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声音鉴第四章智慧启悟

人的声音如同人的心性气质一样各不相同通过人的声音而判断人的心性气质这样一来人的聪慧愚笨贤能奸邪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1辨音识才

曾国藩重用罗萱

罗萱字伯宜湘潭人父汝怀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曾任过芷江学训导候选内阁中书以学行闻于时著有湖南褒忠录罗萱生有夙慧工诗文书法能传其父学为诸生屡列优等倡导经世之学领湖南诗坛风骚数百年著名的封疆大吏贺长龄以“家风不可及”闻名遐迩的邓显鹤沈道宽对他都很器重

曾国藩奉命办团练招揽人才之时“湘乡奇伟非常之士争自创磨立功名肩相摩指相望”罗萱是最早应募到曾门的人之一传说当时每天都有百十人到营中报名曾国藩一一召见问询长短稍有才能的人都留了下来一天曾国藩已召见多人倦极不见客正在似睡非睡时忽听外面有吵声起身向窗外一望但见一位身材不高只穿一件单衣的青年人被守门人拦住青年人声音朗朗气质非凡但任凭怎样讲守门人仍不放行青年人也不气馁大有不见曾国藩不罢休的气势正在僵持之际曾国藩推门而出并喊住守门人对罗萱说“听君的声音爽朗圆润必是内沉中气才质非凡之人”遂将罗萱引入上宾之位俩人叙谈起来随后曾国藩立即决定让罗萱掌管书记日常文牍往还也一并交给了他

曾国藩率湘军东下时罗萱以亲老欲辞但曾国藩写信请他入府并说“今专足走省敬迓文旆望即日戒涂惠然遄臻无为曲礼臆说所误蟾蜍裹沙而不行於菟腾风而万里士各有志不相及也千万千万祷切祷切”咸丰五年(1855)曾国藩入南昌重整水师后进屯南康设置楚师三局制造弹药武器又设船厂建内湖水师四月罗萱随曾国藩经吴城南康六月在青山营次与塔齐布会商军务七月随曾国藩吊唁湘军著名将领塔齐布

塔齐布是与罗泽南齐名的湘军将领姓托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受都统乌兰泰器重由火器营护军升三等护卫咸丰六年(1856)发湖南以都司用次年秋以守长沙功署中军参将当时曾国藩用戚继光法训练士卒每当检阅步卒塔齐布都穿着短衣腿插短刀侍立一旁曾国藩很奇怪这位身材高大面身赤红的满族军官与之相谈大为赞赏及到他辖下的军中检查见其训练精严曾国藩退而叹息绿营兵有这样的已是凤毛麟角因此更加敬佩塔齐布但副将清德却忌恨塔齐布的才勇常在提督鲍起豹的面前讲塔齐布的坏话提督也不分青红皂白多次羞辱他曾国藩于是上疏弹劾副将举荐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并说“塔齐布将来如出战不力臣甘与同罪”咸丰帝为此革清德职加塔齐布副将衔塔齐布因此很感激曾国藩

塔齐布平时有愚憨无能之态及到战场摩拳切齿口流唾沫一副好似要生吞对方的架势尤好单骑逼近敌垒侦视虚实几次进入危境都转危为安

咸丰四年(1854)塔齐布以收复湘潭功超升湖南提督鲍起豹被革职塔齐布位至大帅后遍赏提标兵收人心并在左臂刺“忠心报国”四字得士卒死力每当深夜呼亲卒相语家事说到悲痛事相对涕泪以流塔齐布以严于治军并能与士卒同甘苦著称一次德化县令给这位大帅送了一张莞席塔齐布说“军士皆卧草土我睡莞席岂能安枕”立令退回该年底曾国藩正驻军南昌塔齐布驻扎九江隔庐山相望因太平军往来攻袭两人多日不通音信曾国藩为此十分焦虑除夕前一天塔齐布攻九江后因寡不敌众单骑败走乡间马陷泥潭中迷失道路后被一位乡农带回家中次日各军以塔齐布未回汹汹如所失士卒哭作一团曾国藩也悲痛不已三更时乡农将塔齐布送回曾国藩罗泽南立即而起光着脚出去相迎三人抱在一起以泪诉劳苦但塔齐布却谈笑自若地说“饿极了快拿饭给我吃”各营官都惊喜异常

咸丰五年(1855)夏曾国藩遣李元度率平江勇渡河攻湖口约定次日塔齐布攻九江使太平军腹背受敌清晨塔齐布忽患心悸而卒年35岁据说塔齐布每次战前都先让百名亲兵蒙面从中选一人为掌纛每战必胜死前的一个晚上选掌纛时有一纯施粉墨者塔齐布见之默然不悦勉强说“好纛授你了”第二天即卒七月十九日罗萱随曾国藩驰赴九江陆营吊唁塔齐布

咸丰五六年(1855-1856)间是曾国藩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军马倥偬而客居江西兵饷皆不宽足又受太平军石达开部不时攻袭常常是停泊船上不用说安生休息性命也时有不保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还必须经常奏报军中缓急而罗萱上马操剑下马走笔兼具文武形影不离是难得的人才曾国藩每有上疏罗萱皆操笔如流有时“警报骤逼势危甚”罗萱也“甘心同命”又时常调节诸将之间的矛盾使各当其意以去六年翼王石达开入江西攻陷瑞建诸郡省城孤悬罗萱领湘军三千人攻建昌城即破但太平军援军忽至都司黄虎臣战死城未攻下于是曾国藩又令其攻抚州将至又得知曾国华刘腾鸿等自鄂援江攻瑞州曾国藩又令他自抚州赴瑞合攻打在瑞州罗萱与刘腾鸿等与太平军展开了殊死战八战皆捷取得了瑞州战役的胜利曾国藩坐视瑞州后罗萱以久在军中遂向曾国藩乞假归湘中

不久巡抚骆秉章召罗萱治湘潭团练刘培元招罗萱至衢州与谋军事罗萱稍规大计皆不肯久留亦自以文士不欲竟弃科举屡应省试终不第同治元年(1862)拜曾国藩于安庆又至其从兄记名提督罗逢元于当涂也不欲久居家居后更加专心学问同治二年郭嵩焘升任广东巡抚屡召罗萱到广州委托他创立水师罗又谢归又同刘德谦领威信军防郴不久霆军叛勇溃入粤罗萱进屯乐昌地方官命增募威震军乱平而归从此罗萱不再关注兵事

罗萱是喜欢贡献才智又不愿仕进的人回到家乡后本想专心读书以写作终其生可是地方大员及同乡亲朋不断召其入幕他均婉言谢绝同治七年(1869)十一月既是同乡挚友而平生又很钦佩的黄润昌奉命入黔与记名布政使席宝田会同镇压起义经黄润昌再三请求罗萱入军营掌文案兼理营务处每天白天出外领队作战夜晚笔削奏牍

黄润昌原受曾国荃的赏识咸丰九年(1859)召入安徽军营当他千里迢迢抵至皖营时正值曾国荃已南还家中因无依靠便借居太湖药局不久生病想粗装逃出后被侍卫吴德水招入营就医礼部主事李榕当时在曾国藩处充营务与之相见十分高兴遂进入曾国藩的幕僚次年在攻打安庆战役黄润昌成功地策动了程学启反叛后帮李鸿章立足上海咸丰十一年又招抚皖南太平军立坤字前后营又立蔡字平字猛字诸营同治三年因随攻金陵加布政使衔

黄润昌得檄令已是腊月黔省极为寒冷罗萱到营后随即开赴清溪清溪是原邓子垣的军所安营扎寨后罗萱和黄润昌设水师作战守作大举进攻的准备湘军进入黔境后先后攻克铜仁遵义等五郡而南路进攻受阻罗萱与邓子垣一同到席宝田处请战同治八年(1869)三月黄润昌罗萱遇伏战死黄润昌年仅29岁罗萱43岁

罗萱貌温雅文翰流美而性极恬适从军十余年不趋便营利亦不图仕进至死时还是个知府著有仪郑堂文笺注二卷粤游日记一卷蓼花斋诗词四卷

耳大声洪玄烨立万世之业

我国现在的版图是在清朝康乾盛世奠定的我国的人口也是在康乾盛世突破一亿大关的那时的中国不但是亚洲最强盛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数得上的泱泱大国康乾盛世历时13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三个黄金时代它自康熙始经雍正至乾隆后期包括三朝而康熙则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康熙帝(1654-1722)即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这位治绩辉煌的大帝在位61年是中国封建帝王中亲政时间最长的一位

公元1661年正月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逝世于清宫养心殿顺治遗诏中指定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新皇年号康熙史称玄烨“天表奇表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徇齐天纵”

康熙帝继位时年仅8岁按照顺治帝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事四辅臣中鳌拜功高震主专横跋扈他欺皇帝年幼经常在康熙面前呵责朝臣甚至大吼大叫地与幼帝争论不休直到皇帝对他让步为止他主张“率祖制复旧章”事事遵照太祖太宗时的办法处理把顺治帝时的一些改革措施一一废除朝廷积习日深

