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六卷

原文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

译文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原文
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

译文

河东郡郡守王稽因犯通敌罪被判斩弃于市应侯范睢为此闷闷不乐昭襄王嬴稷在坐朝治事时发声长叹,范睢询问其缘故昭襄王说:“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了,国家内无良将,外却有许多敌国,我因此而忧虑!”范睢颇为恐惧,想不出用什么办法

原文
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怒,使人召之蔡泽见应侯,礼又倨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应侯谬曰:“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辱而身全者,下也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善”蔡泽曰:“然则君之主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曰:“未知何如”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曰:“不若”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危之!”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免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译文

燕国的客卿蔡泽听说了这件事,便向西进入秦国,先让人向范睢扬言说:“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之士,他一见到秦王,就必会使您为难,进而夺取您的位置”范睢很生气,遣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态度傲慢不敬,使范睢大为不快,因此斥责他说:“你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的相国,那就让我听听你的根据”蔡泽说:“吁,您见事何其迟啊!四个季节按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次序,各完成它的功能而转换下去您难道没有看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的下场吗这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范睢故意辩驳说:“有什么不可以的!这三个人的表现是节义的准则,忠诚的典范呀!君子可以杀身成名,并且死而无憾”蔡泽说:“人们要建功立业,怎么会不期望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呢!身命与功名都能保全的,是上等的愿望功名可以为后人景仰效法而身命却已失去的,就次一等了声名蒙受耻辱而自身得以苟全的,便是最下一等的了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全力忠于君主取得了功名,这是可以为人仰慕的但是闳夭周公不也是既忠心耿耿又道德高尚智慧过人吗!从君臣关系上说,那三人虽然令人仰慕,可又哪里比得上闳夭周公啊”范睢说:“是啊”蔡泽说:“如此说来,您的国君在笃念旧情不背弃有功之臣这点上能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哪一个相比呢”范睢说:“我不知道能不能比”蔡泽说:“那么您与商鞅等三人相比,谁的功绩更大呢”范睢说:“我不如他们”蔡泽说:“这样的话,如果您还不引退,将遇到的灾祸恐怕要比那三位更严重了俗话说:‘太阳升到中天就要偏斜而西,月亮圆满了即会渐见亏缺’进退伸缩,随时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求适应,是圣人的法则现在您仇也报了,恩也报了,心愿完全得到满足却还不作变化的打算,我私下里为您担忧!”范睢于是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昭襄王秦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十分喜爱他,便授与他客卿的职位范睢随即以生病为借口辞去了相国之职昭襄王一开始就赞赏蔡泽的计策,便任命他为相国但蔡泽任相国几个月后,即被免职

原文
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卿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崐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所从出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触之者角摧而退耳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必将来告,夫又何可诈也!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敌之者削,反之者亡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译文

楚国春申君黄歇任用荀卿为兰陵县令荀卿是赵国人,名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临武君回答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动向,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这即是用兵的关键方略”荀况说:“不是这样我所听说的古人用兵的道理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弓与箭不协调,就是善射的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协力一致,即便善御的造父也无法将马车赶往远方士人与百姓不和亲附国君,即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依附”临武君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用兵的人,行事疾速隐蔽,没有人料得到他会从哪里出动孙武吴起采用这种战术,天下无敌,不见得一定要依靠百姓的归附啊!”荀况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要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则仁人用的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欺骗之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的军队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属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离德的军队因此用夏桀的诈术对付夏桀,还有使巧成功或使拙失败的可能而用夏桀的骗计去对付尧,就如同拿鸡蛋掷石头,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故而仁人的军队,上下一条心,三军同出力臣子对国君,下属对上级,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哥哥,犹如用手臂保护头颅眼睛胸膛和腹部这样的军队,用欺诈之术去袭击它,与先惊动了它而后才去攻击它,是一回事况且,仁人若统治着十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将布及百里,若统治着百里的国家,他的耳目便将布及千里,若统治着千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这样,他必将耳聪目明机警而有戒备,和众如一因此仁人的军队,集结起来即为一支支百人的部队,分散开时即成战阵行列延长伸展好似莫邪宝剑的长刃,碰上的即被斩断短兵精锐仿佛莫邪宝剑的利锋,遇到的即被瓦解安营扎寨稳如磐石,顶撞它的,角即遭摧折而退却再说那暴虐国家的君主,他所依靠的是什么呢只能是他的百姓而他的百姓爱我就如同爱他的父母,喜欢我就如同喜欢芬芳的椒兰反之,想起他的君主好似畏惧遭受烧灼黥刑,好似面对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人之常情,即便是夏桀盗跖,也不会为他所厌恶的人去残害他所喜爱的人!这就犹如让人的子孙去杀害自己的父母,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此,百姓一定会前来告发君主,那又有什么诈术可施呢!所以,由仁人治理国家,国家将日益强盛,各诸侯国先来归顺的则得到安定,后来依附的即遭遇危难相对抗的将被削弱,进行反叛的即遭灭亡诗经所谓‘商汤竖起大旗,诚敬地握着斧钺,势如熊熊烈火,谁敢把我阻拦’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上足则下可用也上不足则下不可崐用也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其气力数年而衰,而复利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厄,忸之以庆赏,鳅之以刑罚,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使以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之道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故招延募选,隆势诈,上功利,是渐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也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譬之犹以锥刀堕泰山也故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泰誓曰:‘独夫纣,’此之谓也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若夫招延募选,隆势诈,上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夫是谓之盗兵,君子不由也

