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译注/张凤岭

【说明】

本篇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亦归楚,任为楚相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败归后因贪图富贵中李园圈套被谋杀对于春申君其人,司马迁作了大体公允的评述:“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春申君“以身徇君”(太史公自序)是对暴秦以强凌弱的一种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利益,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但综观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惟系于“富贵”二字,即如他“招致宾客,以相倾夺”,无非是把宾客当作显示富贵的摆设而已,让宾客“蹑珠履”与赵使竞豪奢即为一例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贤才,即使有朱英那样的人也只能“恐祸及身”远离而去他最后落得悲惨下场,正如钟惺所言“富贵到手,器满志昏”,具有必然性至于他的上秦王书,不过是嫁祸于人,求得苟安罢了从长远的观点看,它等于是献给秦王灭楚的大计,实在不算“明智”

明凌稚隆说:“按此传前叙春申君以智能安楚,而就封于吴,后叙春申君以奸谋盗楚,而身死棘门,为天下笑模写情事,春申君殆两截人”(史记评林)从行文看,本传可以春申君任相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点写其“智”,后期重点写其“昏”,并各选择一件事情作具体的描述,两件事情又都有首有尾,象是独立成篇的生动故事,而前后两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春申君由明智而昏聩的性格变化,给人以完整而明晰的印象

译文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当时秦昭王派白起进攻韩魏两国联军,在华阳战败了他们,捕获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向秦国臣服并事奉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没出发,这时楚王派黄歇恰巧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这个计划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占领了楚国大片领土,因为在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黄歇见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去那里访问,结果上当受骗,扣留并死在秦国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恐怕一旦发兵就会灭掉楚国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道:

天下的诸侯没有谁比秦楚两国更强大的现在听说大王要征讨楚国,这就如同两个猛虎互相搏斗两虎相斗而劣狗趁机得到好处,不如与楚国亲善请允许我陈述自己的看法:我听说事物发展到顶点就必定走向反面,冬季与夏季的变化就是这样事物积累到极高处就会危险,堆叠棋子就是这样现在秦国的土地,占着天下西北两方边地,这是从有人类以来,即使天子的领地也不曾有过的可是从先帝文王庄王以及大王自身,三代不忘使秦国土地同齐国连接起来,借以切断各国合纵结盟的关键部位现在大王派盛桥到韩国驻守任职,盛桥把韩国的土地并入秦国,这是不动一兵一卒,不施展武力,而得到百里土地的好办法大王可以说是有才能了大王又发兵进攻魏国,堵塞了魏国都城大梁的出入通路,攻取河内,拿下燕酸枣桃等地,进而攻入邢地,魏国军队如风吹白云四处逃散而不敢彼此相救大王的功绩也算够多了大王停止征战休整部队,两年之后再次发兵又夺取了蒲垣等地,进而兵临仁平丘,黄济阳则退缩自守,结果魏国屈服降秦大王又割取了濮磿以北的土地,打通了齐国秦国的通道,截断了楚国赵国联系的脊梁,天下经过五次联合而相集的六国诸侯,不敢互相救援大王的威势也可以说发挥到极点了

大王如果保持功绩,掌握威势,去掉功伐之心,广施仁义之道,使得没有以后的祸患,您的事业可与三王并称,您的威势可与五霸并举大王如果依仗壮丁的众多,凭靠军备的强大,趁着毁灭魏国的威势,而想以武力使天下的诸侯屈服,我恐怕您会有以后的祸患啊诗经上说:“没有人不想有好的开头,却很少人能有好的终结”易经上说:“小狐渡水将渡过时,却湿了尾巴”这些话说的是开始容易,结尾难怎么才能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只看见攻伐赵襄子的好处却没料到自己反在榆次遭到杀身之祸吴王夫差只看到进攻齐国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在干隧被越王勾践战败这两个国家,不是没有建树过巨大功绩,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结果换得了后来的祸患因为吴王夫差相信了越国的恭维,所以才去攻打齐国,在艾陵战胜了齐国人之后,回来时却在三江水边被越王勾践擒获智伯相信韩氏魏氏,因而攻伐赵氏,进攻晋阳城,胜利指日可待了,可是韩氏魏氏背叛了他,在凿台杀死了智伯瑶现在大王嫉恨楚国不毁灭,却忘掉毁灭楚国就会使韩魏两国更加强大,我替大王考虑,认为不能这样做

