝王子忠国,武帝封。⑰高宛: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西。高帝封丙猜为侯国。宛,一作“苑”。⑱延乡: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西南。
济南郡①,故齐②。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③。景帝二年为郡④。莽曰乐安。属青州。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县十四⑤:东平陵⑥,有工官、铁官。邹平⑦,台⑧,莽曰台治。梁邹⑨,上鼓⑩,于陵⑪,都尉治,莽曰于陆。阳丘⑫,般阳⑬,莽曰济南亭。管⑭,朝阳⑮,侯国。莽曰修治。历城⑯,有铁官。猇⑰,侯国:莽曰利成。著⑱,宜成⑲。侯国。
①济南郡: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以东一带。郡治东平陵。②故齐:故属秦齐郡,高帝时属齐悼惠王肥国。③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文帝以齐悼惠王子辟先为济南王。④二年:当为“三年”。全祖望曰:“高后元年封平昌侯大为吕王,七年改号济川,见《史记》。则济南即济川。”⑤县十四: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河綦、常乐、德三县,无考。”⑥东平陵: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⑦邹平: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北。⑧台: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县东北三十里。⑨梁邹: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北。⑩土鼓: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东北数里。⑪于陵: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⑫阳丘: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北。⑬般阳:故城即今山东淄川县治。⑭菅(jiān):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文帝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侯国。⑮朝阳:故城在今山东济阳县东北。宰(一作“华”)寄国,高帝封;广陵厉王子圣,宣帝封。⑯历城:故城在今济南市。⑰猇: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县西。赵敬肃王子起国,武帝封。⑱著(shī):故城在今山东济阳县西。著,一作“蓍”。⑲宜城:故城在今济阳县西北。燕仓国,昭帝封;淄川懿王子偃,武帝封。
泰山郡①,高帝置②。属兖州。户十七万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万六千六百四。有工官。位水出莱芜,西入济。县二十四③:奉高④,有明堂,在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有工官。博⑤,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⑥,充州山。茬⑦,卢⑧,都尉治。济北王都也。肥成⑨,蛇丘⑩,隧乡⑪,故隧国。《春秋》曰“齐人歼于隧”也。刚⑫,故阐。莽曰柔。柴⑬,盖⑭,临乐子山⑮。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池水。又沂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⑯,行六百里,青州浸。梁父⑰,东平阳⑱,南武阳⑲,冠石山⑳,治水所出,南至下邓入泗,过郡二21,行九百四十里。莽曰桓宣。莱芜22,原山23,舀水所出,东至博昌入泲(济),24幽州浸。又《禹贡》汶水出西南入泲(济)。汶水,桑钦所言。巨平25,有亭亭山祠。赢26,有铁官。牟27,故国。蒙阴28,《禹贡》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莽曰蒙恩。华29,莽曰翼阴。宁阳30,侯国。莽曰宁顺。乘丘31,富阳32,桃山33,侯国。莽曰衷鲁。桃乡34,侯国。莽曰鄣亭。式35。
①泰山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中部泰安地区。郡治奉高。②高帝置:全祖望曰:故属秦齐郡,楚汉之际属齐国;寻为济北国,五月复属齐国,分置济北、博阳二郡,高帝四年瞩汉,改博阳曰泰山,仍属齐国,文帝二年别属济北国,四年复故,十六年复属济北国,景帝四年复故,五年复瞩济北国。武帝元鼎元年献泰山及其旁邑,其国如故;后元二年,并济北入泰山。③县二十四:王先谦曰:“见《侯表》者有德、五据、胡母三县,无考。”④奉高: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东数十里。⑤博: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⑥岱山:即泰山。在泰安县北。⑦茬(chí):故城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 ⑧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约四十里。⑨肥成:故城即今山东肥城县治。⑩蛇丘:故城在今山东肥城县东南约七十里。⑪隧:当作“遂”,(全祖望说)。⑫刚: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⑬柴:故城在山东泰安县东南柴城堡。武帝封齐孝王子代为侯国。⑭盖: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⑮临乐山:在今沂源县西南。⑯过郡五:“五”当为“四”,即泰山、琅邪、城阳、东海。⑰梁父(fu):以山名县。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梁父山在县城东北。⑱东平阳:故城即今山东新泰县治。⑲南武阳:故城即今山东平邑县治。⑳冠石山:在今平邑县北。21过郡二:泰山、东海。22莱芜: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东北。23原山:在今莱芜县北偏东。24东:实际上是东北流。25巨平: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县南。26赢: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四十里。27牟: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东二十里。28蒙阴:故城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十五里。县南有蒙山。29华: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30宁阳: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余里。鲁恭三子恬国,武帝封。31乘丘: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市西。今《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作“桑丘”。32富阳: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偏东。宣帝封六安夷王子赐、成帝封东平思王子萌为侯国。33桃山: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城阳孝王子钦国,成帝封。34桃乡:故城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东平思王子宣国,成帝封。35式:地点无考。《王子侯表》“式节侯宪”,下注泰山郡。《后汉书·刘盆子传》“泰山式人,祖父宪封为式侯”,章怀注:式,县名,中兴后废。
齐郡①,秦置②。莽曰济南。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县十二③:临淄④,师尚父所封。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济)。有服官、铁官⑤。莽曰齐陵。昌国⑥,德会水西北至西安入如。利⑦,莽曰利治。西安⑧,莽曰东宁。巨定⑨,马车读水首受巨定⑩,东北至琅槐入海。广⑪,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广饶⑫,昭南⑬,临胸⑭,有逢山祠。石膏山⑮,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莽曰监胸。北乡⑯,侯国。莽曰禹聚。平广⑰,侯国。台乡⑱。
