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列传·苏秦列传第九

译注/王学孟

【说明】

在这篇列传中,以苏秦为传主,兼及苏氏兄弟苏代和苏厉苏秦始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转而以合纵游说六国整一年,歃血于洹水之上,功成名就,佩带六国相印,煊赫一时,为纵横家杰出的代表人物继而奔齐,为燕昭王反间,车裂而死

苏秦游说六国,以赵为主,以合纵相亲为目的针对不同对象,顺应其心意,指陈其利害,或激或励,或羞或诱,成竹在胸,使六国合纵缔约,使秦人闭函谷关达十五年,足见其胸中韬略和研习阴符之功效

苏秦的说辞,汪洋恣肆,犀利流畅,气势磅礴,大有一发不可收束之势,形成他独特而雄辩的说辞风格其说辞或夸张或描写或排比或比喻,有时形象对比,有时引经据典,有时渲染气氛,有时动之以情,有时说之以理,不仅使读者感到苏秦具有独抵华屋之下,一揽群小的气度,而且从太史公的语言艺术中感到美的享受说六国处,笔不涉同,辞有异彩,一处一样文法,一处一种情貌,如行山阴道上,使人美不暇接在涛涛滚滚的说辞之中,间或插入曲折动人的小故事,娓娓道来,相应成趣既能深入浅出,以彼喻此成为说辞的有机部分,说明深刻的道理,又使文章层峦叠障之中突见一马平川急风骤雨过后,又是绚丽多彩的艳阳天气文章的节奏也于急骤之中见疏缓,跌宕之中见起伏,诚乃掀天揭地的大文章!

有的段落简直是小说笔法如苏秦出游,大困而归,家人的讽刺羞辱,苏秦的惭愧自伤,以及发奋自励,伏读阴符以及对其兄嫂前倨后恭的描写,都是着眼于典型形象的塑造通过塑造出的典型形象,让我们去把握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和这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苏秦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前后映照,把苏秦追名逐利到衣锦还乡心态自矜自夸神情,都表现在字里行间了

当然,苏氏为达目的,皆以权变之术游说诸国,其说辞多有夸诞粉饰不实之词,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还是应该注意的

译文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缔,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已经死了就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为群山所环抱,渭水如带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险要肥沃丰饶的天然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秦国刚刚处死商鞅,讳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

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苏秦又去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王他劝燕文侯说:“燕国东边有朝鲜辽东,北边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区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南有碣石雁门的肥沃土地,北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这红枣板栗的收获也足够富裕的了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

“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谁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的原因,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攻打燕国,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桓驻扎了,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忧虑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所忧虑了

文侯说:“您说的当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又紧靠着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周,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国相从

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穿粗衣的读书人,都仰慕您这贤明的国君施行仁义,都希望能在您面前听从教诲,陈述忠言,为时很久了虽然如此,然而奉阳君妒嫉人才而您又不理政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面前畅所欲言如今奉阳君已经撒手人寰,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亲近了,所以我才敢于向您陈述愚见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百姓生活的安宁,国家太平,并且无须让人民卷入战争中去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得当,人民就终身不安定请允许我分析赵国的外患:假如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人民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人民也不会得到安宁,假如依靠齐国攻打秦国,人民还是得不到安宁所以想要计算别国的国君,攻打别人的国家,常常苦于公开声明断绝跟别国的外交关系,希望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让我为您分析这种黑白阴阳极其分明的利害得失吧您果真能听我的忠告,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桔柚的园林,韩中山都可以相应地献出供您汤沐的费用,而您的亲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士封侯了获得割地享受权利,正是春秋五霸不惜全军覆没将领被俘的代价去追求的使贵戚封侯,正是商汤武王所以要起兵并采用流放甚至冒着弑君的罪名去争取的原因如今我让您安然就座,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希望于您的

“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友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衰弱了就要割地河外,韩国衰弱了就要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纳秦国,上郡就要陷入绝境,割让了河外就会切断上郡的交通楚国要衰弱了,您就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仔细地考虑啊

“秦国攻下轵道,韩国的南阳就危在旦夕,秦国要强夺南阳,包围周都,那么赵国就要拿起武器自卫假如秦国占据了卫地,攻取了卷城,那么齐国一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的欲望既然已经在山东得逞,就一定会发兵向赵国进犯假如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国的军队一定要在邯郸城下作战了这就是我替你忧虑的原因啊

“正当这时,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强大的赵国区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有常山,南有漳水,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本来就是个弱小的国家,不值得害怕天下间,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然而秦国为什么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是害怕韩国和魏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那么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就没有什么名山大川的阻挡,象蚕吃桑叶似的逐渐地侵占,直到逼近两国的国都为止魏不能抵挡秦国,必然会向秦国臣服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临到赵国了这也是我替你忧虑的原因啊

“我听说当初唐尧没有分到过三百亩的赏赐,虞舜也没有得到过一尺的封地,却能拥有整个天下禹夏聚集的民众不够百人,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周武的卿士不足三千,战车不足三百辆,士兵不足三万,却能成为天子:他们确实掌握了夺取天下的策略所以,一个贤明的君主,对外要能预料敌国的强弱,对内要能估计士兵们素质的优劣,这样用不着等到双方军队接触,胜败存亡的关键所在早就了然于胸了怎么会被众人的议论所蒙蔽,而昏昧不清地决断国家大事呢

“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假如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被打败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难道是可以同日而语的么!

