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既灭两粤①,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②,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上敬鬼③,寿百六十岁。后世怠嫚④,故衰耗⑤。”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⑥。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⑦。
①两粤:即两越(南越、东越)。本书卷九十五有其传。②俗鬼:谓土俗尚鬼神。③东瓯(òu)王:即东海王。名摇。东瓯活动于今浙江温州一带。④怠嫚:谓怠慢于鬼神。⑤衰耗:衰弱;衰败。⑥鸡卜:古时南方占卜法之一。杀鸡祭神,观察鸡眼骨的裂纹,以测吉凶。也有以鸡蛋为卜者。⑦用:谓汉朝采用。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①,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②,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③,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④。乃作通天台⑤,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若有光云,乃下诏赦天下。
①遽(jù):急促。②飞廉、桂馆:二馆名。③益寿、延寿馆:当作“益延寿馆”。师古注:“益寿、延寿,亦二馆名。”误。《史记》作“益延寿观”,是也。《史记志疑》以为“益”字衍,误。陈直据文物考证,曰:“《史记》原文最正确,《汉书》则衍“寿”字,《故事》(《汉武故事》)及《黄图》(《三辅黄图》)则脱‘益’字”。④具:供具。⑤通天台:台名。在甘泉宫内,高三十丈(或说高百余丈),可望见长安城中建筑物。
其明年①,伐朝鲜②。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干)封三年③。”上乃下诏:“天旱,意乾(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④。”
①其明年:指元封三年(前108)。 ②朝鲜:本书卷九十五有传。③乾(干)封三年: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曝)所封之土令干也。”④灵星:古人认为它是主宰农事的星。或以为它是主宰农事的神。《御览》卷五百三十三引《三辅故事》云:“汉灵星祠,在长安城东十里。”
明年①,上郊雍五畸,通回中道②,遂北出萧关③,历独鹿、鸣泽④,自西河归⑤,幸河东祠后土⑥。
①明年:指无封四年(前107)。 ②回中道:道路名。南起陇县汧水河谷,经过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北往萧关。③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④独鹿:山名。鸣泽:泽名。传说在汉代涿郡(今河北省中部)。⑤西河:郡名。治平定(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⑥河东: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明年冬①,上巡南郡②,至江陵而东③。登礼潜之天柱山④,号曰南岳。浮江⑤,自浔阳出机阳⑥,过彭蠡⑦,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⑧,并(傍)海上。四月,至奉高修封焉⑨。
①明年:指元封五年(前106)。②南郡:郡名。治江陵(今湖北江陵)。③江陵:县名。今湖北江陵。④登礼:登山礼拜。潜:县名。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天柱山: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⑤江:长江。⑥浔阳:县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枞阳:县名。今安徽枞阳。⑦彭蠡(lǐ):泽名。今鄱阳湖。⑧琅邪:郡名。治东武(今山东诸城)。⑨奉高:县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泰山在其境内。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①。明堂中有一殿②,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环)宫垣③,为复道④,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⑤,如带图⑥。及是岁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座),合高皇帝祠坐(座)对之⑦。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毕⑧,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所⑨,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还幸甘泉,郊泰畤。春幸汾阴⑩,祠后土。
①济南:郡名。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公玉带:姓公玉,名带。②“明堂”:下脱一“图”字(王念孙说)。③圜:通“环”。环绕。④复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⑤汶:水名。即今大汶河。⑥带图:公玉带所上的明堂图。⑦高皇帝:即汉高祖。⑧毕:谓礼毕。⑨与赤帝所:与赤帝同处。⑩春:其上当有“明年”二字。明年,指元封六年(前105)。
明年①,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于明堂,毋修封。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②,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③。”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④,莫验,然益遣,几(冀)遇之。乙酉⑤,柏梁灾⑥。十二月甲午朔⑦,上亲禅高里⑧,祠后土。临勃海⑨,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冀)至殊庭焉⑩。
①明年:指太初元年(前104)。②泰元:即泰一。③赞飨曰等词:赞祝者之辞。④考:考验。⑤(十一月)乙酉:实是元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⑥柏梁:台名。灾:火灾。⑦十二月甲午朔:实是元封六年十二月初一。⑧高星: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⑨勃海:今渤海。⑩殊庭:指蓬莱神仙的住处。
上还,以柏梁灾故,受计甘泉①。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②,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③。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④。”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⑤。前殿度高未央⑥。其东则凤阙⑦,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商中⑧,数十里虎圈⑨。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⑩,名曰太液⑪,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⑫,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⑬。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⑭。立神明台、井幹(干)楼⑮,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⑯。
