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先秦诸子今译”丛书从时间上看正赶上由资治通鉴白话本出版而激起的古文今译热潮既是“潮”那就该归为“显学”这个名称总是不大入耳的而且在有的人看来将典雅古奥的国粹糟塌成浅俗不堪的白话无异于挖掘祖坟粗鄙无道只是这潮仍不可阻遏地热起来了起码说还有许多读者喜爱这种“下里巴人”的东西我常想既然老祖宗的东西各个时代都有人注而且注得好的都成了大师拿不大准的就多多益善地收罗先人的话充数号称什么经“注我”甚至自己不“注”一字尽得风流达到了“大美不言”的化境不但免遭物议反为同行相与乐道那么今天我们译成大白话不妨也可以冒充成一种注罢当然大潮一起免不了泛些泥沙残渣恰如这套丛书免不了多有注译上的错讹一样但潮落之后大浪淘沙或者会有精妙之作显露出来

先秦诸子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是读书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活跃少束缚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最为辉煌璀璨的时代可以说这个时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组成我们民族文化核心的儒释三大思想宝库就有两家半(因为佛教也中国化了)兴起于先秦可惜自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再没有重现过同样令人激动和向往的“百家争鸣”的自由壮观的局面先有暴君秦始皇因惧惮思想的伟力而“坑儒”继以汉武帝为了“役心”的需要采纳最长于给同类致命一击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百家终竟只尚一家儒家变成了儒教更可怕的是其后近两千年儒教与封建政体结合形成政教合一的形态大大方便了统治者“动口”不行就“动手”思想“教育”不奏效就施虐于肉体于是创造被扼杀了“万马齐喑”成为不争之实今天欣逢大力提倡“思想再解放一点”的盛世我们着手先秦诸子白话今译的工作也是奢望以绵薄(精神的东西毕竟不如物质的来得直捷快当此之谓“绵”学养太浅无能传其精髓达其要义此之谓“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国曾有过的光辉时代让更多的人歆享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神文明让更多的人汲取菁华走出蒙昧为中华的复兴增添一分力量

一个时期反传统文化成为时尚有的人动辄对传统文化大加挞伐仿佛民国初闹革命以为只要“咔嚓”一声将辫子剪掉耳濡目染浸淫五腑的封建污秽也随之而去类似的“战斗”从来没有成功过“五四”时力倡“打倒孔家店”现在不但没倒香火还甚于从前还有人辩护说那样做是为了“矫枉过正”这不禁使人回忆起物质生产一“过正”就诞生“大跃进”的教训我想精神文化的建设也不会例外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传统”就是十全十美的(持此谬论者也大有人在)只是既然“传”诸后代而成为“统”那就有它的合理性和它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固然与具体的时代和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甚至无法弄清是它在规定政治还是政治常常要利用它但是传统文化绝不等同于它们它是更趋于永恒的东西(如果不是伪文化)一个时代结束了一种具体的政治体制被更进步的取代了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可以增添新鲜血液可以芟除与生俱来或在时间长河中衍生的赘物但绝对无法结束它和取代它退后一步说吧来不及了解对象就挞伐所结出的果子一定也与来不及了解对象就歌颂同样苦涩也是我们译注先秦诸子的一个原因

这套丛书承蒙著名学者启功郭预衡两位老先生的关心我们深感荣幸北师大中文系郭英德先生和北京图书馆吴龙辉博士对本丛书的组织编译做了大量工作没有他们的努力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不可能的丛书最后由我审定由于学力不逮时间紧迫加之译注者水平不一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可以说这套丛书如果还有可取之处应该归功于学界前辈的指导和学养我只能望其项背的诸位先生的辛勤劳动而它的所有不足则应归咎于我的才疏学浅力不胜任

先秦诸子今译丛书主编 李双1992 年 8 月 21 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