“凡主张连衡政策的人,都想把各诸侯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的霸业成功,他们就可把楼台亭榭建得高大,把宫室建得华美,欣赏着竽瑟演奏的音乐,前有楼台宫阙,高敞华美的车子后有窈窕艳丽的美女,至于各国遭受秦国的祸害,他们就不去分担忧愁了所以那些主张连衡的人凭借秦国的权势日夜不停地威胁诸侯各国,谋求割让土地,因此,希望大王能仔细地考虑啊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决断疑虑,排斥谗言,摒弃流言蜚语的途径,堵塞结党营私的门路,所以我才有机会在您面前陈述使国君尊崇,使土地扩展,使军队强大的计策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使韩赵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对抗秦国让天下的将相在洹水之上聚会,相互沟通故有的嫌隙,杀白马歃血盟誓,彼此约定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魏就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国就切断秦国的运粮要道,赵军就南渡河漳支援,燕军就固守常山以北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去帮助韩赵军就渡过河漳支援,燕国就固守云中地带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韩国固守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要道,赵国的军队就渡河漳挺进博关支援,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去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固守常山,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的部队驻扎宜阳,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魏国的部队驻扎河外,齐国的部队渡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有的诸侯不照盟约办事,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讨伐他’假如六国相亲结成一体共同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赵王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装饰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文王武王用过的肉赐给秦惠王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恐怕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来,就用计激怒了张仪,迫使他投奔秦国

于是苏秦去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北部有坚固的巩邑城皋,西部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有宛洧水,南有陉山,区域纵横九百多里,武装部队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是从韩国制造出来的像谿子弩,以及少府制造的时力距来,射程都在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一百箭,中间不停止远处的敌人,可以射穿他们胸前的铠甲,穿透胸膛,近处的敌人,可以射透他们的心脏韩国士兵使用的剑都是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锻冶的,这些锋利的武器都能在陆上截断牛马,水上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铁衣,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没有不具备的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披着坚固的铠甲,拉着强劲的硬弩,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即使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劲和大王的贤明,却向西侍奉秦国,拱手而臣服,使国家蒙受耻辱而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啊

“如果大王去侍奉秦国,秦国必定会向您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他,明年又要索取割地给他吧,却没有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就会丢掉以前割地求好的功效而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贪婪的索取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无止境的索取,这就叫做拿钱购买怨恨,纠结灾祸不用打仗,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做鸡的嘴,不做牛的肛门’现在,如果向西拱手臣服,和做牛的肛门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蒙受做牛后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这时韩王突然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愤怒地瞪大眼睛,手按宝剑,仰望天空长长地叹息说:“我虽然没有出息,也决不能去侍奉秦国现在您既然转告了赵王的指教,我愿意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又游说魏襄王说:“大王的国土,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许地郾地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边有淮河颍河煮枣无胥,西边有长城为界,北边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国土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但是田间到处盖满房屋,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了人口稠密,车马众多,日夜行驰,络绎不绝,轰轰隆隆,好象有三军人马的声势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势和楚国不相上下可是那些主张连衡的人诱惑您侍奉秦国,伙同像虎狼一样凶恶的秦国侵扰整个天下,一旦魏国遭受秦国的危害,谁都不会顾及您的灾祸依仗着秦国强大的势力,在内部劫持别国的君主,一切罪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魏,是天下强大的国家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现在您竟然有意向西面奉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为秦国建筑离宫,接受秦国的分封,采用秦国的冠服式样,春秋季节给秦国纳贡助祭,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

“我听说越王勾践仅用三千疲惫的士兵作战,就在干遂活捉了吴王夫差周武王只用了三千士兵,三百辆蒙着皮革的战车,在牧野制服了商纣:难道他们是靠着兵多将广吗实在是因为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威力现在,我私下听说大王的军事力量,精锐部队二十万,裹着青色头巾的部队二十万,能冲锋陷阵的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些实力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很远了,可是,如今您却听信群臣的建议,想以臣子的身份服事秦国如果奉事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还没动用军队,国家却已亏损了凡是群臣中妄言服事秦国的,都是奸妄之人,而不是忠臣他们作为君主的臣子,却想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以求得与秦国的友谊,偷取一时的功效而不顾后果,破坏国家的利益而成就私人的好处,对外凭借着强秦的势力,从内部劫持自己的国君,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

周书上说:‘草木滋长出微弱的嫩枝时,要不及时去掉它,到处滋长延伸了怎么办呢细微嫩枝不及时砍掉它,等到长的粗壮了,就得用斧头了’事前不考虑成熟,事后将有灾祸临头,那时对它将怎么办呢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联合相亲,专心合力,一个意志,就一定没有强秦侵害的祸患了所以敝国的赵王派我来献上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全赖大王的指示号召大家了

魏王说:“我没有出息,从没听说过如此贤明的指教,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指教我,我将严肃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接着,苏秦又向东方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瑯邪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这可说是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了齐国的土地纵横两千余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象山丘一样高大三军精良,联合起五家的兵卒,进攻如同锋芒之刀刃良弓之矢那样勇猛捷速,打起仗来好象雷霆震怒一样猛烈,撤退好象风雨一样快地消散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光是临淄就有居民七万户,我私下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用不着征集远处县邑的兵源,光是临淄的士兵本来就够二十一万了临淄富有而殷实,这里的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街道上车子拥挤得车轴互相撞击,人多得肩膀相互磨擦,把衣襟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围幔,举起衣袖,可以成为遮幕,大家挥洒的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家家殷实,人人富足,志向高远,意志飞扬凭借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如今您却要向西去奉事秦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况且韩魏之所以非常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和秦国的边界相接壤,假如双方派出军队交战,不出十天,胜败存亡的局势就决定了如果韩魏战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要损失一半,四面的国境无法保卫如果作战不能取胜,那么国家接着就陷入危亡的境地这就是韩魏把和秦国作战看得那么重要,而很轻易地想要向秦国臣服的原因现在,秦国攻打齐国的情况就不同了,秦国背靠着韩魏的土地,要经过卫国阳晋的要道,穿过齐国亢父的险塞,战车不能并驶,战马不能并行,只要有一百人守在险要之处,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过,即使秦国军队想要深入,就像狼一样疑虑重重,时常回顾,生怕韩魏在后面暗算它所以它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它虽然骄横矜夸却不敢冒险进攻,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的形势也就相当明了啦