①受计:受理郡国所呈的计簿(包括户口、财赋等)。②就:造成。③都:建都。动词。④胜服:制服。⑤度:规模。⑥未央:宫名。汉高帝时建。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⑦凤阙:阙名。因其上饰铜凤凰而得名。⑧商:“唐”之讹。商中:《封禅书》、《孝武纪》并作“唐中”。唐中,池名,在汉太液池南。⑨虎圈(juàn):虎栏。⑩渐台:台在水中,为水所浸(渐,浸也),故名渐台。⑪太液:池名。⑫蓬莱、方丈、瀛洲、壶梁:传说为海上仙山,汉在太液池中托名修建。⑬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师古引《三辅故事》云,太液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高五尺,西岸有石鳖三枚,长六尺。⑭玉堂:宫名。璧门:宫门名。因以玉璧饰门,故名。大鸟:雕刻的神鸟。⑮神明台:台名。高五十丈。井幹(hán)楼:楼名。因楼形似井幹(井上围栏)而得名。⑯辇(niǎn)道:供辇车通行之道。相属(zhǔ);相连接。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尚)黄,官更印章以五字①,因为太初元年②。是岁,西伐大宛③,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④。
①更印章以五字:方土以为汉是土德,土在五行中序数五,故宫印改为五个字。印文不足五字,则以“之”字补充。②因为:因而定为。太初元年:前104年。③大宛(yuān):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④丁夫人:姓丁,名夫人。越人之后。虞初:方士。
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孰(熟)具①,芬芳不备②。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③,而以本寓(偶)马代驹云。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偶)马代。独行过亲祠,乃用驹,它礼如故。
①牢熟具:指煮熟的牲祭品。具,泛指祭品。②芬芳:谓香味。③色食所胜:祭品之色,按五行相胜原则选择,如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牲。
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①,以候神人于执期②,名曰迎年③。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④。上亲礼祠,上犊黄焉。
①五城大二楼:相传黄帝在昆仑山上建有金台五座,玉楼十二座。②执期:地名。③迎年:若云祈年。即祈求长寿之意。④明年:意谓明其得以延年益寿。
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①,禅凡山②,合符③,然后不死。”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④,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复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⑤。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言仙人间也⑥,故上亲禅焉。
①风后、封巨、岐伯:传说皆是黄帝之臣。或说封巨是黄帝之师。东泰山:山名。在今山东沂源县以东。②凡山:山名。在今山东昌乐县南。③合符:合乎天意之意。④不称其声:谓与其声名不相副。⑤石闾: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南。⑥闾:闾里。
其后五年①,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恒山②。
①其后五年:指天汉三年(前98)。②恒山:即北岳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自封泰山后,十三岁而周遍于五岳、四渎矣。
后五年①,复至泰山修封。东幸琅邪,礼日成山②,登之罘③,浮大海④,用事八神延年⑤。又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向)坐(座)拜者云⑥。
①后五年:指太始三年(前94)。②日成山:即成山。今山东胶东斗岛成山角。③之罘:山名。即今山东烟台市北芝罘岛。④大海:指渤海。⑤延年:即上文的“迎年”。⑥若有向座拜者:此是太始四年(前93)事。
后五年①,上复修封于泰山。东游东莱,临大海。是岁,雍县无云如雷者三②,或如虹气苍黄,若飞鸟集械阳宫南③,声闻四百里。陨石二,黑如黳④,有司以为美祥,以荐宗庙。而方士之侯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公孙卿犹以大人之迹为解⑤。天子犹羁縻不绝⑥,几(冀)遇其真。
①后五年:指征和四年(前89)。②如:犹“而”。③棫阳宫:宫名。秦昭王时建筑。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北。④黳(yī):黑色的玉石。⑤解:解说;托词。⑥羁縻:笼络。喻牵挂。
诸所兴,如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①。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②,皆大(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明年、凡山它名祠,行过则祠,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它祠皆如故。甘泉泰一、汾阴后土、三年亲郊祠,而泰山五年一修封。武帝凡五修封。昭帝即位,富于春秋③,未尝亲巡祭云。
①赤星:即上文灵星祠。灵星左角赤,故曰赤星。五:指泰一、三一、冥羊、马行、赤星等五祠,令祠官宽舒领之。②六祠:五祠,外加正泰一后土祠。③富于春秋:谓年轻,来日方长。
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①,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告祠世宗庙日,有白鹤集后庭。以立世宗庙告祠孝昭寝,有雁五色集殿前。西河筑世宗庙②,神光兴于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神光又兴于房中,如烛状。广川国世宗庙殿上有钟音③,门户大开,夜有光,殿上尽明。上乃下诏赦天下。
①由武帝正统兴:宣帝刘询,武帝曾孙,戾太子(卫太子刘据)之孙,故云由武帝正统兴。②西河:郡名。治平定(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③广川:王国名。在今河北枣强东。
时,大将军霍光辅政①,上共(恭)己正南面②,非宗庙之祀不出。十二年③,乃下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间者④,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余年,朕甚惧焉。朕亲饬躬齐(斋)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
①霍光:本书有其传。②恭己:饬身克己;以恭敬自持。恭己正南面:谓无为而治。③十二年:时元康四年,宣帝即位之十二年。④间者:近来。