①齐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淄博市一带。郡治临淄。②秦置:秦始皇三十六年灭齐,约于此时置郡;楚汉之际改名临淄郡,属齐国;汉复故,仍属齐国,五年属楚国,六年复为齐国;武帝元朔三年复故,元狩二年复为国,元封元年复故。③县十二:王先谦曰:见《功臣表》者按道、清、新峙三县,无考。④临淄: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古城店(亦曰齐城)。⑤服官: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⑥昌国: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数里。⑦利: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镇。⑧西安: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东。平帝元始元年封东平恩王孙汉为侯国。⑨巨定: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北。⑩巨定:泽名。在今广饶县东。⑪广: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南数里,县酉有为山。⑫广饶: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南:武帝封淄川靖王子国为侯国。⑬昭南:地点无考。⑭临朐(qú):故城即今山东临朐县治。⑮石膏山:在临朐县西北。⑯北乡:地点无考。淄川孝王子谭国,元帝封。⑰平广:地点无考。淄川孝王子服国,元帝封。⑱台乡: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东。成帝封淄川孝王子畛为侯国。
北海郡①,景帝中二年置②。属青州。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县二十六:营陵③,或曰营丘④。莽曰北海亭。剧魁⑤,侯国。莽曰上符。安丘⑥,莽曰诛郅。瓡⑦,侯国。莽曰道德。淳于⑧,益⑨,莽曰探阳。平寿⑩,剧⑪,侯国。都昌⑫,有盐官。平望⑬,侯国。莽曰所聚。平的⑭,侯国。柳泉⑮,侯国。莽曰弘睦。寿光⑯,有盐官。莽曰翼平亭。乐望⑰,侯国。饶⑱,侯国。斟⑲,故国、禹后。桑犊⑳。覆甑山,溉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平城21,侯国。密乡22,侯国。羊石23,侯国。乐都24,侯国。莽曰拨垄,一作杖,一作枝也25。石乡26,侯国。一作正乡27。上乡28,侯国。新成29,侯国。成乡30,侯国。莽曰石乐。胶阳31。侯国。
①北海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潍坊地区。郡治营陵。②景帝中二年置:全祖望曰:故属秦齐郡,文帝属淄川国,景帝分置。③营陵:故城在今山东潍坊市南偏西。④或曰:传疑之词。⑤剧魁: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淄川懿王子黑国,武帝封。⑥安丘: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西南。⑦瓡:地点无考。城阳顷王子息国,武帝封。⑧淳于: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三十里。⑨益: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约十里。⑩平寿:故城在今潍坊市西南约三十里。⑪剧: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西约十里。淄川懿王子错国,武帝封。⑫都昌:故城在今山东昌邑县西二里。高帝封朱咎为侯国。⑬平望:故城在今寿光县东北约五十里,淄川懿王子赏国,武帝封。⑭平的:地点无考。淄川懿王子强国,武帝封。⑮柳泉: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数里。胶东戴王子强国,宣帝封。⑯寿光: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约二十里。⑰乐望: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约四十里。饶: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汉寿光县东)。胶东戴王子成国,宣帝封。⑱斟:故城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南。⑳桑犊:故城在今山东潍坊市南偏东。县东在复甑山。21平城:故城在今山东昌邑县南偏东。胶东顷王子邑国,成帝封。22密乡:故城在今山东昌邑县东南二十余里。胶东顷王子林国,成帝封。23羊石: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回国,元帝封。24乐都: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国,成帝封。25一作:此以下七字,乃后人掺入(王先谦说)。26石乡: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理国,元帝封。27 一作正乡:四字乃后人掺入(王先谦说)。28上乡: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歙国,元帝封。29新成:地点无考。胶东顷王子根国,元帝封。30成乡: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北。高密顷王子安国,成帝封。31胶阳:故城在今山东高密县西北。高密顷王子恁国,成帝封。
东莱郡①,高帝置②。属青州。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县十七③:掖④,莽曰掖通。腄⑤,有之罘山祠⑥。居上山⑦,声洋水所出,东北入海。平度⑧,莽曰利卢。黄⑨,有莱山松林莱君祠⑩。莽曰意母。临朐⑪,有海水祠。莽曰监朐。曲成⑫,有参山万里沙祠⑬。阳丘山⑭,治水所出⑮,南至沂入海⑯。有盐官。牟平⑰,莽曰望利。东牟⑱,有铁官、盐官⑲。莽曰弘德。⑳,有百支莱王祠。有盐官。育犁21,昌阳22,有盐官。莽曰夙敬亭。不夜23,有成山日祠24。莽曰夙夜。当利25,有盐官。莽曰东莱亭。卢乡26,阳乐27,侯国。莽曰延乐。阳石28,莽曰识命。徐乡29。
①东莱郡:辖境在今山东省胶东半岛烟台地区。郡治掖县。②高帝置:全祖望曰:故属秦琅邪郡,高帝分置,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③县十七:王先谦曰:见《功臣侯表》者有承父县,无考。④掖:故城即今山东掖县治。掖,一作“夜”。高帝时虫达先封夜侯。⑤腄:故城即今山东福山县治。⑥之罘山:即今芝罘岛。⑦居山上:在今福山县南、栖霞县东南。⑧平度:故城在今山东平度县西北六十里。武帝封淄川懿王子行为侯国。⑨黄: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二十余里。⑩莱山:在今黄县东南约二十里。⑪临胸: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北。⑫曲成:故城在今山东掖县东北约八十里。高帝封虫达、武帝封中山靖王子万岁为侯国。⑬参山:在今掖县北约八十里。⑭阳丘山:在今招远县东北。⑮治水:即沽水,今称大沽河。⑯沂:当作“计斤”。计斤:县名,在今胶县西南数里。海:今胶州湾。⑰牟平:故城在今山东福山县西北。武帝封齐孝王子渫为侯国。⑱东牟:故城即今山东牟平县治。高后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侯国。⑲铁官:传说东牟县有铁官山,在县西。⑳: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南。21育犁:故城在山东烟台市西。22昌阳:故城在今山东文登县南。23不夜:故城在今山东荣成县北偏西。24成山:即今成山角。25当利: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南、汉阳乐县南。26卢乡:故城在今山东平度县西北、汉平度县东。平帝封陈凤为侯国。27阳乐:故城在今山东掖县西南。胶东顷王子获国,成帝封。28阳石:故城在今山东掖县东南。武帝以封公主,见《武纪》。29徐乡: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北十余里。
