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郧县:明统治者在残酷镇压了规模巨大的荆襄流民起义后,于成化十二年(1476)设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郧西、保康等七县,治郧县,即今湖北郧县。
②畦(齐qí):田园中划分的小区。
③曹家店:今名同,在丹江口市北隅。
十一日 攀登仙猿岭。走了十多里,到枯溪小桥,属于郧县境,是河南、湖广布政司的分界处。往东走五里,有一片澄澈的池水,名青泉,不见水源从哪里流来,却见下游淙淙流淌。这地方又属于淅川县了。因为郧县、淅川两县边界互相交错,依照山势、溪流曲折划分,所以道路在两县之间穿行。走五里,翻过一道小蛉,仍然属于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股溪水滔滔不绝地从西南往东北奔流,大概是郧县中部流过来的。渡过溪水,往南登九里冈,越过冈脊往下走,为蟠桃岭。溯溪水沿山坞行十里,为葛九沟。又走十里,攀登土地岭,岭南边是均州境。从这里接连不断地翻山越岭,沿途桃花、李花缤纷,山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景色异常幽雅、艳丽。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溪流两岸的一块块稻田,高低分布得如同鱼鳞一样整齐,和山西、陕西一带的稻田不一样。只是途中所走的小路很狭窄,行人稀少,而且听说有老虎害人,太阳正要落山,于是就在坞中的曹家店住宿。
①均州:隶襄阳府,因武当山而著名,附郭县原名武当县,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境、汉水南岸的关门岩,修建丹江口水库时迁走。
十二日 行五里,登上火龙岭。下岭后顺着水流走出峡谷,四十里,下到行头冈。又走十五里,抵达红粉渡,汉水水势浩瀚地从西边流来,岸边苍壁悬空,清流环绕。沿汉水往东走,到达均州。静乐宫位于州城正中,占据了一半城,规模宏大、建筑庄严。把行李放在南城外,决定明天早晨登山。
①米襄阳:即米芾(fú)(1051~1107),宋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后迁樊城,后又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草店:今名同,在丹江口市西境,铁路北侧。
③遇真宫:在武当山北麓,武当山大门石制玄岳坊南一公里,殿内供张三丰坐像。
④玉虚:玉虚宫,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宫城之一,玉带河萦回,红墙环绕,碑亭高耸。据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在此扎营,至今仍称老营宫。襄渝铁路从旁边经过,并有老营宫站。
⑤回龙观:应即今元和观,系由老路上山必经之地。
十三日 骑马往南急行,石头路平坦宽敞。走三十里,越过一座石桥,桥下的水从西向东流,就是从太和山流入汉水的溪流。过桥后是迎恩宫,宫门向西。前面有一块书写着“第一山”三个大字的石碑,是襄阳人米芾的手笔,书法飞扬灵活,应当也是天下第一。又走十里,经过草店,从襄阳伸来的路,也在这里会合。道路渐渐朝西走,经过遇真宫,越过两处险要的地方往下走,进入山坞。从这里往四行数里,是去玉虚宫的路;往南向上登岭,则是去紫霄宫的小路。登岭。从草店到这里,一共走十里,为回龙观。遥望山顶,呈一片青紫色,插入云天,但相距还有五十里。满山都是高大的树木,夹在道路两旁,密布山上山下,上山如同在绿幕中穿行。
①太子坡:即复真观,今存,为登金顶的孔道。
②九渡涧:又称剑河。河上桥名天津桥,又称剑河桥,系三孔石桥,建于明永乐年间。
③紫霄宫:背倚展旗峰,为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有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两侧有dōng宫、西宫,崇台依山迭砌,殿宇雄,环境幽雅。
④造(zào):到,往。
⑤榔梅:果名。《襄阳志》:“榔梅在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寄榔树上,仰天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竟如其言。今树尚存。”
从这里沿山行走,下了又上,一共二十里,经过太子坡。又下到坞中,有座石桥横跨溪水,这是九渡涧的下游。往上为平台十八盘,就是去紫霄宫、攀登太和山的大路;往左边顺溪水往里走,就是溯九渡涧,到琼台观和八仙罗公院等处的路。攀登了十里陡峻的山路,就到紫霄宫所在地。紫霄宫前面正对禹迹池,背后傍靠展旗峰。平台层叠,殿宇非凡,特别高大宽敞。进殿观览、祭拜。从殿右往上攀,直接上到展旗峰的西面。峰附近有太子洞、七星岩,都没有时间光顾。一共走五里,经过南岩的南天门。放弃游南天门而往西走,越过岭,到榔仙祠谒拜。榔仙祠和南岩正对而峙,祠前有棵特别高大的榔树,一点树皮也没有,光滑地耸立着,没发一丝芽。旁边有很多榔梅树,也都高高耸立,榔梅花的颜色和桃花杏花一样深浅,垂丝的花蒂则是海棠花形状。梅树和榔树本来是山中的两种树,相传真武帝折梅花寄生在榔树上,形成了榔梅这奇异的树种。