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畤,数有美祥。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斋)祠之礼,颇作诗歌①。
①颇作诗歌:陈直曰:“《饶歌十八曲·上陵》云:‘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当为宣帝时作品,与本文所叙时代正同。”
其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有神爵(雀)集,改元为神爵①。制诏太常②:“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③,以四时祠江海洛水④,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东岳泰山于博⑤,中岳泰室于嵩高⑥,南岳潜山于潜⑦,西岳华山于华阴⑧,北岳常山于上曲阳⑨,河于临晋⑩,江于江都⑪,淮于平氏⑫,济于临邑界中⑬,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⑭,江水四⑮,余皆一祷而三祠云⑯。
①神爵: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前61��前58)。②太常:官名。汉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③以礼为岁事:言每岁常祠之。④祠江海洛水:王先谦曰:“《地理志》东莱临朐有海水祠,临淮海陵有江海会祠。”⑤泰山于博:王先谦曰:“《地理志》泰山博县有泰山庙。”⑥泰室于嵩高: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庙。⑦潜山于潜:王先谦:“《地理志》庐江潜县天柱山在南,有祠。”⑧华山于华阴:王先谦曰:“《地理志》京兆华阴太华山在南,有祠。”⑨常山:即恒山。上曲阳:县名。在今河北曲阳西。恒山北岳在下曲阳西北,有祠。⑩河:黄河。临晋:县名。在今陕西大荔东。⑪江:长江。江都:县名。在今江苏仪征东。江东有江水祠。⑫淮:淮河。平氏: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 ⑬济:济水。临邑:县名。在今山东东阿县。临邑有泲(济)庙。⑭岁:每年。 ⑮四:谓岁四祠。⑯一祷而三祠:《补注》引齐召南曰:“案欧阳修《集古录》引《汉西岳华山碑》云:‘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巡省五岳,立祠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中宗之世,使者持节岁一祷而三祠。’可为此文确证。”
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又以方士言,为随(隋)侯、剑宝、玉宝壁、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①。又祠太室山于即墨②,三户山于下密③,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④。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于长安城旁⑤。又祠参山八神于曲城⑥,蓬山石社石鼓于临朐⑦,之罘山于腄⑧,成山于不夜⑨,莱山于黄⑩。成山祠日,莱山祠月。又祠四时于琅邪⑪,蚩尤于寿良⑫。京师近县鄠⑬,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⑭。云阳有径路神祠⑮,祭休屠王也⑯。又立五龙山仙人祠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⑰。
①隋侯:即隋侯珠。疑“隋侯”下有“珠”字。剑宝:即斩蛇剑。玉宝壁:即受命宝和氏壁。以上珠、剑、壁皆汉天子世传之物。周康:周康王。②太:“天”之误。天室山:山名。在今山东莱西县西南。即墨:县名。在今山东莱西县西南。③三户山:山名。在今山东昌邑县东南。《地理志》有三石山祠。下密:县名。在今山东昌邑县东。④鸿门:县名。在今陕西榆林县东北。如淳曰:《地理志》西河(郡)鸿门县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中出。”⑤长安城: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⑥参山:即三山,八神之一。在今山东掖县北。曲城:《地理志》作“曲成”。县名。在今山东招远县西。⑦蓬山:《地理志》临朐县有蓬山祠。临朐:县名。今山东临朐。⑧之罘山: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市北芝罘岛。腄:县名。今山东福山县。⑨成山:胶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不夜:县名。在今山东荣成县北。⑩莱山:山名。在今山东黄县东南。黄:县名。在今山东黄县东。⑪琅邪:县名。在今山东胶南县南。⑫寿良:县名。在今山东东平县南。⑬京师:京城。指长安。鄠:县名。今陕西户县。⑭劳谷:涝水谷。⑮云阳:县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⑯休屠王:匈奴王号。径路神:本匈奴之祠(师古说)。《地理志》云阳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⑰肤施:县名。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地理志》上郡肤施《注》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
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①,可醮祭而致②,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③。
①益州:州名。辖境约当今四川、云南及贵州、缅甸等部分地区。金马碧鸡: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如淳说)。②醮(jiào):祭祀。③谏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光禄勋)。王褒:本书卷六十四下有其传。
大夫刘更生献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①,令尚方铸作②。事不验,更生坐论。京兆尹张敞上疏谏曰③:“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④,太平庶几可兴也。”后尚方待诏皆罢⑤。
①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光禄勋)。淮南:王国名。洪:大也。苑秘:言秘术之苑囿(师古说)。②尚方:官名。掌管为皇帝与宫殿制作器物。③京兆尹:官名。治所在长安。张敞: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④游心:关心;注意。⑤待诏:犹言候命。
是时,美阳得鼎①,献之,下有司议②,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③。张敞好古文字,案(按)鼎铭勒而上议曰④:“臣闻周祖始乎后稷⑤,后稷封于⑥,公刘发迹于豳⑦,大(太)王建国于岐梁⑧,文武兴于丰镐⑨。由此言之,则岐梁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臧(藏),今鼎出于歧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⑩:“官此栒邑⑪,赐尔旗鸾黼黻雕戈⑫。”尸臣拜手稽首曰⑬:“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⑭。”’臣愚不足以迹古文⑮,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藏)之于宫庙也。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歉)未报⑯,鼎焉为出哉⑰?’博问耆老⑱,意(抑)旧臧(藏)与(欤)⑲?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臧(藏)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⑳,不宜荐见于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