有诗道:“大军不远离自家宅地长途跋涉”从这种观点看,楚国是帮手,邻国才是敌人诗经说:“狡兔又蹦又跳,遇到猎犬跑不掉别人的心思,我能揣摩到”现在大王中途相信韩魏两国与您亲善,这正如同吴国相信越国啊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敌人不能宽容,时机不能错过我恐怕韩魏两国低声下气要秦国消除祸患,实际是欺骗秦国怎么见得呢大王对韩国魏国没有几世的恩德,却有几代的仇怨魏国君的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下的将近十代了他们国土残缺,国家破败,宗庙焚毁上至将领下至士卒,剖腹断肠,砍头毁面,身首分离,枯骨暴露在荒野水泽之中,头颅僵挺,横尸遍野,国内到处可见父子老弱被捆着脖子绑着手,成了任人凌辱的俘虏,一群接一群地走在路上百姓无法生活,亲族逃离,骨肉分散,流亡沦落为男仆女奴的,充满海内各国所以韩魏两国不灭亡,这是秦国最大的忧患,如今大王却借助他们一起攻打楚国,不也太失当吗!

再说大王进攻楚国怎么出兵呢大王将向仇敌韩国魏国借路吗若是,则出兵之日就是大王忧患他们不能返回之时,这是大王把自己的军队借给仇敌韩国魏国啊大王如果不从仇敌韩国魏国借路,那就必定攻打随水右边的地区而随水右边地区,都是大川大水,高山密林,深溪幽谷,这样一些无粮地区,大王即使占领了它,也等于没有得到土地这是大王落个毁灭楚国的恶名声而没有得到占领土地的实惠啊

再说大王从进攻楚国之日起,韩齐四国必定全都发兵对付大王楚两国一旦交战便兵连祸结不会罢休,魏国将出兵攻打留方与湖陵相等城邑和地方,占领的原先宋国土地必定全都丧失齐国人向南攻击楚地,泗水地区必定攻克这些地方都是平坦开阔四通八达的肥沃土地,却让他们单独占领大王击败楚国而使韩魏两国在中原地区壮大起来,又使齐国更加强劲魏两国强大了,完全能够同秦国抗衡齐国南面以泗水为边境,东面背靠大海,北面依恃黄河,便没有以后的祸患,天下的国家没有谁能比齐国魏国更强大,齐魏两国得到土地保持已得的利益,进而让下级官吏审慎治理,一年以后,即使不能称帝天下,但阻止大王称帝却是富富有余的

以大王土地的广大,壮丁的众多,军备的强大,一旦发兵而与楚国结下怨仇,就会让韩魏两国尊齐称帝,这是大王的失策啊我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友好楚两国联合而成为一个整体进逼韩国,韩必定收敛不敢轻举妄动大王再经营设置东山的险要地势,利用黄河环绕的有利条件,韩国就必定成为秦国的臣属如果造成了这种形势大王再用十万兵力驻守郑地,魏国则心惊胆战,许鄢陵退缩固守不敢出击,那么上蔡台陵与魏国的联系就被断绝,这样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臣属了大王一旦同楚国交好,那么关内两个万乘之国--韩与魏就要向齐国割取土地,齐国右边济州一带广大地区便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两海,约束天下诸侯,这样燕国赵国没有齐国楚国作依托,齐国楚国没有燕国赵国相依傍然后以危亡震慑燕赵两国,直接动摇齐楚两国,这四个国家不须急攻便可制服了

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说:“真好”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便把黄歇遣送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前262),任命黄歇为宰相,封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四年,秦国击败坑杀了赵国长平驻军四十多万人第五年,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向楚国告急求援,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援邯郸,秦军解围撤退后,春申君返回楚国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八年,为楚国向北征伐,灭掉鲁国,任命荀卿担任兰陵县令这个时候,楚国又兴盛强大起来

