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韫: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指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因物起兴。
②独标兴体:《毛传》注释《诗经》时,对“兴体”有特别注明。
③比显:比喻手法明显,也较易识别。兴隐:起兴手法隐晦,和比喻又有相似之点,不易识别。
④起:引起。
⑤切:切合。类:相似。
⑥微:隐。
⑦畜:当作“蓄”。蓄愤:积愤,兼激愤的感情。斥言:指斥的话。
⑧诗人:指《诗经》作者。有二:二指比兴两种手法。
《诗经》的内容深广,包含着风、雅、颂、赋、比、兴这“六义”。可是毛公给《诗经》作注,只注明某篇作品是用的“兴”法,难道不是因为通贯全书按照“风”、“雅”、“颂”来分类,而“赋”是直接铺陈手法前后相同,比喻也很明显,只有托物起兴比较隐晦吗?所以“比”,就是比附的意思;“兴”,就是起兴的意思。比附事理的,用贴切的类比方法来说明事物;因物起兴的,依靠含义微隐的事物来寄托情意。因为触物起情,所以起兴的手法得以成立;因为比附事理,所以比喻的手法得以产生。比喻就是怀着蓄积愤懑的感情来斥责,起兴就是用委婉的譬喻来寄托用意的意思。因为大概跟着时间推移情思的不同,所以诗人言志的手法有比喻和起兴这两种区分了。
①尸鸠(jiū):即鸬鸠,布谷鸟。
②发:阐发、启发。
③“浣衣”句:《诗经·邶风·柏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浣衣,洗衣。
④席卷:应作“卷席”。“卷席”句:《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⑤襄:当作“衰”。楚衰:指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怀王和顷襄王听信靳尚等奸臣谗言,疏远流放屈原。
⑥云:纷纷的意思,形容众多。
⑦信:当作“倍”。倍,即“背”。
观察起兴的寄托讽喻,措辞委婉而又自然成章,它所举的名物虽小,但取其相类之点以托喻的含义却很大。关雎鸟雌雄相配各自有别,所以诗人用后妃来比这种贞洁的德行;尸鸠鸟守巢坚贞专一,所以诗人用夫人来比拟这种节义。在用意上只取它坚贞专一这一点,不在乎它是平凡的飞禽;在德行上只看重它雌雄有别这一点,不必嫌忌它是猛禽。这些诗句虽然明白,但它们的含意不够显豁,所以要看了注才懂得。再说什么叫比喻?就是用一定的事物来比附,明白而确切地说明用意。所以《诗经》的作者用金和锡来比喻君子美好的德行,用珪和璋的配合来譬喻教导臣民,用螟蛉来类比教诲子女,用蝉噪来比喻描写殷的饮酒呼号之声,用衣服脏了也不浣洗来比拟内心的忧愁,用我的心不似席子那样可以卷收来比方心志的坚固,像这些贴切的形象,都是比喻的手法。至于说“麻布衣就像雪一样洁白”,“两骖马和两服马奔驰像合于舞蹈的节拍”,这一类例子也都属于比喻。战国时代,楚国衰败,楚顷襄王听信谗言,屈原忠烈而被流放,他因而继承《诗经》的义旨,创作了《离骚》,其中的讽喻兼用比喻和起兴的手法。汉代的创作虽然兴盛,可是辞赋的作者喜欢阿谀奉承,《诗经》《离骚》讽刺的传统丧失了,起兴的手法意义销匿亡故了。这时赋、颂就首先得到发展,所以比喻手法风起云涌,繁多而复杂,背离了过去比兴并运的法则。
①高唐:战国时期楚国作家宋玉的《高唐赋》。
②竽:乐器名,形似笙,有三十六簧。籁:孔窍发出的声音。
③焱焱(yàn):形容鸟飞的快。
④则:当删去。
⑤贾生:即贾谊。赋:当作“鸟”。《鵩鸟》:《鵩鸟赋》。
⑥纠纆(mò):用三股拧成的绳。纆,绳索。
⑦畜:养。
⑧络绎:接连不断。
⑨范蔡:范睢,蔡泽,都是战国辩士,都曾做过秦国的丞相。
⑩郑舞:郑国地方的舞蹈。
⑪以容比物:似当作“以物比容”。容,仪态。
⑫扬班:扬雄、班固。
⑬曹刘:曹植、刘桢。
