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卷论述礼、乐的性质及其历史。《史记》有礼、乐二书,或言原作有录无书,今本乃褚先生所补;或以为今本尚有一部分是司马迁的手笔。本志与《史记》礼、乐二书有同有异,内容丰富多了。它首先大谈“礼、乐之用”,说“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强调礼、乐的重要意义和万能作用。其中,礼的部分,详叙古来礼制变化,汉朝不用贾谊、董仲舒、王吉、刘向等有关制礼的建议,以及东汉“礼乐未具”;乐的部分,详叙古来乐的变化,写了汉初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汉的宗庙乐“大抵皆因秦旧事”;记录《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之词,指出“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而受郑卫之声影响。作者感叹:“今大汉继周,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此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为愤发而增叹也。”这对汉代礼乐显然寓讽刺之意。
六经之道同归①,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②,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含)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③,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④,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①《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②斯须:犹须臾。③禀:承受,领受。④人伦:谓社会等级关系。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①,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②;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③,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④,邪人足以防其失。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⑤,而淫辟(僻)之罪多;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⑥;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⑦;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⑧。”礼节民心⑨,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①情、别:王先谦疑“情”与“别”误倒。②乡饮:古时乡大夫以贤能之士荐升于君,为之设宴送行,饮酒酬酢有一定仪式。③踊:跳也。非常悲哀则踊。④副:符合,相配。⑤苦(gǔ):通“盬”。不坚固。(王念孙说)。⑥蕃:多也。⑦先:祖先。⑧孔子曰等句:此《孝经》载孔子之言。⑨节:节制。
乐以治内而为同①,礼以修外而为异②;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之意难见(现),则著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悦)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管弦。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③。故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④?”此礼乐之本也。故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⑤,识礼乐之文者能述;⑥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①同:同于和乐之意。②礼以修外而为异:尊卑为异之意。③流:移动;放荡。④孔子曰等句:语见《论语·阳货》篇。意谓所谓礼乐,不能徒具形式,应当讲究本质。⑤作:创新。⑥述:阐述;循行。
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①,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周监(鉴)于二代,礼文尤具②,事为之制,曲为之防③,故称礼经三百④,威仪三千⑤。于是教化浃洽⑥,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⑦,四十余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⑧。”及其衰也,诸侯逾越法度,恶礼制之害已,去其篇籍。遭秦灭学,遂以乱亡。
①即:就也。②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此谓周鉴夏、殷二代之礼而损益之。③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王念孙曰:“大事曰事,小事曰曲。‘事为之制’礼仪三百也;‘曲为之防’,威仪三千也。”曲:犹事。防:防范。④礼经:指礼仪。⑤威仪:礼仪细节。⑥浃(jiā)洽:遍及。⑦囹圄(língyǔ):牢狱。⑧孔子美之曰等句:此《论语》载孔子之言。郁郁:文采盛貌。
汉兴,拔乱反正,日不暇给①,犹命叔孙通制礼仪②,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悦)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③,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④。
①日不暇给:事务繁多而时间不足。②叔孙通:本书卷四十二有其传。③奉常:官名。秦代九卿之一,后来称太常。④终:去世。
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②,至于风俗流溢③,恬而不怪④,以为是适然耳⑤。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力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⑥,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⑦,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⑧,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乃草具其仪⑨,天子说(悦)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⑩,故其议遂寝⑪。
①庙器:宗庙的器物。②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此言公卿但以文案簿书报答为事。特:但也。薄书:文件材料。期会:约定期限,也泛指政令的施行。故:事也。③流溢:即淫泆。④恬:安静。⑤适然:适当;谓事理当然。⑥六亲: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是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⑦为:作也。⑧轨道:言循行正道。⑨草:简略;初创。⑩绛、灌之属:绛侯周勃、灌婴之辈。本书均有其传。⑪寝:止也。