有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臣到春申君这里来访问,春申君把他们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馆住下赵国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冠髻,亮出用珠玉装饰的剑鞘,请求招来春申君的宾客会面,春申君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来见赵国使臣,使赵国使臣自惭形秽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十四年,秦国的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秦相,封为文信侯夺取了东周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的攻战征伐无止无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盟约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盟约之长,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联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渐被疏远了

这时宾客中有个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是个强大国家而您把它治理弱了,这种看法我认为不对先王时与秦国交好二十年而秦国不攻打楚国,是为什么秦国要越过黾隘这个要塞进攻楚国,是很不方便的要是从西周东周借路的话,它背对着韩魏两国进攻楚国,也是不行的现在的形势就不是这样了,魏国危在旦夕,不能吝惜许和鄢陵了,答应把这两城邑割给秦国这样秦国军队离楚都陈只有一百六十里路,我将看到的是,秦楚两国日甚一日的交兵了”楚国当时就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而秦国则把附庸卫元君从濮阳迁到了野王,设置了东郡春申君从此到了封地吴,同时执行宰相职务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春申君问道:“订婚礼物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春申君的宠幸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谁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春申君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家来,严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便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于是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楚王器重李园,于是李园参与朝政

李园把他妹妹送进宫里,封为王后,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便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来灭口,这件事在国都有些人知道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春申君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幼的国君,因而代他掌握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等君王长大再把大权交给他,不就是您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福”春申君又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朱英回答道:“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祸”春申君接着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春申君听了后说:“您要放弃这种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友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进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

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春申君,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那个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这一年,秦始皇即位已经九年了嫪毐(lào,ǎi,酪矮)也与秦国太后私乱,被发觉后,夷灭三族,而吕不韦因受牵连被废黜

太公史说:我到楚地,观览了春申君的旧城,宫室建筑十分宏伟啊!当年,春申君劝说秦昭王,以及冒着生命危险派人把楚太子送回楚国,是多么聪慧的高明之举啊!可是后来被李园控制,昏聩糊涂了俗话说:“应当决断时不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患”说的就是春申君失却了朱英要击杀李园的机会吧

【原文及注释】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1>,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2>,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3>,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4>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5>,遂见欺<6>,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7>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8>:

注释

<1>游学:周游异地,从师求学 <2>辩:有口才 <3>禽魏将芒卯:战国策·魏三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等均作“走芒卯”疑此处所载有误禽,同“擒” <4>治:指王都所在地 <5>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指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王以邀请会盟的欺骗手段扣留在秦国入朝:拜访 <6>见欺:被欺骗 <7>壹:一旦 <8>说:劝说

天下莫强于秦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1>,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2>:臣闻物至则反<3>,冬夏是也<4>致至则危<5>,累棋是也<6>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7>,此从生民已来<8>,万乘之地未尝有也<9>先帝文王庄王之身<10>,三世不妄接地于齐<11>,以绝从亲之要<12>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13>,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14>,不信威<15>,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16>,举河内,拔燕酸枣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17>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18>,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19>王又割濮磿之北,注齐秦之要<20>,绝楚赵之脊<21>,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22>王之威亦单矣<23>

注释

<1>驽:才能低下受:承,趁着:困顿 <2>说:主张,看法 <3>至:极 <4>冬夏是也:冬季和夏季就是这样的战国策·秦四姚宏注:“冬至生,夏至杀,故曰反也” <5>致:堆叠战国策·秦四鲍彪注:“致,言取物置之物上” <6>累棋:高叠棋子,极易倾倒,比喻极为危险 <7>二垂:指西北两方边地垂,同“陲” <8>已:通“以” <9>万乘:万辆兵车这里指代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战国时大国也称“万乘” <10>先帝文王庄王之身:梁玉绳史记志疑按:“秦策作‘文王(惠文王也)武王,王之身三世’,此言庄王误,秦无庄王,若庄襄则昭王孙也又脱一‘王’字,无下‘王’字则二世非三世矣但文武二王,未尝称帝,而曰先帝者,特尊称之耳”所言当是 <11>妄:忘 <12>绝:断绝从亲:合纵亲善从,同“纵”,合纵要:同“腰”,关键部位一说,要,要约 <13>守事于韩:在韩驻守任职(从事有利于秦的活动)索隐按:“秦使盛桥守事于韩,亦如楚使召滑相赵(当作“越”)然也,并内行章义之难”守,防备所己知事,任职 <14>甲:指披甲的士兵 <15>信:通“伸”伸展 <16>杜:堵塞 <17>云翔:如白云飘飞般地逃散捄:通“救” <18>休甲息众:停止征战,让军队得到休息 <19>婴城:战国策·秦四鲍彪注:“婴,犹萦也盖二邑(指黄济阳)环兵自守” <20>注:灌入,打通要:同“腰” <21>脊:比喻要害之处 <22>五合:指五次联合六聚:指六国聚集 <23>单:通“殚”