译文

孝成王临武君说:“对啊那么请问君王用兵,应该建立什么教令如何行动才好呢”荀况答道:“总的说来,君王贤明的,国家就太平君王无能的,国家就混乱推崇礼教尊重仁义的,国家就治理得好,荒废礼教鄙视仁义的,国家就动荡不安秩序井然的国家便强大,纲纪紊乱的国家便衰弱,这即是强与弱的根本所在君王的言行足以为人敬慕,百姓才可接受驱使,君王的言行不能为人景仰,百姓也就不会服从召唤百姓可供驱使的,国家就强大,百姓不服调遣的,国家就衰弱,这即是强与弱的常理所在齐国人重视兵家的技巧技击,施展技击之术,斩获一颗人头的,由官方赐八两金换回,不是有功同受赏这样的军队遇到弱小的敌人,还可凑合着应付一旦面对强大的敌军,就会涣然离散,如同天上的飞鸟,漫天穿行无拘无束,往返无常这是亡国之军,没有比这种军队更衰弱的了,它与招募一群受雇佣的市井小人去作战相差无几魏国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武勇的士兵择取时,让兵士披挂上全副铠甲,拉开十二石重的强弓,身背五十支利箭,手持戈,头戴盔,腰佩剑,携带三天的食粮,每日急行军一百里达到这个标准的便为武勇之卒,即可被免除徭役,并分得较好的田地和住宅但是这些士兵的气力几年后便开始衰退,而分配给他们的利益却无法再行剥夺,即使改换办法也不容易做得周全故而,魏国的疆土虽大,税收却必定不多这样的军队便是危害国家的军队了秦国,百姓生计困窘,国家的刑罚却非常严酷,君王借此威势胁迫百姓出战,让他们隐蔽于险恶的地势,战胜了就给以奖赏,使他们对此习以为常,而战败了便处以刑罚,使他们为此受到箝制,这样一来,百姓要想从上面获得什么好处,除了与敌拼杀外,没有别的出路功劳和赏赐成正比例增长,只要斩获五个甲士的头,即可役使乡里的五家,这就是秦国比其他国家强大稳固的原因所以,秦国得以四代相沿不衰,并非侥幸,而是有其必然性的故此齐国善技击术的军队无法抵抗魏国择勇武士兵的军队,魏国择勇武士兵的军队无法抵抗秦国精锐进取的军队而秦国精锐的士兵却不能抵挡齐桓公晋文公约束有方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约束有方的士兵又不能抵挡商汤周武王的仁义的军队,一旦遇上了,势必如用薄脆的东西去打石头,触之即碎况且那几个国家培养的都是争求赏赐追逐利益的将领和士兵,他们就如同雇工靠出卖自己的力气挣钱那样,毫无敬爱国君,愿为国君拼死效力,安于制度约束,严守忠孝仁义的气节情操诸侯中如果有哪一个能够精尽仁义之道,便可起而兼并那几个国家,使它们陷入危急的境地故在那几个国家中,招募或选拔士兵,推重威势和变诈,崇尚论功行赏,渐渐染成了习俗但只有尊奉礼义教化,才能使全国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所以用诈术对付欺诈成俗的国家,还有巧拙之别而若用诈术对付万众一心的国家,就犹如拿小刀去毁坏泰山了所以商汤周武王诛灭夏桀商纣王时,从容指挥军队,强暴的国家却都无不臣服,甘受驱使,诛杀夏桀商纣王,即如诛杀众叛亲离之人一般尚书·泰誓崐中所说的‘独夫纣’,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军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当可掌握天下军队尚能团结合作,当可惩治临近的敌国至于那些征召募选士兵,推重威势诈变,崇尚论功行赏的军队,则或胜或败,变化无常有时收缩,有时扩张,有时生存,有时灭亡,强弱不定这样的军队可称作盗贼之兵,而君子是不会这样用兵的

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荀卿曰:“知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事莫大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行吾所明,无行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怠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将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始终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 无旷,敬事无旷,敬吏无旷,敬众无旷,敬敌无旷,夫是之谓五无旷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旷,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译文

孝成王临武君说:“对啊那么还请问做将领的道理”荀况说:“谋虑最关键的是抛弃成败不明的谋划,行动最重要的是不产生过失,做事最关键的是不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反悔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追求尽善尽美所以制定号令法规,要严厉威重赏功罚过,要坚决执行遵守信义营垒辎重,要周密严固迁移发动前进后退,要谨慎稳重,快速敏捷探测敌情观察敌人的变化,要行动机密,混入敌方将士之中与敌军遭遇,进行决战,一定要打有把握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这些称为‘六术’不要为保住自己将领的职位和权力而放弃自己取胜的策略,去迁就迎合君王的主张不要因急于胜利而忘记还有失败的可能不要对内威慑,而对外轻敌不要见到利益而不顾忌它的害处考虑问题要仔细周详而使用钱财要慷慨宽裕这些称为‘五权’此外,将领在三种情况下不接受君主的命令: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令他率军进入绝境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令他率军攻打无法取胜的敌人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令他率军去欺凌百姓这些称为‘三至’将领接受君主命令后即调动三军,三军各自到位,百官井然有序,各项事务均安排停当纳入正轨,此时即便君主奖之也不能使之喜悦,敌人激之也不能使之愤怒这样的将领是最善于治军的将领行事前必先深思熟虑,步步慎重,而且自始至终谨慎如一,这即叫作‘大吉’总之,各项事业,如果获得成功,必定是由于严肃对待这项事业如果造成失败,必定是由于轻视这项事业因此,严肃胜过懈怠,便能取得胜利,懈怠胜过严肃,便将自取灭亡谋划胜过欲望,就事事顺利,欲望胜过谋划,就会遭遇不幸作战如同守备一样,行动如同作战一样,获得成功则看作是侥幸取得严肃制订谋略,不可废止严肃处理事务,不可废止严肃对待下属,不可废止严肃对待兵众,不可废止严肃对待敌人,不可废止,这些称为‘五不废’谨慎地奉行以上‘六术’‘五权’‘三至’,并恪守严肃不废止的原则,这样的将领便是天下无人能及的将领,便是可以上通神明的了

原文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其顺刃者生,刃者死,奔命者贡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译文

临武君说:“有道理那么请问圣明君王的军制又该怎样”荀况说:“崐将领建旗击鼓号令三军,至死也不弃鼓奔逃御手驾战车,至死也不放松缰绳百官恪守职责,至死也不离开岗位大夫尽心效力,死于战阵行列军队听到鼓声即前进,听到钲声即后退,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命令不准前进而前进,犹如命令禁止后退而还要后退一样,罪过是相等的不残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追捕不战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顽抗的人,不俘获跑来归顺的人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成为敌人了所以,不战而退的人生,相拒顽抗的人死,跑来归顺的人则被献给统帅微子启因多次规劝商纣王,后归顺周王而受封为宋国国君,专门谄谀纣王的曹触龙被处以军中重刑,归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与周朝百姓没有区别,故而近处的人唱着歌欢乐地颂扬周天子,远方的人跌跌撞撞地前来投奔周天子此外,不论是多么边远荒僻鄙陋的国家,周天子也派人去关照,让百姓安居乐业,以至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周王朝恩威所能达到的属国,没有不服从归顺的这样的君王即叫作‘人师’,即为人表率的人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就是指的这个圣明君王的军队施行惩处而不挑起战争,固守城池而不发动进攻,与敌对阵作战而不先行出击,敌人上上下下喜悦欢欣就庆贺,并且不洗劫屠戮敌方的城镇,不偷袭无防备的敌人,不使将士们长久地滞留在外,军队出动作战不超越计划的时间,如此,便使混乱国家的百姓都喜欢这种施政方式,而不安心于受自己国君的统治,希望这种君王的军队到来”临武君说:“你说的不错