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俊),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①,不说(悦)儒术,其事又废。后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政,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②。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③,大败天下如秦者也。习俗薄恶,民人抵冒④。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⑤,沸俞(愈)甚而无益。辟(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⑥,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古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⑦。”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①窦太后:武帝的祖母。②庠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③济:益也。④抵冒:触犯;言无廉耻不畏惧。⑤汤:热水。⑥更化:变更;变化。⑦董仲舒对策言等句:均见本书《董仲舒传》所载《贤良对策》。
至宣帝时,琅邪王吉为谏大夫①,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②,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③,以意穿凿,各取一切④。是以诈伪萌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浸薄⑤。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⑥,济之仁寿之域⑦,则俗何以不若成康⑧?寿何以不若高宗⑨?”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
①王吉: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②不世出:意谓世上不常有。③礼义科指:有关礼义的宗旨与条例。④一切:权宜。⑤浸:逐渐。⑥驱:放牧之义。⑦域:境界。⑧成康:指西周成康之治。⑨高宗:殷王武丁。武丁享国五十九年,故云寿。
至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①,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上②:“宜兴辟雍③,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让)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④,不能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⑤,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⑥,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⑦,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⑧,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惑)莫甚焉⑨。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⑩。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⑪,繇(由)不习五常之道也⑫。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⑬,不闲(娴)义理⑭,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⑮。’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⑯,然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⑰,营表未作⑱,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⑲。
①犍为郡:郡治僰道(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②刘向:本书卷三十六有传。③辟(bì)雍:王朝所设的大学。④或曰:有的说。 ⑤过差:犹过错。 ⑥皋陶:或称咎繇。传说舜之后,掌刑狱。⑦有司请定法等句:此意谓随君之意而损益法律,⑧俎(zǔ)豆:古代宴享、朝聘、祭祀用的礼器。管弦:乐管。⑨惑莫甚焉:意谓最大的失误。⑩舍:废弃。⑪大辟:死刑。⑫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等人性常行之道。⑬饕(tāo):贪甚。饕(xiān):奸邪。(bì):偏颇,邪僻。⑭闲:熟习。⑮故曰云云:此《孝经》载孔子之言。⑯齐鲁之士:指鲁两生之辈(参《叔孙通传》)。⑰案行:巡视。⑱营表:建筑时度量地基的标志。 ⑲遭成帝崩等句:意谓成帝欲立辟雍,虽未就而崩,也算是美事,故谥成。
及王莽为宰衡①,欲耀众庶②,遂兴辟雍,因以篡位,海内畔(叛)之。世祖受命中兴③,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④。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⑤,政教清明,乃营立明堂、辟雍。显宗即位⑥,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雍⑦,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具,群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辟(譬)如为山,未成一匮,止,吾止也⑧。”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令同录,臧(藏)于理官⑨。法家又复不传⑩。汉典寝而不著⑪,民臣莫有言者。又通没(殁)之后,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集),至五百余篇⑫。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长幼交接之道浸以不章。
①宰衡: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汉平帝加王莽称号宰衡,意谓可媲美伊周。②耀(yào):眩惑;迷乱。③世祖:东汉光武帝。④土中:指洛阳。⑤家给:家家皆足。⑥显宗:东汉明帝。⑦三老五更:相传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以养老人。⑧孔子曰等句:此《论语·子罕篇》载孔子之言。意谓功亏一篑。⑨理官:司法官。⑩法家:指习刑法之人。⑪寝:息也。⑫五百余篇:沈钦韩曰:“《艺文志》河间献王所集合乐记共二百三十余篇耳,疑‘五百’误也。”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①,故先王著其教焉②。
①其移风易俗易:景祐本“深”下无“其”字,“俗”下无“易”字。②著:明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木形焉。是以纤微憔瘁之音作①,而民思忧:阐谐嫚易之音作②,而民康乐;粗厉猛奋之音作③,而民刚毅;廉直正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和顺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僻)邪散之音作,而民yín乱。先王耻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④,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仪,合生气之和⑤,导五常之行⑥,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集⑦,刚气不怒,柔气不慑⑧,四畅交于中⑨,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也,不使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⑩。
