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①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②
①“回首”二句:回顾西方的边境,形势渺渺茫茫。华夏种族向东迁徙,经历了多少艰难岁月。西陲:西面边疆。诗中指甘肃、新疆以西地区。星霜:星辰霜雪,一年一度转易,因以星霜指年岁。亦有艰难辛苦之意。清末以来,一些中外学者提出汉族西来说,时静安亦受其影响。20世纪考古大量发现,证实中原地区在远古时已有人类居住,西来说已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
②“何当”二句:什么时候能亲赴西陲,踏破一双草鞋来到昆仑山上,眺望遥远的故乡?何当:何时。昆仑:昆仑山。《周礼·春官·大宗伯》郑注:“礼地以夏至,谓神在昆仑者也。”西来说者每以此为据。此首咏华夏民族的来源。
二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①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②
①“两条”二句:两条云雾笼罩的山岭摩天拔地而出,迂回曲折的黄河绕着大地奔流。两条云岭:指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九曲:极言其曲折。卢纶《送郭判官赴振武》诗:“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
②“自是”二句:这里本是当年先民游牧的地方,曾产生过一位被称为伏羲的人物。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亦作“伏牺”、“伏戏”,也称为“包牺”、“炮牺”。《易·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地……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田以渔。”《汉书·律历志》载《世经》云:“作网罟以田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太平御览》表七八引《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牺生处。”仇夷:即仇池。在今甘肃成县。此首咏华夏先民在西北游牧时期的传说人物伏羲氏。
三
及及生存起竞争,流传神话使人惊。①
铜头铁额今安在?始信轩皇苦用兵。②
①“及及”二句:为忧虑自身的生存而引起种族间的竞争,流传下来的神话令人震惊。及及:忧愁貌。《萧笺》云:“诗中‘生存竞争’云云,当系从译本中得见。按严复所译《天演论》,刊前载吴汝纶序,知作于戊戌孟夏。然则,《天演论》甫问世,王氏抵沪即见之。其向往新学如饥似渴之情,不难想见。”严复译述赫胥黎的进化论著作《天演论》,1897年首刊于《国闻报》增刊《国闻汇编》上,次年成书出版。译著一出,“天演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语流传于当时知识界,静安亦深受其影响。
②“铜头”二句:铜头铁额的蚩尤如今何在?这才知道当时轩辕黄帝苦于用兵征战。铜头铁额:指蚩尤。《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天遗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近代学者多认为蚩尤为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为兵,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失败被杀。轩皇:即黄帝轩辕氏。居于轩辕之丘,依所居以为号,后世称轩辕黄帝。黄帝为古史传说中最早的宗祖神,被认为是华夏族的始祖。汉张衡《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此首咏华夏族始祖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四
澶漫江淮万里春,九黎才格又苗民①。
即今魋髻穷山里,此是江南旧主人。②
①“澶漫”二句:宽广的江淮原野万里春色,刚战胜九黎族后又降伏苗民。澶(dàn)漫:宽长、广远。九黎:上古部落名。《国语·楚语下》:“及少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韦昭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族也。”格:来,至。指臣服。苗民:《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苗民:即古苗族。《史记·五帝本纪》述尧舜时“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一说苗民为人名,九黎族的首领。
②“即今”二句:如今结着发髻居住在荒山野岭中的苗族,本来是江南地区的旧主人啊。魋(chuí)髻:结成椎形的发髻。
五
二帝精魂死不孤,嵇山陵庙似苍梧。①
耄年未罢征苗旅,神武如斯旷代无。②
①“二帝”二句:舜帝和禹帝死后,他们的精神魂魄也不孤单,嵇山中禹帝的陵庙跟苍梧中舜帝的陵庙相似。二帝:指舜和禹。舜为古史传说中的帝王,商代的始祖神。本东夷族的首领,后世儒家把他与帝尧并称,成为万世楷模的圣王。禹为夏族的首领,亦被后世奉为圣王。嵇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史记·夏本纪》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后人在会稽山前建大禹陵。苍梧:《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集解引《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皆相似,故曰九疑。”
