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志是班固新制。当时阴阳五行说盛行。班固有意对此进行历史总结,给予历史地位;但他没有写出阴阳五行说如何发展起来的历史。而是夸夸其谈个人的有关知识和看法。本志分上、中上、中下、下上、下下五分卷,以特大篇幅(在《汉书》百卷中量居第二,约占十志的四分之一),通过引述大量的儒家经传和史事,大事议论五行(水、火、土、金、木)现象反映了政治得失;帝王五事(貌、言、视、听、思)表现,关系到政事因果,影响到自然灾异;天象(日、月、星辰、陨石)变化与政治变革相应,说明“天人相与之际”有着神秘关系。“天垂象,见吉凶”,是全志关键,通篇都在发明此意。但它所罗列的种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如水、旱、虫、灾、地震、日蚀、月蚀、陨石等等),是历史事实,为后人研究古代自然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太阳黑子);所记的一些社会现象(如郑躬、樊并、苏令等起义),也是研究社会史的珍贵史料;就是所记董仲舒、刘向、刘歆等等及班固本人的阴阳五行说教,也是后人研究思想史难得的参考资料。对待此志的思想与史料,宜善于运用区别精华与糟粕的原则和精神。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①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②,受《河图》,则而画之③,八卦是也④;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⑤。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故经曰⑥:“惟十有三祀⑦,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鸣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⑧,相协厥居⑨,我不知其彝伦攸叙⑩。’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泪陈其五行⑪,帝乃震怒⑫,弗界《洪范》九畴⑬,彝伦逌(攸)⑭。鲧则殛死⑮,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⑯,彝伦逌(攸)叙。’”此武王问《洛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洛书》之意也。
①《易》曰等句:引文见《易·系辞上》。言上天垂象,有吉有凶,圣人摹仿之,以作六十四卦。伏牺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身有文如八卦,伏牺取法之,以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禹取法之,以作书,即《洪范》。②刘歆: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③则:取法,仿效。④八卦:《周易》中的八种符号。相传为伏牺氏所作。八卦即三乾(天)、三震(雷)、三兑(泽)、三离(火)、三巽(风)、三坎(水)、三艮(山)、三坤(地)。八卦由阴(一)阳(一)两种线形组成。八卦又以两卦相叠演为六十四卦。⑤箕子:纣之诸父,为太师。父师:即太师。典:掌管。⑥经:指《书·周书·洪范》。以下引文见《洪范》。⑦祀:年也。⑧阴骘(zhì):本为默定之意,后衍为阴德之义。⑨相:助也。协:和也:厥:其也。⑩彝伦:天地人之常道。叙,次序:⑪鲧堙洪水,泪陈其五行:谓鲧治水,障塞而非疏导,扰乱了五行的序列。鲧:禹之父。堙(yín):填塞。汨(gǔ):扰乱。弄乱。⑫帝:上天。⑬界(bì):给,给予。九畴:九类大法。畴,品类。⑭(yì)败坏。⑮__殛(jí):诛也。⑯锡:赐也。
“初一曰五行①;次二曰羞用五事②;次三曰农用八政③;次四曰协用五纪④;次五曰建用皇极⑤;次六曰艾(乂)用三德⑥;次七曰明用稽疑⑦;次八曰念用庶徵⑧;次九曰向用五福⑨,畏(威)用六极⑩。”凡此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所谓天乃锡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以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昔殷道弛⑪,文王演《周易》⑫;周道敝,孔子述《春秋》⑬。则《乾》《坤》之阴阳⑭,效《洪范》之咎徽⑮,天人之道粲然著矣⑯。
①行:言顺天行气(师古说)。②羞:“敬”之讹(钱大听、江声说)。五事:指占人修身的五件事,即貌、言、视、听、思。③农:厚也。八政: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各说不一。《洪范》以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为八政,④协:和也,合也。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皆纪录天象者,故曰五纪。⑤皇:大也。极:中也。⑥又用三德:言治皇极之道用三德。乂:治理。三德:《洪范》三德为正直、刚克、柔克。⑦明用稽疑:谓吉凶祸福不明者,以卜筮稽疑明之(杨树达说)。⑧念:思也。庶:众也。徵:应也。⑨向:疑读为“赏”(杨树达说)。五福:《洪范》所言五种幸福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⑩六极:《洪范》言六种凶恶之事,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⑪弛:废也。⑫演:推衍,推广。《周易》:其中包括《易经》和《易传》。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的)等构成。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⑬《春秋》:编年体春秋史。