①美阳:县名。在今陕西扶风东。②有司:主管官吏。③元鼎: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前116��前111)。元鼎时得鼎,武帝曾荐之于宗庙。④铭勒:镌刻。⑤后稷:周的始祖。名弃。⑥(tái):古邑名。即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南。相传周始祖居于此。⑦公刘:周族的祖先。相传为后稷的曾孙。豳:古邑名。在今陕西旬邑西。⑧太王:即古公亶父。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梁:山名。在今陕西乾县西北。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丰镐:古都邑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⑩尸臣:有二说。一说主事之臣(师古说);一说人名(杨树达说)。⑪拘邑:即豳地。⑫旗:交龙为旗。鸾:谓有鸾之车。黼黻:冕服。雕戈:刻镂之戈。⑬拜手:古代男子的一种跪拜礼。跪下,两手拱合,俯头至于与心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⑭丕显:大明。休命:美善的命令。⑮迹:迫寻踪迹。⑯嗛:通“歉”。歉收。⑰焉:何也。 ⑱耆((qí)老:老人。⑲意:通“抑”。或者。⑳款识:钟鼎等器物上刻的文字。
上自幸河东之明年正月,凤皇集祋祤①,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乃下诏赦天下。后间岁②,凤皇神爵(雀)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其冬,凤皇集上林,乃作凤皇殿,以答嘉瑞③。明年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改元曰五凤④。明年,幸雍祠五畤。其明年春,幸河东,祠后土,赦天下。后间岁,改元为甘露⑤。正月,上幸甘泉,郊泰畤。其夏,黄龙见新丰⑥。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虞铜人皆生毛⑦,长一寸所⑧,时以为美祥。后间岁正月,上郊泰畤,因朝单于于甘泉宫⑨。后间岁,改元为黄龙⑩。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又朝单于于甘泉宫。至冬而崩。凤皇下郡国凡五十余所。
①祋祤(duì xǔ):县名。在今陕西耀县东。②间岁:隔一年。③答:应也。④五凤: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前57��前54)。⑤甘露: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前53��前50)。⑥新丰: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⑦建章、未央、长乐宫:皆汉宫名。钟虏(jù):悬挂钟的架子。⑧所:犹“许”。⑨单于:匈奴的君王。⑩黄龙:汉宣帝年号。仅一年(前49)。
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又东至河东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凡五奉泰畤、后土之祠。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赐百户牛酒,或赐爵,赦罪人。
元帝好儒,贡禹、韦玄成、匡衡等相继为公卿①。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玄成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帝诸园寝庙皆罢②。后无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庙祠,上遂复焉③。后或罢或复,至哀、平不定。语在《韦玄成传》。
①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韦玄成:本书卷七十三有其传。匡衡: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②太上皇:汉高祖刘邦之父。③复:恢复。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①:“帝王之事莫大乎承
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②,即阴之象也③。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④,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狭)且百里⑤,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供)张(帐),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⑥。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⑦,成王郊于洛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所从来久远⑧,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⑨“燔柴于太坛⑩,祭天也;瘗薶于大(太)折,祭地也。”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于大(太)折⑪,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⑫。”周公加牲,告徒新邑,定郊礼于洛⑬。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大(太)阴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于是衡、谭奏议曰:“陛下圣德匆(聪)明,上通承天之大典⑭,览(揽)群下⑮,使各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甚,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三人占,则从二人言’,言少从多之义也。论当在古⑯,宜于万民,则依而从之;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当徙之义,皆著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人不案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⑰。’《诗》曰‘毋曰高高在上,涉降厥士,日监在兹⑱,言天之日监王者之处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⑲’,言天以文王之都为居也。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