②“耄年”二句:他们直到老年还没有停止过对苗族的战争,像这样的英明威武真是历代所无。征苗:古史中屡载舜、禹对苗族的征伐。
六
铜刀岁岁战东欧,石弩年年出挹娄。①
毕竟中原开化早,已闻铁镠贡梁州。②
①“铜刀”二句:东瓯的越族年复年只使用铜刀作战,北方的挹娄也是年复年用石制的箭镞进贡。东欧:即东瓯。郑樵《通志·氏族略》:“瓯氏,亦作欧。东瓯王之后也。”东瓯:古族名。百越的一支。相传为春秋战国时越国的遗族。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挹娄:古族名。肃慎之后。分布在今东北吉林、黑龙江一带。《国语·鲁语》:“肃慎氏贡矢石,长尺有咫。”韦昭注:“砮,镞也,以石为之。”诗中的“弩”当为误字。
②“毕竟”二句:毕竟还是中原地区开化得较早,在夏代时已有铁从梁州入贡了。铁:《史记·夏本纪》:“华阳黑水惟梁州……贡铁、银、镂、砮、磬。”郑玄曰:“黄金之美者谓之。”梁州:古代九州之一。今陕西南部一带。此首咏东南、东北及中原地区的开化情况。
七
谁向钧天听乐过,秦中自古鬼神多。①
即今《诅楚文》犹在,才告巫咸又亚驼。②
①“谁向”二句:是谁人曾在梦中听过钧天的神乐?秦中地区自古以来就崇拜众多的鬼神。钧天:天的正中,为天帝居所。《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病,五日不知人事,醒后,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又,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②“即今”二句:到如今《诅楚文》还留存,记载着向巫咸恳告后又向亚驼祈祝。《诅楚文》:秦国石刻文。
八
《春秋》谜语苦难诠,历史开山数腐迁。①
前后固应无此作,一书上下二千年。②
①“春秋”二句:《春秋》一书中隐晦的言词实在难以诠释,史书的开山之祖还应数司马迁。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由于它叙事过简,以致后世不少儒生对它猜度曲解,如颜延之谓其“正言晦义”,郝敬谓“说《春秋》者皆同射覆”,故王氏称之为“谜语”。腐迁: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他曾受过腐刑,故称“腐迁”。
②“前后”二句:像《史记》这样的著作实在是空前绝后,一部书贯通了上下二千年的历史。此首赞美司马迁在史学上的贡献。
九
汉凿昆池始见煤,当年赀力信雄哉。①
于今莫笑胡僧妄,本是洪荒劫后灰。②
①“汉凿”二句:汉代开凿昆明池时初次深挖见煤,当年的财力物力确实是非常雄厚啊。昆池:昆明池。汉武帝开狩三年在长安西南所凿的湖沼。《汉书·武帝纪》:“发谪吏穿昆明池。”颜注引臣瓒曰:“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赀力:资力。指财力、物力或人力。
②“于今”二句:现在我们不要嘲笑那胡僧在随便乱说,那池底的黑煤本来就是洪荒时期劫火的余灰。
十
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材世讵多。①
轻骑今朝绝大漠,楼船明日下牂牁。②
①“挥戈”二句:汉武帝挥戈征战,大大开拓了汉朝的领土,他的雄才大略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武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他曾对匈奴发动多次大规模进攻,收复河南地区,并在河西置郡。匈奴被迫远迁漠北。武帝又征服闽越、东瓯和南越,复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巩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轻骑”二句:今天刚派遣轻骑兵横跨大漠,明日又命令楼船沿江南下。轻骑(jì):轻捷的马兵。绝大漠:越过沙漠。《汉书·武帝纪》载,元朔六年,“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应劭曰:“幕,沙幕,匈奴之南界也。”臣瓒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绝。”楼船:有楼的战船。《史记·平准书》载,汉武帝为对越用兵,练习水战,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十馀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又设“楼船将军”的名号。牂牁(zānɡkē):水名。或曰即盘江。《汉书·武帝纪》载,元鼎五年,“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此首咏汉武帝南征北讨拓土的功绩。
十一
慧光东照日炎炎,河陇降王正款边。①
不是金人先入汉,永平谁证梦中缘?②
①“慧光”二句:佛教智慧之光向东方照耀,如赤日炎炎。匈奴的降王也正在河陇边境前来通好。慧光:破除黑暗、照彻一切的智慧之光。指佛教。《无量寿经》卷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降王:指匈奴昆邪王。《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二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款边:谓外族前来通好。
②“不是”二句:若不是武帝时佛像已先进入汉室,怎能验证永平年间明帝那一场与佛有缘的奇梦?金人:铜人。指铜铸的佛像。《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张守节正义:“金人,即今佛像。”永平:汉明帝的年号。梦中缘:《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此首咏佛教传入中国的缘起。
十二
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①