原文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译文

陈嚣问荀况说:“您议论用兵之道,总是以仁义为根本,而仁者爱人,义者遵循情理,既然如此又怎么用兵打仗呢一切用兵之事都是为了争夺攻伐啊”荀况说:“并非像你所理解的这样所谓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恶害人的人义者遵循情理,正因为循理,才憎恶反叛作乱的人所以,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而不是为了争夺攻伐

原文
燕孝王薨,子喜立

译文

燕国燕孝王去世,子姬喜继位

原文
周民东亡秦人取其宝器,迁西周公于狐之聚

译文

周王朝的百姓向东逃亡秦国人夺取了周王朝的宝鼎重器,并将西周文公姬咎迁移到狐之聚

原文
楚王迁鲁于莒而取其地

译文

楚国考烈王将鲁国国君迁到莒地,夺取了鲁国的封地

原文
五十三年(丁未前254)

译文

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254年)

原文
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举国听令

译文

秦国将领率军讨伐魏国,攻占了吴城韩国国君前来朝见昭襄王魏国全国听从秦王的号令

原文
五十四年(戊申前253)

译文

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253年)

原文
王郊见上帝于雍

译文

昭襄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

原文
楚迁于钜阳

译文

楚国迁都至钜阳

原文
五十五年(己酉前252)

译文

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252年)

原文
卫怀君朝于魏,魏人执而杀之更立其弟,是为元君元君,魏婿也

译文

卫国卫怀君到魏国都城大梁朝见魏王,魏国人将他抓住杀了,另立他的弟弟为卫国国君,是为元君而元君是魏王的女婿

原文
五十六年(庚戌前251)

译文

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

原文
秋,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以子楚为太子赵人奉子楚妻子归之韩王衰入吊祠

译文

秋季,秦昭襄王去世,子嬴柱继位,是为孝文王孝文王尊奉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立子嬴异人为太子于是,赵国人便将嬴异人的妻子儿女送回秦国韩国国君则穿着丧服来到秦国,入殡宫吊唁祭奠昭襄王

原文
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反而言于燕王曰:“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王怒群臣皆以为可,乃发二千乘,栗腹将而攻,卿秦攻代将渠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攻之,不祥师必无功”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王之绶,王以足蹴之将渠泣曰:“臣非自为,为王也!”燕师至宋子,赵廉颇为将,逆击之,败栗腹于,败卿秦乐乘于代,追北五百余里,遂围燕燕人请和,赵人曰:“必令将渠处和”燕王使将渠为相而处和,赵师乃解去

译文

燕国国君姬喜派使臣栗腹与赵王缔结友好盟约,并以五百金设置酒宴款待赵王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了,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可以去进攻赵国”燕王召见昌国君乐,询问他的意见乐回答说:“赵国的四境都面临着强敌,需要四面抵抗,故国中百姓均已习惯于作战,不能去攻伐”燕王说:“我可以用五个人来攻打赵国的一个人”乐答道:“那也不行”燕王大怒群臣都认为可以出兵攻赵,燕王便调动两千辆战车,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城,一路由卿秦率领,进攻代地大夫将渠说:“刚与赵国交换文件订立友好盟约,并用五百金置备酒席请赵王饮酒,而使臣一回来就发兵进攻人家,这是不吉利的,燕军队肯定无法获取战功”燕王不听将渠的劝阻,而且还亲自率领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随大军出发将渠一把拉住燕王腰间结系印纽的丝带,燕王气得向他猛踢一脚,将渠哭泣着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大王您啊!”燕国的军队抵达宋子,赵王任命廉颇为将,率军迎击燕军,在击败栗腹的部队,在代战胜卿秦乐乘的部队,并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只得派人向赵国求和赵国人说:“一定得让将渠前来议和才行”于是,燕王便任命将渠为相国,前往赵国议和,赵国的军队方才退走

原文
赵平原君卒

译文

这一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去世

原文
孝文王 元年(辛亥前250)

译文

秦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

原文
冬,十月,己亥,王即位三日薨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

译文

冬季,十月,己亥(初四),孝文王正式登王位但孝文王在位仅三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嬴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嫡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尊奉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原文
燕将攻齐聊城,拔之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馀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为陈利害曰:“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将何为乎”燕将见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遂自杀聊城乱,田单克聊城归,言鲁仲连于齐,欲爵之仲连逃之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译文

燕国的一位将领率军攻克了齐国的聊城但是有人却在燕王面前说这个将领的坏话这位将领因此而据守聊城,不敢返回燕国齐国相国田单率军反攻聊城,为时一年多仍然攻克不下齐人鲁仲连便写了一封信,捆在箭上射入城中给那位燕将,向他陈述利害关系说:“替您打算,您不是回燕国就是归附齐国而现在您独守孤城,齐国的军队一天天增多,燕国的援兵却迟迟不到,您将怎么办呢”燕将见信后低声哭泣了好几天,但仍然犹豫不决他想还归燕国,可是已与燕国有了嫌隙想投降齐国,又因杀戮俘获的齐国人太多,而害怕降齐后会遭受屈辱于是长声叹息着说:“与其让人来杀我,宁可我自杀!”便自刎身亡聊城城内大乱,田单趁机攻下了聊城田单凯旋后向齐王述说鲁仲连的功绩,并要授给他爵位鲁仲连为此逃到海边,说:“我与其因获得富贵而屈从于他人,宁可忍受贫贱而能放荡不羁随心所欲!”*魏安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魏国国君安王魏圉向孔斌询问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说可以有次一等的,那么这个人就是鲁仲连了!”安厘王说:“鲁仲连是强求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孔斌说:“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这样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始终不变地这样做,习惯与本性渐渐相融合,也就成为自然的了

原文
庄襄王 元年(壬子前249)

译文

秦庄襄王元年(壬子,公元前249年)

原文
吕不韦为相国

译文

吕不韦任秦国的相国

原文
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阳人聚周既不祀周比亡,凡有七邑: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缑氏

译文

东周国国君与各诸侯国谋划着共同攻击秦国,庄襄王因此派吕不韦统帅军队讨灭了东周,将东周国君迁移到阳人聚周王朝至此灭亡,再无人主持祭祀了周朝至灭亡时共有七邑:河南洛阳平阴偃师缑氏