王若能持功守威<1>,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2>,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3>,五伯不足六也<4>王若负人徒之众<5>,仗兵革之强<6>,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7>,臣恐其有后患也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8>曰“狐涉水,濡其尾”<9>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10>,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11>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12>吴之信越也<13>,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14>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15>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注释

<1>持功:保持功绩守威:掌握威势 <2>绌:减损,去掉肥:增厚,增广地:道 <3>三王不足四:夏禹商汤周文周武三代君王并举是不够的,还有第四代君王这里指秦昭王的功绩可与三王并举 <4>五伯:又作“五霸”春秋时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的五个诸侯盟主其说不一,通行的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5>负:依恃人徒:指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战争的人即壮丁 <6>兵革:军备 <7>臣:使臣服主:社稷主,指诸侯 <8>: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汉代尊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大雅·荡靡:无鲜:少克:能够 <9>:即易经我国古代含有哲学思想具有社会史料价值的占卜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狐涉水,濡其尾”:出自未济卦:“小狐汔济,濡其尾”濡:浸湿 <10>榆次之祸:指晋国四卿兼并中,知伯率同韩氏魏氏围困赵襄子,韩魏恐赵亡殃及自身,反而联合赵襄子谋杀知伯于榆次,知氏遂亡 <11>便:利益干隧之败:指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战败后在干隧自杀 <12>没:沉溺,贪图 <13>吴之信越:指吴王夫差准备伐齐,越王勾践率群臣朝见并厚赠财物以示支持,使夫差放弃了对勾践的防备 <14>三渚之浦集解:“战国策曰‘三江之浦’”浦,水边 <15>凿台:榆次城下的台名

曰“大武远宅而不涉”<1>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云““趯趯毚兔<2>,遇犬获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3>,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4>,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5>,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6>,折颈摺颐<7>,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8>,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9>鬼神孤伤,无所血食<10>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攻楚<11>,不亦过乎!

且王攻楚将恶出兵<12>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13>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也<14>王菲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15>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注释

<1>:战国策·秦四姚宏谓“逸一说,古书引或通称大武远宅而不涉:正义:“言大军不远跋涉攻伐”宅:住地 <2>趯趯毚(chán,缠)兔:见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余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获之”度:揣度趯趯,同“躍躍”,疾跳的样子遇犬:猎犬 <3>中道:中途 <4>假:宽容 <5>重世:数世,累世 <6>刳:剖开 <7>摺:折断,毁损颐:面颊 <8>僵仆:僵毙 <9>脰:脖子 <10>血食:接受祭祀古时杀牲取血,用以祭祀 <11>资:借助 <12>恶:怎么 <13>仇雠:仇人,仇敌 <14>资:资助 <15>右壤:右边区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1>楚之兵构而不离<2>,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湖陵相,故宋必尽<3>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4>魏之强,足以校于秦<5>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6>,一年之后,为帝未能,其于禁王之为帝有余矣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壹举事而树怨于楚,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7>,是王失计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之险<8>,带以曲河之利<9>,韩必为关内之侯<10>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11>,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12>,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13>,要约天下<14>,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15>,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16>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17>发使赂楚,约为与国<18>

