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句第三十四

原文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

注释

宅情即分章本是音乐的一段这里指诗文的章节

局限划定疆界即把语言分化成多少句子

整体指各句组成章的整体

交通互相通达指句章关系是密切相通的

立言写文章著书立说

成章作“为章”

细致

振本而末从树根和树梢比喻字句和篇章的关系

知一而万毕庄子·天地篇“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一全部

译文

创作要把情意安排在合适的处所语言安置在适宜的位置上把情意内容安顿在一定的地方叫做分章把语言安顿好就叫做造句所以“章”就是明白的意思“句”就是分界的意思把语言分界就是把一个个字词联缀起来构成各自分别的单位把情意内容叙述明白就是总括所要包容的思想把它蕴涵在选定的体裁之中这样句和章的区域界限虽然互相不同可是却像有道理连接那样彼此相通人们的写作用字造句积累句子成为章积累章成为一篇全篇写的昭明卓著也是由于每章都没有瑕疵每章都写得明白而细致是因为每个句子都没有毛病句子写的清新挺拔也是由于每个字词都不乱用这就像振摇树木的根本枝叶就会随之而摆动一样懂得事物的根本原则各种各样的事例都可以概括进去了

原文
夫裁文匠笔篇有大小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若辞失其朋则羁旅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注释

离章分章

即“总义以包体”的“体”

际会遇合指取舍得当边际

舞蹈时的行列表位子

靡曼细致而拉长指摇曳

抗坠指高下同“亢”下降

断章取义摘取全篇中的一章或几句借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不管它原来的意思春秋时的外交使臣念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往往断章取义但就创作言需要前后文相互联系

原始要终见于周易·系辞下原意为探讨事物的始末这里指写作的从头到尾

鳞次如鱼鳞排列

逆萌预先萌生即伏笔预先考虑到萌芽

追媵追上文做陪衬指作呼应

脉注如咏贯注指文章内在的条理逻辑

跗(fū)花萼下的房花瓣外部下面的一圈绿色小片

羁旅滞留外乡

寄居

译文

创作韵文和散文作品的篇幅有大有小作品的章句或者分离或者合一它们的声调有缓有急这些都要随文章的内容变化而加以调配没有一定的规矩一个句子不管有多少个字词要把字词相互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作品的一章总括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了才能成为一个段落其中要掌握所表达的情意有时放开有时接住要切合命意例如舞蹈的回旋环绕要有一定的行列和位子又好比歌声婉柔摇曳要有忽高忽低的节奏考查诗人用诗句来比拟譬喻虽然是断章取义然一章一句都在全篇之中好比蚕茧抽出丝绪一样诗文从开始到结束在体制上必须像鱼鳞一样按秩序紧密排列行文开始的言辞就要为中篇埋下伏笔结尾的言辞要呼应前文语句的意旨所以能够做到文字像织绮的花纹那样交接内在的意义一脉贯通好像花房和花萼一样相互衔接首尾连成一个整体倘若辞句没有配合恰当上下脱节那就好像羁留异乡的旅客孤独无友叙述要是违反了顺序那就像漂泊寓居在外的人一样不安定因此造句切忌颠倒裁断分章要重视行文有顺序这本来是表达情意的要求无论韵文和散文写作中共同一致的要求

原文
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至于诗颂大体以四言为正唯祈父肇禋以二言为句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露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两体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

注释

条数分条述说分别说明

权节权宜变通的节拍诗经以四言为主三字五字句只是适应情势加以变通

祈父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的第一句是“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即圻父官名镇守封圻(边疆)军队的司马爪牙指虎士比喻武臣肇禋开始祭祀诗经·周颂·维清中有“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桢”

竹弹指传为黄帝时的弹歌

元首尚书·虞书载有元首歌“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喜”“起”“熙”押韵所以说是三言股肱指大臣大腿胳膊元首指舜百工即百官

洛汭之歌五子歌共五首基本是四言夏时国君太康的弟弟在洛水边上唱的歌

“六言七言”二句诗经楚辞中已有六言七言的句子诗经·大雅·召曼“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是助词不算字数