原文
以河南洛阳十万户封相国不韦为文信侯

译文

庄襄王封相国吕不韦为文信侯,将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他的封地

原文
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

译文

秦将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成皋荥阳,始设置三川郡

原文
楚灭鲁,迁鲁顷公于,为家人

译文

楚国灭亡了鲁国,把鲁顷公迁移到,贬为平民

原文
二年(癸丑前248)

译文

二年(癸丑,公元前248年)

原文
日有食之

译文

出现日食

原文
蒙骜伐赵,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译文

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原文
楚春申君言于楚王曰:“淮北地边于齐,其事急,请以为郡而封于江东”楚王许之春申君因城吴故墟以为都邑宫室极盛

译文

楚国春申君对楚考烈王说:“淮北地区与齐国接壤,防务吃紧,请在那里设置边郡,并把我封到江东”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春申君便在过去吴国的旧都上筑城,作为自己的都邑他所营造的宫室都极为华丽

原文
三年(甲寅前247)

译文

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

原文
王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

译文

秦国大将王率军进攻魏国上党郡各城,全部攻取,始设置太原郡

原文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给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如此,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当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原文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译文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攻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代国君成侯奉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国法的上篇说:‘臣子杀君王,子女杀父亲,常法规定绝不赦免这类罪行即使国家实行大赦,举城投降和临阵脱逃的人也都不能被赦免’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模,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可让安陵君遭到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是个小人啊,为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原文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必辞之以礼!‘邻国君吊,君为之主’今君不命子,则子无所受韩君也”其子辞之

译文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有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韩国国君桓惠王亲至魏国吊丧信陵君的儿子颇以此为荣,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孔斌孔斌却说:“你一定要按照崐礼制推辞掉韩王的悼念活动!礼制规定:‘邻国国君前往某国吊丧,这吊丧活动应由某国的国君来主持’现在魏王并没有委命你代他主持吊丧仪式,因此你也就没有资格去接待韩王来进行吊丧了”信陵君的儿子便未接受韩王的吊丧

原文
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国事皆决于文信侯,号称仲父

译文

五月,丙午(二十六日),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嬴政这时只有十三岁,故一切国家大事都由文信侯吕不韦决定,号称他为“仲父”

原文
晋阳反

译文

秦国属地晋阳反叛

原文
始皇帝 上元年(乙卯前246)

译文

秦始皇帝元年(乙卯,公元前246年)

原文
蒙骜击定之

译文

秦国大将蒙骜率军平定了晋阳的叛乱

原文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关中由是益富饶

译文

韩国想要消耗秦国国力,使它不发兵东征,便派遣水利家郑国赴秦,游说秦国兴修水利,从仲山起,开凿一条引泾水沿北山东注洛河的灌溉渠工程进行中,秦王觉察到了韩国的意图,为此要杀郑国郑国说:“我确是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是这条灌溉渠如果修成了,秦国也可享万世之利啊”秦王于是命他继续主持施工,完成了此项工程这条水渠引淤浊而有肥效的水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的收成都高达六斛四斗,秦国的关中一带因此更加富裕起来

原文
二年(丙辰前245)

译文

二年(丙辰,公元前245年)

原文
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译文

秦国将领公率军进攻魏国的卷地,斩杀三万人

原文
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阳赵孝成王薨,子悼襄王立,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廉颇出奔魏久之,魏不能信用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人阴使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卒死于寿春

译文

赵国任命廉颇代理相国之职,率军征伐魏国,攻取了繁阳这时,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去世,他的儿子赵偃继位,是为悼襄王悼襄王刚执政就令武襄君乐乘取代了廉颇廉颇因此大怒,攻击乐乘,乐乘跑开了廉颇便逃奔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但他在魏很久,仍得不到信任重用此时,赵国的军队多次遭秦军围困,赵王想重新任用廉颇,廉颇也渴望着再为赵国效力赵王于是派使者前往大梁,观察廉颇是否还能被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以重金贿赂那位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廉颇会见使者时,有意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挂铠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去攻城陷阵使者回到赵国后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好只是陪我坐着的时候,不一会就去拉了三次屎”赵王由此认为廉颇已经老了,便不再召他回国楚王获悉了这一情况,即偷偷地派人到魏国去迎接廉颇廉颇一担任楚国的将领后,就没有什么战功了于是他感慨地说:“我真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原文
三年(丁巳前244)

译文

三年(丁巳,公元前244年)

原文
大饥

译文

秦国发生大饥荒

原文
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韩国,夺取了十二座城池

原文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匈奴皆以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之,李牧如故王怒,使他人代之岁馀,屡出战,不利,多失亡,边不得田畜王复请李牧,李牧杜门称病不出王强起之,李牧曰:“必欲用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边,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余岁不敢近赵边

译文

赵国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大将,率军攻击燕 国,占领了武遂方城李牧是赵国防守北部边疆的优秀将领,曾经领兵驻扎在代雁门防备匈奴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他可以自行任用军吏官员,而城市的税收也都直接送到李牧的帐下,充作养兵的经费李牧令人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给将士们食用,并指挥部队练习射箭和骑马,小心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多派出侦察人员打探敌情,同时申明约束,号令说:“如果匈奴兵侵入边境进行掠夺,我军应立即收拾起人马牛羊物资等退入堡垒中固守,有胆敢逞强捕捉俘虏的,一律处斩!”如此,匈奴兵每次入侵,李牧的军队都严谨地点燃烽火报警,然后人马物资退入堡垒中,只守不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匈奴人因此全都认为李牧胆小,就连赵国的守边官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帅太胆小了赵王为此而责备李牧,但李牧依旧维持老样子,不作变动赵王怒不可遏,派其他人取代李牧统兵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新任将领屡次率军迎击犯境的匈奴,可不但屡次作战失利,损失惨重,而且使边境骚扰不断,百姓无法正常地耕作和放牧赵王不得已又派人请李牧复出,李牧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拒绝接见来者可是赵王坚持着非要让他重新出马不可,李牧无奈,便说:“如果一定要用我,必须允许我仍照从前的办法行事,我才敢接受您的命令”赵王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李牧重返北部边境,继续实行以往的约束匈奴人几年来侵掠都毫无所获,却终究以为李牧是畏惧他们守边军士每天得到赏赐却不被派用去抗击匈奴,故都希望与匈奴人打一仗李牧于是备齐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获过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将他们全部组织起来,进行作战训练,并大力组织放牧,使放牧人遍布在边境田野匈奴人小规模地入侵,李牧指令部队假败下来,且把数十人丢弃给匈奴匈奴的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即率军大举来犯李牧多设奇阵,指挥部队从左右两翼进行包抄,大破敌兵,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乘胜灭掉了代地以北的胡族褴,攻破东胡,使林胡部族归降匈奴单于领残兵逃奔而去,此后十多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