“不能深刻地估计到秦国根本对齐国无可奈何的实情,却想要向西而奉事秦国,这是群臣们策略上的错误现在,齐国还没有向秦国臣服的丑名却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王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紧靠大海道路绝尽地处东境的国家,从未听到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指教我,我将严肃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于是,苏秦又向西南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强大的国家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王楚国西边有黔中巫郡,东边有夏州海阳,南边有洞庭苍梧,北边有径塞郇阳,土地纵横五千多里,武装部队一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啊凭借着楚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如今您却想向西侍奉秦国,那么,天下就再没有哪个诸侯不向西面拜服在秦国的章台宫下了

“秦国最大的忧患没有比得上楚国的,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就会弱小秦国强大,那么楚国就会弱小从这种情势判断,两国不能同时并存所以,我劝大王策划,不如合纵相亲,来孤立秦国如果大王不采纳合纵政策,秦国一定会出动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出击,一支直下黔中,那么鄢郢的局势就动摇了

“我听说在未发生动乱之前,就应该治理它,在祸患没有降临之前,就要采取行动要等到祸患临头,再去忧虑它,那就来不及了所以希望大王能早作仔细的打算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能山东使各国向您奉献四时的礼物,接受你英明的指教,把国家委托给您,奉献宗庙请您保护,训练士兵,磨砺兵器,听任大王的指挥大王果真能采纳我这不成熟的计策,那么,韩卫等国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代地所产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畜圈所以,合纵成功了,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了,秦国就能称帝如今您要放弃称王称霸的功业,蒙受侍奉别人的丑名,我私下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

“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还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也是天下各诸侯的共同仇敌凡主张连衡的人都想分割各诸侯的土地奉献给秦国,这就叫做供养仇人和敬奉仇敌啊做为人家的臣子,却要分割自己国君的土地,用来和如狼似虎的强秦相交往,侵扰天下,而自己的国家突然遭受秦国的侵害,他们却不顾及这些灾祸对外依仗着强秦的威势,用来在内部劫持自己的君主,索取割地,是最大的叛逆,最大的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所以,合纵相亲,各诸侯就会割让土地奉事楚国,连衡成功,楚国就要割让土地奉事秦国,这两种策略相差太远了,这二者,大王要处于哪一方的立场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奉献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全靠大王晓喻众人了

楚王说:“我国西边和秦国接壤,秦国有夺取巴蜀并吞汉中的野心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是不可以亲近的魏经常遭受秦国侵害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假如和他们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划还没施行,而国家就面临危险了我自己估计,拿楚国对抗秦国,不一定取得胜利在朝廷内和群臣谋划,他们又不可信赖我躺在床上睡不安稳,吃东西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恍惚惚,好像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个着落现在您打算使天下统一,团结诸侯,使处于危境的国家保存下来,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过一百钱做路费,现在富贵了,就拿出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去自己申说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到燕国去,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那时正当我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责怪您,所以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和它们联合起来攻打赵国,打算破坏合纵联盟魏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请求出使燕国,一定要向齐国报复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做妻子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易王易王刚刚登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一连攻克了十座城池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来,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才约定六国合纵如今齐国首先进攻赵国,接着又打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被天下人耻笑,先生能替燕国收复侵占的国土吗”苏秦感到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见到齐王,拜了两拜,弯下腰去,向齐王表示庆贺仰起头来,又向齐王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相继这么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愿饥饿而不吃乌头这种有毒植物的原因,是因为它越是能填满肚子就和饿死的灾祸越是没有区别啊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他十座城池的便宜却长久地和强秦结成仇怨如今,使弱小的燕国像大雁一样相继飞行,强大的秦国跟在它的后面做掩护,从而招致天下的精锐部队攻击你,这和吃乌头是相类似的啊”齐王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凄怆而严肃,说:“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代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够把灾祸转化为吉祥,通过失败变为成功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立即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白白地收回十城,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因为他的关系而归还燕国的十城,也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放弃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谊燕国秦国都来奉事齐国,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出的号令,没有敢不听的这就等于用虚夸不实地依附秦国,实际上却以十城的代价取得天下,这是称霸天下的功业啊”齐王说:“好”于是就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有毁谤苏秦的人说:“苏秦是个左右摇摆出卖国家反复无常的臣子,将要引起乱子”苏秦生怕获罪,回到燕国,而燕王却不给他官职苏秦求见燕王说:“我是东周一个鄙陋的人,没有一点功劳,而大王却在宗庙里授与我官职,在朝廷上以礼相待如今,我为大王说退了齐国的军队,又收回了十座城池,应该对我越发地亲近如今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授与我官职,一定有人以不忠实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其实我的‘不忠实’,正是大王的福气啊我听说忠诚信实的人,一切都为着自己的目的奋发进取的人,一切都为着别人去努力况且我游说齐王,也没有欺骗他啊我把老母抛在东周,本来就不打算为自己树立忠信的名声,而决心帮助别人求得进取现在,假如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信实的人,让这样三种人去奉事大王,您认为怎样”燕王回答说:“足够了”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为尽孝道,决不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像这样您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来到弱小的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不愿作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赐爵封侯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下像他这样廉洁,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干一番事业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城信,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女子如期没来,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紧抱桥柱被水淹死像这样的诚信,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强大的军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燕王说:“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苏秦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来时,和她私通的人就忧虑,妻子说:‘你不要担心,我已经作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侍妾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主父大发雷霆之怒,将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泼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竹板子,怎么能说忠诚信实就不能获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过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啊!”燕王说:“先生恢复原来的官职吧”从此燕王愈发优厚地对待他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高高地建筑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其实苏秦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去世,燕哙登基做了国君此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动出来了,齐王因而就把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份啦

