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章之工不工:此意为文章精美与否。工,精细、完美。
②塾师:封建时代乡村私塾学堂里的教书先生。
③悠忽因循:摇摆不定,循环往复。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八月二十九日儿子寄出了第十封信,详细地讲了妻子生了女儿以及率五回乡的事情,不知道已经收到了没有?儿子身体平安,儿媳月子坐得很好,去年月子里有病,今年都已除去。孙子、孙女都很好。初十日顺天乡试发榜,湖南中了三个,长沙周荇农中了南元。
率五回乡,本准备放在心斋处一起回,因率五不愿坐车,所以附在陈岱云弟弟那里,同坐粮船。昨天岱云从天津回来说:“船不怎么好。”儿子颇为担心。幸亏船上人多,应该没有什么可顾虑的。
各位弟弟考试以后,听说肄业小罗巷庵,不知勤惰情况如何?这时只有季弟小,其他三个都过了二十,总以看书为主。我们家乡只有彭薄墅先生看书略多,自他以后没有一个人讲究了,大抵是为考试文章所误。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互相妨碍,不看书的,也仍然不利于考试。我家各位弟弟,现在不管考试利与不利,不管文章精美与否,总以看书为急需之事。不然,年纪一天天大了,科名没有成就,学问也没有一个字可靠,将来就是想做乡下私塾的教书先生也没有人请。或经或史,或诗集文集,每天总要看二十页。儿子今年以来,没有一天不看书,虽说万事匆忙,也不废正业。
听说九弟想与刘霞仙同伴读书,霞仙近来学问很有心得,九弟如果去,应该有增益,希望大人反复斟酌,儿子不敢做主。这件事在九弟应自己定夺,如果有发奋向前,破釜沉舟的志气,那么就不负这种远游。如果还是悠闲度日,那在近处尽可以过日子,何苦跑到百里之外去呢?求大人观察九弟的志向再定夺。其余以后禀告。
儿子国藩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