相传孔子据鲁国史《春秋》整理编成,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史事。与其有关的,有《左氏》、《公羊》、《榖梁》三传。⑭乾坤:天地。⑮咎徵:灾祸的徵兆。⑯粲然:显著。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①,董仲舒治《公羊春秋》②,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③,刘向治《榖梁春秋》④,数其祸福,传以《洪范》⑤,与仲舒错⑥。至向子歆治《左氏传》⑦,其《春秋》意亦已乖矣⑧;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揽仲舒⑨,别向、歆⑩,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⑪,讫于王莽,举十二世⑫,以傅《春秋》⑬,著于篇。
①景、武之世:景帝、武帝时代。②董仲舒:本书有其传。《公羊春秋》:即《春秋公羊传》、《公羊传》。董仲舒为《春秋》公羊学家。③宣、元:宣帝、元帝。④刘向:刘歆之父。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榖梁春秋》:即《春枕榖梁传》、《榖梁传》。⑤传:或作“傅”,读为附。谓附着(师古说)。《艺文志》书家有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五行传记》,即《洪范五行传》。⑥错:互不相同。⑦《左氏传》:即《春秋左氏传》、《左传》。⑧乖:乖异,乖谬。⑨揽:采摘。⑩别:区分。⑪眭孟(眭弘)、夏侯胜、京房、李寻:本书卷七十五有其传。谷永:本书卷八十五有其传。⑫十二世:指西汉高帝、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十二世。⑬傅:读曰“附”,谓比附其事。
经曰:①“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②,火曰炎上③,木曰曲直④,金曰从革⑤,土爰稼穑⑥。”
①经:谓《书·洪范》。②水曰润下:水向下渗。③人曰炎上:火光上升。 ④木曰曲直:木可揉曲,可矫直。⑤金曰从革:金可熔铸。革:更改;熔铸。⑥土爰稼穑:土可在其上稼穑。爰:于是。稼穑:耕种收获。泛指农耕。
传曰:①“田(畋)猎不宿②,饮食不享③,出入木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④,则木不曲直。”
①传:指刘向《洪范五行传》。它以上占以来的灾异,分列条目。附会为朝政,人事祸福的征兆,宣扬天之感应说和谶纬神学。书已佚。基本内容保存于《五行志》。②败猎:打猎。不宿:不豫戒。谓不戒以其时。③不享:不行享献之礼。④奸谋:谓作为奸诈以夺农时。
说曰:①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②。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③。故行步有佩玉之度④,登车有和鸾之节⑤,田(畋)狩有三驱之制⑥,饮食有享献之礼⑦,出入有名,使民以时,务在劝农桑,谋在安百姓:如此,则木得其性矣。若乃田(畋)猎驰骋不反(返)宫室,饮食沈湎不顾法度⑧,妄兴繇(徭)役以夺民时,作为奸诈以伤民财,则木失其性矣。盖工匠之为轮矢者多伤败⑨,及木为变怪⑩,是为木不曲直。
①说:指欧阳、大小夏侯等之说。②地上之木为观:师古曰:“坤下巽上,观。巽为木,故云地上之木也。”③威仪容貌亦可观:《补注》引叶德辉曰:“萧吉《五行大义》引《洪范传》曰:‘东方,《易》云地上之木为观,言春时出地之木,无不曲直,花叶可观,如人威仪容貌也。”④佩玉:古代贵族以佩玉为装饰。⑤和鸾:车铃。在轼曰和,在镳(马具)曰鸾。⑥三驱之制: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⑦享献之礼:以礼饮食谓之享,进爵于前谓之献。⑧沈湎:谓溺于酒食。⑨为轮矢伤败:谓揉轮不曲,矫矢不直 ⑩木为变怪:臣瓒曰:“梓柱更生及变为人形是也。”
《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①。刘歆以为上阳施不下通②,下阴施不上达,故雨,而木为之冰,雾气寒,木不曲直也。刘向以为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也。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是时叔孙乔如出奔③,公子偃诛死④。一曰,时晋执季孙行父⑤,又执公,此执辱之异。或曰,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是岁晋有鄢陵之战,楚王伤目而败⑥。属常雨也。
①成公十六年:前575年。②施:通“弛”,解也。③叔孙乔如:叔孙宣伯,通于鲁宣公夫人穆姜,谋欲作乱;不克而出奔齐。④公子偃:鲁宣公庶子,成公弟。参与叔孙乔如之谋,故遭诛。⑤晋:春秋时晋国。季孙行父:季文子。成公十六年秋,晋受叔孙乔如之谮而阻止鲁成公,又执季孙行父。⑥鄢陵之战,楚王伤目而败:《春秋》成公十六年,晋楚战于鄢陵,吕锜射中楚王之目。鄢陵:春秋时郑地。
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
说曰:火、南方,扬光辉为明者也。其于王者,南面乡(向)明而治。《书》云:“知人则哲,能官人①。”故尧舜举群贤而命之朝,远四佞而放诸野②。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矣③。”贤佞分别,官人有序,帅由旧章④,敬重功勋,殊别適(嫡)庶,如此则火得其性矣。若乃信道不笃⑤,或耀虚伪,谗夫昌,邪胜正,则火失其性矣。自上而降,及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虽兴师众,弗能救也,是为火不炎(焰)上。
①《书》云等句:引文见《书·虞书·咎繇谟》。哲:智也。官人:授人以官。②远:疏远。四佞:即四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