四辅臣中的索尼年迈早死遏必隆依附追随鳌拜唯有苏克萨哈敢于抵制鳌拜但他一直处于受压制的地位公元1667年康熙已经14岁了按照祖制他可以亲政了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的第六天上疏请求隐退苏克萨哈上疏的目的一则表明鳌拜专横自己不得不退二则试图以自己的隐退迫使鳌拜遏必隆也相应辞职交权归政鳌拜自然明白苏克萨哈的用意他和同党一起编造苏克萨哈“背负先帝”“藐视幼主”等大罪24款将其逮捕入狱要处以极刑并诛灭全族康熙得到奏报坚持不允所请鳌拜怎肯善罢甘休他挥动拳头对皇帝无理连续上奏好几天康熙和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怕鳌拜因为这件事狗急跳墙造成国家的动乱最后只能妥协仅将磔刑改为绞刑其他的一切处置都照准了

冤杀苏克萨哈后鳌拜的气焰更加嚣张朝廷大臣虽更加不满但慑于他的淫威人人以求自保没有人敢于碰硬

康熙皇帝年少有志岂肯看到大权旁落江山毁在自己的手里他在祖母的指导下开始了计除鳌拜的各种准备

康熙先是采用“欲擒故纵”的麻痹战术故意给鳌拜父子戴高帽分别加封他们父子“一等公”“二等公”的爵位“太师”“少师”的封号使他们位极人臣树大招风更加孤立甚至连鳌拜图谋不轨都没有惊动他

有一次鳌拜称病在家玄烨便前去探视御前侍卫和托发现鳌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鳌拜床前揭开席子发现一把匕首鳌拜惊慌失错玄烨却“毫不在意地”说“刀不离身是满人的故俗不足为怪”当场稳住了鳌拜但康熙心中更加明白除掉这个恶魔绝不可掉以轻心

当时皇宫的戍卫都被鳌拜控制了于是玄烨特选一批忠实可靠的少年入宫以“练布库戏”(满语摔跤)为名另外组成一支可靠的卫队--善扑营这些少年都是贵族子弟每天和少年皇帝在一起练摔跤武功越来越好本领越来越大鳌拜入宫经常看到他们以为是些小孩子把戏久而久之也就不以为然了

有一次康熙皇帝得知鳌拜要进宫奏事便把善扑营的少年卫士集合起来对他们说“鳌拜作为先皇托付给我的辅臣不以国事为重处处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滥杀大臣甚至胆敢加害于我你们都是清楚的为了祖宗社稷必除此大患”他见小侍卫们群情激昂又说“你们虽然年纪轻轻可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我要靠你们除掉这个老家伙但他武将出身你们是怕他呢还是听我的”侍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齐声呼喊“独畏皇上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鳌拜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跨进内宫的门槛行至康熙近前还没站稳脚小侍卫看到皇帝发出的暗号一哄而上拳打脚踢连拉带拽将他打翻在地鳌拜什么阵势都见过却没见过这种对付他的场面起初还以为是这群小孩子跟他闹着玩呢他见到小皇帝那冷峻的面孔和“给我拿下”的威严指命才明白过来然而已经晚了他终于被擒拿归案了

康熙皇帝命康亲王主持审讯议定鳌拜“欺君罔上”等罪行30款他虽罪不容诛死有余辜但康熙念其效力年久军功显著遂免其一死他的死党则一网打尽一个少年皇帝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动一刀一枪智除大权奸朝野称赞后人评论康熙的机智果断时说“声色不动而除巨慝信难能也

从此他逐步地将中央和地方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得心应手地治理国家

康熙皇帝除掉鳖拜后又一个心结便是“三藩”问题他把这件事写成字条挂在宫里的柱子上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

所谓“三藩”就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这三个藩王他们原来都是明朝的重要将领投降清朝后在统一战争中为消灭明朝和镇压反清的农民起义立功封爵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地位最高

吴三桂这个钻营有术的人28岁就当上了宁远总兵是明朝镇守辽东的重要将领他在一次回京述职时以千金之资购得苏州名妓陈圆圆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陈圆圆为义军所得这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变色龙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扯起“为君父复仇”的遮羞布致书降清引清兵入山海关使清军得以长驱直入北京城由此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接着他为清廷从西北打到西南效尽了犬马之劳被封为“和硕”亲王平西大将军管辖着云南贵州

当时无论云贵两广还是东南沿海局势还很不稳定朝廷极需要他们弹压地方因此不惜给予种种特权希图以恩宠讨其欢心可是“藩”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致难以控制成了朝廷的威胁了

吴三桂是云贵两省的土皇帝地方大小官吏一律由他任免自行收税不但不上交朝廷每年还要从其他省税收中拨给他白银2000万两比国家总收入的一半还多老奸巨猾的吴三桂经常在所辖的民族地区挑起矛盾和冲突然后派出自己的武装去镇压借以向朝廷表示西南地区多事安边守土离他吴三桂不行他的五华山藩府富丽可比皇宫到处掠买美女整日拥姬宴乐作威作福慢慢地助长了他们与朝廷的离心力

康熙皇帝感到“三藩”的气焰日益嚣张要想实行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非撤藩不可康熙时刻都在寻找解决“三藩”问题的时机康熙十二年(1673)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多病为由主动申请撤藩“归老辽东”康熙抓住这个机会立即批准此举深深地震动了吴耿两人他们已看出朝廷急欲撤藩的意向惶惶不安为消除朝廷的疑虑先后被迫上章请撤而吴三桂根本无意撤藩毫无思想准备而且心存侥幸以为朝廷必予“慰留”不料弄假成真康熙朝纲独断力排众议同意撤藩

吴三桂始料不及又急又恨决定起兵对抗他身穿明朝的孝服把军队拉到永历帝(明桂王)的墓前磕头如捣蒜号啕大哭以此收拾军心他打出“复明讨清”的旗号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率大军经黄河北上一路所战连连告捷仅3个月便占领湖南全境前锋直抵长江南岸摆开了飞渡长江天堑直捣京师的态势这时他又改称“周王”南方6省被他全部占据

吴三桂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耿精忠叛于闽孙延龄叛于广西四川巡抚罗森等叛于蜀襄阳总兵杨来嘉叛于湖北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西北为之动摇河北总兵蔡禄父子策划于怀庆以谋泄而未逞更有甚者京师有杨起隆等数十人谋划攻占大内京城内数次起火谣言四布人心惶惶争欲躲避……是时“东南西北在在鼎沸”朝廷中有人主张以长江为界分疆而治向吴三桂求和

康熙采取了毫不妥协的立场从一开始他就迅速地作出反应断然决定尚藩耿藩停撤削除吴三桂爵位将其长子吴应熊逮捕不久即下令处死以寒吴三桂之心同时紧急调兵遣将分据要津积极防御先守而后攻以荆州为大本营沿长江布防阻挡吴军的正面进攻以山东兖州为适中之地接济南北以重兵驻杭州南昌等地全力挡住耿军攻势防止他与吴军合势战争的进程表明康熙的这一战略是正确的恰好击中了叛军的要害吴三桂的重大失误就是屯兵南岸不渡江军队的锐气随着时间的后延而低落下来他不愿远离云贵根本希图与清廷谈和划江为守得半壁江山在遭到康熙的坚决拒绝后仍全力固守湖南不进这就给事先毫无准备的清军以喘息的时间并使康熙从容调兵顺利实施其战略计划他利用“君临天下”的政治地位不仅动员全国奋起“讨逆”而且千方百计地分化瓦解吴的部属诱之以利晓之以理不断地削弱吴的实力而当吴军渐呈劣势时这种分化瓦解起到了军事上不能取代的作用

康熙十五年(1676)六月王辅臣在平凉被围后被迫接受了康熙的一再招降西北战事遂告结束康熙调其得胜之师疾速南下增援荆州十月清军攻入福建逼近福州耿精忠被迫出降从而剪除了吴三桂东南一翼次年已暗通清军的尚之信公开表态反吴迎接清军进入广州这时清军已完成了对吴三桂的战略大包围吴三桂已感到江河日下匆忙于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局势继续恶化他忧心忡忡于八月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瑶即位改元“洪化”吴三桂一死部属军心涣散斗志锐减屡战屡败退回云南

康熙不失时机地布置战略大反攻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三路大军会师于昆明城下长数十里一个月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粮食不继人心惶惶南门守将暗降清军里应外合昆明陷落吴世瑶服毒自杀其部属骨干人物或投降自杀或被俘处斩

康熙在平叛过程中为收揽人心和瓦解叛军的政治需要一再颁发诏旨阐明朝廷宽大为怀的政策但当获得完全胜利之时则改而采取严厉的手段欲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同年十二月以定“逆案”的名义对那些已赦免的叛乱骨干分子重新处理靖南王耿精忠被处以磔刑平南王尚之信以“逆罪”赐死王辅臣在康熙召他进京的途中自尽而死耿的长子尚的一个弟弟同时被斩首处死他们的部属凡属骨干分子皆处以死刑其副将以上将吏都被调进京逐个审查分别惩处至于其下军官和士卒皆发遣东北边疆充当站丁驿卒罚做苦役其子孙世代不得为官

历时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连同其他反清抗清的力量也一并被消灭了这就拔除了隐藏在统治集团中的敌对派别消除了各种隐患因此康熙对吴三桂叛乱的铁血镇压不仅是军事的也是一次政治与思想的大扫荡清王朝因祸得福它通过这场波及全国祸结六省的内战变得空前强大建立了稳固的统治