苏秦死后不久,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把恼恨迁怒燕国燕王很害怕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功成名就,遂顺心愿,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等到苏秦死了,苏代就去求见燕王,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臣,是东周鄙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鄙人很愚笨,放弃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所看到的情况远不如我在东周听到的,我私下决定担负起为您做一番事业的志向等到了燕国朝廷,遍观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最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您所说的贤明的国君是什么样的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说明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奉承仇敌而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请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讲给您听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齐国本来就是我的仇敌,是要讨伐的国家,只是担心国家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假如您能以燕国现有的力量讨伐齐国,那么,我愿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苏代回答说:“天下能够互相征战的国家共有七个,而燕国处于弱小的地位单独作战不能取得胜利,然而只要有所依附,那么就没有不提高声威的向南依附楚国,楚国的声威提高向西依附秦国,秦国的声威提高中部依附韩国魏国,韩国魏国的声威提高假如所依附的国家声威提高了,这样也就一定能使您的声威提高啊如今齐国的国君,年纪大而固执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向南攻打楚国长达五年之久,积聚的财富也消耗尽了西边被秦国困扰了多年,士兵们已疲惫衰败向北和燕国人作战,以三军覆没的代价,仅仅俘虏了两名将领然而,还要发动剩余的兵力向南攻打拥有五千辆战车的宋国,吞并十二个小诸侯国这是他们国君的欲望,可是他们的民力已经枯竭了,怎么能够办得到呢况且我听说过,连续打仗,百姓就疲困劳乏,战争持续太久,士兵就疲惫不堪”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浊河可以用来固守,长城钜防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浊河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困劳乏,即使有长城钜防,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况且,以前不征发济州以西的兵力,目的是为了防备赵国的入侵,不征发漯河以北的兵力,目的是为了防备燕国的入侵如今,济西河北的兵力都被征发参战了,境内的防卫力量已很薄弱了骄横的国君一定好利,亡国的臣子一定贪财大王如果能够不因为以侄儿弟弟做为人质而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齐王就会友好地对待燕国,而轻率地出兵去消灭宋国,那么,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灭掉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着您而承受灭亡齐国的天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苏厉也借着燕国派人质的机会求见齐王齐王怨恨苏秦,打算把苏厉囚禁起来燕国质子替他在齐王面前请罪,随后苏厉就委身做了齐国的臣子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燕国复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而苏代苏厉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来,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齐王派人去对魏王说:“齐国想要把宋地分封给秦王的弟弟泾阳君,秦王一定不肯接受秦王并不是不愿齐国的协助而夺取宋国的土地,而是他不相信齐王和苏先生如今齐国和魏国矛盾已经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那么齐国就不会去欺骗秦国秦国也会相信齐国,齐秦联合起来,泾阳君就会得到宋国的土地,这就不是一件有利于魏国的事了所以大王不如让苏先生东归齐国,秦王一定会怀疑齐王,而又不相信苏先生了秦不能联合,天下的局势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攻打齐国的形势就形成了”于是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致送燕昭王,说:

燕国是列入万乘的大国,却向齐国派遣了人质,名声卑下而权力低微奉献出众多军队帮助齐国攻打宋国,使得百姓劳困而财力消费即便打败宋国,残害楚国的淮北,只能壮大齐国,帮助仇敌日益强大而残害了自己的国家这三方面都是对燕国很不利的事虽然如此,可是大王还在继续这样干下去,是为了取得齐国的信任齐国对大王更加不信任,而且对燕国的忌恨越来越深,这就说明大王的策略是错误的把宋国和楚国淮北加在一起,抵得上一个强大的万乘国家,而齐国吞并了它,就等于使齐国得益于一倍的国力北夷纵横七百里,再把鲁国和卫国加上,又抵得上一个强大的万乘国家齐国吞并了它们,这就等于使齐国得益于二倍的国力一个强大的齐国,燕国就忧虑重重而不能支持,如今把三个齐国那么强大的力量压到燕国头上,那个灾祸必然很严重了

虽然如此,但是一个明智的人做事,能够利用灾祸变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齐国的紫布,本来是破旧的白缯染成的,却能够提高十倍的价钱越王勾践被困栖身在会稽山上,却又击败了强大的吴国而称霸天下这都是利用灾祸变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的事例啊

如今,假若大王想把灾祸变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莫如怂恿各国尊奉齐国为霸主,派遣使臣到周王室去公然结盟,烧毁秦国的信符,宣告说:“最高明的策略就是攻破秦国其次是一定要永远排斥它”秦国遭到各国共同的排斥面临被攻破的威胁,秦王必定为此而忧虑秦国连续五代都主动攻打各诸侯国,如今却屈居齐国之下,按照秦王的意志,如果能迫使齐国走投无路,就不怕拿整个国家作赌注以求得成功既然如此,那么大王何不派遣说客用这些话去劝说秦王:燕赵攻破宋国,都壮大了齐国,大家尊崇他,作他的下属赵并没有得到好处赵得不到好处而又一定这么干的原因,那就在于不相信秦王既然如此,那么大王何不派可信赖的人勾通燕国和赵国,让泾阳君高陵君先到燕国,赵国去呢如果秦国背信弃义,就用他们做人质,这样燕国和赵国就相信秦国了这样一来,秦国在西方称帝,燕国在北方称帝,赵国在中部称帝,树立起三个帝王在天下发号施令假如韩国魏国不服从,那么,秦国就出兵攻打它,齐国不服从,那么,燕国赵国出兵攻打它,这样一来,天下还有谁敢不服从呢天下都服从了,就趁势驱使韩魏攻打齐国,说:‘必须交出宋国的失地,归还楚国的淮北’交出宋国的失地,归还楚国的淮北,对燕国和赵国都是有利的事并立三帝,也是燕赵甘之如饴的事他们实际上得到了好处,名分上如愿以偿,那么让燕国和赵国抛弃齐国,就好像甩掉拖鞋一样的容易现在如果您不去勾通燕赵,那么齐国称霸的局势一定会形成诸侯们都拥护齐国而唯独您不服从,这就会遭到各国诸侯的讨伐诸侯们都拥护齐国而您也服从它,这就会使你的声望降低了如今,您勾通燕赵,可使国家安定而声望尊崇不勾通燕赵,国家就会危险而声望就会降低抛弃名尊国安而选择国危名卑,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秦王听完这些话,一定像匕首刺进他的心房一样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遣说客用这些话去游说秦王呢秦王听到了一定会采纳,齐国一定会遭到讨伐