①衡:匡衡。谭:张谭,字仲叔。②瘗地:祭地。③即:就也。④行:天子出行称行。长安:疑“甘泉”之误。吴恂曰:“‘长安’二字,乃‘甘泉’之误也。上云‘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此谓武帝祭泰畤于云阳者,以身居甘泉宫故耳。今成帝不离辇毂,祭泰畤当于南郊,不应反北之泰阴之甘泉。(案《成纪》永始四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元延二年、四年,绥和二年同。)祠后土当于北郊,不应反东之少阳之汾阴,下文‘又至云阳行溪谷中’云云,及‘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可证。”⑤陕:“狭”的本字。⑥子民:视民如子。⑦郊:祭天。⑧许嘉:封平恩侯。⑨王商:字子威。本书卷八十二有其传。师丹:本书卷八十六有传。翟方进:本书卷八十四有其传。⑩太坛:古代祭夭之处,在南郊。⑪太折:古代祭地之处,在北郊。⑫《书》曰等句:引文见《尚书·周书·召浩》。⑬洛:洛邑。今河南洛阳市。⑭上通承天之大典:谓重郊祀之礼。⑮览天下:此据何焯断句,“览”字上疑脱“延”字(吴恂说)。览,通“揽”。⑯论:议也。⑰《太誓》:《尚书》篇名。稽:考也。永:长也。丕:奉。丕天之大律:奉天之大法。⑱《诗》曰等句:引诗见《诗经·周颂·敬之》。高高在上:指上帝高在天上。陟:升也。厥:其也,指上帝为使者。监:察也。兹:此也。意谓上帝的使者升降于天地之间,天天在此监察我们。⑲(《诗》又曰等句:引诗见《诗经·大雅·皇矣》。眷:回头看。西顾:指(商)看到西方的周朝。此:指周王。宅:居也。意谓商朝看到周朝得到了上帝的保佑。
既定,衡言:“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①。五帝坛周环其下,又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②,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③,石坛、仙人祠,瘗鸾路(辂)、骍驹④,寓(偶)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臣闻郊柴飨帝之义,扫地而祭,上(尚)质也。歌大吕舞《云门》以俟天神⑤,歌太簇舞《咸池》以俟地祇⑥,其牲用犊,其席槁秸⑦,其器陶匏⑧,皆因天地之性,贵诚上(尚)质,不敢修其文也。以为神祗功德至大,虽修精微而备庶物,犹不足以报功,唯至诚为可,故上(尚)质不饰,以章天德。紫坛伪饰、女乐、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
①觚(gū):棱角。②禋(yīn):古代祭天的典礼。六宗:指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六种神。还有其它说法。引申为祭祀的通称。③黼黻(fǔfú):花纹。玉:指玉饰器具。女乐:即《礼乐志》所云‘使童男童女俱歌”也(师古说)。④鸾路:即鸾辂。天子之车。骍(xīng):赤色马。⑤大吕:古时十二律之一。《云门》:传说是黄帝乐。⑥太簇:古时十二律之一。《咸池》:传说是黄帝所作。⑦槁秸:干枯的禾干。⑧匏:瓠也。
衡又言:“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①。今雍鄜、密、上下畤②,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③,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由是皆罢。
①异世:谓前代。②今雍鄜、密、上下畤:指秦文公、宣公所立畤。③未定时所立:谓高祖之初,礼仪未定时所立北畤。
明年①,上始祀南郊,赦奉郊之县及中都官耐罪囚徒②。是岁衡、谭复条奏:“长安厨官县官给祠郡国候神方士使者所祠③,凡六百八十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其余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④,请皆罢。”奏可。本雍旧祠二百三所⑤,唯山川诸星十五所为应礼云。若诸布、诸严、诸逐,皆罢。杜主有五祠,置其一。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莱中之属⑥,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⑦,及孝宣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床、仙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⑧,皆罢。侯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⑨。
①明年:指成帝建始二年(前31)。②奉郊之县:奉郊所在之县。中都官:京师诸官府。耐:古代一种剃去颊须的刑罚,二岁刑。通“耏”。③长安厨官:或称长安厨令,为帝王掌管厨房。属京兆尹。县官:指官府。④复重:重复。⑤雍旧祠二百三所:齐召南曰:“案《地理志》,右扶风雍有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彼作三百,此作二百,未知孰误。”⑥莱中:当作“秦中”(齐召南说)。⑦薄忌泰一:毫人谬忌所奏立之太一祠。⑧原水:以上文及《地理志》证之,“原”上夺一“帝”字。⑨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二官名(陈直说)。
明年,匡衡坐事免官爵。众庶多言不当变动祭祀者。又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余。天子异之,以问刘向。对曰:“家人尚不欲绝种祠①,况于国之神宝旧畤!且甘泉、汾阴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非苟而已也②。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③,神光尤著。祖宗所立神祇旧位,诚未易动。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余岁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④,音声砰隐⑤,野鸡皆雒。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一乘传驰诣行在所⑥,似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及汉宗宗庙之礼,不得擅议,皆祖宗之君与贤臣所共定。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前始纳贡禹之议,后人相因,多所动摇。《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⑦。’恐其咎不独止禹等。”上意恨之⑧。
①家人:谓庶人之家。种祠:继嗣所传祠。②苟:草率。③敕:整也。④直:当也。息:止也。⑤砰隐:大声。⑥遣候者乘一乘传驰诣行在所:此为报神之来。“乘一”二字疑衍。景祐本等无“乘一”二字。⑦诬神者殃及三世:沈钦韩曰:“《大戴·本命篇》‘诬鬼 神者罪及二世’。亦见《鲁语》。”⑧恨:悔也。
后上以无继嗣故,令皇太后诏有司白①:“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于祭祀。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②,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汾阴,而神祇安之,飨(享)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于今。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徒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③,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④,善顺祀⑤。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在陈仓者。”天子复亲郊礼如前。又复长安、雍及郡国祠著明者且半。