2听其言知其心

言既可听那么怎样“听其言”呢第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即指不能偏听一人之言而要多听众人之言不能只听其一面而应多方征求兼而察之第二“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是一句俗话但富含哲理即听话不可仅听其表面也不可“前耳进后耳出”一听而过而应听其实质听其含意而要如此必须加以具体分析这样无论是真话假话直话绕话旁敲侧击之话还是含沙射影之话都是可以听出一些味道而了解其真意的第三听其言而察其人语言无论怎样表达它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经过验证经常说真话的人必是为人忠诚实事求是之人经常说假话的人必是巧伪奸诈之人经常说直话的人必是性格直爽心直口快之人说话词意不明的人必是诺诺无为之人说一些朴实无华但富含哲理之言的人必是很有思想很有见地之人因此说话实质上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只要考察者出以公心从一个人的说话定能有所发现例如三国时陈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但曹操却从中发现陈琳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后来予以重用张辽被曹操捕获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却从中发现张辽是位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而当场释放委以重任而吕布虽武艺超群但一见曹即跪地求饶其声甚切但曹一听其言复忆其行即知其是反复无常贪生怕死之人当即处死可见“言为心声”只要慎听是会听出一些名堂来的

当然“知其心而听其言”与“轻言重行综核名实”并不矛盾这里强调的是察人不排斥“察言”“察言”是察人的一个方面而“察言”又与“信其言”不同“信其言”是有条件的“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证”“如其心而听其言”“有证之言”“知其心”之言可信而无证之言不“知其心”之言非但不可信还应从反面去理解它

在听言观行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众人观察孟轲有这样一段名言“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他告诫人们对贤者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李觏也认为不能仅凭“一人之举”而需众人“共举”(李觏集·安民策)

金世宗完颜雍曾说过“朕之取人众所与者用之不以独见为是也”(金史·世宗本纪中)即我选用人才时大家都推荐的才使用我并不认为个人的看法都是对的

二是长期观察李觏认为对德才的确定不能只凭一时的表现而需经较长时期的考察要“日观其德月课其艺贤邪非一时之贤久居而不变乃其贤也能邪非一时之能历试而如一乃其能也”(李觏集·安民策)

三是全面观察西汉邹阳认为识别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西汉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四是责求实效苏轼认为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苏东坡全集·议学校贡举状)

齐桓公兼听用管仲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襄公当政时因醉杀鲁桓公他的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因怕受到牵连所以分别同其师傅管仲鲍叔牙到鲁国和莒国避难

齐国国君无知被雍林人刺杀后齐国诸位大夫商议立君之事这时高奚等人暗中派人到莒国召回小白商议让其继位鲁国人听到无知的死讯后也发兵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并命管仲率领军队阻拦小白回国在进军的路上与小白的人马相遇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恰中小白的带钩小白装死而骗过管仲躺在车中立即奔回齐国继承了君位是为齐桓公小白即位后发兵攻打鲁国在乾地将鲁兵打败并送信给鲁国国君道“子纠是我的哥哥不忍亲手杀他请鲁国把他杀了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请你们交给我让我把他们剁成肉酱否则我将围攻鲁国”鲁国害怕便在笙渎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自请囚禁

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原想杀死管仲以报一箭之仇为此鲍叔牙对齐桓公说“我跟您已经很多年了今天您被立为国君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国君的地位虽然很崇高但是我没有本领再帮助您提高地位和荣誉了如果仅仅治理齐国有高奚和我两个人的辅佐就足够了如果您要称霸诸侯那非有管仲不可论本领他比我大很多所以管仲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地位就会提高你可千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呀”齐桓公非常奇怪地反问道“管仲亲自用箭射过我差点使我丧命我怎么还可以用他呢”鲍叔牙听后哈哈大笑并对桓公说“这就是他忠于自己主人的最好表现如果您能宽恕他重用他他也一定会像侍奉公子纠一样地侍奉您”于是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劝告便使用“佯召管仲欲报仇”的计谋将管仲要回齐国

当装载管仲的囚车到鲁国的北面边境时齐桓公早就派鲍叔牙在那里迎候他了管仲回到齐国以后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国而鲍叔牙则为副手管仲执政后与鲍叔牙隰朋高奚同心协力治理国家改革内政整顿军制发展经济救济贫穷选拔贤才使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到公元前656年齐国威望大大提高了齐桓公终于取得了霸主地位

齐桓公与管仲本有一箭之仇欲将其剁成肉酱方解心头之恨但经鲍叔牙的举荐说明齐国要想称霸于诸侯非管仲辅佐不可的道理后具有雄才大略的齐桓公不仅不杀管仲而且委以重任让其执掌国政实在是胆识过人如此这样的事没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卓识是断然办不到的

晋文公善听用勃辊

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年在位)名重耳又叫公子重耳晋献公次子献公妃狐姬所生献公嬖骊姬杀太子申生他被迫流亡在外19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被立为晋国国君为晋文公他即位后重用狐偃赵襄贾佗先轸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顿法纪加强战备同时尊重东周王室平定周王室王子带之乱迎周襄王复位几次出师救宋国并与楚军在城濮交战采取诱敌深入之法大败楚军尔后在践土会盟诸侯继齐桓公之后为春秋诸侯霸主

重耳刚当上国君之后不久有一天大夫狐偃领来一个叫勃辊的人向晋文公说是有机密事情向他报告可是当晋文公听说要求见他的是勃辊表现得十分生气原来晋惠公在位时非常害怕自己的王位被重耳夺了去因此他曾经委派勃辊去刺杀重耳勃辊当时非常认真地执行晋惠公的命令比原计划提前一天找到了公子重耳并一刀砍断了他的衣袖如果不是重耳跑得快早就被勃辊杀掉了所以这次当晋文公听说勃辊求见他时他非常生气他对侍从说“你们去对勃辊说我没有去抓他跟他算账已经够便宜他了他还有什么脸面来求见于我”那几个侍从向勃辊转达了晋文公的话勃辊听了以后笑着说“我还以为主公在外边奔波了十九年总该熟透了世情没想到还是这个样子我看如此下去弄不好还会倒霉呢现在他做了国君我想来效忠于他他却不接见我这对我来说不会损失什么只怕是我走了他的麻烦也就来了”侍从听勃辊这么说就赶快回去向晋文公如实报告狐偃也劝晋文公接见勃辊晋文公这个人头脑非常清醒灵活政治敏感性很强所以他经过考虑没有因往日的仇恨而意气用事于是立即决定召见勃辊

原来勃辊真的掌握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准备向晋文公报告晋文公在回国做君主之前原来晋惠公重用的宠臣吕省和邵芮两位大夫一直紧随着晋惠公想把晋文公除掉后来因为重耳有秦穆公的大军护送回国吕省郤芮二人知道敌不过秦军不得已便投降了重耳但是他们两人原是晋惠公的心腹因此他们感到晋文公做了国君是对他们的很大威胁所以就联络勃辊图谋发动叛乱杀死文公另立新君勃辊认为过去谋杀重耳是替国君办事现在既然重耳已经做了国君如果再搞叛乱杀君另立这样不利于国家于是就跑去向晋文公报告了这件事

由于晋文公事先撑握了吕省和郤芮的叛乱阴谋他便在叛乱发生之前以生病为由不去视朝暗暗逃到秦国躲避在晋国便由心腹大臣布置好了对付吕省郤芮的计策结果吕省郤芮的叛乱很快得到平息他们也被抓获

晋文公虽然成功地粉碎了吕省郤芮二人为首的叛乱但是他们手下还有很多党羽尚未清除后来晋文公准备把吕省邵芮的党羽全部捕杀他的大臣赵衰劝他说“乱党的头子已经除掉您应该宽宏大量如果一大批人再被杀掉恐怕会失掉人心甚至可能会激发出别的变故”晋文公听了赵衰的话感到很有道理所以便予以采纳下令大赦不再追究吕省郤芮余党的罪行但是吕省郤芮的党羽对于晋文公的大赦不敢相信这时很多谣言流行于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形势很不稳定晋文公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担心有一天晋文公正在宫内洗头守门卫兵进来向他报告说有一名叫头须的人求见晋文公听后十分生气地对卫兵说“这个头须十分可恶当年他把我们可害苦了今天竟然还有脸来求见我告诉他我不把他杀掉已经够宽容他了让他赶快滚蛋吧”原来晋文公当年流亡在外时头须是晋文公手下的一个小吏在晋文公最困难的时候他竟然把晋文公当时所有的金帛全部偷走逃跑了结果害得文公和他的随从们一度只能靠讨饭活命今天他来求见文公所以晋文公十分生气

卫兵把文公的话转达给头须可头须听后仍然不肯离去他说“主公因为宽恕了勃辊才能没有遭到吕省邵芮的毒手为什么不能宽恕我呢我既然来求见他就必然有我见他的道理”卫兵又把头须的话报告了晋文公文公听后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我的器量是太小啊”于是立刻召见头须

头须进宫以后先向晋文公认错赔罪尔后向晋文公说“吕省邵芮的余党实在太多杀不胜杀他们又感到自己罪恶太大所以不敢相信您的赦免如果不想办法恐怕是会出问题的”听他这样说后晋文公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便认真地请教头须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头须告诉晋文公说“当初我偷过你的钱财害得你受苦挨饿这件事晋国上下都清楚现在你为了让吕省邵芮的余党们能够相信大赦令可以从我身上做起让他们都知道你确实是一个不计前嫌的人