原文
先是,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之戎,岐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其后义渠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至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馀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以拒胡及战国之末而匈奴始大

译文

在此之前,天下的文明国家有七个,其中三国的边境与戎狄部族接壤,这即是秦国,自陇以西有诸绲戎等部族,岐漆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部族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部族燕国北部有东胡山戎等部族这些部族各自分散居住在山谷溪涧,有自己的君长,虽往往有一百多个部族聚集在一起,却没有一个部族能将各部族统一起来稍后,义渠部开始修筑城池以求自守,而秦国则慢慢地对它进行蚕食,到了惠王嬴驷时,攻占了它二十五座城池及至昭襄王时,宣太后将义渠王引诱到甘泉杀了,随后即发兵进攻义渠,灭掉了该部族,始在陇西北地上郡等地修筑长城,崐以抵抗西北胡人的侵扰赵国国君武灵王赵雍率军在北方击破林胡楼烦等部族,自代经阴山下,到高阙,修筑长城,建立要塞,并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等郡再以后,燕国的将领秦开因曾在东胡作过人质,深得东胡的信任,返回燕国后率军袭击东胡,大破东胡兵,迫使它向北退却了一千多里燕国于是也在造阳至襄平一线筑起长城,同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以抵御胡人的攻掠直到战国末期,匈奴部族才开始强大起来

原文
四年(戊午前243)

译文

四年(戊午,公元前243年)

原文
春,蒙骜伐魏,取有诡三月,军罢

译文

春季,秦将蒙骜进攻魏国,夺取了有诡在三月间,停止了进军

原文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译文

秦国送到赵国作人质的王子回归秦国,赵国在秦国充当人质的太子赵初也返回了赵国

原文
七月,蝗,疫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译文

七月,秦国发生蝗灾,瘟疫流行国家下令:百姓凡缴纳粮食一千石的,即授给一级爵位

原文
魏安王薨,子景王立

译文

魏国国君安王去世,子魏增继位,是为景王

原文
五年(己未前242)

译文

五年(己未,公元前242年)

原文
蒙骜伐魏,取酸枣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初置东郡

译文

秦将蒙骜讨伐魏国,攻克酸枣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始设置东郡

原文
初,剧辛在赵与庞善,已而仕燕燕王见赵数困于秦,廉颇去而庞为将,欲因其敝而攻之,问于剧辛,对曰:“庞易与耳!”燕王使剧辛将而伐赵赵庞御之,杀剧辛,取燕师二万

译文

当初,剧辛在赵国时与庞关系极好不久,他到燕国做了官燕王见到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所困,廉颇离去而由庞担任赵军统帅,便想乘赵衰败之机进攻它为此,燕王询问剧辛的意见剧辛回答道:“庞这个人是很容易对付的!”燕王便派剧辛率兵攻打赵国赵军统帅庞指挥军队抵抗燕军,杀了剧辛,并俘获燕兵二万人

原文
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

译文

各诸侯国为秦国不断地进行侵略兼并而担忧不止

原文
六年(庚申前241)

译文

六年(庚申,公元前241年)

原文
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楚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君用之而弱其于英不然先君时,秦善楚,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厄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命曰郢春申君就封于吴,行相事

译文

卫结成南北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楚国楚考烈王担任纵约长,春申君执掌军务,夺取寿陵,挥师直逼函谷关秦军出关迎战,五国的军队都大败而逃楚王将联军的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渐被楚王疏远了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本是一个强国,只是因为由您执掌事务才衰弱下去了但我不这么看先王在世时,秦国与楚国相友善,二十年间从不攻击楚国,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国要越过黾要塞来进攻楚国,十分不便而要借道西周与东周之间,背对着韩国和魏国来征伐楚国,又为有后顾之忧不可行但是现在不同了魏国朝不保夕,随时都会被灭亡,根本无力顾及它的属地许鄢陵,一旦魏国将这两地割让给秦,秦国军队距离楚国的都城陈就不过一百六十里了我所看到的是,秦楚两国天天陷于相互争斗之中了”楚国于是将都城由陈迁至寿春,命名为郢春申君即去到他的封国吴地,仍行使相国的职权

原文
秦拔魏朝歌及卫濮阳卫元君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译文

秦军攻陷魏国的朝歌和卫国的都城濮阳卫国卫元君率领他的宗族迁移到河内郡的野王居住,倚仗山势险阻,保有魏国的河内

原文
七年(辛酉前240)

译文

七年(辛酉,公元前240年)

原文
伐魏,取汲

译文

秦军进攻魏国,夺取了汲

原文
夏太后薨

译文

秦国夏太后去世

原文
蒙骜卒

译文

秦将蒙骜去世

原文
八年(壬戌前239)

译文

八年(壬戌,公元前239年)

原文
魏与赵邺

译文

魏国将邺割让给赵国

原文
韩桓惠王薨,子安立

译文

韩国国君桓惠王去世,子韩安继位

原文
九年(癸亥前238)

译文

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

原文
伐魏,取垣

译文

秦军征伐魏国,攻克垣蒲两城

原文
夏,四月,寒,民有冻死者

译文

夏季,四月,天气骤然酷寒,秦国百姓有被冻死的

原文
王宿雍

译文

秦王嬴政住宿在雍城

原文
己酉,王冠,带剑

译文

己酉(二十日),秦王嬴政举行成年加冠礼,同时佩带宝剑

原文
杨端和伐魏,取衍氏

译文

秦国将领杨端和率军进攻魏国,夺取了衍氏

原文
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时时与文信侯私通王益壮,文信侯恐事觉,祸及己,乃诈以舍人为宦者,进于太后太后幸之,生二子,封为长信侯,以太原为国,政事皆决于客求为舍人者甚众王左右有与争言者,告实非宦者,王下吏治惧,矫王御玺发兵,欲攻蕲年宫为乱王使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战咸阳,斩首数百败走,获之秋,九月,夷三族党与皆车裂灭宗舍人罪轻者徙蜀,凡四千馀家迁太后于雍阳宫,杀其二子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支,积于阙下!”死者二十七人齐客茅焦上谒请谏王使谓之曰:“若不见夫积阙下者邪”对曰:“臣闻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来固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而逃王大怒曰:“是人也,故来犯吾,趣召镬烹之,是安得积阙下哉!”王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陛下欲闻之乎”王曰:“何谓也”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纣之行不至于是矣!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响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乃解衣伏质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愿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