注释

<1>四国:指韩应:对付 <2>构而不离:兵连祸结,交战不休构:交接 <3>故宋:指原来宋国的土地 <4>中国:即中原劲:使强劲有力 <5>校:对抗,较量 <6>葆:通“保”保护,保持详事:审慎治理事,治 <7>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就会让韩魏尊齐称帝迟(zhí,直):当,乃 <8>施:设置,布置 <9>带:环绕 <10>关内之侯:即“关内侯”秦国爵位之一这里是臣属的意思 <11>梁氏:指魏国寒心:因恐惧而惊心 <12>关内两万乘之主:关内两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君主指韩魏两国注:倒入,这里是割取的意思 <13>一经:横贯两海:指西海和东海 <14>要约:约束 <15>危动:以危亡震慑 <16>痛:急攻 <17>谢:辞却 <18>与国:友好的国家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1>,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2>,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3>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4>”应侯以闻秦王<5>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6>,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7>,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8>不如亡秦<9>,与使者俱出臣请止<10>,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11>,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12>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13>,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14>,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15>,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16>,以自为都邑

注释

<1>应侯:即范睢 <2>德:感激 <3>储:保存待用 <4>孰:同“熟”仔细,周密 <5>闻:传达,报告 <6>傅:教导辅佐太子的人 <7>阳文君:楚顷襄王的兄弟 <8>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这里指代国家 <9>亡:逃跑 <10>止:留住 <11>御:驾车的人 <12>谢病:推脱有病 <13>出身:献身徇:通“殉” <14>考烈王元年:即前262年 <15>边齐:靠近齐国 <16>城:修筑城墙吴墟:指吴国旧都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1>,招致宾客,以相倾夺<2>,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3>赵使欲夸楚<4>,为玳瑁簪<5>,刀剑室以珠玉饰之<6>,请命春申君客<7>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8>,赵使大惭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9>,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10>,春申君用事<11>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12>,春申君以此益疏

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13>,其于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14>,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15>,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卫野王<16>,作置东郡春申君由此就封于吴,行相事

注释

<1>下士:谦恭地对待贤士 <2>倾夺:争夺 <3>舍:安置住宿上舍:上等客舍 <4>夸:夸耀 <5>玳瑁:一种大海龟,其甲壳可作装饰品 <6>室:指刀剑的鞘 <7>命:招来会见 <8>蹑:踏 <9>已:停止 <10>从(zòng,纵)长:六国盟约之长 <11>用事:当权主事 <12>咎:归罪 <13>用:治 <14>假:借 <15>爱:吝惜 <16>卫:指卫元君当时卫已为秦的附庸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1>,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2>,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3>,已而谒归<4>,故失期<5>还谒<6>,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7>,与其使者饮,故失期<8>”春申君曰:“娉入乎<9>”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10>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11>:“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12>,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13>,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14>,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15>”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16>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17>,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18>

注释

<1>宜子:宜于生子 <2>持:带着女弟:妹妹 <3>舍人: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亲近左右 <4>谒:请求 <5>故:故意 <6>谒:拜见 <7>使使:前一“使”字,派遣后一“使”字,使臣 <8>故:所以 <9>娉:通“聘”以礼物订婚 <10>幸:宠幸 <11>承:通“乘”趁着间:空隙 <12>即:如果 <13>且:将要 <14>子男:儿子 <15>这一句的意思说:这与身遭意外的祸患相比,哪样好 <16>谨舍:严密地安排住所 <17>阴:暗中死士:冒死的刺客 <18>国人:住在国都的人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1>,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2>,事毋望之主<3>,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4>,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5>,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6>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7>,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祸之身乃亡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8>出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9>,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10>嫪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11>,而吕不韦废

注释

<1>毋望:不期而至,非常 <2>毋望之世:指生死无常的世界 <3>毋望之主:喜怒无常的君主 <4>代立当国:代少主掌握国政 <5>反:同“返”归还 <6>置:放弃 <7>仆:对自己的谦称 <8>棘门:寿州的城门 <9>侠:通“夹”从两侧夹住 <10>秦始皇帝立九年:指前238年 <11>嫪亦为乱于秦:指嫪毐与秦始皇之母私通 <12>夷:灭族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

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1>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2>”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注释

<1>旄(mào,冒):通“耄”年老,糊涂 <2>乱: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