①令皇太后诏有司: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等祠,在永始元年三月(施之勉说)。宋祁疑“令”下有“白”字。皇太后:指元后王政君。②上下:谓天地。③未见皇孙:师古曰:“皇太后自谓。”④大:推崇;崇尚。⑤善顺祀:以顺祀为善。
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亦以无继嗣故,多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祠祭上林苑中长安城旁,费用甚多,然无大贵盛者。谷永说上曰①:“臣闻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或(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②。诸背仁义之正道,不尊《五经》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③,遥兴轻举④,登遐倒景(影)⑤,览观县圃⑥,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⑦,与山石无极⑧,黄冶变化⑨,坚冰淖溺⑩,化色五仓之术者⑪,皆奸人惑众,挟左道⑫,怀诈伪,以欺罔世主。听其言,洋洋满耳⑬,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影)⑭,终不可得。是以明王距(拒)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⑮。昔周史苌弘欲以鬼神之术辅尊灵王会朝诸侯,而周室愈微,诸侯愈叛。楚怀王降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⑯,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贵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⑰,因逃不还,天下怨恨。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累,震动海内。元鼎、元封之际⑱,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其后,平等皆以术穷诈得⑲,诛夷伏辜。至初元中,有天渊玉女、巨鹿神人、轑阳侯师张宗之奸21,纷纷复起。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22,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旷日经年,靡有毫氂(厘)之验,足以揆今。经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23。’《论语》说曰:‘子不语怪神24。’唯陛下距(拒)绝此类,毋令奸人有以窥朝者。”上善其言。
①谷永:本书卷八十五有其传。②罔:犹“蔽”。或谓罔,欺也。③不终:犹言不死。④兴:起也。⑤遐:远也。景:古影字。⑥览观县圃:李奇曰:“昆仑九成,上有县圃,县圃之上即阊阖天门。”⑦耕耘五德,朝种暮获:晋灼曰:“翼氏《风角》,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种五色禾于此地而耕耘也。”⑧与山石无极:言获长寿超过山石之无穷。⑨黄冶变化:谓以丹沙冶炼而变化为黄金。 ⑩坚冰淖溺:谓方士诈以药石投之冰上,冰即融化,因假称为神仙之道所致。淖溺:消融,融化。⑪化色五仓之术:李奇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伸;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⑫左道:邪僻之道。⑬洋洋满耳:此用《论语》“洋洋盈耳”语,避惠帝讳改盈为满(杨树达说)。洋洋:美盛貌。⑭荡荡:空旷貌。⑮圣人绝而不语:谓孔子不语怪伸。⑯却:退。⑰徐福:即徐市。相传徐福入海求药,至于日本。韩终:一作韩众。沈钦韩曰:‘《抱朴·仙药篇》,韩众服菖蒲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能诵之,冬极不寒。众、终同字。”⑱元鼎、元封:汉武帝的两个年号。元鼎共六年(前116��前111)。元封共六年(前110��前105)。⑲诈得:谓君主得其诈伪之情。⑳初元:汉元帝年号,共五年(前48��前44)。21轑阳侯:江仁,元帝时坐使家丞上印缓随张宗学仙免官。22三五:“‘五’字当作‘主’,盖指汉代三主耳。新垣平事,则文帝时;元鼎、元封,则武帝时也;初元,则元帝时也。”(宋祁说。吴恂同意此说。)23经曰等句:引文见《尚书·周书·洛诰》。意调祭享之道,唯以至诚,若多其容仪,而不及礼物,则不为神所享也。”24“子不语怪神”:见《论语·述而篇》。原文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子:孔子。
后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①,杜邺说商曰②:“‘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渝祭③”,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行秽祀丰,犹不蒙祐;德修荐薄,吉必大来。古者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札;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是故每举其礼,助者欢说(悦)④,大路所历⑤,黎元不知⑥。今甘泉、河东天地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及雍五畤皆旷远,奉尊之役休而复起,缮治共(供)张(帐)无解已时⑦,皇天著象殆可略知。前上甘泉,先驱失道;礼月之夕,奉引复迷⑧。祠后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又雍大雨,坏平阳宫垣⑨。乃三月甲子,震电灾林光宫门⑩。祥瑞未著,咎征仍臻。迹三郡所奏⑪,皆有变故。不答不飨(享)⑫,何以甚此!《诗》曰‘率由旧章⑬’。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复还长安南北郊。”
①成都侯王商:元后王政君之弟。②杜邺:本书卷八十五有其传。③“东邻杀牛”等句:《易·既济》九五爻辞。东邻:指商纣王。西邻:指周文王。渝(yuè):以汤煮物。渝祭:谓煮新菜以祭。意谓祭祀之道,莫盛于修德,故纣之牛牲,不如文王之蘋藻(师古说)。④助:谓助祭。⑤大路:即大辂。天子祭无所乘之车。⑥黎元不知:意谓百姓无徭费。黎元:百姓。⑦无解已时:谓没完没了。⑧奉引:前导引车。⑨平阳宫:秦宫名。至汉代犹存(陈直说)。在今陕西凤翔县。⑩林光宫:《黄图》云,林光宫,(秦)胡亥所造,纵广各五里,在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界。⑪迹:谓观其事迹。⑫不答:谓不答其诚。不飨(享):谓不享其把。⑬“率由旧章”:见《诗经·大雅·假乐》。率:循也。由:用也。后数年,成帝崩,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说(悦)喜。惧未有皇孙,故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庶几获福。皇帝恨难之,卒未得其祀。其复南北郊长安如故,以顺皇帝之意也。”
哀帝即位,寝(浸)疾①,博征方术士,京师诸县皆有侍祠使者,尽复前世所常兴诸神祠官,凡七百余所,一岁三万七千祠云。
①浸:逐渐。
明年①,复令太皇太后诏有司曰②:“皇帝孝顺,奉承圣业,靡有解(懈)怠,而久疾未廖③。夙夜唯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如故。”上亦不能亲至,遣有司行事而礼祠焉。后三年,哀帝崩。
①明年:哀帝建平三年(前4)。②太皇太后:指元后王政君。③瘳(chōu):病愈。