琅邪郡①,秦置②。莽曰填夷。属徐州。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有铁官。县五十一③:东武④,莽自祥善。不其⑤,有大一、仙人祠九所,反明堂⑥,武帝所起。海曲⑦,有盐官。赣榆⑧,朱虚⑨,凡山⑩,丹水所出,东北至寿光入海。东泰山⑪,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有三山、五帝桐。诸⑫,莽曰诸并。梧成⑬,灵门⑭,有高杯山⑮。壶山⑯,浯水所出,东北入淮⑰。姑幕⑱,都尉治。或曰薄姑。莽曰季睦。虚水⑲,侯国。临原⑳,侯国。莽曰填夷亭。琅邪21,越王勾践尝治此,起馆台。有四时祠。祓22,侯国。柜23,根艾水东入海24。莽曰拔同。瓶25,侯国。邞26,胶水东至平度入海27莽曰纯德。雩叚28。侯国。黔陬29,故介国也。云30,侯国。计斤31,莒子始起此,后徙莒。有盐官。稻32,侯国。皋虞33,侯国。莽曰盈庐。平昌34,长广35,有莱山莱王祠36。奚养泽在西37,秦地图曰剧清池,幽州薮。有盐官。横38,故山,久台水所出39,东南至东武入淮。莽曰令丘。东莞40,术水南至下邳入泗41,过郡三42,行七百一十里,青州浸。魏其43,侯国。莽曰青泉。昌44,有环山祠。兹乡45,侯国。箕46,侯国。《禹贡》潍水北至都昌入海47,过郡三48,行五百二十五里,充州浸也。49,夜头水南至海。莽曰识命。高广50,侯国。高乡51侯国。柔52,侯国。即来53,侯国。莽曰盛睦。丽54。侯国。武乡55,侯国。莽曰顺理。伊乡56,侯国。新山57。侯国。高阳58,侯国。昆山59,侯国。参封60。侯国。折泉61,侯国。折泉水北至莫入淮62。博石63,侯国。房山64,侯国。慎乡65,侯国。驷望66,侯国。莽曰泠乡。安丘67,侯国,莽曰宁乡。高陵68,侯国。莽曰蒲陆。临安69,侯国。莽曰诚信。石山70。侯国。
①琅邪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东部。(今青岛市,潍坊地区与临沂地区一部分,及江苏赣榆县)。郡治东武。②秦置: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楚汉之际属齐国;高帝四年属汉,以属齐国,五年属楚国,六年仍属齐国;高后七年为琅邪国,文帝元年复属齐国;景帝后以支郡收。③县五十一: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考有龙匠、海常、麦、蒉、原洛、挟术、庸、胶乡、要安、、兹、蒲十一县,无考。④东武:故城即今山东省诸城县治。⑤不其:故城在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二十六里不其社。⑥明堂:在今崂山县西北。⑦海曲:故城在今山东日照县西十里。⑧赣榆: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北,临海州湾。⑨朱虚:故城在今山东临胸县东南。⑩凡山: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北。⑪东泰山:在今山东临胸县南、沂源县东。⑫诸: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西南三十里。武帝公主邑。⑬梧成: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西南六十里峿山北。④灵门: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西。⑮高柘山:在今安丘县西南,其西有壶山。⑯壶山:在高拓山西。⑰淮:“潍”字之省。⑱姑幕: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西北五十里。⑲虚水:地点无考。城阳顷工于禹国,武帝封。⑳临原:故城在今山东临胸县东二十余里。淄川懿王子始昌国,武帝封。21琅邪:故城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其东南有琅邪台。22祓: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木马城。武帝封城阳顷王子霸。23柜:故城在今山东胶县南。24海:指胶州湾。25瓶(píng):故城在今山东临胸县东南。孙单国,文帝封;甾川靖三子成,武帝封。26郑: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六十余里。27东:胶水实际上是北流入海(今莱州湾)。28雩叚:地点无考。城阳顷王子泽国,武帝封。29黔陬(zōu):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约四十里。30云:地点无考、齐孝王子信国,武帝封。31计斤:故城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数里。32稻:故城在今山东高密县西数十里。齐孝王子定国,武帝封。33皋虞:故城在今即墨县东北五十里皋虞社。其东有田横岛。胶东康王子建国,武帝封。34平昌: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南约六十里。35长广:故城在今山东莱阳县东约三十里。36莱山:在今莱阳县北。37奚养泽:在今莱阳县东北。38横: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四十里。县东南有故山。39久台水:源于故山,北流,入潍水。40东芜:故城即今山东沂水县治。41术水:源于东泰山,南流。42过郡三:琅邪、城阳、东海。③魏其: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周止国,高帝封;窦婴,景帝封;胶东康王子昌,武帝封。43昌: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北约二十里。高帝封张卿、武帝封城阳顷三子差为侯国。44兹乡: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云北约六十里。城阳顷王子宏国,宣帝封。45箕: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北约百里。城阳荒王子文国,宣帝封。46昌都:“都昌”之倒。47过郡兰:琅邪、高密、北海。48婢:“稗”之误。稗县,在今山dōng宫县东南约五十里。49高广: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南偏东,三十余里。城阳荒王予勋国,宣帝封。50高乡:故城即今山东莒南县治。城阳惠王子休国,宣帝封。51柔:地点无考。城阳荒王子山国,宣帝封。52即来:地点无考。城阳荒王于饺国,宣帝封。53丽:《王子侯表》作“丽兹”。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南约三十里。高密顷王子赐国,成帝封。54武乡:地点无考。声密顷王子庆国,成帝封。55伊乡:地点无考。城阳戴王子迁国,元帝封;东平思王孙开,成帝封。56新山:故城在今山东莒县西南约三十里。称忠国,元帝封。58高阳;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东南约三十里。薛宣国,成帝封。59昆山:故城在今山东五莲县东约二十里。城阳荒王子光国,元帝封。60参封:地点无考。城阳戴王子嗣国,元帝封。61折泉:故城在今山东五莲县西北约十里。62莫:当作“箕”,即箕国。淮:即潍。63博石:地点无考。城阳荒王子渊国,元帝封。64房山:故城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约二十里。城阳荒王子勇国,元帝封。65慎久地点无考。王先谦曰:《表》无慎乡,武帝封胶东顷王子共为顺阳侯,钱玷以为即此,盖是。66驷望:地点无考。泠广国,无帝封。67安丘: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南约十余里。张说国,高帝封;高密顷王子常国,成帝封。按:汉代有两个安丘,在今安丘县东南者属琅邪郡,在西南者属北海郡。68高陵:地点无考。翟方进国,成帝封。69临安:地点无考。胶东共三子闵国,成帝封;70石山:地点无考。城阳戴王子玄国,元帝封。
东海郡①,高帝置②。莽曰沂平。属徐州。户三十五万八千四百一十四,口百五十五万九千三百五十七。 县三十八③: 郯④,故国,少吴后,盈姓。兰陵⑤,莽白兰东。 襄贲⑥,莽曰章信。下邳⑦,葛峰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有铁官。莽曰闰俭。良成⑧,侯国。莽曰承翰。平曲⑨,莽曰平端。戚⑩,胸⑪,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⑫ 有铁官。开阳⑬,故国。莽曰厌虏。费⑭,故鲁季氏邑。都尉治。莽曰顺从。利成⑮,莽曰流泉。海曲⑯,莽曰东海亭。兰祺⑰,侯国。莽曰溥睦。缯⑱,故国,禹后。莽曰缯治。南成⑲,侯国。山乡⑳,侯国。建乡21,侯国。郎丘22,莽曰就信。祝其23,《禹贡》羽山在南,鲧所殛。莽曰犹亭。临沂24,厚丘25莽曰祝其亭。容丘26,侯国。祠水东南至下邳入泗。东安27,侯国。莽曰业亭。合乡28,莽曰合聚。承29,莽曰承治。建阳30,侯国,莽曰建力。曲阳31,莽曰从羊。司吾32,莽曰息吾。于乡33,侯国。平曲34,侯国。莽曰端平。都阳35,侯国。阴平36,侯国。那乡37,侯国。莽曰徐亭。武阳38,侯国。莽曰弘亭。新阳39,侯国。莽曰博聚。建陵40,侯国。莽曰付亭。昌虑41,侯国。莽曰虑聚。都平42侯国。