晋文公听了头须的谈话认为至情至理于是就赦免了头须并让头须做了自己的车夫还特地让头须驾车自己坐着车子连续几次到处游玩这样一来吕省郤芮的余党们都暗地议论他们说像头须这样的人晋文公不仅赦免他而且能够重用他看来大赦是真的了于是他们纷纷效忠于晋文公从而很快稳定了晋国的政局使经济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战国后期燕国被齐国打败燕王哙被杀太子平继位是为燕昭王(前311-前279年在位)他想招纳贤才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使燕国强盛起来以报国家之仇但是由于国小力弱难以雪先王之耻于是他便向郭隗先生求教求贤的方法和措施

战国策·燕策记载了燕昭王求教郭隗的史实郭隗对燕昭王说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屈己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跳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成就帝业的人以贤者为师要想成就王业的人与贤者为友若要想成就霸业的人便以贤者为臣如果是亡国之君则以贤者为奴仆真心实意地向贤者学习的人就能得到胜过自己一百倍的人如果自高自大背靠着桌子斜着眼睛指手画脚或是瞪着大眼随意打人骂人呼来喝去得到的便是只有仆役和奴隶这就是行大道得人才的方法郭隗又对燕昭王说大王如果能够广选国中的贤才并且亲自去拜见他们天下的贤才听说大王如此重视人才就会都纷纷来到燕国为大王效力

郭隗讲完求贤之道以后又向燕昭王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他说“古时有位国君想用一千两黄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得到国王身边的仆从请求出去买马在第三个月时得到一匹千里马但它死了仆从便花去五百两黄金把这匹死马买了回来回报国君国君闻听大怒道我所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处还损失了五百两黄金国君恼羞成怒扬言要杀仆从仆从说死马尚且要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认为大王是诚心肯出大价钱买马千里马就要到了大王等着瞧吧果然不到一年一共来了三匹千里马”接着郭隗对燕昭王说“大王若要求贤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任用何况比我还要贤能的人呢这些贤人就会迢迢千里来到燕国啊

另据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滑王出亡于外

这段话记述了燕昭王求贤的故事就是说燕昭王即位的时候正是燕国被齐国打败的危难之际为了报仇雪恨洗刷国耻昭王以谦恭的态度丰厚的财礼广招天下人才他对郭隗说道“齐国乘我国内部混乱的机会出兵打败了我们我深知现在的燕国国小力弱没有足够的力量报这深仇大恨但是我确实想得到一批有才干的人才来帮助我振兴国家以洗雪先王蒙受的耻辱这就是我的心愿你看是否有值得推荐的人选如有这样的贤人我要亲自侍奉他”郭隗说道“大王如果一定要想招贤纳士就先从我开始吧对我这样的人你如果能够做到以礼相待比我有才能的人哪能嫌道路遥远而不来呢”昭王听后认为确有道理于是便给郭隗改建一座漂亮的房子并把他当做老师一样以礼相待这件事一传播出去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自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还有许多贤土纷纷奔赴燕国另外燕昭王又亲自吊唁死者慰问孤寡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辞辛劳地治理国家

在众多贤能人才的辅佐下经过28年的努力燕国富强了起来士卒轻逸乐战于是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赵等国一起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占领了莒和即墨两座城池以外所有齐国的土地并把齐湣王逼得逃到国外去了

“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封建帝王尚能做到在今天各级领导更应能够做到以博大的胸怀广招天下贤能之士为国为民出力

泰山之大不舍泥土

李斯(前277-前208年)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曾经做过文书小吏后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学成之后便投奔秦国

李期到秦国后很快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被封为客卿在秦王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韩国害怕被秦消灭便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以此削弱秦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秦国发现了郑国的目的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遣间谍到秦做宾客刺探秦国的情报秦国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纷纷并建议秦王下令将其一律驱逐出去于是秦王嬴政便下令驱逐各国来秦的客卿

针对这一情况李斯便上书秦王反复阐明广泛使用人才和“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而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现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光关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从前秦穆公寻求有才能的人才在西边戎族那里得到由余在东面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找到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出生的而秦穆公却重用他们使他们帮助秦国吞并了20个小国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变法主张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因而使人民得到温饱国家得到富强老百姓愿为国家出力诸侯亲近服从还打败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广阔的土地开创了国富民强的局面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下了三川西并巴蜀北得上郡南夺汉中还吞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攻克楚国的鄢东占成皋这个险要的地区获得大片肥美的土地解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听从秦国的摆布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朝廷的权威堵塞了私人专权的门径逐渐吞并诸侯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功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因为重用客卿取得了成功从这些事例来看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如过去四位国君都拒绝客卿的帮助疏远这些人才不重用这些人才那么就会使秦国得不到好处更不会有今天的强盛和显赫的名声了

现在招纳人才就不是这样不管有才无才也不论可用不可用更不管其品德如何只要不是秦国人都要他们离开秦国凡来秦国的各国的客卿都要被驱逐这样看来你们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宝玉而轻视的是人才这样做不是平定天下和制伏诸侯的良策

鉴于上述原因李斯强调说“我听说土地宽广的国家粮食就多国家大人口也就多军队强的战士就能勇敢作战泰山之所以那样高大是它从不舍弃任何泥土的缘故河海之所以很深是它不择细流的原因当国君的要显示自己的美德就不应该抛弃广大人民因此不要分地区不要分内外只要团结和谐就会粮食丰足鬼神也会降福于你们这就是五帝三王在天下无敌的原因

秦王嬴政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认为李斯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将逐客令立即取消并封李斯为廷尉同时认为郑国修渠对秦国也有益处并让郑国领导将渠修完这就是有名的“郑国渠”

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是人是人才只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特别在今天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巨大作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为紧迫和重要这也是摆在各级领导者面前的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任务李斯在对选拔人才使用人才问题上提出的“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至今仍有借鉴作用值得各级领导者学习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以史为镜借鉴历史经验广泛地引进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具有实际意义

唐宣宗用人问政绩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与穆宗李恒为兄弟关系是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的叔父出生于810年卒于859年会昌六年(846)三月即皇帝位是为唐宣宗在位14年

宣宗李忱是一位宽厚待人的皇帝他喜欢走访民间由此得知他的下属在政治方面的优劣并从中提拔政绩优秀的官吏

有一次唐宣宗到北苑去打猎路过一片树林时看见8个樵夫刚打完柴正在休息闲唠唐宣宗便停住马走过去和樵夫们说起话来经过闲谈宣宗知道他们是泾阳县的人他便乘机问樵夫们“泾阳县令是谁”樵夫们回答“是李行言”又问“为政如何”樵夫们又回答“李县令为人正直敢作敢为有一次有五六个强盗抢劫百姓财物后怕官府查罪便躲进北司军营中李行言派衙役去抓强盗军营中的将领说什么也不肯放人李行言毫不惧怕冲进军营抓住了强盗并将藏匿强盗的将领打了几十大板还判处了强盗的死刑百姓们无不为之称快”唐宣宗听了以后将李行言的名字记在心中打猎回到宫中便将李行言的名字写在帖子上并将它挂在殿柱上

两年以后唐宣宗任命李行言为海州郡守李行言进宫拜谢皇恩唐宣宗问他说“卿是否在泾阳县当过官”李行言说“是当过二年泾阳县令”唐宣宗听后非常高兴吩咐左右说“取紫金赐予李行言”李行言非常纳闷不知为何要赐金于他但是又不敢随便问皇帝这时唐宣宗笑着对李行言说道“卿可知道朕为何赐金于你”李行言一听正是自己想知道又不敢问的事连忙奏请说“臣不知”唐宣宗命人从殿柱上揭下写有李行言名字的帖子拿给李行言观看并对他说起了事情的原委最后说这些紫金就是奖赏他的政绩的李行言听后非常激动决心尽力尽责以报效朝廷知遇之恩

又有一次唐宣宗到城西去打猎走到渭水边时看到在祠庙外围着一群百姓走近一看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者在设斋拜佛他觉得非常奇怪既不是斋日也不是祈风求雨的时节为什么要拜佛呢于是唐宣宗下马走进佛堂去向那些老者询问缘由一个老者告诉他说“我们是醴泉县的百姓县令是李君爽他治政有方体恤民情是个非常清廉的父母官但是他的任期已满我们想要留住他准备到郡府去请求再将他留任我们来此拜佛祈求佛爷保佑我们能留住李君爽”唐宣宗听后为有李君爽这样的下属所感叹回到宫中又将李君爽的名字写到了屏风上

唐宣宗始终没有忘记醴泉百姓拜佛求留李君爽的情景因此后来中书省两次呈报任免醴泉县令唐宣宗都未批准过了一年之后怀州刺史的职位空缺中书省请求派任唐宣宗亲笔写下御书“醴泉县令李君爽可任怀州刺史”对于一个小小醴泉县令宣宗能够如此了解使他的文武大臣大惑不解直到李君爽上任前来拜谢皇恩唐宣宗重赏了他并说起打猎遇到百姓求佛一事李君爽和文武众臣才明了其中的缘故

能否选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关键在于了解人才知人才能善任对于人才不了解不清楚有无才能和政绩也不知道那么用准用好人才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方面唐宣宗的做法值得借鉴

唐宣宗与令狐绚论面察刺史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中记载

令狐绚(字子直京兆华原人唐宣宗大中四年起为宰相在位10年)拟李远杭州刺史上曰“吾闻远诗云‘长日惟消一局棋’安能理人”绚曰“诗人托此为高兴耳未必实然”上曰“且令往试观之