①憔瘁:刘攽、钱大昕言当依《礼·乐礼》读为噍杀。噍杀为乐声蹙急之义。②阐:广也。谐:和也。嫚易:言和缓不急刻。③粗:粗犷。厉:严肃。猛:猛烈。奋:振作。④雅颂: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乐为宗庙祭祀的乐曲,二者古以为“正乐”。⑤生气:阴阳之气。⑥导:引也。五常: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指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⑦集:谓聚滞。⑧慑:恐惧;丧气;⑨畅:通达。⑩是先王立乐之方:王先谦曰:“自‘乐者,先王之所乐也’至此,皆用《乐记》而微删易其文。”
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乐以教化百姓,说(悦)乐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①。”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周公作《勺》②。《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③。《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濩》,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④。《招》,继尧也。《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殷颂》犹有存者。《周诗》既备,而其器用张陈,《周官》具焉。典者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于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学歌九德⑤,诵六诗⑥,习六舞、五声、八音之和⑦。故帝舜命夔曰⑧:“女(汝)典乐,教胄子⑨,直而温⑩,宽而栗⑪,刚而无虐⑫,简而无敖(傲)。⑬诗言志,歌咏言⑭,声依咏,律和声⑮,八音克谐⑯。”此之谓也。又以外赏诸侯德盛而教尊者。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⑰,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⑱,论其数而法立。是以荐之郊庙则鬼神飨,作之朝廷则群臣和,立之学官则万民协。听者无不虚己竦神⑲,说(悦)而承流,是以海内遍知上德,被服其风⑳,光辉日新,化上迁善,而不知所以然,至于万物不夭,天地顺而嘉应降。故《诗》曰:“钟鼓穰穰,磬管锵锵,降福穰穰21。”《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22。”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故乐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然自《雅》《颂》之兴,而所承衰乱之音犹在,是谓淫过凶嫚之声,为设禁焉。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23,心耳浅薄,则邪胜正。故《书》序“殷纣断弃先祖之乐,乃作淫声,用变乱正声,以说(悦)妇人24。”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或适诸侯,或入河海。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藏)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至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25。陈,舜之后,《招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闻《招》,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26!”美之甚也。
①《易》曰等句:此《易·豫卦》象辞。崇:犹尊。崇德:谓尊崇其德而歌颂之。殷:盛也。荐:进也。配:犹献。②《咸池》、《六茎》等等;皆乐名。③勺:同“酌”。酌,取也。④二帝:谓尧、舜。⑤九德:师古曰:“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六府三事之九功。九功之德皆可歌也,故言九德也。”⑥六诗:即诗之六义风、赋、比、兴、雅、颂。⑦六舞;谓帗舞、羽舞、舞、旄舞、干舞、人舞。五声:宫、商、角、徵、羽。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⑧夔:相传舜臣之名。⑨胄子:即国子。⑩直而温:正直而温和。⑪宽而栗:宽大而敬栗。⑫刚而无虐:刚毅而不害虐。⑬简而无傲:简约而不傲慢。⑭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⑮声依咏,律和声:五声所以助歌,六律所以和声。⑯谐:和也。 ⑰语:“歌”之误(王念孙说)。⑱省:视也。⑲竦:肃敬。⑳被服其风:言象其风化若被而服之。21《诗》曰等句:引诗见《诗·周颂·执竞》。锽锽:声音宏亮和谐。锵锵:声音盛多。降福:谓降福于祭者。穰(ráng)穰:多貌。22《书》云等句:引文见《尚书·虞书·舜典》。谓击柎磬石,则百兽相率而舞。23乘:陵也。24《书》序等句:引文见《尚书·周书·泰誓》。25陈公子完:即田敬仲。其奔齐事,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26孔子适齐闻《招》:事见《论语·述而篇》。图:想也。斯:这个境界。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错①,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②。”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设两观③,乘大路④。陪臣管仲、季氏之属⑤,三归《雍》彻()⑥,八佾舞廷⑦。制度遂坏,陵夷而不反(返)⑧,桑间、濮上⑨,郑、卫、宋、赵之声并出⑩,内则致疾损寿,外则乱政伤民。巧伪因而饰之,以营乱富贵之耳目⑪。庶人以求利,列国以相间⑫。故秦穆遗戎而由余去⑬,齐人馈鲁而孔子行⑭。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古,而谓子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⑮,及闻郑、卫⑯,余不知倦焉。”子夏辞而辨之,终不见纳⑰,自此礼乐丧矣⑱。
①《雅》《颂》:《诗经》篇名。也是古代乐曲分类名称。错:杂也。②孔子论而定之,故曰等句:事见《论语·子罕篇》。③两观:宫门前两边的望楼。按古礼制,诸侯只能一观。④大路:天子所乘的车。⑤陪臣:诸侯之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管仲:齐桓公时大臣。季氏:鲁桓公子季友之后,执政而奢僭。 ⑥三归:说法不一。有说娶三姓之女。妇女出嫁曰归。有说台名。有说指市租常例之归公者。《雍》:乐名。古时贵族膳时所奏。《雍》:言膳时奏《雍》。⑦佾(yì):为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一行八人,八行六十四人。⑧陵夷:逐渐衰落。⑨桑间:卫地名。濮上:在濮水之上。⑩郑、卫之声:古时俗乐。当时或以为淫声。赵:春秋无赵国。王先谦以为“齐”之误。⑪营乱:惑乱。⑫相间(jiàn):互相矛盾。⑬秦穆遗戎而由余去:秦穆公欲兼并西戎,赠送女乐,由余谏戎王不听,遂去戎而入秦。⑭齐人馈鲁而孔子行:齐人送给鲁国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离去。⑮寐(mèi):入睡,睡着。⑯郑、卫:指郑、卫之声。⑰子夏辞而辨之,终不见纳:事见《礼·乐记》。⑱礼乐丧:谓礼乐之道丧失殆尽。
汉兴,乐家有制氏①,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太)乐官,但能纪其铿鼓舞②,而不能言其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太)祝迎神于庙门③,奏《嘉至》④,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⑤。乾豆上⑥,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⑦。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⑧,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⑨,更名曰《安世乐》。