①东海郡: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南部与江苏省东北部。郡治郯县。②高帝置:全祖望曰:故秦郡;楚汉之际改名郯郡,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复故,仍属楚国;景帝二年复故(以过削)。③县三十八: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辟土、东平、运平、文成、翟、彭东、淮淯、参、鬷、沂陵、江阳、平邑、合阳、藉阳、就乡十五县,无考。④郯(tán):故城在今山东郊城西北数里。⑤兰陵: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⑥襄贲:故城在今山东苍山县南约三十里。⑦下邳:故城在今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里。⑧良成:故城在今江苏邳县东约十里。鲁安王子文德国,昭帝封。⑨平曲:故城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南约二十里。⑩戚:故城即今山东微山县治。高帝封李必为侯国。⑪朐:故城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约十里。⑫东门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阙”字衍。⑬开阳: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余里。⑭费(bì):故城在今山东黄县西北二十里。⑮利成: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西约六十里。⑯海曲:“曲”乃“西”之误。故城在今江苏灌南县东南数里。武帝封李广利为侯国。⑰兰祺:地点无考。鲁安王子临朝国,昭帝封。⑱缯: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北约五十里。⑲南成: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约七十里,城阳共王子贞国,武帝封。“成”,一作“城”。⑳山乡:地点无考。鲁孝王子绾国,宣帝封。21建乡:地点无考。鲁顷王子康国,成帝封。22即丘:故城在今山东临沐县西约四十里。23祝其: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约五十里。24临沂: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县北约五十里。25厚丘:故城在今江苏沐阳县北四十里厚丘镇。26容丘:故城在今江苏邳县北约五十里。鲁安王子方山国,昭帝封。27东安:故城在今江苏东海县西北约三十里。鲁孝王子强国,宣帝封。28合乡: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北。29承:当作“禾”,因承水而得名。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峄城附近。30建阳: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鲁孝王子咸国,宣帝封。31曲阳:故城在今江苏沐阳东偏南。32司吾:故城在今江苏宿迁县北六十里司吾镇。33于乡:地点无考。泗水勤王子定国,元帝封。34平曲:地点无考。东海郡有两个平曲,一是县,一是侯国。公孙浑邪周坚国,景帝封;广陵厉王子曾,宣帝封。35都阳: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南约六十里,城阳戴王子音国,元帝封。36阴平: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南偏西,约五十里。楚孝王子回国,成帝封。37乡: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约三十里。鲁顷王子闵国,成帝封。38武阳:地点无考。萧则国,文帝封;史丹,成帝封。16039新阳: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北二十余里。鲁顷王子永国,成帝封。40建陵:故城在今江苏新沂县南郊。张释国,高后封;卫绾,景帝封;鲁孝王子遂,宣帝封。41昌虑:故城在今山东膝县东南六十里。鲁孝王子宏国,宣帝封。42都平:地点无考。城阳荒王子丘国,宣帝封。
临淮郡①,武帝元狩六年置②。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③:徐④,故国,盈姓⑤。至春秋时徐子章禹为楚所灭⑥。莽曰徐调。取虑⑦,淮浦⑧,游水北入海。莽曰淮敬。盱眙⑨,都尉治。莽曰武匡。厹犹⑩,莽曰秉义。僮⑪,莽曰成信。射阳⑫,莽曰监淮亭。开阳⑬,赘其⑭,高山⑮,睢陵⑯,莽曰雕陆。盐渎⑰,有铁官。淮阴⑱,莽曰嘉信。淮陵⑲,莽曰淮陆。下相⑳,莽曰从德。富陵21,莽曰22虏。东阳23,播旌24,莽曰著信。西平25,莽曰永聚。高平26,侯国。莽曰成丘。开陵27,侯国。莽曰成乡。昌阳28,侯国。广平29,侯国。莽曰平宁。兰阳30,侯国。莽曰建节。襄平31,候国。莽曰相平。海陵32,有江海会祠。莽曰亭间。舆33,莽曰美德。堂邑34,有铁官。乐陵35,侯国。
①临淮郡:辖境在今江苏省北部,及安徽省一小部分。郡治徐。②武帝元狩六年置:全祖望曰: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仍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四年属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属广陵郡,六年分置郡,仍置广陵国,宣帝五凤四年复故。③县二十九:王先谦曰:见《王子侯表》者有皋琅、南陵,见《恩泽表》者有扶平,共三县,无考。④徐:故城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十余里。⑤盈:同“嬴”。⑥楚:当作“吴”。⑦取虑: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南,接安徽省境。⑧淮浦:故城在今江苏涟水县西数里。⑨盱眙(xūyí):故城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约三十里。⑩厹(qiú)犹:故城在今江苏宿迁县东南约三十里。⑪僮:故城在今安徽省泗县东北五十余里。⑫射阳:故城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偏北,约六十里。县有射陂。⑬开阳:地点无考。⑭赘其:故城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⑮高山:故城在今江苏盱眙县南。⑯睢陵:故城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洪泽湖畔。⑰盐渎:故城在今江苏盐城县治。⑱淮阴:故城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约十里。县东南有南昌亭。⑲淮陵:故城在今安徽五河县东南、女山湖北。⑳下相:故城在今江苏宿迁县西南数里。21富陵:故城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北十余里。22东阳:故城在今江苏金湖县西南东阳镇。23播旌:地点无考。24西平:地点无考。25高平:故城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约三十里。魏相国,宣帝封;王逢时,成帝封。恩泽乐通侯栾大,《表》注高平,盖赏析置乐通县。26开陵:地点无考。建成及成娩国,并武帝封。27昌阳:地点无考。泗水戾王子霸国,成帝封。28广平:地点无考。薛欧国,高帝封;广陵孝王子德,元帝封。29兰阳:地点无考。高帝封广陵孝王子宣国,元帝封。《表》以阳误为“陵”。30襄平:地点无考。纪通国,高帝封;广陵厉王子置,元帝封。31海陵:故城在今江苏秦州市。32舆:故城在今江苏仪征县北十余里。33堂邑: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约二十里。34乐陵:地点无考。史高国,宣帝封。