上诏刺史毋得外徙必令至京师面察其能否然后除之令狐绚尝徙其故人为邻州刺史便道之官上见其谢上表以问绚对曰“以其道近省送迎耳”上曰“朕以刺史多非其人为百姓害故欲一一见之访问其所施设知其优劣以行黜陟而诏令既行直废格不用宰相可畏有权”时方寒绚汗透重裘

上述这段对话的意思就是说唐宣宗时宰相令狐绚拟定李远为杭州刺史唐宣宗对令狐绚说“我听说李远有这样的诗句‘长日惟消一局棋’他怎么能够去治理人民呢”令狐绚说“诗人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宣宗说“暂且让他到杭州上任试试看

接着唐宣宗下命令说刺史不得在地方上直接转任必须让他们回到京师由他当面考察其是否能够胜任然后才能得以任命令狐绚曾经把他的一位老朋友调到附近的州任刺史他这位老朋友没有回京师就顺路到任所上任去了宣宗看到他的表示感谢的奏章后就此询问令狐绚令狐绚回答说“因为他到任所的道路比较近所以直接去上任了免得回到京师还要迎送”宣宗说“朕鉴于各地刺史中很多人不适合担任这种职务是百姓的祸害所以想要一一召见他们当面询问他们的施政方针了解他们的德才情况是否称职以便进行提升或者降免可是我的命令已经颁布实行你竟敢置之不理你是宰相有权可怕呀”当时正值天寒气冷令狐绚吓得冷汗直流湿透了厚厚的皮袄

上面唐宣宗和令狐绚的这段对话是大中十二年(858)十月发生的事州刺史是地方的高级官吏不同于朝廷大臣皇帝可以通过日常临朝奏报及办理政务去接触了解他们唐宣宗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刺史的品德和办事能力采取了当面考察的办法这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了解人才的一种好方法确实值得当政者借鉴

明宣宗朱瞻基慎用人才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过不少历史盛期正如史书上所说“明有仁宣周有成康汉有文景清有康乾”“明有仁宣”便指的是明朝仁宗和宣宗时期把社会推上了太平盛世

明宣宗即朱瞻基明仁宗长子永乐九年(1411)立为皇太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1425年5月仁宗病死朱瞻基即皇帝位

朱瞻基即皇帝位之后逐步感到明朝旧制有许多弊端应该进行改革改革从何着手呢朱瞻基经过派出人员进行视察得知各州县的官员多是庸才更有一些人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并且进一步认识到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选拔官吏制度上的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过了一段时间吏部给明宣宗朱瞻基呈上一个关于任命苏州等九郡新知府的名单让其审批上早朝的时候明宣宗朱瞻基问吏部尚书说“你们对这九个人是否做了详细考核”尚书郭进出班回答说“苏州等九府历称最为难治的地方此番确定人选颇费斟酌”明宣宗问“那么这九个人选可以胜任吗”郭进不得不实说“并非最优秀的人选”明宣宗朱瞻基一听非常生气地训斥道“这么重要的事情是可以马虎的吗”郭进辩解说“官吏升迁限于资格因此受到限制如无圣上明示不敢越级选拔”朱瞻基听后一想祖制如此也不能只怪吏部于是说“那就将此事缓一缓吧”然后对其他大臣说“各部院负责官员都可以举荐人才只要你经过考察认为这个人德才兼备不论级别高低均可破格提拔只是朕所要的可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对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上述改革朝野上下互相传颂议论着但是文武大臣却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他们不荐不行荐出的不是人才也不行将来不胜任犯了律条要受到牵连只好认真仔细地去考察选拔人才

经过一段时间被推荐的人选名单和履历材料呈到了皇帝那里明宣宗又找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侍郎等人集体研究确定下来后再由吏部正式任命到任之前明宣宗又亲自一一召见他们鼓励他们秉公办事克勤克俭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并向他们明确指出如要发现某人贪赃枉法一律斩首

新官赴任后明宣宗朱瞻基又分别派出巡抚和都察到各地去考察他们的政绩半年后的考察结果表明这批官员都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政绩百姓也比较拥护例如苏州知府况钟到任之后不久就查处了多起州官的贪赃枉法事件对考察了解到的许多弊政都一一加以改革特别是通过访查了解到百姓感觉租赋过重于是对于苏州各县农民不合理的负担40万担租赋上报奏免减轻了农民的压力另外他不侵上峰亲自绑缚不法皇宫太监送往北京皇宫交皇帝处理对于他的事迹朝廷上下广为传颂宣宗十分注意广招人才为了表达他思贤求才的愿望他曾亲作猗兰操一首赐给大臣他在序中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兰之茂与众草为伍自叹生不逢时而作猗兰操朕今虑山林岩谷之贤亦有怀才不遇者故拟作此诗”诗中写道“兰生中谷兮晔晔其芳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嗟兰之茂兮与众草为伍呜呼贤人兮汝其予辅”在宣宗的大力倡导下文武大臣向宣宗举荐了大批清廉正直的官员出任府州长官他们多数为明王朝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经过上述选拔官吏的改革和实践明宣宗朱瞻基便下令以后选人用人均仿效此法

康熙坚持考察起用人才

康熙(1654-1722)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他是清朝很有作为的皇帝非常懂得治国安邦必须善于举贤用人的重要意义因此他始终坚持在考察之中擢用人才

康熙在位期间噶尔丹叛乱他三次率军亲征在三次亲征噶尔丹的战争中他对随军将领和官吏的实际能力亲自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察他从西路军主将费扬古巧设伏军大败噶尔丹取得重大胜利的过程中发现费扬古有勇有谋具有统帅三军领兵作战的指挥才能回来后便给费扬古晋升一等公(即封爵名称)在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发现绿旗总兵官王化行队伍整齐战功卓著因此在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便破格提拔王化行为军中总参同时对于那些无能的官吏如户部侍郎思格色等实施罢免有一次康熙命思格色去塞外负责挖井供水康熙问思格色一口水井大约能够供多少人马饮用思格色迟迟回答不出来于是康熙立即革去他的官职并当众指出“思格色为官昏聩无能心中无数令其居官何用

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巡行外地查访吏治体察民情他在巡行江南时路经河南某城当地官吏为了迎接圣驾整顿交通作出临时规定凡是皇帝要走的道路以划线为界分左中右三路通行左右两路官商百姓可以自由往来行走中路作为御道只供皇帝专行任何人不准走动并贴出布告命令官民皆知家喻户晓不得违犯否则依法严惩同时还派出典吏沿路巡视警戒布告贴出的当天中午一个官员冒犯规定骑马沿中路行走典吏对其进行劝阻他非但不听反而鞭打典吏并声称他是当今皇帝的太监这位典吏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立即喝令左右将这位太监拉下马来狠打50大板府台大人听说此事后认为一定大祸临头忙令左右给典吏戴上刑具等候皇帝处置康熙进城得知此事后马上召来典吏亲自为其取下刑枷并倍加赞扬当即宣布破格提拔典吏为四品巡抚

康熙二十四年(1686)张伯行考中进士经康熙面试后授予内阁中书职务不久又调中书科任中书康熙四十二年(1704)被任命为山东济宁道行政长官张伯行上任时正值当年闹饥荒百姓穷困潦倒无法生计张伯行立即把自己家里的钱粮运到灾区并赶制许多棉衣救济灾民康熙皇帝下了分道救灾的命令张伯行分管汶上阳谷两县他给灾民发放了22600多石救济粮为此布政使责备张伯行擅自做主并提出罢免张伯行职务的弹劾奏章张伯行对布政使的错误行径进行了严厉驳斥使弹劾风波得以平息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南下巡视赐给张伯行“布泽安流”的金榜不久提升张伯行为按察使1708年康熙皇帝再次南下到苏州巡视他对随从大臣们说“我听说张伯行为官十分清正廉洁这样的人才十分难得啊”当时就命令苏州所在地的督抚举荐贤能的官员但是这位督抚却没有举荐张伯行康熙皇帝于是召见张伯行说“我早就了解你他们不举荐我自己来举荐以后你居官而善天下的人就会明白我是知人善任的”于是提拔张伯行为福建巡抚赐给他“廉惠宣猷”的金榜

张伯行德才兼备为官清正廉明他在救灾中能够为灾民着想独自做主发放了大量救济粮这本是件大好事却遭到布政使的弹劾他刚正不阿毫不畏惧可谓有胆有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贤能之才却得不到他的上司苏州督抚的举荐如果不是康熙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慧眼那么张伯行这个人才也就只好被埋没

康熙皇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明君他深知人才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因此他非常善于从考察中发现人才并能大胆起用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为加强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乾隆私访任用贤才

清代乾隆即雍正帝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出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25岁即位85岁禅位89岁去世是历史上年龄最大也是有所作为的一位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无论在武功还是在文治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建树据统计在经济方面到乾隆中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全国耕地达到6000余万顷人口达到近3亿库存银两到乾隆五十五年已由康熙时的5000余万两达到了8000万两在疆土上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在这个境域之内除顺天府和盛京外还划有直隶(河北)等18个行省的内蒙古等几个边疆特区其国土的辽阔和国势的强大国内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联系都是以往任何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乾隆时期之所以取得上述丰功伟绩关键在于乾隆帝能够善于发现人才正确使用人才他在选拔人才时经常采用微服私访的方式去掌握他们的德才情况

