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

无以易之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受国之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引语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在这个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在更远的时代水的特点还没有为人们所了解保留山海经中禹治洪水的传说和老子书中对于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再说“正言若反”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孙中原说“这里连句子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他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