结交秦国,是有利的外交讨伐齐国,是正当的利益奉行有利的外交政策,追求正当的利益,是圣王所做的事业啊

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太好了,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块儿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过了很久,秦国邀请燕王,燕王就想前往,苏代阻止燕王说:“楚国贪得了枳地而导致国家危亡,齐国夺取了宋地而导致国家破败楚不能因为拥有了枳宋反而还要奉事秦国,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凡是成功的国家,都是秦国最忌恨的大敌秦国夺取天下,不是凭借着推行正义,而是施以暴力秦国施以暴力,是公开宣告于天下的

他曾警告楚国说:‘蜀地的军队,坐着船漂浮在汶水之上,趁着夏季盛大的水势而直下长江,五天就能抵达郢都汉中的军队,坐着船从巴江出发,趁着夏季盛涨的水势而直下汉江,四天就能抵达五渚我亲自在宛东集结军队,直下随邑,聪明才智的人来不及出谋献策,勇武的人来不及发怒,我攻击你们的行动就象射杀鹰隼一样神速而楚王你还想等待天下各国一起来攻打函谷关,岂不是太遥远了吗’楚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十七年事奉秦国

“秦国又严正地警告韩国说:‘我的军队从少曲出发,一天之内就能切断太行山的通道我的军队从宜阳出发,直接攻击平阳,两天之内韩国各地的局势就没有不动摇的了我的军队穿过东西两周攻击新郑,五天之内,我将攻克整个韩国’韩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所以奉事秦国

“秦国还严正地警告魏国说:‘我的军队攻克安邑,围困女戟,韩国的太原就被切断我的军队直下轵道,通过南阳,封锁冀邑,包抄东西两周,趁着夏季旺盛的水势,驾着轻便的战船,强劲的弓弩在前,锋利的戈矛在后,掘开荥泽水口,魏国的大梁就会被洪水吞没不复存在了掘开白马河的水口,魏国的外黄济阳也会被洪水吞没不复存在了掘开宿胥河的水口,魏国的虚地顿丘也会被洪水淹没不复存在了在陆地上作战,就攻击河内,利用水攻就可毁灭大梁’魏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所以奉事秦国

“秦国打算攻打安邑,担心齐国救援它,就把宋地许给齐国说:‘宋王无道,做了个木头人很象我,用箭射它的脸,我的国家和宋国路途隔绝,军队距宋太远,不能直接攻打它齐王您如果能打败宋国据为己有,那就象我自己占有它一样高兴’后来,秦国攻下了魏国的安邑,围困了女戟,反而把攻破宋国作为齐国的罪过

“秦国打算进攻韩国,担心天下诸侯救援它,就把齐国许给天下诸侯去讨伐,说:“齐王四次和我订立盟约,四次欺骗我,坚决地率领天下的军队进攻我国,就有多次只要齐国存在,就没有秦国,只要有秦国的存在,就没有齐国,一定要讨伐它,一定要毁灭它’等到秦国夺取了韩国的宜阳少曲,攻克了蔺邑离石,却又把打败齐国作为天下诸侯国的罪过“秦国打算进攻魏国,就先尊崇楚国,便把南阳许给楚国说:‘我本来就和韩国断绝了关系摧毁均陵,围困鄳厄,假如对楚国有利,那就像我占有它一样高兴’等到魏国抛弃了盟约的国家而与秦国联合,秦国却以围困鄳厄作为楚国的罪名

“秦国的军队被困在林中,就尊崇燕国和赵国,把胶东许给燕国,把济西许给赵国等到秦国和魏国和解了,就把公子延作为人质,利用犀首连兵相续地攻打赵国

“秦国的军队在谯石遭到重创,在阳马又被打败,就尊崇魏国,便把叶地和蔡地许给魏国等到他和赵国和解后,就威胁魏国而不肯依照约定分割土地秦军陷入困境,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讲和,等他取得了胜利,连自己的舅舅和母亲也都受到欺骗

“秦国谴责燕国时说:‘是因为攻打胶东’,谴责赵国时说:‘是因为攻打济西’,谴责魏国时说:‘是因为攻打叶蔡’,谴责楚国时说:‘是因为围困了鄳厄’,谴责齐国时说:‘是因为攻打宋地’这样,他的外交辞令循环往复,用兵打仗如同刺杀蜚虫那么轻易秦王飞扬拔扈,即使他的母亲都不能制止,他的舅舅更无法约束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国所杀韩魏三国百姓有几百万,现在这三个国家还活着的人都是抗秦战争中死者的遗孤西河以外,上洛地区,三川一带经常遭受秦国的攻打,这是晋国的灾难!秦国侵扰了韩魏的一半土地,秦国制造的灾难是如此地严重啊!而燕赵等国到秦国去游说的人,却争相以奉事秦国来劝说自己的国君,这是我非常忧虑的事啊

燕昭王没有去秦国,苏代又被燕王所重用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寿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原文及注释】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1>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2>今子释本而事口舌<3>,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4>,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5>,伏而读之期年<6>,以出揣摩<7>,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8>,皆少之<9>弗信