当时常州有位杨瑞莲此人是乡间一儒善长篆隶之学蜇居乡里一直怀才不遇他有一位亲戚叫梁诗正在朝廷做官他便前往京师去投奔这位亲戚找点事做恰好此时朝廷开设了一个两清古鉴馆将内府所藏的古鼎尊彝壁等青铜器加以图绘并摹录铭文成书梁诗正便推荐杨瑞莲入馆充当缮写官这年8月13日馆中人多去参加乡试只有杨瑞莲一人留在馆中午后推门进来一位头戴青纱小帽的人徐徐来到杨瑞莲面前杨瑞莲不知此人是谁寒暄几句之后便坐下继续缮写文章这时这个人便和杨瑞莲随便闲谈起来这人打听到馆中其他人都去参加乡试后便问杨瑞莲为何单单留下来不去参加杨瑞莲回答说“唯恐内庭有传写之事所以留下来伺候”这人又问了杨瑞莲的姓名籍贯及何人引荐入馆等杨瑞莲便一一详告问了这些事后这个人就对杨瑞莲说“先生能将你写的东西拿给我看一下吗”杨瑞莲便拿出自己所写的东西送给这个人看这个人看后颇为赞赏正当此时几位内侍闻声寻来杨瑞莲才知此人原来就是乾隆皇帝杨瑞莲急忙连连叩头谢罪乾隆笑着颔首离去第二天他召见梁诗正说“你的那位亲戚杨瑞莲非常坦诚隶也很好不能参加乡试十分可惜可赏给举人”梁诗正顿首拜谢这样乾隆帝一个诏令杨瑞莲便也成了举人后来杨瑞莲为缮修两清古鉴做出了贡献书成之后被提拔为湘潭令以后杨瑞莲便以其善书自恃得罪了一名显宦这位显宦便寻机弹劾他乾隆闻奏立即朱批“杨瑞莲诚实人予所深知所参不准”便将原奏退了回去可见乾隆皇帝是多么爱惜人才如果执政者没有爱才之心那么人才怎么能够聚集其身边并尽心为其服务呢

3.辨声听音以知其人

“声音”在现代来讲是一个词一般不把它分作“声”和“音”来讲也有“声”和“音”的区别“声”与“音”各有所指各有侧重点还不能一概而论冰鉴分两章来分别论述“声”与“音”的特点

冰鉴认为“声”与“音”的区别是

人开口之时发出来的空气振动产生“声”此时空气受振动的密度大质量高发音器官最紧张闭口之后余下来仍在空气中振动而产生的是“音”此时空气振动密度已经减小发音器官已松弛下来是“声”传递的结果为“声”之余韵正如平常人们所说的“余音绕梁”冰鉴用“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这句话来表述这个意思

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

察其声气而测其度

视其声华而别其质

听其声势而观其力

考其声情而推其征

其中的“声气”略同于声学中的音量通过“声气”粗细察看人的气度“声势”相当于声学中的“音长”“声势”壮者其力必大“声华”相当于声学中的音质音色“声华”质美则其人性善品高“声情”相当于带感情的声音人的喜怒哀乐等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即心情状态

冰鉴中说“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前面谈到人的喜怒哀乐必在声音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地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那么“喜怒哀乐”又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喜如折竹”竹子由于它自身的韧脆质地的特点“折竹”就有哗然之势清脆悦耳又自然大方不俗不媚有雍容之态

“怒如阴雷起地”阴雷起地之势豪壮气迈强劲有力不暴不躁有容涵大度之态

“哀如击薄冰”薄冰易碎但破碎之音都不散不乱也不惊扰人耳有悲凄不堪击之像但不峻不急有“发乎情止乎礼”之态

“乐如雪舞风前”风飘雪舞如女子之临舞池而衣带飘飘不胜美态雪花飞舞之时轻而不狂不野柔美而不淫不荡具有轻灵飘逸的潇洒之态

钟响与锣鸣属于雄声即阳刚之声声音粗壮气势宏大然而“钟”声洪亮沉雄远响四方余韵不绝悦耳愉心所以为“贵”而“锣”声则声裂音薄荒漫沙嘶余韵了无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雉鸣与蛙鸣都属于雌声即阴柔之声声音轻细如旷野闻笛然而“雉”声清越悠长声随气动有顿有挫抑抑扬扬同样悦耳动听所以为“贵”而“蛙”声则聒聒噪噪喧嚣嚎叫声气争出外强内竭同样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从以上可知无论雄声还是雌声都有贵贱之分有的相书以雄声为贵而以雌声为贱有笼统不细不分清浊精细之嫌实为大谬

“远听声雄”是说其声有山谷之呼应表明其必气魄雄伟赋情豪放“近听悠扬”是说其声如笙管之婉转表明其人必多才多艺智慧超群“起若乘风”是说其声有如雄鹰之翱翔表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止如拍琴”是说其声如孔雀之典雅表明其人必闲雅冲淡雍容自如--以上皆为“声”之最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上”

“大言不张唇”(严格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大言却不大张唇”)是谨慎稳重学识深厚养之有素的表现“细言若无齿”表明其必温文尔雅精爽简当成熟干练--以上为“声”之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沉闷散漫有声无韵粗鲁愚妄之人其“声”大抵如此夜深人静群鼠偷食声急口利咯咯吱吱尖头小脸之人其“声”与此相似至于“字句相联喋喋利口”足见其语无伦次声无抑扬其人必幼稚浅薄无所作为“齿喉隔断喈喈混谈”足见其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其人必怯懦软弱一事无成--以上“声”相当然属于下等所以作者才不屑一顾地说“何足比较”

这一章文辞优美见解精辟很能体现曾国藩的文笔风貌曾国藩以应举发迹文人气息很浓厚深爱治学不但勉励家人儿子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自己也是清后期湘派文学的代表著述论学都有较大成就所编十八象诗钞与五代的萧统所编的文选一前一后遥相呼应都是古代文字整理汇编优秀的先本从这儿可窥见其文学才华的一斑

古有论声篇云夫人之有声如钟鼓之响器大则声宏器小则声短神清则气和气和则声润深重而倒畅也神浊则气促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故贵人之声多出于丹田之中与心气相通浑然而外达丹田者声之根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是知声发于根而见如表也若夫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勇而有节大如洪钟腾韵龟鼓振音小如玉水飞鸣琴弦奏曲见其色则猝然而后动与其言久而后应皆贵人之相也

小人之言皆发于舌端之上促急而不达何则急而躁缓而涩深而滞浅而燥火大则散散则破或轻重不均嘹亮无节或睚眦而暴繁乱而浮或如破钟之响败鼓之鸣又如寒鸦哺雏鹅鸭哽咽或如病猿求侣孤雁失群细如蚯蚓发吟狂如青龟夜噪如犬之吠如羊之鸣皆浅薄之相也男有女声亦贫贱女有男声亦妨害然身大而声小者凶或干暴而不齐者谓之罗网声大小不均谓之雌雄声或先迟而后急或先急而后迟或声未止而气先绝或心未举而色先变皆贱之相也无神定于内气和于外然后可以接物非难言有先后之叙而辞色亦不变也苟神不安而气不合则其声先后之叙辞色挠矣此不美之相也夫人禀五行之殂则气色亦其五行象也故土声深厚而木声高唱火声焦烈水声缓急而金声和润又曰声轻者断事无能声破者作事无成声浊者谋运不发声低者鲁钝无文清泠如江中流水者极贵发音洪亮自觉如瓮之响声主五福备

诗曰

木声高温火声焦

和润金声最富饶

言语却如深瓮里

水声圆急韵飘飘

贵人声音出丹田

气质喉宽响亦坚

贫贱不离唇舌上

一生奔走不堪言

声大无形托气而发贱者浮浊贵者清越太柔则怯太刚则折隔山相闻圆长不缺斯乃贵人远见风节身小声雄位至三公身大声小寿命折天声如破锣田产消磨声如火燥奔波无靠男儿声雌破却家资女人声雄夫位不宁

太情神鉴认为

人有声犹钟鼓之响若大则声宏若小则声短神清气和则声温润而圆畅也神浊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也

故贵人之声出于丹田之内与心气和通汪洋而外达何则丹田者声之根也心气者声之端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

若夫贵人之声则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有威若音大如洪钟发响音小似寒泉飞韵接其语则粹然而后动与之言则悠然而后应是以声之善者远而不断浅而能清深而能藏大而不浊小而能新余响激烈笙簧宛转流行能圆能方如斯之相并主福禄长寿

若夫小人之声发于舌端喘急促而不远不离唇上紊杂而断续急而又嘶缓而又涩深而带滞浅而带躁或大而散或如破鼓之声或如寒鸡哺雏尊似孤雁失群细如蚯蚓发吟大似寒蝉晚噪雄者如犬暴吠雄者似单雁孤鸣如斯之声皆为浅薄也或男作女声细者一世孤穷女作男声暴者一世妨害

古人认为人既然有五行之分声音也有五行之别照胆经指出

金声韵长清音响远闻完润则贵破则贱

木声韵条达初全终散沉重则贵轻则贱

火声韵清烈条畅不濡圆润而慢则贵焦破而急则贱

水声韵清响急长细则贵重浊则贱

土声韵厚重源长响亮远闻则贵近细则贱

关于声音和人的性格命运的关系总结如下

雌雄声大小不均主下贱

罗网声干暴不齐主贫贱

声音太轻主断事无能

声音如破主作事无成

声音混浊主谋运不佳

声音太低主鲁钝无如

声音太柔主性格怯懦

声音太刚主早夭少寿

声小身大主凶而早夭

声雄身小主位至三公

声如破锣主家业难立田产消尽

声如火燥主一生奔波无靠

男人女声主性格轻浮家资破尽女人男声主性格缺乏女性的温柔克妨丈夫声音清泠如涧中流水主大责声音响亮如瓮中之响五福俱备

4.言语察人名家集粹

通过语言来观察别人也是观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这里先追本溯源叙述一下易经·系辞中的“六辞”和孟子中“知言”的记载如下