译文

当初,秦王嬴政即位时年龄尚幼,太后赵姬时常与文信侯吕不韦私通嬴政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此事败露,给自己招致祸患,便将自己的舍人假充作宦官,进献给太后太后非常宠幸,与他生了两个儿子,并封为长信侯,把太原作为国,国家政事都由他来决定宾客中请求作舍人的人非常之多嬴政身边有人曾与发生过争执,因此告发实际并不是阉割过的宦官嬴政于是下令将交给司法官吏治罪惊恐异常,便盗用御玺,假托秦王之命调兵遣将,企图攻击嬴政居住的蕲年宫,进行叛乱嬴政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讨伐,在咸阳展开大战,斩杀叛军数百人,在兵败逃亡时被秦王的军队抓获秋季,九月,嬴政下令诛灭父族母族崐妻族三族,并将氏党羽都处以车裂刑,杀灭这些党羽的宗族,舍人中因罪过较轻被放逐到蜀地的共四千多家同时把太后迁移到雍城的阳宫囚禁起来,杀了她与所生的两个儿子嬴政还下令说:“有敢于为太后事对我进行规劝的,一律斩首,砍断四肢,堆积在宫阙之下!”于是,有二十七人为此而死自齐国来的客卿茅焦通名求见秦王嬴政遣人告诉他说:“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堆积在宫阙之下的尸体吗”茅焦回答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现在已经死了二十七个人了,我来原本就是为了凑够那二十八位数的我可不是那种怕死的人!”使者跑回去向嬴政报告了茅焦的话与茅焦住在一起的同乡因害怕受牵连,都背负衣物四散逃亡了嬴政闻听使者的回报后怒发冲冠,说:“这个家伙,竟敢故意冒犯我,快取大锅来把他煮杀了,看他还如何为凑满二十八星宿而堆尸在宫阙下!”嬴政手按宝剑坐在那里,口中唾沫星乱飞,随即令使者召茅焦入见茅焦缓缓走上前来,伏地一拜再拜后起身,声言道:“我听说有生命的人不忌讳谈人死,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谈国亡忌讳死的人不能维持人的生命,忌讳亡的人也不能保证国家的生存有关生死存亡的道理,是圣明的君主急于要了解的,陛下想不想听我说一说呢”嬴政道:“你要谈的是什么啊”茅焦说:“陛下有狂妄背理的行为,难道自己没有意识到吗车裂假父,把两个弟弟装进囊袋中用刑具拷打致死,将母亲迁移到雍囚禁起来,并残杀敢于进行规劝的臣子,即使是夏桀商纣王的行为也不至于暴虐到这个地步了!如今只要天下的人听说了这些暴行,人心便全都涣散瓦解,再也不会有人向往秦国了我为此私下里替陛下担忧!我的话都说完了!”于是便解开衣服,伏身在刑具上,等待受刑嬴政闻言顿悟,匆忙下殿,亲自用手接扶他说:“您请起身穿好衣服,我现在愿意接受您的劝告!”随即授给他上卿的爵位嬴政还亲自驾车,空出左边的尊位,往雍城迎接太后返回都城咸阳,母子关系和好如初

原文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甚众,进之,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妹欲进诸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无宠,乃求为春申君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而还春申君问之,李园曰:“齐王使人求臣之妹,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曰:“未也”春申君遂纳之既而有娠,李园使其妹说春申君曰:“楚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常保此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之兄弟,兄弟立,祸且及身矣今妾有娠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进妾于王,王必幸之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妹,谨舍而言诸楚王王召入,幸之,遂生男,立为太子

译文

楚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此非常忧虑,遍寻许多能生育的妇女进献给楚王,但是她们最终仍没有为楚王生下儿子赵国人李园带来他的妹妹想要献给楚王,可听说楚王不能养儿子,便担心时间久了,自己的妹妹会失去楚王的宠幸于是他请求服侍春申君,做春申君的舍人不久,李园告假回赵国探亲,故意超过期限才返归春申君处春申君问他超假的原因,他说:“齐国国君派人求娶我的妹妹,我陪那位使者饮酒,所以耽误了归期”春申君说:“已经下聘礼订婚了吗”李园答道:“还没有”于是春申君便将李园的妹妹纳为妾没过多久,李园的妹妹怀了身孕李园即让她去劝说春申君道:“楚王非常宠信您,即便是他的亲兄弟也比不上如 今您任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了,可楚王依旧没有得到儿子如此,待他去世后将改立他的兄弟为国君,而新国君也必定要使他的旧亲信分别得到显贵,这样的话,您又如何能永久地保持住您的荣宠地位呀!非但如此,而且由于您受楚王宠幸,长期执掌国事,肯定对楚王的兄弟有过许多失礼的地方,一旦他们登上王位,您就要大祸临头了现在我身怀有孕,可还无人知晓,何况我获您宠爱时间不长,倘若果真以您的尊贵身分,将我进献给楚王,一定会得到他的宠幸如果我依赖上天的恩赐生下一个男孩儿,那么就是您的儿子要继位为王了这样一来,楚国便全都是您的了,这与在新君主统治下身临难以预料的灾祸相比,哪一个结果更好呢”春申君大为赞同,便将李园的妹妹送出府,安置在馆舍中居中,派人谨慎地守护,然后向楚王推荐她楚王即把她召纳入宫中,并且很宠爱她不久,李园的妹妹果然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

原文
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崐君以灭口国人颇有知之者楚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其实王也王今病,旦暮薨,薨而君相幼主,因而当国,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此所谓无望之福也”“何谓无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王薨,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望之祸也”“何谓无望之人”曰:“君置臣郎中,王薨,李园先入,臣为君杀之,此所谓无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惧而亡去后十七日,楚王薨,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死士侠刺之,投其首于棘门之外于是使吏尽捕诛春申君之家太子立,是为幽王

译文

李园的妹妹成为王后后,李园也随着地位显赫,当权主事但是他又深恐春申君将他曾指使妹妹说过的话泄漏出去,便暗中收养敢死的武士,准备让他们去杀春申君以灭口居住在楚国都城中的人有不少知道这件事情的不久,楚王卧病不起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也有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现在您处于生死变化不定的社会之中,为喜怒无常的君王效力,身边怎么能没有您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呢”春申君说:“什么叫作‘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呢”朱英答道:“您担任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却已相当于国君了如今楚王病重,随时都会死去,一旦病故,您即可辅助幼主,从而掌握国家大权,待幼主成年后再还政给他,或者干脆就面南而坐,自称为王这便是所谓的‘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了”春申君又问:“那么什么是‘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呢”朱英说:“李园不治理国事,却是您的仇敌不管理军务统率军队,却长期以来豢养一些勇士如此,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廷夺权,杀您灭口这即是所谓的‘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春申君再问道:“这样说来,‘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又是怎么回事呢”朱英回答:“您将我安置在郎中的职位上,待楚王去世,李园抢先入宫时,我替您杀了他除掉后患这就是所谓的‘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春申君说:“您就不必过问这些事了李园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况且我又对他很好,哪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呀!”朱英明白自己的建议不会被春申君采纳了,便因担心发生变故累及自己而逃亡他乡十七天后,楚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进宫,把他豢养的勇士坦伏在棘门里面春申君一进来,勇士们即两面夹击,将他刺杀,并砍下他的头颅扔到宫门外面接着,李园又派出官吏把春申君的家人全部捕获杀了随后,太子芈悍继位,是为幽王

原文
扬子法言曰:“或问信陵平原孟尝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译文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是否有益于国家呢”回答的是:“国君不理政事,奸臣窃取了国家权力,他们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啊!”