平帝元始五年①,大司马王莽奏言:“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②。孔于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③。’王者尊其考④,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榖梁传》以十二月辛卜,正月上辛郊⑤。高皇帝受命,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供)天地之祀。孝文十六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供)一牲⑥,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孝武皇帝祠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答也。’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于汾阴。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二岁一郊⑦,与雍更祠,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未应古制。建始元年,徒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⑧,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绥和二年,以卒不获佑,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⑨,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
①元始五年:即公元五年。②爵:此字疑误。爵乃以序次群臣的勋德材能,天子乃至尊,岂能排列序次,且经传未见以天子为爵称者。疑为“尊”之误。③孔子曰等句:《孝经》载孔子之言。④考:旧称已死之父。⑤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谓于十二月下一个辛日预卜郊之日,而于正月第一个辛日郊。⑥牲:景德本、景祐本作“特”。特,谓特牛。⑦二岁:当作“三岁”。据钱大昭、朱一新、叶德辉、王先谦等云,南雍本、闽本、汪本、德藩本、官本皆作“三岁”。朱一新云,“三岁”为是,“即前所谓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三年一郊祀也”。⑧永始元年三月:《成纪》系于永始三年十月,误。王先谦据《成纪》立说,亦误。当从此《志》。⑨孔光: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平晏:平地之子。左咸:“左’当作“尹”。据《百官表》,元始五年大司农为尹咸,左成于哀帝建平元年才为大司农。国由:长安人,后为王莽讲《易》祭酒。
莽又颇改其祭礼,曰:“《周官》天地之祀,乐有别有合。其合乐曰‘以六律、六钟、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①’,祀天神,祭地祇,祀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②。凡六乐,奏六歌,而天地神祇之物皆至③。四望,盖谓日月星海也。三光高而不可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祀天则天文从,祭地则地理从。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其谊(义)一也。天地合精,夫妇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谊(义)也。天地位皆南乡(向),同席,地在东,共牢而食。高帝、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向),后在北,亦同席共牢。牲用茧栗④,玄酒陶匏⑤。《礼记》曰天子籍田千亩以事天地⑥,繇(由)是言之,宜有黍稷。天地用牲一,燔燎瘗薶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天用牲左,及黍稷燔燎南郊;地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其旦,东乡(向)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向)再拜夕月。然后孝弟(悌)之道备。而神祐嘉享,万福降辑(集)。此天地合祀,以祖妣配者也。其别乐曰‘冬日至,于地上之圜(圆)丘奏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地祇皆出⑦。’天地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阴阳之别于日冬夏至⑧,其会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以高帝、高后配。阴阳有离合,《易》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⑨。’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高帝配而望群阳,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后配而望群阴,皆以助致微气,通道(导)幽弱。当此之时,后不省方⑩,故天子不亲而遣有司,所以正承天顺地⑪,复圣王之制,显太祖之功也。渭阳祠勿复修。群望未悉定,定复奏。”奏可。三十余年间,天地之祠五徒焉。
①六律:古代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钟:以六律立六钟之均。五声:宫、商、角、徵、羽。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六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大合乐:联合演奏。②先妣:指姜嫄。先祖:指先王先公。③凡六乐,奏六歌等句:师古曰:“谓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祇,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祇,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祇,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祇,五变而致介物及地祇,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④牲用茧栗:谓牛角如蚕茧、如板栗。指小牛角。⑤玄酒:上古祭祀用水。古人以为水是黑色,故曰玄酒。后引申为薄酒。陶匏:瓦壶。匏,通“壶”。⑥杨树达曰:“《礼记》未见此语。惟《祭义篇》云:‘天子为籍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俟再考。”⑦别乐曰等句:师古曰:“此亦《春官》大司乐之职也。天神之乐:圆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地祇之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然后合乐而祭。”⑧冬夏至:冬至、夏至。⑨《易》曰等句:《易传·说卦》之辞。阳为刚,阴为柔,两者迭用。迭:更替;轮流。⑩当此之时,后不省方:此据于《易传·复》象辞“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当此之时:谓冬至之日。后:君也。省:视察。方:犹“邦”。⑪承天顺地:景祐本作“承顺天地”。