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②
①“西域”二句:西域地区纵横不过百城而已,张珰、陈忠等人的远略就不如甘英了。张陈:张珰、陈忠。《后汉书·西域传》载,汉安帝初,西域多事,“朝廷以其险远,难相应赴,诏罢都护,自此遂弃西域。”延光二年(公年123年)敦煌太守张珰上书陈三策,以先击匈奴为上计,出据柳中为中计,弃交河城为下计。尚书陈忠上疏,建议在敦煌置校尉,案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安帝接纳张、陈的建议,以班勇为西域长史,西屯柳中,西域复通。甘英:汉和帝时西域都护班超的掾吏。《后汉书·西域传》载,和帝永元九年(97年),“班超遣掾甘英穷西海而还。”两句意谓张、陈之谋划只不过局限于西域百城,而甘英的远略则直至西亚、欧洲。
②“千秋”二句:这千秋以来最雄伟的景象您知道吗--甘英站在黑海东头眺望着大秦国。壮观(ɡuān):宏伟的景象。大秦:古国名。古代中国史书上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十三
三方并帝古未有,两贤相厄我所闻。①
何来洒落樽前语:天下英雄惟使君。②
①“三方”二句:中国内三方并同称帝古来未有,而两位能人互相损害我却时有所闻。三方:指魏、蜀、吴三国。相厄:互相为难、迫害。《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高祖为项羽将丁固所窘,高祖急,谓丁固曰:“两贤岂相厄哉!”后杀丁固。
②“何来”二句:对饮时何来这样洒脱不拘的话语:天下英雄就只数您了!洒落:潇洒脱俗,不拘束。樽前:酒杯前。指在饮酒时。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蜀先主刘备曾为豫州牧,故曹操以使君称刘备。两句语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曹公:指曹操。本初:袁绍之字。此首赞美曹操爱重贤才的洒脱襟怀。
十四
北临洛水拜陵园,奉表迁都大义存。①
纵使暮年终作贼,江东那更有桓温。②
①“北临”二句:桓温北征到洛水,拜谒先帝的陵园,还上表请求迁都洛阳,心存民族大义。《晋书·桓温传》载,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自江陵北伐,收复洛阳,“谒先帝诸陵,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兼置陵令。”又提出“移都洛阳,表疏十馀上,不许”。降和元年(362年),又上疏请迁都洛阳,为士族所反对,不果。
②“纵使”二句:即使他晚年时终于沦为乱臣贼子,但试看江东的晋朝哪能再出现一个桓温!桓温(312-375):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字元子。桓温为一时权臣,曾废海西公,立简文帝。晚年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甚至欲窥伺帝位。《晋书·会稽王道子传》载,桓温之子桓玄,“尝候道子,正遇其醉,宾客满坐,道子张目谓人曰:‘桓温晚途欲作贼,云何?’玄伏地流汗不得起。”此首赞美东晋桓温北伐的壮志。
十五
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材。①
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②
①“江南”二句:在江南的六朝天子都是崇尚文学的词客,而在河北的北朝历代帝王都是大将之材。词客:擅长文辞的人。南朝的皇帝如宋文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梁简文帝、梁元帝、陈后主都颇有文学才能,有诗文传世。诸王:指北朝苻坚、拓跋、慕容垂、高欢、宇文泰等人。
②“乍歌”二句:北朝的军士才唱罢乐府的《兰陵王入阵曲》,又看到南朝湘东王收藏的图书化为灰烬。兰陵曲:《北齐书·兰陵武王长恭传》载,北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武王。与周军战,“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湘东:梁武帝第七子萧绎,被封为湘东王。好读书著述,诗赋绮丽。后在江陵即位,是为元帝。玉轴:卷轴的美称。指珍贵的图书。“玉轴灰”,谓图书被焚。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南史·梁本纪》载,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军围江陵,梁元帝无计可施,“乃聚图书十馀万卷尽烧之”。城陷,元帝被俘杀。末两句以兰陵王与湘东王作对比,兰陵习武,军士歌乐府而奏捷;湘东能文,图书成灰烬而亡身。此首以尚武的北朝与尚文的南朝对比。赞美北方雄强的人物。
十六
晋阳蜿蜿起飞龙,北面倾心事犬戎。①
亲出渭桥擒颉利,文皇端不愧英雄!②
①“晋阳”二句:李渊崛起于晋阳,终于成了真龙天子。他曾不惜低首倾心向突厥称臣。晋阳:今山西太原。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拜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于晋阳起兵反隋,攻陷长安。次年称帝。蜿蜿:屈曲貌。《楚辞·离骚》:“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飞龙:《易经·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疏:“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因以喻君主。陆游《题十八学士图》:“晋阳龙飞云,关洛万里即日平。”犬戎:先秦时戎人的一支。诗中指突厥。据《旧唐书·高祖本纪》及《刘文静传》载,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遣刘文静使于突厥始毕可汗,令率兵相应。刘文静对始毕说:“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大喜,出兵二千骑,献马千匹。