①制氏:善乐事,得鲁乐之真传。②铿:金石之声。③太祝:官名。掌祭祀。④《嘉至》:此及下文《永至》、《登歌》、《休成》、《永安》,皆乐章篇名。⑤《采荠》、《肆夏》:古乐名。⑥乾豆:乾,干肉。豆,祭器。古时将干肉置于豆中以祭祀天地祖先。⑦唐山夫人:汉高祖之姬。唐山,姓也。⑧乐:喜欢。⑨乐府令:汉武帝时始立乐府,惠帝时不可能有乐府令。此后人妄述前事。
高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曰本舜《招舞》也①,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示天下之安和也。盖乐己所自作,明有制也;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以尊大(太)宗庙②。至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以尊世宗庙③。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云。高祖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④。《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⑤。舞人无乐者⑥,将至至尊之前不敢以乐也⑦;出用乐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氐(抵)皆因秦旧事焉。
①曰:此字衍(王念孙说)。②太宗:指文帝。③世宗:指武帝。④《昭容》者等句:此谓《武帝舞》出,则奏《昭容乐》。⑤《礼容》者等句:此谓《文始》、《五行舞》出,则奏《礼容乐》。⑥人:“入”之误(吴恂说)。“无乐”与下文“出用乐”对举。⑦至尊:君主,皇帝。
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①,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②,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③,皆令歌儿习吹以相和,常以百二十人为员。文、景之间,礼官肄业而已④。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⑤,就乾位也⑥;祭后土于汾阴⑦,泽中方丘也⑧。乃立乐府⑨,采诗夜诵⑩,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⑪,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⑫,略论律吕⑬,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⑭。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圆)丘⑮,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⑯。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⑰,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①沛:县名。今江苏沛县。②《风起》之诗:即《大风歌》。③原庙:正庙之外别立之庙。④肄:习也。⑤太一:神名。《史记·封禅书》云,“天神贵者太一。”甘泉:宫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⑥乾位:言在京师(长安)之西北。⑦后土:神名。地神。汾阴:县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南。⑧方丘:土丘以方象地形。或说“圆丘”,言土丘以圆象天形,⑨乐府:官署名。掌管诗歌乐舞。⑩夜诵:夜间诵习。⑪李延年:汉代音乐家。《佞幸传》有传。协律都尉:官名。掌音乐。⑫司马相如:本书卷五十七有其传。相如作诗赋在前,延年为新声在后。所谓“举”乃举相如之诗,而非举其人。⑬律吕:泛指音律、乐律、声律。十二律也称律吕。十二律单数的六个律称“律”,又称“阳律”,双数的六个律称“吕”,又称“阴吕”。⑭十九章:即《郊祀歌》十九章。⑮上辛用事:用《周礼》郊天日。辛,取斋戒自新之义。圆丘:取象天 725形。⑯昏祠至明:言郊祀通宵达旦。⑰竹宫:以竹所建之宫。《汉阳仪》云,竹宫距祠坛三里。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大孝备矣,休德昭清①。高张四县(悬)②,乐充宫庭。芬(纷)树羽林③,云景杳冥④,金支(枝)秀华⑤,庶旄翠旌⑥。
①休:美也。清:犹“明”。②高张四悬:谓四面悬挂钟磬而高张之。③纷树羽林:谓羽葆众多如林。④云景杳冥:谓如云日之杳冥。⑤金枝秀华:谓黄金为枝,若草木之秀华。⑥庶:众也。旄:旄牛尾。庶旄翠旌:用许多旄牛尾和翠羽饰在竿顶的旗。
《七始华始》①,肃倡和声②。神来宴嬉③,庶几是听④。粥粥音送⑤,细齐人情⑥。忽乘青玄⑦,熙事备成⑧。清思⑨,经纬冥冥⑩。
①《七始华始》:乐名。②肃:敬也。和声:和谐之声。③宴嬉(xī):宴饮嬉乐。④庶几:也许可以。⑤粥粥:敬惧貌。音送:以乐送神。⑥细齐人情:意谓音乐感染人情,使之齐肃。 ⑦青玄:谓天。⑧熙事:盛美之事。⑨(yǒuyǒu):幽静貌。⑩经纬:规划治理。冥冥:高远。
我定历数,人告其心①。敕身齐(斋)戒②,施教申申③。乃立祖庙,敬明尊亲。大矣孝熙④,四极爰臻⑤。
①告:觉也。使觉悟知己意。②赦:谨敬之貌。③申申:反复不休。④熙:福也。⑤四极:四方极远之处。爰:于是。臻:达到。
王侯秉德,其邻翼翼①,显明昭式。清明(畅)矣②,皇帝孝德。竟全大功,抚安四极。
①邻:谓近臣。翼翼:恭敬之义。②畅:通也。
海内有奸,纷乱东北①。诏抚成师②,武臣承德③,行乐交逆④,《箫》、《勺》群慝⑤。肃为济哉⑥,盖定燕国⑦。
①海内有奸,纷乱东北:此谓匈奴、燕国等。②诏抚成师:谓诏命 出师安抚。③承德:谓秉承君主意旨。④行乐交逆:谓师行而和乐,远近皆迎(刘敞说)。⑤《箫》《勺》群慝:解说不一。晋灼曰:“《萧》,舜乐也。《勺》周乐也。言以乐征伐也。”师古曰:“言制定新乐,教化流行,则逆乱之徒尽交欢也。”李光地曰:“箫勺,即销铄。”王先谦以为是。慝(tè):邪恶。⑥肃为济哉:谓行师以严肃取济。⑦燕国:指燕王臧荼。
大海荡荡水所归①,高贤愉愉民所怀②。大山崔,百卉殖③。民何贵?贵有德④。
①荡荡:广大貌。②愉愉:和乐貌。怀:思也。③此谓崔嵬的大山,能生殖百卉。④大山崔,百卉殖:谓民众所尊贵的是有德之君。
安其所,乐终产①。乐终产,世继绪②。飞龙秋③,游上天。高贤愉,乐民人④。
①安其所,乐终产:谓万物各安其所,乐终其产。②世继绪:传祚无穷。③秋:飞貌。④高贤愉,乐民人:谓王者有和乐之德,使得民众安乐。
丰草葽①,女罗施②。善何如,谁能回!③大莫大,成教德④;长莫长,被无极⑤。
①葽(yāo):草盛貌。②女罗:地衣类植物。即松罗。③善何如,谁能回:谓至德之善,不可干乱。回:乱也。④大莫大,成教德:谓以德教导民众最为重要。⑤被(bèi):及也。
雷震震①,电耀耀②。明德乡(向)③,治本约④。治本约,泽弘大⑤。加被宠,咸相保⑥。德施大,世曼寿⑦。
①震震:雷声。②耀耀:光耀貌。③明德向:谓上有明德,则为众所向。④治本约:谓图治之本,所操不在多。约:少也。⑤泽:德泽。李光地疑“大”为“久”之讹。⑥加被宠,咸相保:谓百姓幸蒙德泽,室家老幼皆相保。⑦曼:延也。
都荔遂芳,窅窊桂华①。孝奏天仪,若日月光②。乘玄四龙③,回驰北行④。羽旄殷盛,芬(纷)哉芒芒⑤。孝道随世⑥,我署文章⑦。《桂华》⑧。
①都荔遂芳,窅窊桂华:臣瓒曰:“《茂陵中书》,歌《都》、《桂英》、《美芳》、《鼓行》。”《都》:即《都荔》。《桂英》:即此章标题。《美芳》:下章之标题。《鼓行》:谓鼓乐以歌曲。窅窊(yǎowā):坳突起伏貌。②孝奏天仪,若日月光:谓孝道奏于天,天善之,故神降若日月之光。仪:善也。③玄:黑色。④北:古“背”字。王先谦曰:“‘北行’:背行。与‘回驰’同义。‘北’,古‘背’字。”⑤芒芒:渺茫。王先谦曰:“芒芒,言羽旄驰行愈远而不可见。”⑥随世:世代相承不替。汉代诸帝庙号并冠以孝,即此之义。⑦署:犹分部。或曰表也。⑧《桂华》:据臣瓒引《茂陵书》,当作“《桂英》”。李慈铭以为“华”为“英”之误。
冯冯翼翼,承天之则①。吾易久远②,烛明四极③。慈惠所爱,美若休德④。杳杳冥冥,克绰永福⑤。《美芳》⑥。
①冯冯翼翼,承天之则:意谓辅翼百姓,秉承上天法则。②易:通“场”,边界。久:犹“长”。③烛明四极:意谓周知民情。④慈惠所爱,美若休德:意谓上有慈惠美德,民皆美而顺之。若:顺也。⑤杳杳冥冥,克绰永福:意谓居上宽仁,则杳冥之中永福佑之。绰:宽也。⑥《美芳》:作《美若》误。据臣瓒引《茂陵书》,当作“《美芳》”。
硙硙即即①,师象山则②。呜呼孝哉,案(安)抚戎国。蛮夷竭欢,象来致福③。兼临是爱④,终无兵革。