易经·系辞下里说一个人将要背叛你的时候他的语言一定是惭愧歉疚一个人心中有疑惑的时候他的语言一定是支支吾吾躲闪逃避吉祥有福的人一定是沉默寡言躁动不安的人一定是唧唧喳喳说起来没完没了诬陷别人的人一定是讲话游移不定没有立场没有原则的人讲话一定是理不直气不壮唯唯诺诺

孟子·公孙丑篇里说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片面性在哪里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它的失误处在哪里不合正道的言辞我知道它与正道分歧之处在哪里躲躲闪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理屈之处在哪里

王伯厚所著困学纪闻里说“修饰言辞贵在心诚如果是内在的修饰就是心诚意恳如果是外在的修饰就是花言巧语了易经很重视言语系辞上以沉默而告终是培养其诚恳系辞下在“六辞”处结束用以考验其是否诚恳文辞并不仅限于言语而是包括古往今来语言文字”我认为易经的六辞之法既然是考验人诚实与否的办法孟子的四辞之说应该也不会是例外只不过孔子作易经·系辞的时候诸子百家还没有兴盛起来应该主要是通过言语观察人至于孟子的时代天下的学子不是信奉扬朱就是信奉墨子而且还有告子论述人性的言论许行重视农业的言论张仪公孙衍淳于髡之辈游说骋辩而且上述这些人大都有著作传世那么孟子“辞而辟之”的说法就仅仅是言语了但是言语却不能不包括在文辞之中下面列表示意

修其内--诚实--默而成之不言而行文辞--成德之人

修其外--巧诈--惭愧支吾多言游词屈穷

--将要叛乱的人心中有疑惑的人急躁的人诬陷他人的人

失其所守的人

按照上面的列表看来先民德行全备的人可以做到不言而信沉默恭行所以孔子看见温伯雪子而不发一言大概观察人开始时并不需要听他说话才予判断再次一等的才需要观察他的言语也就是论语所说“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人是听到他讲什么就信他会做什么”再次一等就是观察他的言语而不足以评判他的行为就是论语中所说“现在我对于一个人是听到他讲什么后再看他干什么”最下一等的就是看到他的行动众人都不相信但这已超出通过言语观人察士的范围了内在修养和外在修养的区别就是这样企图观人察士的人可以进一步考察

至于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语来断定一个人的贤能与否聪明愚笨祸患福气这样的历史事实很多例如春秋左氏传鲁襄公十四年记载卫国的国君“他真是一个奇才将军可以与他谈一谈如果觉得不满意再让他走也不晚”李恕让郑注去拜访王守澄开始王守澄还面带怒容等到交谈起来郑注能言善辩纵横捭阖所说的话都合乎他的心意于是王守澄顿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王守澄入朝做枢密使郑注于是很受重用御史李款上折弹劾郑注对内结交宦官对外结交大臣要求将他交付司法部门查办十天之内他接连上呈了几十个奏章王守澄知道后把郑注藏在于右军中中尉官韦元素等都非常憎恶郑注左军将佐李宏楚对韦元素说“郑注奸佞狡猾天下无双如果不能趁他在卵壳的时候除掉他一旦羽翼丰满肯定会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现在因为御史弹劾他藏在军中请让我以您的名义去找他就伪称您有口疾让他给治疗一下我们趁机抓住他”韦元素认为这样很好就让李宏楚去找他郑注来了以后先是点头哈腰接着奸佞的话语便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韦元素不知不觉地便握住了他的手显得很亲热听他谈话都忘了疲倦最后赠给他很多金银布帛并送走了他

汉书·儒林传·申公传皇上让使者在车上装上了布帛宝玉用蒲草包裹住车轮子赶着四匹马驾的车去迎接申公他的两个弟子赵绾王臧坐着轻便的驿车跟随接回后申公去参见皇上皇上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事情申公这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回答说“把国家治理好不在于说得多而是在于多做实事”这时皇上正喜好文章辞赋一类事听了申公的回答沉默了起来但既然已把申公召来了便任命他为中大夫安排在鲁邸居住商议政教之事太皇窦太后喜欢老子的理论不喜欢儒术她寻找到赵绾王臧的过错责备皇上说“这是想重新做新垣平啊”皇上因此废掉了政教之事撤了赵绾王臧的官职他们全都自杀了申公也因病免官回家几年后便死了

5.人性有别论辨有道

古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人物也是如此从性格上去分类或是从专长上去分类彼此的质性都不可能相同必有差别因为质性不同所以在谈话与辩论时必定会发生种种的偏差疏失与障碍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偏差分析其中的道理即可以用来认识人

刘邵认为天下有四理明识四理的人分为四家道理家事理家义理家情理家由于不明于理而会产生“情有九失”“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等在人物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困难由此而总结出通天下之理的八种能力即“八能之通”

话要说得妥当事情要处理得宜就必须讲求一个“理”字可是我们把一件事放在众人面前讨论很难获得一致的看法甚至有许多观点完全对立针锋相对互不退让导致不欢而散原来的讨论会到最后变成辩论会甚至发生观点战这种事现在从地方到中央都存在

为什么会演变成这种情况呢主要因为人多道理多之故人一多彼此材质不同所持的观点就会不一样甚至对立所以说“人才异则情诡”至于道理多你认为你有理他认为他有理如此就很难沟通了所以说“理多品则难通”

彼此无法沟通互不接受对立的观点那么要讲求意见上的统一就相当困难了在本节中讨论了以下几个主题

四部之理和四家之明

从自然人事的通常道理出发认为明智之人须个人心性与常理相合所谓“四理”即“道之理”“事之理”“义之理”“情之理”四者乃天地自然社会人事的基本原理人的素质合于这些道理才能有成所谓“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质理相应便有“道理之家”“事理之家”“义礼之家”“情理之家”亦即四家之明

道理指的是天地间自然之理周易·下经“盖日以中为盛日中则必昃月以盈为盛月盈则必食何也天地造化之理其盈虚每因时以消息”此句主要意思是太阳过中午就偏西(昃)月亮满之后就会缺(食)这均属道理

事理指的是政治社会之理刘晒注“以法理人务在宪制”法制是一种上层建筑这就有别于自然之理

义理指的是礼乐教化之理刘晒注“以理教人进止得宜”礼数之理与法制之理自然之理也不同

情理指的是世事人情关系一个人受外界影响心有所欲耳目为之而发动形诸言语那就是情理

一般说来哲学家讲“道理”政治家讲“事理”教育家讲“义理”企业家讲“情理”这四个理彼此意义不同也没有相同之处因此当我们与别人讨论或沟通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对方是属于哪一种“理”如此才能顺利地进行沟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四家之明和四部之理相对应分别是道理之家事理之家义理之家情理之家

由于人质性的差别才会产生四理的不同而人要体悟四理必须由心智之明在外部加以显现心智之明的显现就是质性的表现所以四理与质性相互配有心智就产生相应的道理随即就有相应的家道理之家质性平淡心灵性巧思维细腻因而最与自然沟通天地合一

事理之家质性机敏足智多谋行动敏捷能够迅速处理烦难之事

义理之家质性和平温顺儒雅在伦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善于分析礼教之得失

情理之家质性机敏对世间人情事故了解透彻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之变化

上述四家乃人物上之四大类型也是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具体之理他们所信的理不同如果一味以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就会在标准上有较大差异同时讨论一件事就会产生辩论

但如果注意各家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切磋互补不足之处再经公开讨论各个都做出一点让步还是能取得共识的

九偏之情和七似之流

前面所说的四家由于各据其理产生辩论同时也各持己见产生了九种褊狭性情即因“以性犯明”

由于人的性情各有所偏干扰道理之明于是便出现九种偏失

体别是以中庸为标准将人才分为十二种并指出其得失及其原因在于拘抗失度

这一章节则从人的才性与常理的关系说明才性的九种所偏九偏存在的原因在于“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老子说“内视为明”就是心智之明为一个人内心之写照内心质纯才会心智明

心智明相应的理才会明由于四家都应用自己的观点去论述人或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人才的标准各说各的话无法统一九偏之情就是介绍九种性格论人的特点与过失现分述如下

刚略之人比较粗枝大叶不能疏理细微其优点是处理大事弘大广博志向远大缺点是处理小事则放纵而疏狂

抗厉之人用意猛奋不能回旋商量其优点是原则性强遵守法令而公正无私缺点是变通少使事情难以进展

坚劲之人用意端确以讦为直喜好攻击别人的短处其优点是论理言语锋利往往能压倒对方其缺点是专挑别人的毛病丧失众人的基础

辩急之人一般性情较急躁废话多语言尖锐其优点是处理人事能追根究底而有精辟的见解其缺点是往往只在大事处着想而忽略了细小的事的重大原则

浮沉之人过于表面化喜欢东拉西扯缺乏深思其优点是闲聊时显得博学多才其缺点是谈论正事时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没有可取之处

浅解之人用意浮浅凡事不能深思熟虑其优点是听到一些精彩的言论就很快地加以模拟应用明而愉悦其缺点是对该言论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时却又嫌麻烦而不去做