①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通常指黄昏。
②金殿:武当山绝顶天柱峰海拔1612米,金殿即建在天柱峰顶,俗称金顶,为永乐十四年(1416)建。
③千户:金初置,为世袭武官,元、明相沿。明代卫所兵制设有千户所,驻守要地,统兵1120人,下分为十个百户所,统隶于卫。千户为一所的长官。
④提点:宋、元以来所设的官名,寓有提举、检点之意。明代仅有神乐观提点,管理道士。清代废。
⑤太和宫:在武当山天柱峰腰紫金城南天门外。转展殿内存元大德十一年(1307)铸的铜殿一座,系永乐十四年从天柱峰顶移此。
共走五里,经过虎头岩。又三里,到斜桥。陡峰悬崖,屡屡皆是,道路大多沿着峰崖之间的缝隙而上。走五里,来到三天门,过朝天宫,都是石阶路曲折地往上伸,两旁有铁柱悬索。从三天门到二天门,再到一天门,路大多取道山峰间的坳地,陡梯直上。路虽然陡峻,但石阶很整齐,有栏索牵引,不像登华山那样悬空飞越。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接近黄昏时,我竭尽全力登金顶,就是所说的天柱峰。顶上众多的山峰,都如同钟倒置、鼎峙立一般,成行成列地会聚在一起;天柱峰悬立在正中,独自突出于众峰之上,四周特别险峻。峰顶上有块平地,长宽都只有八尺到一丈。金殿峙立在平地上,殿中供奉真武帝及其四将,香炉几案都很齐备,全部用金铸造。朝廷设一个千户、一个提点在此监督,索取香金,这无异于qiǎo取豪夺。我匆匆忙忙想进殿叩拜,但殿门已关,于是下到太和宫住宿。
①鹄(hú):俗名天鹅。鹄峙:形容周围诸峰如天鹅引颈屹立恭候。
②天真:未受人世礼俗影响的大自然的原貌。奥区:中心、腹地。
③道流:道士。
④黄冠:道士所戴束发的冠为黄色,因此道士又别称黄冠。
⑤观(ɡuàn):道教的庙宇,即道观。大道观称道宫,比宫、观小者称道院。
⑥侔(móu):相同,齐等。
⑦漉(lù):渗。
⑧廉(lián)利:棱角锋利。
⑨南岩:上为危崖,下临深壑,为武当山中风景最美的一岩。现存元代建的天乙真庆宫,梁柱门窗全用石砌,仿木结构,故又称石殿。明建南天门亦存。
十四日 换衣服登金顶。游览叩拜完毕时,天空澄碧晴朗,往下俯瞰众峰,近处的好似天鹅引颈屹立,远处的层层排列,实在是大自然幽深玄妙的中心;于是沿三天门右边的小路下到峡谷中。这条小路没有石阶,也没有缆索,山峰散乱无序地各自耸立,小路在山峰间穿行,令人觉得特别幽雅。走了三里多,来到蜡烛峰右侧,涓涓泉水从小路旁溢出,下去是蜡烛涧。沿涧右岸行三里多,峰随着山转,再下就看见平整的山丘中有一块开阔地,是上琼台观。观旁边的几株榔梅,都有一人围抱那么粗大,满树榔梅花竞相开放,花色映照山冈,使山岩边绚丽灿烂。这地方幽雅到了极点,景物又特别不同寻常。我求要榔梅的果实,观中的道士闭口不敢答应。过了一会儿才说:“这是禁物。从前有人带出去三四枚,有数名道士因此受株连而家破败。”我不相信,索求得更起劲,道士取出几枚送我,都已变黑腐坏,而且叮嘱不要让人知道。等走到中琼台观时,我又索要榔梅果实,观主仍然辞谢,说没有。因为考虑到从下琼台观走出去,能去玉虚岩,便不能去南岩、紫霄宫,为什么要得一失二呢,不如仍然从原路上去,走到路旁泉水溢出的地方,往左翻越蜡烛峰,距离南岩应当比较近。忽然后面有人呼叫追赶,原来是中琼台观的小道士奉师傅命令,催我返回去。观主握着我的手说:“您渴求的珍贵树种,幸好有两枚,可以稍稍满足您的愿望。只是一旦泄露出去,罪马上就降临了。”拿出来后仔细观看,形状和金橘相同,渗出蜂蜜一样的液汁,金的外表、玉的质地,不是一般的物品。我真诚地道谢然后离去。又往上走三里多,直达蜡烛峰山坳中。山峰高低不齐,棱角锋利,人在峰间穿越,影影绰绰,仿佛山峰在晃动。穿越蜡烛峰后,沿着山崖转来转去,接连越过数重山崖。峰顶上的土、石,处处随地势变幻颜色。不一会听见教徒诵读经文的声音,于是抬头一看,峰顶悬立在遥远的上空,已经出到朝天宫右侧了。仍旧往上走,八里,到达南岩的南天门,赶忙去正殿祭拜。往右转到正殿背后,高峻的崖石镶嵌在空中,如同长廊悬空、阁道凌空,弯弯曲曲地延伸在山腰,下临无底的深壑,这就是南岩,也叫紫霄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天柱峰正好屹立在对面。从南岩返回到正殿左侧,顺着石阶在坞中走,有棵几人围抱粗的松杉,枝叶遮天蔽日,挺拔秀丽。一座平台孤悬而立,向四周眺望高峰,这是飞升台。傍晚回到朝天宫。用财物收买小道士,又得到六枚榔梅。第二天再去索要,没能要到。
①舆:肩舆,俗称轿子。舆者即轿夫。
②真武:原称玄武,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或龟蛇合体。后为道教所信奉,宣称他是古净乐国王的太子,在武当山修炼成仙。宋时因避讳,改玄为真,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③茜(qiàn):多年生蔓草,茎有刺,初秋开小黄花。根红色,可做染料,亦可供药用。
