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有时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他时常喜欢玩弄些阴谋诡计。聪明过分,就显得奸诈,如何对付这些智商很高、富有心计的人物,确有一番学问。看看陈轸(著名辩士,初在秦国作官,后离秦去了楚国)是如何对付张仪对他在背后的诽谤的。
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张仪又在秦王前面诽谤陈轸说:“陈轸奔走于楚、秦之间,但现在楚国不见得对秦友好,反而却和陈轸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此看来,陈轸一切举动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秦国。况且陈轸又企图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大王为什么不明察此事呢?”
于是秦王就问陈轸说:“我听人说你准备背秦而去楚国,有这回事吗?”陈轸回答说:“有这回事。”秦王有点生气地说:“那么张仪所说的话是真的了?”陈轸回答:“何止张仪知道这件事,就连路人也知道这件事!常言道:‘由于孝已(著名孝子,殷高宗之子)孝顺他的父母,因而天下父母都希望孝已做自己的儿子;由于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因而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作自己的大臣。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本乡,那就证明是一位好仆妾;被休的妻子如果能改嫁到本乡,那就证明他是一位好妻子。’如果我不忠君爱国,忠诚于秦王,那么楚王又怎么要我做他的大臣呢?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秦王感动地说:“贤卿言之有理。”于是就把陈轸挽留下来。
“谣言止于智者”,陈轸没有在秦王面前直接指出张仪是小人,是在造谣,而是迂回曲折的讲了许多民间流传的谚语,以说反语的方式打消了秦王的猜忌,使张仪的谗言不攻自破。如果陈轸一开始就指责张仪,那么效果反而不好,给人一种犯错之后为自己推卸责任、辩护的感觉,倒会加重他人的疑心,而如果先是主动承认谗言是对的,他要去楚国,然后再说出去楚国的复杂缘由来,揭示出与他人所说的谗言的本质不同之处,这样就会消释他人的敌意和误解,并且显示出自己的光明磊落出来。
陈轸“欲擒故纵”、先顺着对方的话语展开然后反戈一击的辩解技巧,实在高明,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