①硙硙(áiái):高貌。即即:充实。王先谦曰:“硙硙即即,盖居高思谦之义。”②师:众也。则:法也。师象山则:谓众类于山。③象:通蛮夷之言者称象。即译者。致福:进献祭祀之余肉称致福。④兼临是爱:意谓在上者兼爱天下。
嘉荐芳矣,告灵飨矣①。告灵既飨,德音孔臧②。惟德之臧,建侯之常③。承保天休④,令问不忘⑤。
①飨(xiǎng):合祭。 ②孔:甚也。臧:善也。③建侯:封建诸侯。④休:美也。⑤令问:善名。
皇皇鸿明①,荡侯休德②。嘉承天和,伊乐厥福③。在乐不荒④,惟民之则⑤。
①皇皇:犹“煌煌”,光明貌。②侯:与“兮”同义。荡兮:犹“荡荡”。广大。③伊:是也。厥:其。④荒:迷乱;享乐过度。⑤则: 法也。
浚则师德①,下民咸殖②。令问在旧③,孔容翼翼④。
①浚:深也。则:法也。师:众也。②咸:全,都。殖:繁殖,蕃息。③旧:久也。④孔:大也。孔容:大德之容。翼翼:盛也。
孔容之常,承帝之明①。下民之乐,子孙保光②。承顺温良,受帝之光。嘉荐令芳,寿考不忘③。
①帝:谓天。②保光:言永保其光宠。③不忘:言长久。
承帝明德,师象山则。云施称民①,永受厥福。承容之常②,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③。
①云施称民:言称物平施,其泽如云。②承容之常:意谓后嗣承孔容之常德而不改。③疆:界限。
《郊祀歌》十九章,其诗曰:
练时日①,侯有望②,焫萧③,延四方④。九重开⑤,灵之斿⑥,垂惠恩,鸿祜休⑦。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⑧。灵之下,若风马⑨,左仓龙,右白虎⑩。灵之来,神哉沛⑪,先以雨⑫,般(班)裔裔⑬。灵之至,庆阴阴⑭,相放(仿)佛,震澹心⑮。灵已坐,五音饬⑯,虞至旦⑰,承灵亿⑱。牲茧栗⑲,粢盛香⑳,尊桂酒21,宾八乡22。灵安留,吟青黄23,遍观此,眺瑶堂24。众嫭并25,绰奇丽26,颜如荼27,兆逐靡28。被华文,厕雾縠29,曳阿锡(緆)30,佩珠玉。侠嘉夜31,茝兰芳32,澹容与33,献嘉觞34。
《练时日》一
①练:选也。②侯:乃也。③焫(ruò又读rè):同“”。烧也。(liáo):肠部的脂肪。萧:植物名。即艾蒿。④延:邀请;引来。四方:谓四方之神。⑤九重:九重天。⑥灵:神也。斿:即“游”。
⑦鸿:大也。祜:福也。休:美也。⑧纷:多也。⑨灵之下,若风马:言其迅速。⑩仓龙、白虎:此及朱雀、玄武,汉代谓之四灵。 ⑪沛:行动迅速貌。⑫先以雨:言神来以雨为先驱。⑬班:布也。裔裔:飞流之貌。或说群行貌。⑭庆:发语辞,通“羌”。阴阴:阴暗。⑮澹:动也。⑯饬:严整。⑰虞:乐也。
⑱亿:安也。⑲牲茧栗:谓以牛犊为牲。牛犊之角如茧如栗。⑳粢(zī)盛:祭品。指盛在祭器内的黍稷。21尊:古代酒器。同“樽”。桂酒。用桂花浸制的酒。22八乡:谓八方之神。23吟:歌诵。青黄:谓四时之乐。 24眺:望也。瑶:似玉之石。瑶堂:以瑶所饰之堂。25嫭(hù):美女。26绰:犹“多”。27颜:容貌。茶(tú):管茅的白花。28兆:徵候;预兆。靡:华丽。29厕:杂也。雾縠(bú):如薄雾的轻纱。30曳(yè):拖、拉。阿緆(xì):织物名。阿,细缯。緆,细麻布。31侠:通“夹”、“挟”。嘉夜:有二说:一、芳草;二犹言良夜。 32 茝(chǎi):香草。兰草之类。33澹:安也。容与:言闲舒。34觞(shāng):酒杯。
帝临中坛①,四方承宇②,绳绳意变③,备得其所。清和六合④,制数以五⑤。海内安宁,兴文匽(偃)武。后土富媪(煴)⑥,昭明三光⑦。穆穆优游⑧,嘉服上(尚)黄⑨。
《帝临》二
①帝:天神。中坛;中央之坛。②四方:四方之神。宇:四字。③绳绳:小心戒慎貌。④六合:天地四方。⑤制数以五:后土之神,其数五。⑥富煴:富庶繁盛。⑦三光:日、月、星。⑧穆穆:端庄貌。⑨上黄:土色上黄。王先谦曰:“此祀中央黄帝歌。”
青阳开动①,根荄以遂②,膏润并爱③,跂行毕逮④。霆声发荣⑤,岩处顷(倾)听⑥,枯槁复户⑦,乃成厥命。众庶熙熙⑧,施及夭胎⑨,群生啿啿⑩,惟春之祺⑪。
《青阳》三⑫邹子乐⑬。
① 青阳:谓春。②荄(gāi):草根。遂:谓生芽。③并:兼也。_④跂(qí)行:虫行貌。逮:及也。⑤霆声发荣:谓植物将荣,待雷霆发动之。⑥岩:穴也。岩处:指穴居的蛰虫。⑦枯槁:指干枯的草木。⑧熙熙:和乐貌。⑨施:延也。夭:幼稚之物。胎:在孕之物。⑩啿啿(dǎn bān):丰厚之貌。⑪祺:福也。⑫《青阳》:此及下文《朱明》、《西颢》、《玄冥》,均为迎时气之乐歌。⑬邹子乐:疑邹忌所传之乐谱(陈直说)。
朱明盛长①,旉(敷)与万物②,桐生茂豫③,靡有所诎(屈)。敷华就实④,既阜既昌⑤,登成甫田⑥,百鬼迪尝⑦。广大建祀,肃雍不忘,神若宥之⑧,传世无疆。
《朱明》四邹子乐。
①朱明:谓夏。②敷与:犹敷施。普施。③桐:“通“侗”。侗(tóng):幼稚无知。茂豫:盛美光泽。④敷:布也。就:成也。⑤阜:大也。昌:盛也。⑥登成:成熟。甫田:大田。⑦百鬼:百神。迪:进用。尝:谓尝新。古时农作物收获后,进献于神。⑧若:善也。宥:祐也。
西颢沆砀①,秋气肃杀,含秀垂颖②,续旧不废③。奸伪不萌,妖孽伏息,隅辟(僻)越远,四貉咸服④。既畏兹威,惟慕纯德⑤,附而不骄⑥,正心翊翊⑦。
《西颢》五邹子乐。
①西颢:两方颢天。颢,白也。沆砀:白气之貌。②秀:植物结实。颖:叶末曰颖。③续旧:犹嗣续。登新之意。④四貉:犹言四夷。或曰专指朝鲜。⑤纯:大也。⑥附:归附;附属。⑦翊翊:虔敬貌,恭谨貌。通“翼翼”。
玄冥陵阴①,蛰虫盖臧(藏),草木零落,抵冬降霜②。易乱除邪③,革正异俗④,兆民反本,抱素怀朴。条理信义,望礼五岳⑤。籍敛之时⑥,掩收嘉谷。
《玄冥》六邹子乐。
①玄冥;北方之神(师古说)。②抵:至也。③易;改变。④革:改也。⑤五岳:即嵩山(中岳)、泰山(东岳)、华山(西岳)、衡山(南岳)、恒山(北岳)。⑥籍敛:谓收籍田。
惟泰元尊①,媪神蕃釐②,经纬天地,作成四时。精建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云风雷电,降甘露雨,百姓蕃滋③,咸循厥绪④。继统共(恭)勤⑤,顺皇之德⑥、鸾路(辂)龙鳞⑦,罔不肸饰⑧。嘉笾列陈⑨,庶几宴享(飨)⑩,灭除凶灾,烈腾八荒⑪。钟鼓竽笙,云舞翔翔⑫,招摇灵旗⑬,九夷宾将⑭。
《惟泰元》七建始元年⑮,丞相匡衡奏罢“蛮路龙鳞”,更定诗曰“涓选休成”⑯。
①惟泰元尊:谓太一至尊。太元:即太一(神)。②“媪”:当作“煴”。煴神:谓郁烟以祀神。蕃:多也。釐:福也。③蕃滋:繁衍增多。④循:顺也。绪:业也。⑤继统:言天子继承祖统。⑥皇:皇天。⑦鸾路:即鸾铬(天子之车)。路,通“辂”。龙麟:形容鸾辂装饰如龙鳞。⑧罔:无也。肸(xī)饰:涂饰;装饰。⑨嘉笾(biān):谓祭祀之笾中果物。笾,以竹编的食器。⑩宴享:同“宴飨”。指以酒食祭神。⑪列腾八荒:言威烈之盛,逾于八方荒远之地。⑫翔翔:高飞貌。⑬招摇:星名。在北斗杓端。招摇灵旗:祷兵之旗。⑭九夷:谓各族。宾将:犹宾从。服从;归顺。⑮建始元年:即_前32年。 ⑯奏罢等句:钱大昕曰:“《志》云‘奏罢’者,谓去‘鸾路,句,改为‘涓选休成’也。下章云‘奏罢黼绣周张,更定诗曰肃若旧典’,亦谓去‘黼绣’句,改为‘肃若旧典’也。……其余仍用旧文。”涓:同“蠲”,除也。谓除恶。选休成:选用美成者。
天地并况(贶)①,惟予有慕,爰熙紫坛②,思求厥路③。恭承禋祀,缊豫为纷④,黼绣周张⑤,承神至尊。千童罗舞成八溢(佾)⑥,合好效欢虞(娱)泰一。九歌毕奏斐然殊⑦,鸣琴竽瑟会轩朱⑧。璆磐金鼓⑨,灵其有喜,百官济济⑩,各敬厥事。盛牲实俎进闻膏⑪,神奄(淹)留⑫,临须摇⑬。长丽前掞(焰)光燿(耀)明⑭,寒暑不忒况(贶)皇章⑮。展诗应律鋗玉鸣⑯,函(含)宫吐角激徵清⑰。发梁扬羽申以商⑱,造蕬新音永久长。声气远条凤鸟翔⑲,神夕奄虞(娱)盖孔享⑳。
《天地》八 丞相匡衡奏罢“黼绣周张”,更定诗曰“肃若旧典”21。
①况:赐予。引申为光顾。②爰:于是。熙:兴也。紫坛:紫色的坛。③思求厥路:思求降神之路。④缊豫:谓神享其祀而和悦。纷:盛貌。⑤黼绣:绣有斧形花纹之物。周张:调遍张设于坛上。坛上。⑥佾:列也。每列八人。八佾:八八六十四人。⑦斐:文采貌。文采⑧会轩朱:谓轩辕氏(黄帝)、朱襄氏(炎帝)会集。⑨璆(qiú)磬:玉磬。⑩济济(jǐjǐ):众多貌。⑪盛牲实俎进闻膏:谓以牲置于俎,以萧烧脂,则其芬磬达于神所。⑫淹留:其下当有“兮”字。⑬须摇:须臾。⑭长丽:灵鸟。⑮寒暑不忒:言阴阳和。忒,差也。贶皇章:赐君章德。⑯展诗:谓展诵诗。鋗(juān):鸣玉声。 ⑰宫、角、徵:此三者及羽、商,合称五声,也称五音。⑱发梁:谓歌声绕梁。申:重也。⑲条:达也。⑳娱:乐也。盖:语气词。孔:甚也。21奏罢等句:谓匡衡奏罢“黼绣周张”句,改为“肃若旧典”。肃:敬也。若:顺也。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①。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②。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③?吾知所乐,独乐六龙④,六龙之调,使我心若⑤。皆黄其何不徕(来)下⑥!