会稽郡①,秦置②。高帝六年为荆国③,十二年更名吴④。景帝四年属江都。属扬州。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口百三万二千六百四。县二十六:吴⑤,故国,周太伯所邑;具区泽在西⑥,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南江在南⑦,东入海,扬州川。小莽曰泰德。曲阿⑧,故云阳。莽曰风美。乌伤⑨,莽曰乌孝。毗陵⑩,季札所居。江在北,东入海,扬州川。莽曰毗坛。余暨⑪。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莽曰余衍。阳羡⑫,诸暨⑬,莽曰疏虏。无锡⑭,有历山,春申君岁祠以牛。莽曰有锡。山阴⑮,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家、禹井,扬州山。越王勾践本国。有灵文园。丹徒⑯,余姚⑰,娄⑱,有南武城⑲,阖闾所起以侯越。莽曰娄治。上虞⑳,有仇亭。柯水东入海。莽曰会稽。海盐21,故武原乡。有盐官。莽曰展武。剡22,莽曰尽忠。由拳23,柴辟24,故就李乡,吴、越战地。大末25,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莽曰末治。乌程26,有欧阳亭27,句章28,渠水东入海。余杭29,莽曰进睦。鄞30,有镇亭,有鲒埼亭31。东南有天门水入海32。有越天门山33。莽曰谨。钱唐34,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35,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鄮36,莽曰海治。富春37,莽曰诛岁。冶38,回浦39。南部都尉治。
①会(guì)稽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大部分及福建省。郡治吴。②秦置:秦始皇二十五年置,楚汉之间分置吴郡,详《高帝纪》。③荆国:高帝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荆王。④十二年更名吴:高帝十二年诏立刘濞为吴王。⑤吴:故城在今江苏苏州市。⑥具区泽:今太湖。⑦南江:今吴淤江。⑧曲阿:故城在今江苏丹阳市。⑨乌伤:故城即今浙江义乌县治。⑩毗陵:故城在今江苏常州市。⑪余暨:故城即今浙江萧山县治。⑫阳羡:故城在今江苏宜兴县南五里。⑬诸暨:故城即今浙江诸暨县治。⑭无锡:故城在今江苏无锡市。⑮山阴:故城在今浙江绍兴市。⑯丹徒: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东。⑰余姚:故城即今浙江余姚县治。⑱娄:故城在今江苏昆山县北。⑲南武城:在今江苏昆山县西北武城村。⑳上虞:故城即今浙江上虞县治。县东北有仇亭。21海盐:故城在今浙江平湖县东北郊。22判:故城在今浙江嵊县西南数里。23由拳:故城在今浙江嘉兴市南部。24柴辟: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25大末:故城在今浙江衢县东北。26乌程: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市南。27欧阳亭: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北。28句章:故城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二十余里。29余杭:故城即今浙江杭州市西余杭镇。30鄞: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南五十里鄞山下。31鲒埼亭:在汉代鄞县南。32天门水:东北流,至今浙江镇海县入海。33天门山:在今浙江奉化县东南。34钱唐:故城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郊。35海:指令杭州湾。36鄮:故城在今浙江镇海县南数里。37富春:故城即今浙江富阳县治。38冶:故城在今福建福州市。39回浦:故城在今浙江临海县东南约五十里。
丹阳郡①,故鄣郡。属江都②。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阳。属扬州。户十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万五千一百七十一。有铜官③。县十七:宛陵④,彭泽聚在西南。清水西北至芜湖入江。莽曰无宛。于潜⑤,江乘⑥,莽曰相武。春榖⑦,秣陵⑧,莽曰宣亭。故鄣⑨,莽曰候望。句容⑩,泾⑪,丹阳⑫,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石城⑬,分江水首受江,东至余姚入海⑭,过郡二,行千二百皇。胡孰⑮,陵阳⑯,桑钦言淮水东南,北入大江。芜湖⑰,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⑱,扬州川。黝⑲,渐江水出南蛮夷中⑳,东入海。成帝鸿嘉二年为广德王国。莽曰诉虏。溧阳21,歙22,都尉治。宣城23。
①丹阳郡:辖境约当于今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以东),以及江苏省、浙江省等一小部分。郡治宛陵。“阳”,假借为“扬”。②故鄣郡,属江都:全祖望曰:故属秦会稽郡,楚汉之际分置鄣郡,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仍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三年属江都国,武帝无狩二年为郡;六年属广陵国,元封二年更郡名,仍属广陵国,宣帝五风四年复故,成帝鸿嘉二年分丹扬之黟县为广德国,其郡如故,四年复属于郡,平帝元始二年复为国,其郡如故。③铜官:《舆地志》云:宛陵县铜官山.汉采铜所治也。④宛陵:故城即今安徽宣城县治。⑤十潜:故城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于潜镇。⑥江乘:故城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⑦春榖:故城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江畔。⑧秣陵:故城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关。⑨故鄣:故城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⑩句容:故城即今江苏句容县治。⑪径:故城在今安徽径县西北郊。⑫丹阳:故城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之小丹阳。⑬石城:故城在今安徽马鞍山市东。⑭分江水首受江,东至余姚入海:此注大误。自丹阳郡石城县至会稽郡余姚县,不可能有一条水相连而入海。⑮胡孰:故城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⑯陵阳:故城在今安徽太平县西北二十余里。⑰芜湖:故城在今安徽芜湖市东约三十里。⑱海:指太湖。⑲黝:“黟”之讹。故城在今安徽黟县东北郊。因县南黑岭产石墨而得名。⑳渐江水:今新安江。东流入浙江(今桐江、富春江),再入杭州湾。21溧阳:故城在今江苏溧阳县西北三十余里。22歙:故城即今安徽歙县洽。西部都尉治。23宣城:故城在今安徽宣城县西约三十里。
豫章郡①,高帝置②。莽曰九江。属扬州。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口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县十八:南昌③,莽曰宜善。庐陵④,莽曰桓亭。彭泽⑤,《禹贡》彭蠡泽在西。鄱阳⑥,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采。鄱水西人湖汉。莽曰乡亭。历陵⑦,傅阳山、傅阳川在南⑧,古文以为傅浅原。莽曰蒲亭。余汗⑨,余水在北,至鄡阳人湖汉。莽曰治干。柴桑⑩,莽曰九江亭。艾⑪,修水东北至彭泽入湖汉,行六百六十里。莽曰治翰。赣⑫,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新⑬,都尉治。莽曰偶亭。南城⑭,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建成⑮,蜀水东至南昌入湖汉。莽曰多聚。宜春⑯,南水东至新入湖汉。莽曰修晓。海昏⑰,莽曰宜生。雩都⑱,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行千九百八十里。鄡阳⑲,莽曰豫章。南野⑳,彭水东入湖汉。安平。21侯国。莽曰安宁。