宽恕之人反应缓慢思考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其优点是论仁义之时显得细心弘大又有规范其缺点是论及实务操作时由于迟缓而跟不上步伐

温柔之人用意温润不在美好与强毅上尽心尽力其优点是为人处世上讲求和平顺畅其缺点是遭遇难题之时就会显出他的软弱的一面而是往往用逃避的方法加以解决

好奇之人用意奇特其性格易接受新事物其优点是精于谋略不受礼法约束其缺点是依清道而论因不了解新事物形成浮夸习气

以上九种人都由于心智不同造成偏才他们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真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与九偏之情相关由于性情不纯一不通畅其流别便有七种似是而非的表现比如曲意迎合不知为知看似解悟其实不然等等这也是大众经常被他们所迷惑的七种似是而非之人倘若质性不精纯如前面所讲的会产生九偏三情但在另一方面显现于谈话之际则似是而非会产生七似之流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有人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很能制造气氛哗众取宠表面看来似乎能言善辩但实际是一肚子草包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这类的演说家我们要小心上他们的当

肚里有些才华但明明是学教育的却在政治外交法律军事各种问题上都讲得头头是道表面上看来似乎博学多能其实样样通就意味着样样都不精这类人以御用学者居多这是似若博意者

有人水平较低根本听不懂对方的言论却故意用点头等动作迎合对方装出听懂了的样子在有权有势的人身旁常出现这一类拍马屁的人这是似若赞解者

有人学问太差遇到问题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等别人全都发表完之后再跟随赞同附和应用他人的某些言语胡讲一通许多不学无术的学者即属此类这是似能听断者

有人无能力回答问题遇到别人质问之时故意假装成很精妙高深的样子避而不答其实是一窍不通有些官员遇到民众质问时常是不屑一答加以回避其实是不懂故意顾左右而言他即属此类这是似若有余有实不知者

有人一听别人的言论就感到非常佩服似懂非懂其实就是不懂这是似悦而不怿者

有人属江郎人物道理上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可仍然牵强附会不肯服输一味地强词夺理此种理不直气不壮的人在讨论场上处处可见这是似理不可屈者加内容

三失之说六构之难与八能之通

在此探讨一下论辩过程中存在的“三失”“六构”等状况以及八种类型的辩才所谓“三失”就是辩论时不考虑对方的特点和听众的心理状态所谈内容与主题相反相杂以及不善于运用比喻用一百句话说不清一个意思这三失是一般人在平时谈话中最易发生的疏失

辞胜者

在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理来胜人和以言辞来胜人的两种胜人方法以理胜人虽言语不准确但根据充分黑白分明就连细微处也解释得很清楚于是理直气壮使人口服心服以言辞胜人者是用诡辩的手段在言辞上获胜他掩盖事情的正确一面于是“求异则正失”辞巧而不可屈使人口服而心不服

不善辩论者

一般说来九偏之人辩论之时不外乎有三种状况一种持相同意见一种持相反意见一种则是既不相同亦不相反持相同意见的人彼此通晓对方的意见就像水流于河水持相反意见者彼此对抗水火不容既不相同又不相反者意见模棱两可故意显得宽宏开阔

善于辩论的人当他发现对方听不进去或无法说服对方时就会立刻停止自己的说话他会揣摩对方的心态采用迂回战术先说对方爱听的话取得对方赞同之后再逐渐把对方引到自己要讲的内容中去推销家常用“是的……但是”或“唱对方爱听的歌”的手法在现代商品经济时代这种技巧很实用

不善于辩论的人与别人辩论之时不是坚持相反的意见就是说一些模棱两可不着边际的话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对方进入自己的意图其实适得其反

不善喻者

善于晓喻的人言少而事明所以他用简单扼要的几句话就能说明繁杂的事情不善于晓喻的人洋洋洒洒了一大堆却连一件事也没说清楚这种人自己不知所云别人更是听不懂了

所谓“六构”即各人从自己的性情和立场出发以至辩论过程出现“辞构”“气构”“怨构”“忿构”“妄构”和“怒构”六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辩论场上质问驳斥的六种常见失误

辞构(言辞上的缺失)

善于诘问驳辩的人能够掌握辩论主题在获得胜利时就适可而止不善于诘问驳辩的人舍本而逐末不寻其重点而在靶上乱射这就是言辞上的缺失

气构(意气之争的缺失)

春秋时期曹刿论战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古时候作战击鼓进军击第一鼓时士气最旺盛击第二鼓时士气就衰退击第三鼓就没士气了

善于辩论的人最注重第一阶段士气高昂时攻击对方会避其锐气然后抓牢主题迂回缓攻等到对方士气衰竭之时就一举反攻

不善于辩论的人面对气盛之势不知避让而采用硬抵抗政策结果弄得双方头破血流此外这种人也会抓住对方一点小弱点加以攻击以挫其锐气此种硬碰硬或小题大做的方式容易造成言语上争斗的缺失

怨构(结怨的缺失)

双方在辩论中当对方出现失误之时不懂得紧紧监督着不放直言地指出对方之错误不会得理不饶人

不善于钉牢失误的人会紧咬对方的错误使对方难堪如此一来对方一则因面子问题反对到底二则怨恨逆结于心造成了对你的偏见

忿构(埋怨的缺失)

平常自己对某一主题思考研究久而久之乃有心得此种经过长期思索所得的论点很难在一场会议中用三言两语让别人知晓

自己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却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别人能理解这就会产生埋怨的缺失

妄构(妄言的缺失)

双方在诘问驳辩之时必须留意讨论的主题因为双方进入激辩时很容易离题这种情况在水平较低的辩论中更是常见

因此善于质问辩论的人必须时刻掌握主题当对方因激动而离题时就会设法引对方回到主题不善于质问辩论的人当对方因激动而离题时非但不设法挽回反而越离越远如此一来辩论就没任何意义了

怒构(愤怒的缺失)

每一个人内心在想事情之时就无法分心去听别人所讲的话这就是常说的一心不能两用就如刘劭所注“思心一至则不闻雷霆”因此在讨论会上经常可发现许多人在构思自己的意见时而听不进别人的讲话却要求自己发言时让对方听己之言实际上当自己发言时对方也在构思其自己的意见而没法听你所说的话如此一来彼此都没有听别人的话很容易产生误解双方会因误解而互指对方不讲道理这就是发生愤怒的根源

以上所列举的六种缺失在辩论场上经常会看到虽然有那么多的缺失但这些方法在辩论上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会让你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否则各陈己见而不质问的话就无法知道谁是可用的人才了

要解决谈话和辩论的缺失就必须具备“八通之能”所谓“八通之能“即“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辨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有这八种才能便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通八者只有一能的话便是偏才与此相应的偏才也有八种名物之才构架之才达识之才赡给之才权捷之才持论之才推彻之才贸说之才八能皆通的则是兼才之人此八能就是解决诘问驳辩之种种缺失的八种技能

善于辩论的人懂得适可而止得理让人绝不会得理不饶人这种人才算精妙高明啊

他们能聪能思能明能辞能捷能守能攻能夺兼具有上述的八能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之后才能识人倘若不能兼有八能只具备一能那就是偏才的人

谈活辩论在求理而人之通理受才性所决定才既殊途理亦异趣因此正确的辩论者应具备下列八种技能

耳朵能听懂对方的意思登高能赋听声音即能判断状况这是名物之才

思想能创制新理论天马行空无中生有创作思维不欠缺这是构架之才

眼睛能看出未来的机会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未来的趋势与时机这是达识之才

言辞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口齿清淅能言善道靠三寸不烂之舌能拒千军万马这是赡给之才

行动能纠正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缺点反败为胜这是权捷之才

防守能抵挡对方的进攻善于防守滴水不漏这是持论之才

进攻能打破对方的防守把进攻作为自己最好的防守这是推彻之才

找出对方的矛盾而攻击使对方观点自相矛盾最后投降这是贸说之才言语为心灵的表现因此从谈话与辩论之技巧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才能之人

刘邵接着述说通才之人辩论的十项技能及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心理原则并作为本章之总结

通才之人与通才之人讲话与辩论之时因为彼此均兼具八能所以心领神通简单几句话就能沟通通才之人与无才之辈谈话与辩论时则须耐下性子察言观色慢慢引导才能沟通其沟通的十个要领(亦即通才之人的十个辩论技能)如下

自己虽然聪明绝顶成竹在胸仍常准备退后决不卖弄自己的才华

好话说出口通理就停止对方说错了不必紧迫盯人咬住不放

一方面让对方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帮助对方多发挥其才能

谈话辩论仁义第一不借题嘲讽对方的短处也不借机炫耀自己的长处

与人交谈在取得对方的信赖之后才可讲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否则交浅而言深对方会认为你在诽谤他而不接受

不以声丑弃其善曲不以人愚废其嘉言对方再笨总有其聪明的地方应参考其优点而不能全盘否定

诘问驳辩或守或攻或进或退不论时机的掌握或是思考下判断都要极为恰当

顺对方的心气当对方气盛的时候要回避当对方气竭时就是攻击的最佳时机

辩论之时要使对方口服心服不是件易事在道理上如果已经获理不可盛气凌人得寸进尺

谈话辩论要心平气和不能只看对方的身份不为求名而讲道理辩论只是为了获得真理而已

具备上述十个要领才够资格与人谈话辩论处理繁杂的事物在实际中多加锻炼还是很容易掌握的这些为人处世的经验之谈予人甚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