注释

<1>困:窘迫,不如意 <2>逐什二:从事工商获十分之二的利润 <3>本:此指手工业商业口舌:指游说 <4>屈首:低头,埋头受书:从师受教 <5>阴符:古兵书名,战国策谓为太公所著已佚今传本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 <6>期年:一周年 <7>揣摩:此指悉心求其真意,以相比合后用为测度估量或欣赏文字,加以效仿等意 <8>素:平时,向来习:熟 <9>少:轻视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1>,被山带渭<2>,东有关河<3>,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4>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5>文理未明<6>,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7>,弗用

注释

<1>四塞之国:秦国四面有山关之固,形势险要,可为屏障,所以叫四塞之国 <2>被山带渭:谓秦国被群山所环抱,中有渭水流过被,同“披”带,带子流经,穿过的意思 <3>关:函谷关河:黄河 <4>天府: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府,府库,仓库 <5>蜚:同“飞” <6>文理:指国家大政方针策略文,礼乐制度理,道理法则<7>疾:憎恶忌恨辩士:善于游说的人

乃东之赵赵肃候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1>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候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碣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2>,带甲数十万<3>,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4>此所谓天府者也

注释

<1>说:同“悦” <2>地方:纵横面积 <3>甲:披甲的士兵 <4>佃作:耕作

“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1>,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2>,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3>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4>,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军军于东垣矣<5>渡嘑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6>,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候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7>,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8>

注释

<1>不犯寇:不被敌人侵犯被甲兵:指漕受战祸被,遭,受甲,铠甲兵,武器“甲兵”,代指战争 <2>相毙:相互残杀,彼此灭亡毙,灭亡此指秦赵互相杀伤,互相削弱 <3>逾:越过,跨过 <4>弥:旷远,远离 <5>军军:前一“军”,军队后一“军”,驻扎,驻军 <6>从亲:指齐魏等形成南北统一联盟,对抗强秦从,通“纵” <7>迫:逼近 <8>国从:倾国相从从,相从,听从安排

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1>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候曰<2>:“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3>,皆高贤君之行义<4>,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5>,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6>今奉阳君捐馆舍<7>,君乃今复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

注释

<1>资:资助,给予 <2>因:趁机,趁着 <3>布衣之士:尚未做官的读书人布衣,平民穿的衣服,用以为平民百姓的代称 <4>高:仰慕,推崇 <5>虽然:虽然如此,那么…… <6>是以:因此自尽:畅所欲言 <7>捐馆舍:抛弃住所是死亡的委婉说法

“窃为君计者<1>,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于民也<2>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也愿君慎勿出于口请别黑白,所以异阴阳而已矣<3>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4>,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韩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5>,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候夫割地包利<6>,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7>封候贵戚,汤武之所以放弑而争也<8>今君高拱而两有之<9>,此臣之所以为君愿也

注释

<1>窃:暗中,私下 <2>无庸:不须,不必 <3>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权衡赵国的利害得失,如同黑白分明,阴阳差异 <4>旃(zhān,沾):同“毡” <5>汤沐:沐浴这里指汤沐邑,即天子赐给诸侯的一种封邑,邑内收入供诸侯汤沐之用汤,热水,用以洗身沐,洗发奉,供给,供养 <6>割地包利:获取他国割让的土地和贡品 <7>五伯:即五霸春秋先后称霸的五国诸侯说法不一,多以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禽:通“擒” <8>放弑:指商汤流放夏桀,武王伐纣,纣败自杀,武王又斩其头事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放,放逐,流放弑,臣杀君 <9>高拱:高拱两手,安坐时的恣态意思是说安然就座,乐享其成

“今大王与秦<1>,则秦必弱韩魏<2>与齐,则齐必弱楚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3>,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4>

注释

<1>与:亲附,友好 <2>弱:使……弱 <3>效:献纳 <4>孰计:仔细考虑孰,同“熟”仔细,周详

“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危劫韩包围,则赵氏自操兵据卫取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秦甲渡河踰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1>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2>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3>,傅国都而止<4>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5>,则祸必中于赵矣<6>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注释

<1>为君患:替君忧虑 <2>议:计算,暗算 <3>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侵占别国领土 <4>傅:通“附”附着,逼近 <5>规:通“窥”窥测 <6>中:指集中到,面临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1>,舜无咫尺之地<2>,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3>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4>,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岂揜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5>

注释

<1>夫:古代井田,一夫受田百亩,故称百亩为夫 <2>咫:周制八寸为咫以距离短比喻面积小 <3>王:成就王业 <4>度:推测,估计 <5>揜(yǎn,掩):掩盖,遮蔽冥冥:晦暗,昏昧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1>,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2>,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注释

<1>案:通“按”考察,考据 <2>乡(鄉),同“向(嚮)”

“夫衡人者<1>,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则高台榭<2>美宫室,听竽瑟之音<3>,前有楼阙轩辕<4>,后有长姣美人<5>,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6>,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注释

<1>衡人:指为秦国效力,主张连横策略的游说辩士衡:通“横” <2>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3>竽:与笙相类的乐器瑟:一种二十五弦的弹拨乐器 <4>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因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轩辕:指高敞华丽的车子 <5>姣:美好 <6>恐愒:恐吓,恫吓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1>,塞朋党之门<2>,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3>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赵以从亲<4>,以畔秦<5>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6>,刳白马而盟<7>要约曰<8>:‘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9>,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注释

<1>屏:亦作“摒”除去,排除 <2>朋党:为私利目的相互勾结的同类 <3>广:使……广计臣:谋划之臣,出主意献策略的臣子 <4>一:使……统一 <5>畔:通“叛” <6>质:嫌隙 <7>刳:宰杀白马:古代祭祀盟誓用的牺牲 <8>要约:盟约 <9>宾:通“摈”排斥,遣弃

赵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1>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2>,白璧百双,锦绣千纯<3>,以约诸侯

注释

<1>社稷:土谷之神,以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即以指代国家政权 <2>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3>纯:捆,包引申为丝绵布帛的计量单位帛一段一匹曰“纯”

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1>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2>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注释