《日出入》九
①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谓日运行无穷,而人生命有限,世长而寿短。②春非我春等句:意谓日所历四时没有穷竟,而人寿不可能与四时共始终。③泊如四海之池等句:言日出入四海,遍观此世。泊:湖泽。谓何:设问之辞。④独乐六龙:谓日御六龙,行速而乐。⑤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谓见日御之调良,使我心善之。⑥訾:嗟叹辞。黄:乘黄。传说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升仙。
太一况(贶),天马下①,沾赤汗,沫流赭②。志倜傥③,精权奇④,浮云⑤,暗上驰⑥。体容与⑦,迣万里⑧,今安匹⑨,龙为友⑩。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⑪。
①下:谓由天而下。②沫(huì):通“颒”。洗面。赭:赭色。③倜傥(tì tang):卓异不凡。④权奇:高超,非常。⑤(niè):通“蹑”。踏。⑥暗上驰:言暗然而上驰。⑦容与:安逸自得貌。⑧迣(zhì):超逾。⑨安:何也。匹:相配。⑩龙为友:言只有龙可为之友。⑪元狩三年:当作元鼎四年。参考《武帝纪》。
天马徕(来),从西极,涉流沙①,九夷服②。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③,化若鬼④。天马徕,历无草⑤,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⑥,将摇举,谁与期⑦?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⑧。天马徕,龙之媒⑨,游阊阖⑩,观玉台⑪。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⑫。
《天马》十
①流沙:沙漠。②九夷:指各少数民族。③虎脊两:言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④化若鬼:即《饶歌十八曲·君马黄》“易之有”之省文(陈直说)。易之:占之。(guī):浅黑色的马。⑤无草:指沙漠地区。⑥执徐:十二支中辰的别称。用以纪年。太初四年庚辰。⑦将摇举,谁与期:言当奋摇高举,不可与期。⑧天马来等句:文颖曰:“言武帝好仙,常庶几天马来,当乘之往发昆仑也。”竦(sǒng):通“耸”。往上跳。昆仑:山名。⑨天马来,龙之媒:意谓天马与神龙相类,天马已来,神龙必至。⑩阊阖:天门。⑪玉台:上帝住处。_⑫太初四年:即前101年。宛(yuān):大宛。西域国名。
天门开,詄荡荡①,穆并骋②,以临飨③。光夜烛④,德信著⑤,灵浸鸿⑥,长生豫⑦。大朱涂广,夷石为堂⑧,饰玉梢以舞歌⑨,体招摇若永望⑩。皇留俞⑪,塞陨光⑫,照紫幄⑬,珠熉黄⑭。幡比翅回集⑮,贰双飞常羊⑯。月穆穆以金波⑰,日华耀以宣明⑱。假清风轧忽⑲,激长至重觞⑳。神裴回(徘徊)若留放21,殣冀亲以肆章22。函蒙祉福常若期23,寂漻上天知厥时24。泛泛滇滇从高游25,殷勤此路胪所求26。佻正嘉吉弘以昌27,休嘉砰·隐溢四方28。专精厉意逝九阂(垓)29,纷云六幕浮大海30。
《天门》十一
①詄(dié)荡荡:旷远貌。②穆:疑谓周穆王(杨树达说)。③临飨:谓周穆王宴西王母之事。师古曰:“言众神穆然方驾驰骋而临祠祭。”④光:神光。烛:照也。⑤著:明显;显露。⑥浸:益也。鸿:大也。⑦长生豫:言长生之乐。⑧大朱涂广,夷石为堂:言以丹涂堂皇,以平石为堂基。(参考章太炎《文始》、杨树达《窥管》)广:殿之大屋。夷:平也。⑨饰:装饰。玉梢:以玉装饰的竽。⑩体:形状。招摇:灵旗。永望:谓常得望见之。⑪俞:应答之词。 ⑫塞:充塞,充满。⑬紫幄:紫色的篷帐。⑭熉熉(yun yuun):黄貌。⑮比翅:翅靠翅;齐飞。⑯贰:谓不一。常羊:犹逍遥。与“倘徉”义同。⑰穆穆:清明,柔和。⑱宣:遍也。⑲假:借也。轧忽:长远之貌。 ⑳激长至:谓神来激疾而长。重觞:有二说。一说,谓累献;一说,若重叠觞飨。21放:寄也。22殣(jìn):觐见。冀:希望。亲:亲附。肆章:尽力章明。23函:包含。蒙:被也。常若期:谓神来有常期。24寂漻:同“寂寥”。厥时:谓飨荐之时。25泛泛:漂浮貌。滇滇(tián tián):盛貌。26胪(lú):陈述。所求:“指长生不死。27佻:愉悦(王先谦说)。嘉:嘉美。弘:大也。28休:美也。嘉:庆也。砰(pēng)隐:大声。29九垓:九重天。30纷云:同“纷纭”。多盛貌。六幕:犹言六合。
景星显见(现)①,信星彪列②,象载昭庭③,日亲以察④。参侔开阖⑤,爱推本纪⑥,汾脽出鼎,皇祐元始⑦。五音六律,依韦飨(响)昭⑧,杂变并会,雅声远姚(遥)⑨。空桑琴瑟结信成⑩,四兴递代八风生⑪。殷殷钟石羽蘥鸣⑫。河龙供鲤醇(纯)牺牲⑬。百末旨酒布兰生⑭,泰(太)尊柘浆析朝酲⑮。微感心攸(悠)通修名⑯,周流常羊思所并⑰。穰穰复正直往宁⑱,冯蠵切和疏写(泻)平⑲。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景星》十二元鼎五年得鼎汾阴作⑳。
①景星:也称德星。《史记·天官书》云:“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②信星:即镇星(土星)。彪列:显著排列。③象:悬象。载:事也。象载昭庭:谓悬象秘事,昭显于庭。④日亲以察:谓日来亲近,甚为明察。⑤参侔开阖:谓与天地参。参:参与。侔:等也。开阖:谓乾坤阴阳,即天地。⑥爱推本纪:谓推本瑞应以纪元。⑦汾脽(shuí):即汾阴脽。在河东郡汾阴县(在今山西万荣西)。皇:大也。祜:福也。王先谦曰:“汾脽出鼎在元鼎四年,景星见在元封元年秋,《武纪》、《郊祀志》可互证。此当在元封二年湛祠时,追作是歌。”⑧依韦:即依违。韦、违通用。形容声音或离或合。飨:通“响”。昭:明也。⑨姚:通“遥”。⑩空桑琴瑟:空桑,地名,产善木,可为琴瑟。⑪四兴递代:谓舞者四县代奏。八风:八方之风,谓东北曰条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⑫殷殷:众多。石:谓馨。羽蘥:雉羽与蘥,古代文舞用的舞具与乐器。⑬河龙出鲤:谓河龙出鲤以供祀。纯:纯一不杂。牺牲:为祭祀宰杀的牲畜。⑭百末:百花之木。旨:美也。以百花末杂酒,故香美。布兰生:布列若兰之生。⑮太尊:太古之酒器。柘浆:以甘柘所制的饮料。析:解也。酲(chéng):病酒。⑯微感:精微感应。攸:与“悠”同。修名:盛美的名声。⑰周流:犹周行。常羊:犹逍遥。与“徜徉”义同。思所并:思与神道相合。⑱穰穰:众多。复:犹“归”。直:当也。往宁:往日心愿。⑲冯:冯夷,河伯。蠵(xī):蠵龟。又名灵蠵。切和:切厉谐和。疏:疏导。写:通“泻”。宣泄。⑳元鼎五年:王先谦曰:“《武纪》得鼎在四年(前113)。‘五’当‘四’。”是。
齐(斋)房产草,九茎连叶,宫童效异①,按因案谍(牒)②。玄气之精③,回复此都④,蔓蔓日茂⑤,芝成灵华。
《齐(斋)房》十三元封二年芝生甘泉斋房作⑥。
①宫童:谓汾阴宫中之童(陈直说)。②按:翻阅。牒:谱牒。③玄气:天气。④此都:指云阳之都,即甘泉宫。⑤蔓蔓:长久。⑥元封二年:即前109年。甘泉: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后皇嘉坛①,立玄黄服②,物发冀州③,兆蒙祉福。沇沇四塞④,遐狄合处⑤,经营万亿⑥,咸遂厥宇⑦。
《后皇》十四
①后皇:皇帝。坛:祭坛。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雅上。②服:祭服。③冀州:州名。汾阴属冀州。④沇沇(yanyǎn):盛多貌。或流行之貌。⑤遐:远也。狄:有二说。一说夷狄之狄;一说“逖”之省文。合处:共处。⑥万亿:指亿万兆民。⑦宇:居也。王先谦曰:“此得鼎汾阴时作。”
华烨烨,固灵根①。神之游,过天门,车千乘,敦(屯)昆仑②。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茇)兰堂③。神之行,旌容容④,骑沓沓⑤,般纵纵⑥。神之徕(来),泛翊翊⑦,甘露降,庆云集⑧。神之揄⑨,临坛宇⑩,九疑宾⑪,夔龙舞⑫。神安坐,翔吉_时⑬,共(恭)翊翊⑭,合所思。神嘉虞(娱)⑮,申贰觞⑯,福滂洋⑰,迈延长。沛施枯⑱,汾之阿⑲,扬金光,横泰(太)河⑳,莽若云21,增阳波22。遍胪欢23,腾天歌24。_
《华烨烨》十五