十五日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两景,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路不顺山涧行。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①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②五龙宫:在武当山天柱峰以北。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称五龙祠,历代皆重建。近代已大部被毁,现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古井、泉池。
③希夷:即陈抟(?~989),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隐居于武当山。太平兴国中出山,宋太宗甚看重,赐号希夷先生。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①悴(cuì):忧伤。
②浴佛后一日:相传中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设会诵经,并用香水洗浴佛像,故称这一天为浴佛节。浴佛后一日即中历四月初九日。
③寿:用物献给长者祝寿。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则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和莲子一般大,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采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太和山则是四面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森林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上到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遗,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而天气物象不一样。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不度的地方啊。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于是从草店起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在前篇的《游嵩山日记》中,作者开头便表达对太和山的“慕尤切”,他此番离家的“有方之游”的最终,是“朝宗太和”。令人从中觉得,他对太和山是多么的向往和崇拜!然而此篇游记,虽对太和的山水景观、道观宫楼等不乏具体详尽生动细致的描写,却并没有多少特别出色之处,也看不出多少特别的热情。在这方面,甚至远不如前面的雁荡山、黄山、九鲤湖、嵩山诸篇。这似乎有点出人意外。还令人觉得意外而有趣的是,作者对榔梅的钟情。除了对榔梅树“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的热情赞叹外,还详细记叙了他反复再三,“强人所难”地向道士索要榔梅果的过程。第二天的游程中,也还不忘关注:“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乃至游记最后,也以“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作结。似乎榔梅成了整篇太和游记的主线。其中流露出作者一种特别的趣味和性情,颇值玩味。游记末段,特别将太和与以往所游的华山、嵩山的树木作了对比描写,关注其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差异,可见其用心之切,观察之细。其中写太和由于“国禁”而使森林树木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嵩山则因“樵伐无遗”唯有“三将军”,流露出些许愤激之情。这愤激之情在十三日的“督以一千户、一提点,需索香金,不啻御夺”一语更为明显。这在整部游记中也较为少见。比较树木之后,又自然延及一路所见“山谷川原,候同气异”的比较描写,又由“桃雨柳烟”导出“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情”的愁思,以因此回家收束全文。整段文字,熔比较、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文笔纵横潇洒,优美流畅,更洋溢作者一腔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