疑当作“二”两体指六言七言这两种诗体

情数指作品内容的多种多样指复杂运周运转不停周详

译文

至于章句的变化虽没有一定的常规而一句之中字数多少的作用可以分别说明四字的句短虽然密凑但音节并不急促六字句长虽然宽裕但音节并不迂缓有时变成三言五言的句子大概是适应情势变化的权宜节拍至于诗经这一类郑重的体裁以四言诗为正宗唯有小雅·祈父周颂·维清用了二言的句子考查二言诗开始于黄帝时代竹弹谣就是二言的歌谣三言诗是从虞舜时代兴起的元首诗就是三言的诗歌四言诗在夏朝时候多用洛汭之歌便是四言的诗歌五言诗出现在周代行露便是五言诗歌六言诗和七言诗夹杂在诗经楚辞中间运用这两种句式的诗歌体裁到西汉时才发展成为完整的诗篇由于情势趋向于复杂表达要求得更周详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长句的运用就逐渐代替了简单的短句

原文
若乃改韵从调所以节文辞气贾谊枚乘两韵辄易刘歆桓谭百句不迁亦各有其志也昔魏武论赋嫌于积韵而善于资代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观彼制韵志同枚贾然两韵辄易则声韵微躁百句不迁则唇吻告劳妙才激扬虽触思利贞曷若折之中和庶保无咎

注释

调节

“刘歆桓谭”二句刘歆桓谭二人一韵到底的作品已失传

积韵重复用同一个韵即“百句不迁”

“陆云亦称”三句陆云论韵的话见其与兄平原(陆机)书四言诗句一韵四句两个韵脚他也主张两个韵脚就转韵陆云陆机的弟弟

唇吻嘴唇

触思利贞构思顺利

将近差不多过失

译文

至于辞赋的改换音韵使适合情调是为了调节文辞配合气势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喜欢用两韵脚之后就改韵刘歆和桓谭的作品写了一百句也不换韵这也是各有自己的用意和志趣啊从前魏武帝曹操论诗对同韵的字用多了表示不满却赞美换韵陆云也说四言诗的转韵以四句一转为好看他对用韵的主张同枚乘和贾谊是相同的可是用两韵之后即改韵存声韵上就显得稍微有些急躁如果一百句都不换韵又太单调读起来嘴巴也会感到疲劳富有才华的作家能使音韵激荡抑扬这样虽然在用韵上很好地触动思想有利表达真诚的感情但不如加以折中根据具体情况变换音韵这样几乎可以保证在用韵上没有过失

原文
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于句外寻兮字成句乃语助余声舜咏南风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耶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扎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外字难谬况章句欤

注释

句外指“兮”字在韵脚后所以说句外楚辞·橘颂“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长”“像”是韵脚其“兮”字在韵脚之外

南风尚书·虞书中记载有南风歌其歌辞为“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削竹刺入嵌进扎句指嵌入句中的助词

常科常用的形式

没有实际的作用

回运婉转灵活的运用

外字实字之外的字指虚字

译文

再有诗经作者在句内用“兮”字楚辞中大量用了“兮”字而且“兮”字已可以用在句子之外考查“兮”字构成句子作为承接语气的成分乃是一种语助词用来延缓语气的虞舜咏唱的南风歌早就用了“兮”字了可是魏武帝曹操却不喜欢用“兮”字难道不是他认为“兮”字在文义上没有什么作用吗至于夫故这些虚词是句子开头的发语词是造句中的常用虚词也这些虚词是句末的常用助词照叙议的事理来看这些虚词似乎是闲余的就作用而言它们却很实在管用巧妙的作者善于回环婉转地运用使文辞更加严密将要在使用实词构成几句外又得到一个虚词的帮助实字之外的虚字的运用都不允许有谬误何况是实字构成的章句呢

原文
赞曰断章有检积句不恒理资配主辞忌失朋环情草调宛转相腾离合同异以尽厥能

注释

有定

离合即“离章(分章)合句(造句)”同异有同有异指章句的千变万化

译文

总结

断分章节有一定的法度

积句成章却没有常规

每个章节的内容要配合主题

用辞切忌不注意关系变得孤立

围绕思想感情来安排韵调

使文辞抑扬婉转相互发扬

从实际需要出发分章遣句

尽量发挥章句的功能

评析

章句的“章”沿用了诗经乐章的“章”用以指作品表达了某一内容的段落“句”是古代说话时一个停顿单位不是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句本篇讲文章写作中的分章造句

全篇分三部分讲章句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分章造句的基本原理讲章句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章句中的长短字数押韵及虚词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篇中刘勰强调章句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细胞是写作的基础要求文采交织于外脉络贯注于内结构严密首尾一体围绕这几点刘勰对句子的长短语气的缓急韵调的改从虚字的运用等都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