后莽又奏言:“《书》曰‘类()于上帝,禋于六宗①’。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说六宗②,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名实不相应。《礼记》祀典,功施于民则祀之③。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易》有八卦④,《乾》《坤》六子⑤,水火不相逮⑥,雷风不相悖⑦,山泽通气⑧,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⑨。臣前奏徒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皆复于南北郊。谨案《周官》‘兆五帝于四郊’⑩,山川各因其方⑪,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于古。又日月雷风山泽,《易》卦六子之尊气,所谓六宗也。星辰水火沟渎,皆六宗之属也。今或未特祀,或无兆居。谨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欲等八十九人议⑫,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地,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称地祇曰后土,与中央黄灵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称。宜令地祇称皇地后祇,兆曰广畤。《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⑬’。分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地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畤及日庙、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地兆;东方帝太昊青灵勾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dōng宫于东郊兆;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西方帝少皞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北方帝颛顼黑灵玄冥畤及月庙、雨师庙、辰星、北宿北宫于北郊兆。”奏可。于是长安帝诸庙兆峙甚盛矣。
①《书》曰等句:引文见《尚书·虞书·舜典》。已解于上。②欧阳、大小夏侯:指欧阳生(和伯)、夏侯始昌、夏侯胜。③功施于民则祀之:语见《礼记·祭法篇》。④八卦:即《乾》(天)、《震》(雷)、《兑》(泽)、《离》(火)、《巽》(风)、《坎》(水)、《艮》(山)、《坤》(地)。⑤六子:指《震》、《巽》、《坎》、《离》、《艮》、《兑》。师古曰:“《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故云六子。”⑥水火:指《坎》《离》。逮:及也。⑦雷风:指《震》、《巽》。悖:乱也。⑧山泽:指《艮》、《兑》。⑨既:尽也。⑩《周官》:谓《周礼》。兆:作动词用。谓营其兆域。五帝于四郊:谓青帝于东郊,赤帝及黄帝于南郊,白帝于西郊,黑帝于北郊。⑪各因其方:谓各顺其所在。⑫光:孔光。宫:马宫。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歆:刘歆。⑬《易》曰等句:见《易传·系辞》上。
莽又言:“帝王建立社稷,百王不易。社者,土也。宗庙,王者所居。稷者,百谷之主,所以奉宗庙,共(供)粢盛①,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亲祭,自为之王,礼如宗庙。《诗》曰‘乃立冢土②’。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③’。《礼记》曰‘唯祭宗庙社稷,为越绋而行事④’。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⑤。”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稷种毅树⑥。徐州牧岁贡五色土各一斗⑦。
①粢(zī)盛:指盛在祭器内的黍稷。②《诗》曰等句:引诗见《诗经·大雅·緜》。冢:大也。土:土神,谓太社(师古说).③又曰等句:引诗见《诗经·小雅·甫田》。御:祀也。田祖:稷神。④越绋而行事:意谓当祭天地五祀,则越绋而行事,不以私丧废公祀。绋(fú):特指下葬时引柩入穴的绳索。⑤汉兴等句:臣瓒曰:“高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礼》所谓太社也。时又立官社,配以夏禹,所谓王社也。见《汉祀令》。而未立官稷,至此始立之。世祖(刘秀)中兴,不立官稷,相承至今也。”⑥榖(gǔ)树:楮树。榖子类谷,故于官稷处种之。⑦徐州:州名。辖境约当今江苏北部及山东省东南部。徐州牧:徐州的长官。
莽篡位二年,兴神仙事,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①。台成万金②,作乐其上,顺风作液汤③,又种五粱禾于殿中④,各顺色置其方面,先鬻(煮)鹤髓、毒冒(瑇瑁)、犀玉二十余物渍种⑤,计粟斛成一金,言此黄帝谷仙之术也⑥。以乐为黄门郎⑦,令主之⑧。莽遂崇鬼神淫祀,至其未年,自天地六宗以下至诸小鬼神,凡千七百所⑨,用三牲鸟鲁三千余种。后不能备,乃以鸡当骛雁,犬当糜鹿。数下诏自以当仙,语在其传⑩。
①八风台:在汉长安宫中,至今犹有遗物出土。陈直云:“《金石萃编》卷二十二有‘八风寿成当’瓦当,盖即八风台遗物,至今汉城内犹有出土者。”②台成万金:谓耗费万金才筑成台。③液汤:古时的一种汤药。《艺文志》经方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周寿昌以为“殆服食之法”。④五粱禾:五色禾(师古说)。⑤先鬻鹤髓……渍种:谓煮取鹤髓等汁以浸泡种子。渍(zì):淹泡。⑥此黄帝谷仙之术:钱大昭曰:“李少君之谷道,疑即此也。”⑦黄门郎:官名。给事于黄门之内。⑧主:掌管。⑨莽遂崇鬼神淫祀等句:钱大昭曰:“案《志》中所载鬼神名目,悉数之不能终。汉自孝武信方士之术,所祠神灵凿空无据者多。新莽未年,媚神尤甚,卒以败亡,非所谓淫把无福者邪!今考《地理志》所载,得三百八十九所。”⑩其传:指本书《王莽传》。
赞曰:汉兴之初,庶事草创,唯一叔孙生略定朝廷之仪①。若乃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数世犹未章焉。至于孝文,始以夏郊,而张仓(苍)据水德②,公孙臣、贾谊更以为上德③,卒不能明。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兒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④,服色数度,遂顺黄德。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⑤,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⑥,故包(庖)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传子⑦,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⑧。昔共工氏以水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由是言之,祖宗之制盖有自然之应,顺时宜矣。究观方士祠官之变,谷永之言,不亦正乎!不亦正乎⑨!
①叔孙生:叔孙通。本书卷四十三有其传。②张苍:本书卷四十二有其传。③贾谊:本书有专传。④臣、谊:公孙臣、贾谊。⑤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谓彼以五德相胜之法。如火胜金,土胜水。⑥《震》:《易》卦名。⑦以母传于:周寿昌:“木生火,故云以母传子也。”⑧著赤帝之符等句:邓展曰:“(刘)向父子虽有此议,时不施行,
至光武建武二年,乃用火德,色尚赤耳。”⑨不亦正乎等句:班氏于此
肯定谷永(否定神怪)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