①华烨烨:固灵根:谓灵之车。华:与上“金支秀华”同义。烨烨:光闪烁貌;光盛貌。固灵根:金华下有根茎,故云“固灵根”。②敦:通“屯”。聚也。③拔:“茇(bá)之借字。舍止。④容容:流动起伏貌。⑤沓沓:疾行貌。⑥般:相连。纵纵(zōng zōng):众多。⑦翊翊:飞貌。 ⑧庆云:五色云。古以为祥瑞之气。⑨揄:“愉”之假借字,谓愉乐(陈直说)。⑩坛宇:谓祭祀坛场及宫室。⑪九疑:山名。传说舜葬于此。此指舜。九疑宾:谓以舜为宾客。⑫夔(kuí):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龙:人名。相传于尧舜时掌纳言。⑬神安坐,翔吉时:谓神安坐回翔,皆趣吉时。⑭翊翊:敬也。⑮娱:欢乐。⑯贰觞:犹重觞。⑰滂洋(Pāngyáng):丰厚而广大。 ⑱沛:充盛貌。⑲汾:水名。在今山西省境。阿:水曲处。⑳太河:大河。21莽:犹莽莽,广大貌。22阴波:大波(吴恂说)。23胪:陈也。24腾:升也。天歌:王先谦曰:“帝自作《秋风词》,故曰天歌。”又曰:“此礼后土祠毕,济汾河作。”
五神相①,包四邻②,土地广,扬浮云。挖嘉坛③,椒兰芳,璧玉精④,垂华光。益亿年,美始兴,交于神,若有承⑤。广宣延⑥,咸毕觞⑦,灵舆位⑧偃蹇骧⑨。卉汩胪⑩,析奚遗⑪?淫淥泽⑫,汪然归⑬。
《五神》十六
①五神相:谓五帝坛环居于太一之下。②包:含也。四邻:四方。③扢(gǔ):摩,擦拭。④璧:礼神之璧。玉精:玉之精英。⑤永:意谓承受天赐。⑥广宣延:遍延诸神。⑦咸毕觞:尽毕觞爵。⑧位:各就其列。⑨偃蹇:天矫貌。骧:昂首;高举。⑩卉汩:急速貌。胪:陈也。 ⑪析:分也。奚:何也。遗:遗留。⑫淫:长久,淹留。或曰溢也。淥泽:有二说,一说,泽名;一说,神之赐禄。淥,当是“禄”。⑬汪然:深广貌。归:言归上天。
朝陇首①,览西垠②,雷电尞(燎),获白麟。爱五止(趾)③,显黄德,图匈虐,熏鬻殛④。辟流离,抑不详(祥)⑤,宾百僚⑥,山河飨。掩回辕⑦,鬗长驰⑧,腾雨师,洒路陂⑨。流星陨,感惟风,归云⑩,抚怀心⑪。
《朝陇首》十七元狩元年行幸雍获白麟作⑫。
①陇首:陇坻之首。②垠(yín):边际,界限。③垠:发语辞。五趾:白麟足有五蹄。④熏鬻:匈奴本号。殛:诛也。⑤辟流离,抑不祥:谓打击恶人。辟:屏除。流离:枭也。喻恶人。抑:抑黜。不祥:指坏人。⑥百僚:百神之官。⑦掩:与“奄”同。忽然。⑧鬻(Mán):长貌。⑨路陂:路傍。⑩(niè):通“蹑”。踏。⑪。怀心:怀柔四夷之心。⑫元狩元年:即前122年。雍: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南。
象载瑜①,白集西②,食甘露,饮荣泉。赤雁集,六纷员(纭)③,殊翁杂,五采文④。神所见(现)⑤,施祉福,登蓬莱⑥,结无极⑦。
《象载瑜》十八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⑧。
①象载:象舆。瑜:美貌。②色集西:色白而出西方。指雍之白麟。③六:指所获赤雁之数。纷员:即纷坛。员、纭古字通。④殊翁杂,五采文:言赤雁的文采,与凫翁杂文有异。翁:凫翁。(陈直说)⑤见:同“现”。显示。⑥蓬莱:海岛名。⑦结:成也。⑧太始三年;即前94年。东海:郡名。治郯县(今山东郯城)。
赤蛟绥①,黄华盖②,露夜零③,昼暗濭④。百君礼⑤,六龙位,勺(酌)椒浆⑥,灵已醉。灵既享,锡吉祥,芒芒极⑦,降嘉觞。灵殷殷⑧,烂扬光⑨,延寿命,永未央。⑩杳冥冥⑪塞六合,⑫泽汪⑬,辑(集)万国⑭。灵禗禗⑮,象舆⑯,票(飘)然逝⑰,旗逶蛇⑱。礼乐成,灵将归,讬玄德⑲,长无衰⑳。
《赤蛟》十九
①绥(suí):上车时挽手所用的绳索。绳色赤,故以赤蛟形容之。②盖:车盖。其色黄,故云黄华盖。③零:落也。④暗濭:云气阴暗貌。同“暗霭”。⑤百君:谓百神。⑥勺:通“酌”。舀取。⑦芒芒:广大貌。⑧殷殷:盛也。⑨烂:光貌。⑩未央:未尽;未已。 ⑪杳(yǎn)冥冥:昏暗。⑫塞:充满。六合:谓天地与四方。 ⑬汪:言饶多。⑭辑;与“集”同。⑮禗禗(sīsī):不安,欲去貌。⑯(yǐ):等待。⑰票:(piān):轻举貌。⑱逶蛇:同“逶迤”。曲折宛转貌。⑲托玄德:托恃天德。⑳长无衰:长生而不衰老。
其余巡狩福应之事①,不序郊庙,故弗论。
①巡狩之事;指武帝巡狩诗歌。福应之事:指宣帝福应之诗。
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①,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固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②,常存肄之③,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④,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然诗乐施于后嗣,犹得有所祖述⑤。昔殷周之《雅》《颂》⑥,乃上本有娀、姜原⑦,契、稷始生⑧,玄王、公刘、古公、大(太)伯、王季、姜女、大任、太姒之德⑨,乃及成汤、文、武受命⑩,武丁、成、康、宣王中兴⑪,下及辅佐阿衡、周、召、太公、申伯、召虎、仲山甫之属⑫,君臣男女有功德者,靡不褒扬⑬。功德既信美矣,褒扬之声盈乎天地之间,是以光名著于当世,遗誉垂于无穷也。今汉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⑭,又不协于钟律⑮,而内有掖庭材人⑯,外有上林乐府⑰,皆以郑声施于朝廷⑱。
①河间献王:刘德。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②下:发下。③肄(yí):学习。④御:奉进。⑤祖述:师法前人,加以陈述。⑥《雅》、《颂》:《诗经》的组成部分。⑦有娀:传说简狄乃有娀之女,吞燕卵而生契。姜原:即姜嫄,后稷之母。⑧契:商的祖先。稷:即后稷,周的祖先。⑨玄王:即契。吴恂云:“‘始生玄王’四字,疑‘有娀,之注语阑入本文,致辞不可通,颜监不省其误,遂谓玄王非契一人,缪矣。”此说是。公刘:后稷之曾孙。古公:即古公亶父(太王)。太伯:太王之子,王季之兄。王季:文王之父。姜女:古公亶父之妃。大任:文王之母。太姒:文王之妃,武王之母。⑩成汤:商汤王。文、武:周文王、周武王。⑪武丁:商王(高宗)。成、康、宣王:皆周王。⑫阿衡:伊尹。周:周公旦。召:召公爽。太公:师尚父,即姜太公。申伯、召虎、仲山甫:皆周宣王之臣。⑬靡:无。⑭八音:古代乐器分类法名称。即金(钟、镈)、石(如磬、编磬)、丝(如琴、瑟)、竹(如萧、篪)、匏如笙、竽)、土(如埙、缶)、革(如鼗、雷鼓)、木(如柷、)八类。调均:谓和谐。 ⑮协:协调。钟律:中国古代律学中泛指最早的定律法。⑯掖庭:宫中官署名。有令丞,由宦官充任。材人:宫内官名。⑰上林乐府:上林令属下的乐府。陈直曰:“乐府令属少府,上林令属水衡都尉,有八丞十二尉,疑有一部分管理音乐事,今不可考。”⑱郑声:古代郑地的俗乐。儒家以为是淫声。
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①,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②。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大(太)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③,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④,立之大乐。春秋乡射⑤,作于学官,希阔不讲⑥。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⑦,其道无由⑧。是以行之百有余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⑨,大指(旨)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⑩。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⑪’。河间区区⑫,小国藩臣,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⑬,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⑭,修起旧文,放郑近雅⑮,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⑯。