②“亲出”二句:唐太宗能亲自出渭桥与颉利约盟,后又擒获颉利,他真的不愧是位英雄。颉利:dōng突厥可汗。武德九年(626年)八月,颉利引兵南下,至渭水便桥之北。唐太宗轻骑独出,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军始退。贞观四年(630年),唐军出塞,大破突厥军,俘颉利至长安。《旧唐书·李靖传》载:“太宗初闻靖擒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太宗平定突厥,被尊为“天可汗”。此首歌颂唐太宗平定突厥的功绩。
十七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①
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②
①“南海”二句:南海上的商船来自大食国,波斯人在西京建起了祆寺。大食:古国名。即阿拉伯帝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哈里发遣使来朝贡。《旧唐书·西戎传》载,大食国在“长安中,遣使献良马。景云二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大食商人多居于广州和扬州,广州设有蕃坊,以供居住。西京:即长安。唐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祆(xiān)寺: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祆教,即拜火教。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唐贞观五年,有传法穆护何禄将祆教诣阙闻奏。敕令长安崇化坊立祆寺,号大秦寺,又名波斯寺。”此外,长安布政坊、醴泉坊、普宁坊、靖恭坊均建有祆寺。波斯:古国名。即今伊朗。
②“远人”二句:令远方来的人都有宾至如归之乐,这才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啊。如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晋文公为盟主时,修平道路,装饰宫室,隶人百官皆以本职接待宾客,“宾至如归,无宁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此首写唐代盛时的对外交流活动。
十八
五国风霜惨不支,崖山波浪浩无涯。①
当年国势陵迟甚,争怪诸贤说攘夷。②
①“五国”二句:徽、钦二帝在五国城中饱经风霜,惨不可支。崖山下浩荡无边的波浪覆灭了南宋小朝廷。五国:五国城。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后,囚死于五国城(即今黑龙江呼兰县)头。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军为元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宋帝沉海于此。
②“当年”二句:当年宋朝的国势已衰颓之极了,难怪那些学者要提出攘夷的高论了。陵迟:衰颓、没落。攘夷:抗拒异族入侵。《公羊传·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后世学者,当外患日深时每重申攘夷之说。《隐居通议·文章八》谓宋朝的道学家“方且雍雍然,峨峨然,交诵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赞攘夷复土之伟画”。此首咏北宋、南宋国势的衰微。
十九
黑水金山启伯图,长驱远摭世间无。①
至今碧眼黄须客,犹自惊魂说拔都。②
①“黑水”二句:蒙古人在黑水金山之间开创宏伟的霸业,他们发动远征,长驱直入,世间所无。黑水:古河名。即黑龙江。金山:即按台山。汉称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伯(bà)图:霸图。称霸的雄图。远:远征。
②“至今”二句:直到今天那些碧眼黄须的西方人,谈起拔都来还是惊魂不定。拔都(1208-1255):成吉思汗之孙。1236年,拔都为诸王之长,率军西征。蹂躏整个东欧,兵锋至今匈牙利、南斯拉夫一带。此首写蒙古西征的霸业。
二十
东海人奴盖世雄,卷舒八道势如风。①
碧蹄倘得擒渠反,大壑何由起蛰龙。②
①“东海”二句:那位在东海曾为家奴的丰臣秀吉,实在是盖世英雄,他在朝鲜国土上纵横驰骋,势似飘风。东海:日本位于东海之滨,因以指日本。人奴:奴仆。诗中指丰臣秀吉(1537-1598)。日本战国末期封建领主。他青年时曾为织田信长的从仆,称木下藤吉郎。屡立战功,成为信长麾下大将。后相继征服各地领主。统一日本。卷舒:犹屈伸、进退。八道:指朝鲜。朝鲜全国分为三都、八道。《明史·朝鲜传》:“倭遂犯全庆,逼王京。王京为朝鲜八道之中。”八道,即京畿道、平安道、黄海道、江原道、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咸镜道。
②“碧蹄”二句:当日李如松若在碧蹄馆中擒他回来,那么在大海中蛰伏的巨龙就无由兴起了。碧蹄:碧蹄馆。朝鲜地名。《明史·日本传》载,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连陷釜山、汉城、平壤。中国派名将李如松为提督率兵援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如松师大捷于平壤,朝鲜所失四道并复。如松乘胜趋碧蹄馆,败而退师。”大壑:大海。蛰龙:指日本。两句说,丰臣秀吉若被擒获,日本就不能兴起。按,丰臣秀吉在侵朝之前,已基本完成日本全国统一大业,并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推行新政策奖励新兴工商业。此首写日本战国末期武将丰臣秀吉的侵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