①豫章郡:辖境约当于今江西省。郡治南昌。②高帝置:全祖望曰:故属秦九江郡,楚汉之际分庐江置豫章郡,属九江国,高帝五年因之,属淮南国,文帝六年复为郡,十六年复属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复故。③南昌:故城在今江西南昌市。④庐陵:故城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约四十里。⑤彭泽:故城在今江西湖北县东约四十里。⑥鄱阳:故城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约四十里。⑦历陵:故城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郊。县东北约六十里有庐山。⑧傅阳山:在今德安县西北十余里。⑨余汗:故城即今江西余于县治。⑩柴桑:故城在今江西九江市西约十里。县因柴桑山而得名。⑪艾:故城在今江西修水县西约五十里。⑫赣:故城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十余里。⑬新(gàn)):故城即今江西清江县治。⑭南城:故城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二十余里。⑮建成:故城即今江西高安县治。⑯宜春:故城即今江西宜春县治。⑰海昏:故城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数里。⑱雩都:故城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郊。⑲鄡阳:故城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约七十里。⑳南野:故城在今江西南康县南二十余里。21安平:故城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约四十里。长沙孝王子习国,元帝封。
桂阳郡①,高帝置②。莽曰南平。属荆州。户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八。有金官③。县十一:郴④,耒山⑤,耒水所出⑥,西南至湘南入湖。项羽所立义帝都此。莽曰宣凤。临武⑦,秦水东南至浈阳入汇⑧,行七百里。莽曰大武。便⑨,莽曰便屏。南平⑩。耒阳⑪,春山⑫,春水所出⑬,北至酃入湖,过郡二⑭,行七百八十里。莽曰南平亭。桂阳⑮,汇水南至四会入郁⑯,过郡二⑰,行九百里。阳山⑱,侯国。曲江⑲,莽曰除虏。含洭⑳,浈阳21,莽曰基武。阴山22。侯国23。
①桂阳郡:在今湖南省南部、广东省北部等部分地区。郡治郴。②高帝置:全祖望曰:故属秦长沙郡,义帝都,高帝二年分长沙置,五年属长沙国,景帝后以边郡收。③金官:王先谦曰,或作“铁官”。④郴(chēn):故城在今湖南郴州市。昭帝封楚王孙畅为郴侯。⑤耒山:在今湖南汝城县南。⑥耒水:源于今湖南汝城县南,北流与湘水会,至益阳入湖。⑦临武:故城在今湖南临武县东数里。⑧秦水:东南流至洭阳与涱水会,南流至番禹(今广州市)入海。⑨便:故城即今湖南永兴县治。⑩南平:故城在今湖南兰山具东北约十里。 ⑪耒阳:故城即今湖南未阳县治。 ⑫舂山:在今湖南新田县北约四十里。⑬春水:今名春陵水。与湖水会,入湖。⑭过郡二:桂阳、长沙。⑮桂阳:故城即广东连县治。⑯汇:“洭”之讹。⑰水东南流,至浈阳与秦水会,至四会入郁水。⑱过郡二:桂阳、南海二郡。⑲阳山:故城在今广东阳山县东约四十里。长沙孝王子宗国,元帝封。县东南有阳山关。⑳曲江:故城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南数里。21含洭:故城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北约六十里光。22浈阳:故城在今广东英德县东数里。23阴山:故城在今湖南攸县西南约二十里。24侯闰:王先谦曰,《表》无,当衍。
武陵郡①,高帝置②。莽曰建平。属荆州。户三万四千一百七十七,口十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八。县十三:索③,渐水东入沅。孱陵④,莽曰孱陆。临沅⑤,莽曰监元⑥。沉陵⑦,莽曰沅陆。镡成⑧,康谷水南入海⑨。玉山⑩,潭水所出⑪,东至阿林入郁,过郡二⑫,行七百二十里。无阳⑬,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八百九十里。迁陵⑭,莽曰迁陆。辰阳⑮,三山谷⑯,辰水所出,南入沅,七百五十里。莽曰会亭。西阳⑰,义陵⑱,鄜梁山⑲,序水所出⑳,西入沅。莽曰建平。佷山21,零阳,22充23。酉原山24,西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历山25,澧水所出,东至下隽人沅,过郡二,行一千二百里。
①武陵郡:辖境约相当于今湖南省西部,贵州省东部,以及湖北与广西一小部分。郡治义陵。②高帝置:秦昭王置,名黔中郡,汉高帝五年更名武陵郡。③索:故城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约五十里。④孱陵:故城在今湖北公安县西三十余里。⑤临沅:故城在今湖南常德市西郊。⑥监元:当作“监沅”。⑦沅陵:故城即今湖南沅陵县治。⑧镡成:在今湖南靖县西南一带。⑨康谷水:今名洛清江。源于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南流与谭水会,再与郁水会,东入海。⑩玉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湘、桂界上。⑪潭水:今名融江。⑫过郡二:武陵、郁林。⑬无阳:今湖南芷江县一带。⑭迁陵:故城在今湖南保靖县东北十余里。⑮辰阳:故城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十余里。⑯三谷山:在今贵州思南县东七十余里。⑰酉阳:故城在今湖南永顺县南约六十里,因在酉水之阳而得名。⑱义陵:故城即今湖南溆浦县治。⑲鄜梁山:在今溆浦县南。⑳序水:今名溆水。21佷(héng)山:故城在今湖北长阳县西三十余里。22零阳:故城在今湖南慈利县东北约十里。23充:故城即今湖南桑植县治。24西原山:在今湖北鹤峰、宣恩二县间。25历山: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湘鄂界上。26过郡二:武陵、长沙。
零陵郡①,武帝元鼎六年置②。莽曰九疑。属荆州。户二万一千九十二,口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县十:零陵③:阳海山④,湘水所出⑤,北至酃入江,过郡二⑥,行二千五百三十里。又有离水⑦,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营道⑧,九疑山在南。莽曰九疑亭,始安⑨,夫夷⑩,营浦⑪,都梁⑫,侯国。路山⑬,资水所出,东北至益阳入沅,过郡二⑭,行千八百里。冷道⑮,莽曰冷陵。泉陵⑯,侯国。莽曰博闰。洮阳⑰,莽曰洮治。钟武⑱。莽曰钟桓。
①零陵郡:辖境在今湖南省南部,与广西东北部。郡治泉陵。②武帝元鼎六年置:分桂阳置。③零陵:故城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约七十里。④阳海山:在今广西桂林市东约七十里。⑤湘水:东北至酃与来水会,北流至益阳人湖。⑥过郡二:零陵、长沙。⑦离水:今名漓江、桂江。⑧营道:故城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约三十里。⑨始安:故城在今广西桂林市。⑩夫夷:故城在今湖南邵阳县西数里。⑪营浦:故城在今湖南道县东北约十里。⑫都梁:故城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北约十里。长沙定王子遂国,武帝封。⑬路山:在今湖南武冈县南约七十里。⑭过郡二:零陵、长沙。 ⑮冷道:故城在今湖南宁远县东约四十里。⑯泉陵:故城即今湖南零陵县治。长沙定王子贤国,武帝封。⑰洮阳:故城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四十余里。武帝封长沙定工子狩燕为侯国。⑱钟武:故城在今衡阳县西数里。
汉中郡①,秦置②。莽曰新成。属益州③。户十万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万六百一十四。县十二:西城④,旬阳⑤,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南郑⑥,旱山⑦,池水所出,东北入汉。褒中⑧,都尉治。汉阳乡。房陵⑨,淮山⑩,淮水所出⑪,东至中庐入沔。又有筑水,东至筑阳亦入沔。东山⑫,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安阳⑬,⑭谷水出西南⑮,北入汉。在谷水出北⑯,南入汉。成固⑰,酒阳⑱,有铁官。钖⑱,莽曰钖治。武陵⑲,上庸⑳,长利21。有郧关22。
①汉中郡:辖境约当于陕西省南部,以及湖北省西北一小部分。郡治初为南郑,后移西城。②秦置:战国时楚有汉中郡,秦取之。③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④西城:故城在今陕西安康县西北部。“城”,或作“成”。⑤旬阳:故城即今陕西旬阳县治。县西有旬关。⑥南郑:故城在今陕西汉中市。⑦旱山:在今汉中市南界。⑧褒中:故城在今汉中市西北约四十里。⑨房陵:故城即今湖北房山县治。⑩淮山:即维山。在今湖北保康县东。⑪淮水:即维水。⑫东山:在今湖北房山县东南。⑬安阳:在今陕西城固县北。⑭鬵(xín)谷水:“谷”字。鬵水,出汉代成固县南。⑮在谷水:“在”为“左”之误。左谷水,即今湑水河。⑯成固:故城在今陕西城固县东郊。⑰沔阳:故城在今陕西勉县东郊。⑱钖(yáng):故城在个陕西白河县东郊。⑲武陵:故城在今湖北竹溪县东约六十里。⑳上庸:故城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约二十里。21长利:故城在今湖北郧西县约二十里。22郧关:在今湖北郧县治。