原文
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

译文

嬴政因吕不韦事奉先王功劳卓著,不忍心将他杀死

原文
十年(甲子前237)

译文

十年(甲子,公元前237年)

原文
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

译文

冬季,十月,吕不韦被罢免相国之职,离开京城,到他的封国河南洛阳

原文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崐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译文

秦国的王族大臣们建议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作官谋职的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来游说,以挑拨离间我们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因此,请大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于是,秦王下令全国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在临离开前还上书秦王说:“从前穆公招纳贤才,由西部戎地选得由余,东方宛城物色到百里奚,在宋国迎取了蹇叔,晋国寻求到丕豹和公孙支如此,秦国得以兼并二十多个封国,而称霸西戎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各国都亲和服从,以至今日天下大治,国势强盛惠王采纳张仪的策略,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使它们为秦国效力昭王得到范睢的辅佐,加强了王室的权力,遏制了贵族家族的势力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作用而建功立业的如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辜负了秦国啊!美色音乐宝珠美玉都不产在秦国,可大王搜集来使用享受的却很多但对人的取舍偏不是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凡非秦国人就一概不用,凡是客卿就一律驱逐似此便是只看重美色音乐宝珠美玉等,而轻视人才了我听说泰山不辞让细小的泥土,故能成就其巍峨河海不择除细流,故能成就其深广圣贤的君王不抛弃民众,故能明示他的恩德这便是五帝三王所以能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您抛弃那些非秦国籍的平民百姓,使他们去帮助敌国,辞退那些外来的宾客,令他们去为各诸侯效力,这就是所谓的把武器借给入侵者,把粮秣送给盗匪了”嬴政看了李斯上的这封信,即召他入见,要恢复他的官职,并撤销逐客令此时李斯已走到了骊邑,接秦王召令后即刻回返嬴政最终采用了李斯的计策,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游说各国国君对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凡是不肯受贿的,便持利剑刺杀他们挑拨各国国君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的感情,然后派良将率兵攻打各国这样,几年之内,秦国终于兼并了天下

原文
十一年(乙丑前236)

译文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原文
赵人伐燕,取阳兵未罢,将军王翦杨端和伐赵,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阳,桓取邺安阳

译文

赵国人进攻燕国,夺取阳战事还未结束,秦国的大将王翦杨端和已率军征伐赵国,攻击邺地,战领了九个城邑其中王翦领兵攻打阏与阳,桓率军夺取了邺安阳

原文
赵悼襄王薨,子幽缪王迁立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闻于国

译文

赵国国君悼襄王去世,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赵迁的母亲原是妓女,深得悼襄王的宠幸为此,悼襄王废掉了正妻所生的长子赵嘉,将赵迁立为太子而赵迁向来以品行不端闻名全国

原文
文信侯就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诛

译文

秦国文信侯吕不韦返回封国一年多了,在这期间,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纷纷前往邀请他,车马络绎不绝,在道上前后相望嬴政为此担心吕不韦会生出什么变故,便写信给他说:“您为秦国立下了什么功劳呢秦国封您在河南,享用十万户封地的收入您与秦国有什么亲近关系而要称您为‘仲父’您还是携家属迁往蜀地居住吧!”吕不韦自知在渐渐地受到侵害逼迫,很惧怕被杀掉

原文
十二年(丙寅前235)

译文

十二年(丙寅,公元前235年)

原文
文信侯饮鸩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且曰:“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译文

秦国的吕不韦饮毒酒自杀身亡他的家人暗地里将他埋葬了嬴政下令,吕不韦的舍人凡参加了哭吊的,一律驱逐迁徙出境并说:“从今以后崐,操持国家政事的人凡像吕不韦一样yín乱无道的,将其家族的所有财产没收入官,照此办理!”

原文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

译文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吕不韦他聪明吗拿人做货物,进行交易”回答说:“谁说吕不韦是聪明人啊!用封国换取了宗族的灭亡吕不韦这个偷东西的人是穿墙行窃的奸雄啊!穿墙行窃的,我见过担负斗石之量,没见过窃取洛阳的

原文
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译文

秦国自六月到八月,一直不降雨

原文
发四郡兵助魏伐楚

译文

秦国调动四个郡的兵力,援助魏国进攻楚国

原文
十三年(丁卯前234)

译文

十三年(丁卯,公元前234年)

原文
桓伐赵,败赵将扈辄于平阳,斩首十万,杀扈辄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

译文

秦将桓率军征伐赵国,在平阳击败赵将扈辄的军队,斩杀十万人,并杀了扈辄赵国国君任命李牧为大将军,领兵在宜安肥下与秦军再战,秦师大败,桓逃奔回秦国赵王因此封李牧为武安君

原文
十四年(戊辰前233)

译文

十四年(戊辰,公元前233年)

原文
桓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译文

秦将桓进攻赵国,夺取了宜安平阳武城

原文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

译文

韩国国君韩安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君的大印,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遣韩非为使节往秦国拜谒问安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但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于是,韩非深恶韩国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yín乱无能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国势宽松时骄纵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学者,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的排斥而悲伤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约十多万字

原文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译文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原文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译文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韩非著说难篇议论游说之难,而他自己最终竟又死于‘说难’,那么我冒昧地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回答是:“游说之难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啊!”那人问:“这是为什么”答道:“君子依照礼制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鼓吹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前进,不合乎礼义就后退如此根本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主张不合乎别人的意志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己的说词不合别人的心意,那么也就会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了”有人问:“韩非正是担忧自己的主张与对方的意志不相吻合,不是吗”答道:“游说他人却不遵照礼义准则,这是值得忧虑的而如果遵循了礼义准则,只是主张与他人的心意不合,便不必担忧了

原文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译文

臣司马光说: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还值得怜悯啊!