①谒者:官名。掌宾赞。常山:郡名。治元氏(在今河北元氏西北)。王禹受河间乐事:参考《艺文志》。②下大夫:古官名。③幽隐;隐士。④公孙弘:本书卷五十八有其传。董仲舒;本书卷五十六有其传。⑤春秋乡射:古时春秋两季以礼会民,以射选士。⑤希阔:疏远。讲:讲习。⑥铿(kēng qiāng):乐声。同“铿锵”。⑦风:教化。⑧由:因由。⑨孤学:仅存的学术。⑩继绝:继承绝学。表微:弘扬精微。⑪孔子曰等句:《论语·卫灵公》载孔子之言。弘:弘扬。⑫河间:王国名。治乐成(在今河北献县东南)。区区:小貌。⑬存:谓访求遗书,存其篇籍。 ⑭ 况于:当作“况以”(宋祁说)。被:犹覆。⑮放(fàng):放弃。郑:郑声。雅:雅乐。⑯寝:止息。
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于世①,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②,至与人主争女乐。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之③,又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④夫奢泰则下不孙(逊)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⑤,郑卫之声兴则淫辟(僻)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⑥。’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⑦,条奏⑧,别属他官。”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⑨“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⑩,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⑪,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⑫,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⑬,梁皇鼓员四人⑭,临淮鼓员三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⑮,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外郊祭员十三人,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⑯,兼给事雅乐用四人,夜诵员五人,刚、别柎员二人⑰,给《盛德》主调篪员二人⑱,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⑲,钟工、磬工、萧工员各一人⑳,仆射二人主领诸乐人21,皆不可罢。竽工员三人22,一人可罢。琴工员五人,三人可罢。柱工员二人23,一人可罢。绳弦工员六人24,四人可罢。郑四会员六十二人25,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张瑟员八人,七人可罢。《安世乐》鼓员二十人26,十九人可罢。沛吹鼓员十二人27,族歌鼓员二十七人28,陈吹鼓员十三人,商乐鼓员十四人29,东海鼓员十六人30,长乐鼓员十三人31,缦乐鼓员十三人32,凡鼓八,员百二十八人,朝驾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33。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34,诏随常从倡十六人35,秦倡员二十九人36,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楚四会员十七人,巴四会员十二人,铫四会员十二人37,齐四会员十九人38,蔡讴员三人39,齐讴员六人,竽瑟钟磬员五人,皆郑声,可罢。师学百四十二人40,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41其七十人可罢。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奏可。然百姓渐渍日久42,又不制雅乐有以相变,豪富吏民湛沔(沈湎)自若43,陵夷坏于王莽44。
①黄门:宦者之称。倡:古称歌舞艺人为倡。②五侯: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等同日封侯者五人。定陵:指淳于长。富平:指张放。③疾:憎恨。④郑卫之声:古代郑、卫等地的俗乐。儒家以为是淫声。⑤趋末背本:趋向商业而背弃农业。⑥放郑声,郑声淫:《论语·卫灵公》载孔子之言。⑦在经:合乎常道。⑧条奏:分条奏闻。⑨孔光: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⑩《嘉至》:乐章名。迎神庙门所奏。⑪骑吹:从行鼓吹为骑吹。 ⑫巴:地名。在今四川境内。俞:同“渝”。地名。在今四川重庆。⑬楚严:谓楚声卞急(陈直说)。⑭梁皇:沈钦韩曰:“‘皇’当作‘王’。《唐志》梁孝王筑雎城,击鼓为下杵之节。”⑮兹邡:即楚地之兹方(陈直说)。⑯族:杂也。《云招》:乐章名。⑰刚、别柎:皆鼓名。别柎,疑即搏柎。⑱《盛德》:即孝武庙所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篪(chí):古管乐器,七孔,似笛。⑲冬夏至:冬至、夏至。⑳磬(qìng):乐器。以玉、石或金属为材料,形状如矩。21仆射(yi):官名。汉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此官。乐府也有仆射。22竽:(yú):管乐器名。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中有竽。23柱工:主筝、瑟之柱者。24绳弦工:主调琴瑟之弦者。25郑:地名。在今河南境内。四会:与四方乐声会合。26《安世乐》:乐章名。27沛吹鼓员:王先谦曰:“上文所云沛中僮儿习歌风起之诗,吹以相和者也。”28族:杂也。29商乐:倡优之乐(沈钦韩说)30东海: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31长乐;官名。陈直曰:“长乐宫有钟室,见《韩信传》,盖有部分音乐,故设鼓员。”32缦乐:杂乐。33经法:常法。34象人:演员。35诏随常从倡:巡幸时随从之倡。36秦:地名。在今关中地区。37铫;疑是“鼗”(李奇、沈钦韩说)。或疑为“赵”,国名(吴仁杰说)。或疑为“跳”。陈直曰:“铫,疑跳字假借,《说文》,‘跳、蹶也。’为舞蹈之乐。前后所叙为国名之乐,此为变例。”38齐:地名。在今山东境内。39蔡:地名。在今河内境内。讴(ōu):歌唱。40师学:为学徒之乐人。41大官:主造酒。42(tóng)马酒:马奶酒。42渐渍(chán zi):浸润,引申为沾染、感化。43湛沔:与“沈湎”同。自若:依然如故。44陵夷:衰落。
今海内更始①,民人归本②,户口岁息③,平其刑辟④,牧以贤良⑤,至于家给⑥,既庶且富⑦,则须庠序礼乐之教化矣⑧。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⑨,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⑩。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百世可知也⑪。”今大汉继周,久旷大仪⑫,未有立礼成乐,此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为发愤而增叹也⑬。
①今:指班氏撰书之时。海内:天下;国内。更始:除旧布新。②归本:还务农业。③息:滋息,繁育。④平:公平。刑辟:刑法。⑤牧:谓统治。贤良:谓官吏。⑥家给:家家富裕。⑦庶:众多。⑧庠序:古代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⑨法象:郊法,模仿。⑩经纪:纲常,法度。⑪孔子曰等句:《论语·为政篇》孔子之言。礼:谓礼制。损益:废除和增加。十世可知:谓以后一百代,也可预先知道。⑫旷:空缺,荒废。大仪:指礼乐制度。⑬贾谊:本书卷四十八有其传。仲舒:董仲舒。王吉: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刘向:本书卷三十六有传。叹: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