广汉郡①,高帝置②。莽曰就都。属益州。户十六万七千四百九十九,白六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九。有工官。县十二:梓潼③,五妇山④,驰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莽曰子同。汁方⑤,莽曰美信。涪⑥,有孱亭⑦。莽曰统睦。雒⑧,章山⑨,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有工官。莽曰吾雒。绵竹⑩,紫岩山⑪,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都尉治。广汉⑫,莽曰广信。葭明⑬,郪⑭,新都⑮,甸氏道⑯,白水出徼外⑰,东至葭明入汉⑱,过郡一⑲,行九百五十里。莽曰致治。白水⑳,刚氐道21,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22,过郡二23,行千六十九里。阴平道24,北部都尉治。莽曰摧虏。
①广汉郡: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北部,及甘肃省东南一小部分。郡治雒县乘乡,在今金堂县东。“乘”,一作“绳”。②高帝置:高帝六年分巴、蜀二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割广汉置健为郡。③梓潼:武帝元鼎元年置县。以县东倚粹林,北枕潼水,因以为名。故城即今梓潼县治。④五妇山:在梓潼县西北百余里。⑤汁方:一作“什方”。故城即今四川什邡县治。⑥涪:故城在今四川绵阳县东北郊。⑦孱亭:在今四川盐亭县治。⑧雒: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县北郊。⑨章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约八十里。⑩绵竹:故城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南约四十里。⑪紫岩山:在今绵竹县西北约四十里。⑫广汉:故城在今四川射洪县南约三十里。⑬葭明:故城在今四川广元县南约八十里。⑭郪:故城在今四川三台县南约六十里。⑮新都:故城在今四川新都县治。⑯甸氐道:故城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百余里。道,少数民族聚居之县称道。⑰白水:今白龙江。⑱汉:西汉水,即今嘉陵江。⑲过郡一:“一”,当作“二”。即武都、广汉二郡。⑳白水:故城在今四川广元县西北约八十里白水镇。21刚氏道:在今四川平武县东。“氏”,“羝”之省文。22垫江:故城即今四川合川县治。23过郡二:广汉、巴郡。24阴平道:故城在今甘肃文县西北部。
蜀郡①,秦置②。有小江入③,并行千九百八十里。《禹贡》桓水出蜀山西南④,行羌中,入南海。莽曰导江。属益州。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成都⑤,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⑥。郫⑦,《禹贡》江沱在西,东入大江。繁⑧,广都⑨,莽曰就都亭。临邛⑩,仆千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三⑪,行五百一十里。有铁官、盐官。莽曰监邛。青衣⑫,《禹贡》蒙山溪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渽⑬。江原⑭,⑮水首受江,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严道⑯,邓来山,邓水所出,东入青衣,有木官⑰。莽曰严治。绵虒⑰,玉垒山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⑲,过郡三⑳,行千八百九十里。旄牛21,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筰入绳22,过郡二23,行千六百里。徙24,湔氐道25,《禹贡》岷山在西徽外,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七26,行二千六百六十里。汶江27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28,东入江,过郡三29,行三千四十里。江沱在西南,东入江。广柔30,蚕陵31。莽曰步昌。
①蜀郡:辖境在今四川省中部。郡治成都。②秦置:秦惠王二十七年灭蜀置蜀郡。高帝始建国三郡之一。武帝元鼎六年以筰都地置沈犁郡,天汉四年省入蜀郡;又以冉地置汶山郡,宣帝地节三年省入蜀郡。③入:“八”之误。④桓水:源于蜀山,东南流,过武都、广汉二郡,会入西汉水(今嘉陵江),南流至江州(今重庆市)入江水。蜀山:在今四川若尔盖西北边界。⑤成都:故城在今四川成都市。⑥工官:钱大昭曰,成都、广汉之工官,皆治金银器。《贡禹传》:蜀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⑦郸(pí):故城在今四川郸县北郊。⑧繁:故城在今四川彭县北郊。⑨广都:故城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约三十里。⑩临邛:故城即今四川邛崃县治。⑪过郡二:蜀郡、犍为。⑫青衣:故城在今四川名山县北三十余里。⑬蒙山溪:疑有夺文。蒙山,在青衣县北约百里。大渡水:即青衣水。渽:即沫水。⑭江原:故城在今四川崇庆县东南约三十里。⑮严道:故城即今四川荣经县治。秦时即有严道之名。⑯木官:当作“桔官”(王念孙说)。⑰绵虒:故城在今四川汶川县南约四十里。⑱玉垒山:在今汶川县东南。⑲江阳:故城在今泸州市。⑳过郡三:蜀郡、广汉、犍为。21旄牛:故城即今四川汉源县治。22大筰:故城在今四川盐边县东南。23过郡二:蜀郡、越雟。24徙(sì):故城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郊。25湔氏道:故城在今四川松潘县北约三十里。26过郡七:王念孙曰:赵一清《水经注释》云,今本《汉书》误也;宋本是“过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按:江水,自蜀郡至江都,所过蜀郡、犍为、巴郡、南郡、长沙、江夏、豫章、庐江、丹阳、会稽、广陵等十一郡国。27汶江:故城在今四川茂汶县北郊。28南安:故城即今四川乐山县治。29过郡三:“三”当为“二”,即蜀郡、犍为郡。30广柔:故城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北约五十里。31蚕陵:故城在今四川茂汶县西北约八十里。
犍为郡①,武帝建元六年开。莽曰西顺。属益州。户十万九千四百一十九,口四十八万九千四百八十六。县十二:僰道②,莽曰僰治。江阳③,武阳④,有铁官。莽曰戢成。南安⑤,有盐官、铁官。资中⑥,符⑦,温水南至鳖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鳖入江。莽曰符信。牛鞞⑧,南广⑨,汾关山⑩,符黑水所出⑪,北至僰道人江。又有大涉水⑫,北至符入江,过郡三⑬,行八百四十里。汉阳⑭,都尉治。山阘谷,汉水所出⑮,东至鳖入延。莽曰新通。⑯,莽曰孱。朱提⑰,山出银。堂琅⑱。
①犍为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四川南部宜宾、自贡等地区。,云南省东北部,以及贵州毕节与遵义地区一部分。郡治僰道,昭帝时移理武阳。②僰(bó)道:故城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部。③江阳:故城在今四川沪州市。④武阳:故城在今四川彭山县东郊。⑤南安:故城即今四川乐山县治。⑥资中:故城即今四川资阳县治。⑦符:故城即今四川合江县治。县东郊有符关。⑧牛鞞(bǐng):故城即今四川简阳县治。⑨南广:在今四川筠连县一带。⑩汾关山:在今云南威信县东,云南与四川交界处。⑪符黑水:今南广河。⑫大涉水:今赤水河。⑬过郡三:“三”当为“二”,即犍为、牂柯。⑭汉阳:在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⑮汉水:今名三岔河。⑯:在今云南宣威以北。⑰朱提(zhūshí):故城在今云南昭通市。“提”,或作“輺”。⑱堂琅:故城在今云南巧家县东约五十里。“琅”,或假借为“狼”。
越雟郡①,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集雟。属益州。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县十五:邓都②,南山出铜。有邓池泽③。遂久④,绳水出徼外⑤,东至僰道入江,过郡二⑥,行千四百里。灵关道⑦,台登⑧,孙水南至会无入若⑨,行七百五十里。定莋⑩,出盐。少北泽在南。都尉治。会无⑪,东山出碧⑫。莋秦⑬,大莋⑭,姑复⑮,临池泽在南⑯。三蜂⑰,苏示⑱,夷江在西北。阑⑲,卑水⑳,街21,青岭22。临池在北。仆水出徼外23,东南至来惟入劳24,过郡二25,行千八百八十里。有禺同山26,有金马、碧鸡。