<1>胙:祭祀用的肉,祭后送给参与祭祀的人 <2>东:向东

于是说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1>,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2>,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3>,近者镝弇心<4>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5>,当敌则斩,坚甲铁幕<6>,革抉瞂芮<7>,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8>,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事秦,交臂而服,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注释

<1>谿子:强弓名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善制柘弩和竹弩,此指韩国仿造的谿子弩少府:韩国造械机构时力距来:均为少府所造弩名 <2>超足:超腾举脚古代用脚踏手扳发射强弩 <3>括:箭的末端蔽:疑为衍文洞胸:穿透胸部 <4>镝弇(yǎn,眼)心:箭射穿胸膛直至心脏弇,覆盖遮蔽 <5>鹄:即天鹅 <6>铁幕:铁甲串成的护臂 <7>革抉:射箭时套在左臂上的皮套瞂芮(fá ruì,伐锐):系盾丝带 <8>蹠:通“跖”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1>,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2>,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3>’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4>,按剑仰天太息曰<5>:“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诏以赵王之教<6>,敬奉社稷以从

注释

<1>兹:年效:呈献,进献 <2>市怨:买怨,招怨市,购买 <3>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是比拟之辞,是说鸡口虽小是进食的地方牛后虽大却是排粪的地方牛后,指牛的肛门 <4>攘(rǎng,音壤):捋瞋(chēn,音嗔)目:发怒时瞪大眼睛 <5>太息:出声长叹 <6>主君:对卿大夫的尊称这里指苏秦诏:告教诲

又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汝南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颍煮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1>,曾无所刍牧<2>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3>,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然衡人怵王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4>,卒有秦患<5>,不顾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魏,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6>,称东藩<7>,筑帝宫<8>,受冠带<9>,祠春秋<10>,臣窃为大王恥之

注释

<1>庐庑:泛指房屋庐,村屋或田间小屋庑,大屋数(cù,醋):密 <2>无所刍牧:因为田地房屋稠密,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了以此形容人口密集刍牧,放牧牛羊 <3>輷(hōng,轰)輷殷殷:象声词很多车马行走的声音 <4>怵:诱惑,引诱 <5>卒:通“猝”突然 <6>西:向西 <7>藩:属国或属地 <8>筑帝宫:指为秦王建造离宫,以备巡游暂住 <9>受冠带:接受秦国的分封,采用秦国的冠服样式,制度 <10>祠春秋:贡献财物,春秋为秦助祭

“臣闻越王勾践战敝卒三千人<1>,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制纣于牧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2>,苍头二十万<3>,奋击二十万<4>,厮徒十万<5>,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比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子秦必割地以效实<6>,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孰察之

注释

<1>敝卒:疲敝之卒吴越夫椒之战以后,越王勾践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会稽见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 <2>武士:勇士 <3>苍头:用青布裹头以异于众的士兵一说精锐敢死队的称号 <4>奋击: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 <5>厮徒:勤杂兵 <6>效实:以割地之实,表示忠诚

周书曰<1>:‘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将用斧柯<2>’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一意,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秦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

注释

<1>周书:即周逸书,旧题汲冢周书主要记录周代政令汉书·艺文志周书七十一篇 <2>四句引文自周书·和寤解以草木作比,意思是说草木滋长出微弱的嫩枝时不去掉它,等长得粗壮后再想去掉它,只好用斧头了緜緜,微弱蔓蔓,滋长延伸的样子毫釐,通“毫厘”细微之意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因东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1>,五家之兵<2>,进如锋矢<3>,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偿倍泰山<4>,绝清河<5>,涉勃海也临菑中七万户,臣窃度之<6>,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7>,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8>临菑之涂<9>,车毂击<10>,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12>,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奉,臣窃为大王羞之

注释

<1>三军:即全军周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齐国设上下三军 <2>五家之兵:指齐桓公时管仲所定的兵制,每五家为一轨,一家出一丁,五人为一伍,由轨长率之一说五家即五国 <3>锋矢:极言士兵勇猛凡捷,如锋如矢正义云:“齐军之进,若锋芒之刀,良弓之矢,用之有进无退” <4>倍泰山:史记会注考证云:“征山南之兵也,是亦一部” <5>绝:横渡 <6>窃度:私下推测,估计 <7>筑:古弦乐器名形如琴,十三弦 <8>六博:古代一种博戏蹋鞠:古代一种习武的游戏集解引刘向别録曰:“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而讲练之” <9>涂:同“途” <10>毂:车轴两端伸出车轮的部分连衽成帷:把衣襟连在一起形成帐幔衽,衣襟帷,帐幔 <12>袂:衣袖

“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当,不出十月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1>,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2>,骑不得比行<3>,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4>,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5>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

注释

<1>倍:通“背”背向 <2>方轨:两车并行 <3>比行:两马齐进比,并列 <4>狼顾:狼性多疑,唯恐突袭,走路时常回顾以比喻秦有后顾之忧 <5>恫疑虚猲:虚张声势,恐吓威胁猲通“喝”

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齐王曰:“寡人不敏<1>,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2>今足下以赵王诏诏之,敬以国从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

注释

<1>不敏:不才自谦词<2>余教:剩余的教诲敬重客气之言

“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

“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后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蚤孰计之<1>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2>,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3>故从合则楚王<4>,衡成则秦帝<5>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6>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7>,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8>今主君欲一天下<9>,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注释

<1>蚤:通“早” <2>厉兵:磨砺兵器厉,通“砺”兵,兵器 <3>橐:骆驼厩:牲畜栏 <4>王:统一天下,成就王业 <5>帝:称帝 <6>雠:仇人,仇敌 <7>反人:返回秦国并洩露消息的人反同“返” <8>县(xuán,玄)旌:悬挂在空中的旗子县,同“悬”悬挂旌,古代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终薄:着落,安顿 <9>一:统一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1>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2>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3>,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4>”嫂委蛇蒲服<5>,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6>”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7>,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8>,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9>