原文
十五年(己巳前232)

译文

十五年(己巳,公元前232年)

原文
王大兴师伐赵,一军抵邺,一军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

译文

秦王嬴政出动大军进攻赵国,一路军队抵达邺地,一路军队抵达太原,攻克了狼孟番吾,因遇到李牧统领的赵军而撤回

原文
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译文

当初,燕国太子姬丹曾在赵国作人质,与生在赵国的秦王嬴政相友善待到嬴政即位,姬丹又在秦国充当人质但这时秦王嬴政却不以礼相待,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了燕国

原文
十六年(庚午前231)

译文

十六年(庚午,公元前231年)

原文
韩献南阳地九月,发卒受地于韩

译文

韩国割献南阳地给秦国九月,秦国派军队前往韩国接收

原文
魏人献地

译文

魏国人割献土地给秦国

原文
代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

译文

代地发生地震,自乐徐以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塌毁,土地开裂一条臣缝,东西宽一百三十步

原文
十七年(辛未前230)

译文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

原文
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

译文

秦国的内史腾率军灭掉了韩国,俘获韩国国君韩安秦国在韩国的土地上设置了颍川郡

原文
华阳太后薨

译文

秦王政的祖母华阳太后去世

原文
赵大饥

译文

赵国发生大饥荒

原文
卫元君薨,子角立

译文

卫国卫元君去世,子卫角继位

原文
十八年(壬申前229)

译文

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

原文
王翦将上地兵下井陉,端和将河内兵共伐赵赵李牧司马尚御之秦人多与赵王嬖臣郭开金,使毁牧及尚,言其欲反赵王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之李牧不受命,赵人捕而杀之废司马尚

译文

秦将王翦统率驻扎在上地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一同进攻赵国赵国的大将李牧司马尚领兵顽强抵抗秦军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赵王因此便派赵葱及齐国的将领颜聚取代他们李牧不接受命令,赵国人便将他抓住杀了,并撤换了司马尚

原文
十九年(癸酉前228)

译文

十九年(癸酉,公元前228年)

原文
王翦击赵军,大破之,杀赵葱,颜聚亡,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如邯郸,故与母家有仇怨者皆杀之还,从太原上郡归

译文

秦将王翦率军攻击赵军,大败赵兵,杀赵葱,颜聚逃亡秦军于是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国国君赵迁秦王政亲自驾临邯郸,将过去与他母亲家有仇怨的人全部杀了然后回驾,经太原上郡返归秦都咸阳

原文
太后薨

译文

秦王政的母亲太后赵姬去世

原文
王翦屯中山以临燕赵公子嘉帅其宗数百人奔代,自立为代王赵之亡,大夫稍稍归之,与燕合兵,军上谷

译文

秦将王翦领兵驻扎在中山,以监视威慑燕国赵国的公子赵嘉统率他的宗族数百人逃往代地,自立为代王赵国灭亡后,在逃的赵国官员们逐渐地投归代王,与燕国合兵一处,共同驻扎在上谷

原文
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立

译文

楚国国君幽王去世,国人立他的弟弟芈郝为王三月,芈郝的庶兄负刍杀死了他,自立为楚王

原文
魏景王薨,子假立

译文

魏国国君景王去世,子魏假继位

原文
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以为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太子不听

译文

燕国太子姬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实施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建议太子丹西与韩魏三晋订约,南与齐楚联合,北与匈奴媾和,赖此共同图谋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略虽好,但要实现它却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令人内心烦闷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不久,秦国将领樊於期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鞠武规劝太子丹说:“仅凭秦王的暴虐以及对燕国积存的愤怒怨恨,就足以令人寒心的了,更何况他还将获悉樊将军被收留在燕国了呢!这就等于把肉弃置在饿虎往来的小道上希望您尽快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去!”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归附于我,这本来就是我应当舍命保护他的时候了,请您还是考虑一下其他的办法吧!”鞠武说:“做危险的事情来求取安全,制造灾祸以祈求幸福,谋略浅薄而致积怨加深,为了结交一个新的朋友,而不顾及国家将遭受大的危害,这即是所谓的积蓄怨仇并助长灾祸了!”太子丹对鞠武的劝说置之不理

原文
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崐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则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柰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粹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勇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译文

太子丹听说卫国人荆轲很贤能,便携带厚礼,以谦卑的言词求见他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又乘势举兵向南进攻楚国,向北威逼赵国赵国无力对付秦国,那么灾难就要降临到燕国头上了燕国既小又弱,多次为战争所拖累,哪里还能够抵挡住秦国的攻势啊!各诸侯国都屈服秦国,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再合纵抗秦了目前,我个人的计策颇愚鲁,认为如果真能获得一位天下最大无畏的勇士,让他前往秦国胁迫秦王政,迫使他将兼并来的土地归还给各国,就像曹沫当年逼迫齐桓公归还鲁国丧失的领土一样如此当然是最好的了假若不行,便乘机刺杀掉秦王嬴政秦国的大将拥兵在外,而国内发生动乱,于是君臣之间相互猜疑趁此时机,各国如能够合纵抗秦,就一定可以击败秦军希望您留心这件事情”荆轲答应了充当刺客赴秦太子丹于是安排荆轲住进上等客舍,并天天亲往舍中探望,凡能够进送供给荆轲的东西,没有不送到的及至秦将王翦灭亡了赵国,太子丹闻讯后惊恐不已,便想送荆轲出行荆轲说:“我现在前往秦国,但没有令秦人信任我的理由,这就未必能接近秦王倘若果真得到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奉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召见我,那时我才能够刺杀他以回报您”太子丹说:“樊将军在穷途末路时来投奔我,我实在不忍心杀他啊!”荆轲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您,可说是残酷之极,您的父母宗族都被诛杀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秦国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地购买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叹息地流着泪说:“那么能想出什么办法呢”荆轲说:“希望能得到您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见此必定欢喜而召见我,那时我左手拉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一来,您的大仇得报,燕国遭受欺凌的耻辱也可以消除了!”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烂心地渴求实现的事情啊!”随即拔剑自刎太子丹闻讯急奔而来,伏尸痛哭,但已经无可奈何了,就用匣子盛装起樊於期的头颅此前,太子丹已预先求取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令工匠把匕首烧红浸入毒药之中,又用这染毒的匕首试刺人,只需渗出一丝血,人就没有不立即倒毙的于是便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又派燕国的勇士秦舞阳当他的助手,二人作为使者前往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