①越雟(suī)郡:辖境约当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省一小部分。郡治邛都。郡以越地的雟水得名。②邛都:故城在今四川西昌县东郊。③邛池泽:今邛海。④遂久:在今云南丽江县一带。⑤绳水:今金沙江。⑥过郡二:越雟、犍为。⑦灵关道:故城在今四川峨边县南约五十里。⑧台登:故城在今四川冕宁县东南约七十里。⑨孙水:今安宁河。若水:今雅砻江。⑩定莋:故城在今四川盐源县附近。⑪会无:故城即今四川会理县治。⑫东山: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⑬莋秦:在今四川冕宁县一带。⑭大莋:在今四川盐边县一带。⑮姑复:在今云南永胜县一带。⑯临池泽:今程海。⑰三绛:故城在今云南永仁县东四十余里。“绛”,一作“缝”。⑱苏示(qí):故城在今四川西昌县西北六十余里。“示”与“示”不同。⑨阑:故城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⑳卑(bān)水:在今四川昭觉县一带。21街:故城在今四川美姑县东百余里。北有临池。22青岭:故城即今云南大姚县治。“临池在北”是错简,当在“街”下。23仆水:今元江。其上流为贪水,下游为麋水(今红河),不入劳水(今李仙江、黑水河)。24来惟:在今越南西北菜州境。25过郡二:越雟、益州。26禹同山:在今云南大姚县北、永仁县西。
益州郡①,武帝元封二年开。莽曰就新。属益州。户八万二千九百四十六,口五十八万四百六十三。县二十四②:滇池③,大泽在西,滇池泽在西北④。有黑水祠。双柏⑤,同劳⑥,铜濑⑦,谈虏山⑧,迷水所出,东至谈稿入温⑨。连然⑩,有盐官。俞元⑪,池在南,桥水所出⑫,东至母单入温⑬,行千九百里。怀山出铜。收靡⑭,南山腊谷⑮,涂水所出⑯,西北至越雟入绳⑰,过郡二⑱,行千二十里。榖昌⑲,秦臧⑳,牛兰山21,即水所出22,南至双柏入仆,行八百二十里。邪龙23,味24,昆泽25,叶榆26,叶榆泽在东27。贪水首受青岭,南至邪龙入仆,行五百里。律高28,西石空山出锡,东南盢町山出银、铅。不韦29,云南30,雟唐31,周水首受激外32。又有类水,西南至不韦,行六百五十里。弄栋33,东农山34、毋血水出35,北至三绛南入绳36,行五百一十里。比苏37,贲古38,北采山出锡39,西羊山出银、铅40,南乌山出锡41。毋棳42,桥水首受桥山43,东至中留入潭44,过郡四45,行三千一百二十里。莽曰有棳。胜休46,河水东至毋棳入桥。莽曰胜焚。健伶47,来唯48。从山出铜。劳水出徼外49,东至麋冷入南海50,过郡三51,行三千五百六十。
①益州郡:在今云南省中部及西北部。郡治滇池。②县二十四:《昭帝纪》与《西南夷传》皆载始元元年益州郡廉头、姑缯反,而《志》中无此二县,或是改名,或是并省,今不得知。③滇池:故城在今云南澄江具西三十余里。④滇池泽:即今滇池。⑤双柏:在今云南双柏县等地。⑥同劳:在今云南陆良县等地。⑦铜獭:在今云南马龙县等地。⑧谈虏山:在今云南马龙县北。⑨温水:今南盘江。⑩连然:故城即今云南安宁县治。⑪俞元:在今云南澄江县境。⑫桥山:今名曲江。源于桥山(在今江川县西南)。⑬毋单,在今云南澄江县等地。⑭收:“牧”之误。牧靡:在今云南寻甸县等地。 ⑮南山腊谷:在今寻甸县西南。⑯涂水:今牛栏江。 ⑰绳水:今金沙江。⑱过郡二:益州、越雟。⑲榖昌:故城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北郊。⑳秦臧:在今云南富民、绿丰等地。21牛兰山:在今武定县境。22即水:今绿汁江。23邪龙:在今云南巍山县至下关市一带。24味县:故城即今云南曲靖县治。25昆泽:故城即今云南宜良县治。26叶榆:故城在今云南大理县西北嘉洲。27叶榆泽:今洱海。28律高:在今云南开远市东北一带。29不韦:故城在今云南保山县东北约三十里。30云南:故城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约三十里。31雟唐:故城在今云南保山县北约百里。32周水:今怒江。33弄栋:故城在今云南姚安县北约二十里。34东农山:在今姚安县东南。35毋血水:今龙川江。36三蜂:县名。在今云南永仁县东。37比苏:在今云南云龙县北。38贲古:故县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南郊。39采山:在今个旧市北郊。40羊山:在今个旧市西约八十里。41鸟山:在今个旧市东南。42毋棳: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南。43桥水:今曲江。桥山:在今通海县西北、江川县西南。44中留:故城在今广西武宣县南。潭水:今黔江。45过郡四:“四”当“三”。即益州、牂柯、郁林。46胜休:在今云南江川县北。47健伶:在今云南晋宁县。“健”,一作“建”。48来唯:故城在今越南西北莱州附近。49劳水:今名李仙江、黑水河。50麋冷:一作“伶”。县名。在今越南河内附近。南海:指北部湾。51过郡三:越雟、益州、交趾。
牂柯郡①,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同亭。有柱蒲关,属益州。户二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县十七:故且兰②,沅水东南至益阳入江③,过郡二④,行二千五百三十里。谭封⑤,温水东至广郁入郁⑥,过郡二⑦,行五百六十里。⑧,不狼山⑨,水所出⑩,东入沅⑪,过郡二⑫,行七百三十里。漏卧⑬,平夷⑭,同并⑮,谈指⑯,宛温⑰,毋敛⑱,刚水东至潭中入潭⑲。莽曰有敛。夜郎⑳,豚水东至广郁21,都尉治。莽曰同亭。毋单22,漏江23,西随24,麋水西受激外25,东至麋泠入尚龙溪,过郡二26,行千一百六里。都梦27,壶水东南至麋伶入尚龙溪28,过郡二29,行千一百六十里。谈稿30,进桑31,南部都尉治。有关。句町32。文象水东至增食入郁33。又有卢唯水、来细水、伐水。莽曰从化。
①牂柯郡:辖境包括今贵州省中部与西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省东南部。郡治故且兰。②故且兰:在今贵州福泉县等地。③沅水:今清水江。东南:实是东北流。④过郡二:“二”当作“三”,即牂柯、武陵、长沙。⑤镡封:在今云南文山县等地。或说在今广西西林、凌云间南盘江南岸。⑥温水:今南盘江。广郁:郁林郡县名,在今广西凤山县西南。案:温水不在广郁入郁水;而是至桂林郡中留县境会入潭水,再至布山县境入郁水。⑦过郡二:“二”当作“三”,即牂柯、益州、桂林。⑧:故城在今贵州遵义市西郊。⑨不狼山:在遵义市西。有说不狼山为大楼山。⑩水:今湘江。有说为正安至绥阳的芙蓉江。⑪沅:“延”之误。延江水,下游今称乌江。⑫过郡二:牂柯、犍为。⑬漏卧:在今云南罗平县等地。或说在今云南广南等地。⑭平夷:在今贵州毕节县等地。⑮同并:在今云南弥勒县等地。或说在云南沾益等地。⑯谈指:在今贵州贞丰县等地。⑰宛温:在今云南丘北县南。或说在今贵州兴义等地。⑱毋敛:在今贵州独山县等地。⑲刚水:今都柳江。潭中:桂林郡县名,故城在今广西柳州市东南郊。潭水:今柳江。⑳夜郎:在今贵州关岭县等地。21豚水:今北盘江。22毋单:在今云南路南、弥勒等地。23漏江:在今云南沪西县。或说在今弥勒至开远间地。24西随:在今云南金平县等地。25麋水:今红河。26过郡二:牂柯、交趾。27都梦:在今云南文山县等地。28壶水:今盘龙河。29过郡二:牂柯、交趾。30谈稿:在今贵州盘县等地。或说在盘县、普安、晴隆等地。31进桑:在今云南屏边县境。或说在云南蒙自。县西有进桑关。32句町:故城在今云南广南县等地。或说主要在今云南富宁。33文象水:今西洋江。增食:桂林郡县名。故城在今广西隆安东。
巴郡①,秦置②。属益州。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县十一:江州③,临江④,莽曰监江。枳⑤,阆中⑥,彭道将池在南,彭道鱼池在西南。垫江⑦,胸忍⑧,容毋水所出,南入江。有桔官、盐官⑨。安汉⑩,是鱼池在南。莽曰安新。宕渠⑪,符特山在西南⑫。潜水西南入江⑬。不曹水出东北徐谷⑭,南入。鱼复⑮,江关,都尉治。有桔官。充国⑯,涪陵⑰。莽曰巴亭。
①巴郡:在今四川省东部。郡治江州。②秦置:故巴国。秦惠王置巴郡。③江州:故城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④临江:故城即今四川忠县治。⑤枳:故城在今四川涪陵县东郊。⑥阆(láng)中:故城在今四川阆中县西郊。县南有阆中山。⑦垫江:故城即今四川合川县治。⑧朐忍:故城在今四川云阳县西。⑨桔官:据陈直考证,西汉桔官的组织有长、丞、监等官,长、丞之秩为三百石。⑩安汉:故城在今四川南充市东北郊。⑪宕(dàng)渠:故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约六十里。⑫符特山:在今渠县城西北郊。⑬潜水:今名南江、渠江。⑭不曹水:今后河。徐谷:在今万源县东北约六十里。⑮鱼复:故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约二十里。⑯充国:故城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⑰涪(fú)陵:故城即今四川彭水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