比喻这种手法,在用做比喻的事物上没有一定的常规:有的用声音来比喻,有的用形貌来比方,有的用心思来比拟,有的用外在的事物来比譬。宋玉在《高唐赋》中说:“纤细的枝条发出悲切的声音,好似吹竽吹箫一样。”这就是拿声音来比譬的一类。枚乘《菟园赋》中说:“众多的鸟儿纷纷疾飞,好像点点尘埃间杂在白云里一样。”这就是拿形象来比喻的一类。贾谊《鵩鸟赋》中说:“祸殃与福气,跟三股绳纠结在一起没什么不同。”这就是用事物来比譬道理的。王褒《洞箫赋》中说:“优雅柔和,像慈父抚养子女一样。”这就是用箫的声音来比用心的。马融的《长笛赋》里说:“繁言缛辞,连续不断,就像范睢、蔡泽的辩说之辞一样。”这就是用音乐来比喻游说辩论的。张衡《南都赋》中说:“跳起郑国的舞蹈,就像蚕茧的抽丝一样。”这就是用事物来比拟人的舞姿的。像上述这一类例子,都是辞赋这种文体所争先运用的。往往注重用比喻的手法,渐渐忘掉用起兴,熟悉次要的比喻手法,抛弃意义重大的起兴手法,所以诗文创作就不及周代了。至于扬雄、班固这班人,曹植、刘桢以下的作家,他们图绘山川的状貌,描写云物的形影,没有不把比喻像织综一样交错地编织起来的,显示文采的,耸动视听的,全靠比喻来显示它的功效成绩。再有潘岳的《萤火赋》说,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光,“就像流动的金子在沙里闪烁”;张翰《杂诗》说,“青青的枝条好似集合在一起的翠玉”,都是用比喻手法。所以比喻的运用虽然各种各样,要以用得贴切合理最为重要,如果把天鹅刻画得像鸭子一样,那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①胡越:胡,胡人,在北方;越,越人,在南方。比喻相距很远。
②容:容貌,形象。心:指精神实质。
③涣:作“澹”。澹澹:水波动荡样子。
总结:
诗人兼用了比喻和起兴的手法,
感触事加以周密鉴别观览。
事物虽如北胡南越绝不相关,
运用比兴便近如肝胆紧连。
比拟形象抓住精神实质,
判断采用词语必须果敢。
攒积事物杂用比兴写成诗篇,
那文章就会合成滔滔奔流的河水。
《比兴》的“比”是比喻,“兴”是起兴,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这两种表现手法都和艺术现象有密切关系。本篇讲“比兴”这两种艺术表现方法及其和艺术形象的关系。对比、兴的理解,历来分歧较大。刘勰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意见对比兴传统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比兴”的意义及其关系。比是比喻,兴是因物起兴。这基本是对汉人比兴方法的总结。此外,又将比兴方法和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这是刘勰对该方法的发展。二、讲“比兴”的艺术表现特点,通过《诗经》《楚辞》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比兴”艺术方法在具体创作中的运用。三、专论“比”的类别及用“比”的基本原则。
《比兴篇》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比兴”的论文。刘勰总结了汉以来文学创作正反面的经验,对“比兴”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即“比兴”不仅是艺术表现方法,而且包含有艺术形象的萌芽。此外刘勰对“比兴”的运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拟容取心”的原则。“拟容”即要重视“比兴”的具体形象,“取心”即要重视形象所包含的意义,提取其精神实质。即要通过能表达实际意义的形貌,来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