注释

<1>疑(nǐ,你):通“拟”比拟,拟比 <2>郊劳:到郊外迎接慰劳<3>昆弟:同母所生的兄弟 <4>前倨而后恭:前时傲慢,后时恭敬形容对人态度改变倨,傲慢 <5>委蛇:也作“逶迤”伏地曲行而进蒲服:同“匍匐”伏地膝行 <6>季子:其嫂呼小叔为季子一说苏秦的表字 <7>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郭,外城 <8>望:埋怨,责怪 <9>窥:窥探十五年:卷七十张仪列传载张仪说楚怀王谓秦“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说赵武灵王亦谓“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说秦昭王亦云“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或谓此皆策士游说之辞,于史不合按考之秦本纪及有关“世家”,秦与东方六国虽然也有战争,但基本上无大的战事,并非都是策士夸大之辞

其后秦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欲败从约魏伐赵,赵王让苏秦<1>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2>,遂约六国从<3>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4>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5>,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6>,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7>:“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已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8>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于是乃归燕之十城

注释

<1>让:责备,责怪 <2>资:资助,帮助 <3>从:合纵从通“纵” <4>吊:对受灾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 <5>乌喙:一种毒植物,即乌头 <6>雁行:大雁飞行有序,或成“一”字形,或成“人”字形,这里以喻是在前面的行列敝:通“蔽”遮挡,掩蔽 <7>愀然:神情变得凄怆而严肃 <8>石交:指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友谊或友人

人有毁苏秦者曰:“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苏秦恐得罪,归,而燕王不复官也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1>,无有分寸之功,而王亲拜之于庙而礼之于廷<2>今臣为王却齐之兵而(攻)得十城<3>,宜以益亲,今来而王不官臣者<4>,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王之福也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且臣之说齐王,曾非欺之也臣弃老母于东周,固去自为而行进取也今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一宿于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5>,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进取于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6>,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却齐之强兵哉臣所谓以忠信得罪于上者也”燕王曰:“若不忠信耳<7>,岂有以忠信而得罪者乎”苏秦曰:“不然臣闻客有远为吏而其妻私于人者<8>,其夫将来,其私者忧之,妻曰‘勿忧,吾已作药酒待之矣’居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举药酒进之妾欲言酒之有药,则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则恐其杀主父也于是乎详僵而弃酒<9>,主父大怒,笞之五十<10>,故妾一僵而覆酒,上存主父,下存主母,然而不免于笞,恶在乎忠信之无罪也夫€臣之过,不幸而类是乎!”燕王曰:“先生复就故官”益厚遇之

注释

<1>鄙人:鄙陋的人自我谦辞 <2>庙:宗庙古代帝王供祀祖宗的所在 <3>却:退却 <4>官:授官 <5>嗣:继承人,接续人 <6>期:约定的时间引申为约会 <7>若:你 <8>私:私通,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9>详僵:假装仆倒详,通“佯”,假装僵,仆倒 <10>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臂腿的刑罚€恶:哪里,怎么

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苏秦恐诛,乃说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1>,而在齐则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为<2>”于是苏秦详为得罪于燕王而亡走齐<3>,齐宣王以为客卿<4>

注释

<1>重:地位提高 <2>唯:听从的样子,任凭的意思 <3>亡:逃 <4>客卿:请别国人在本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

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1>,欲破敝齐而为燕<2>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3>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于徇于市<4>,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5>,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注释

<1>高:使……增高大:使……加大苑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 <2>破敝:使……衰败 <3>殊:死此指虽未即死,已是致命伤 <4>车裂:以车撕裂人体俗称“五马分尸”徇:示众 <5>甚矣:太过分了啊

苏秦既死,其事大泄齐后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1>,亦皆学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2>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3>至于邯郸,所见者绌于所闻于东周<4>,臣窃负其志<5>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子所谓明王者何如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6>,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7>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过<8>,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王曰:“夫齐者固寡人之雠,所欲伐也,直患国敝力不足也子能以燕伐齐<9>,则寡人举国委子<10>”对曰:“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韩魏,韩魏重且苟所附之国重<11>,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齐,长主而自用也<12>南攻楚五年,畜聚竭<13>西困秦三年,士卒罢敝<14>北与燕人战,覆三军,得二将然而以其余兵南面举五千乘之大宋<16>,而包十二诸侯<17>此其君欲得,其民力竭,恶足取乎!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入师则兵敝矣<18>”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长城距防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距防,恶足以为塞!且异日济西不师<19>,所以备赵也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已役矣,封内敝矣<20>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21>,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彼将有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而苏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苏厉燕质子为谢,已遂委质为齐臣<22>

注释

<1>遂:这里指功成名就,遂顺心愿 <2>袭:因袭,继承故事:旧事,旧业 <3>耨:锄草的农具干:求,求取 <4>绌:不足,不如 <5>负:担负起,承担起 <6>务:必须,一定<7>谒:说明,告诉,陈述 <8>计过:策略的错误 <9>子:您表示敬意 <10>举:全委:委托,托付<11>苟:如果,假如 <12>长主:年高位高或辈份高的君主自用:自以为是,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13>畜聚竭:积聚已尽畜,同“蓄”积聚,储蓄 <14>罢敝:羸弱疲困罢,通“疲”疲乏疲劳指士卒年老体弱 <15>以上二句的意思是,齐覆灭三军,而燕失二将 <16>举:此指大败用“举”字是夸张之言 <17>包:吞并,囊括十二诸侯:指邹鲁等小国 <18>入师:当作“久师”长时间作战 <19>异日:往日,从前不师:即不役每役免于征发 <20>封内:封地境内 <21>从子:侄子毋弟:同母所生的弟弟质:作为保证的人,即人质 <22>委质:古人相见,必执贽为礼,如卿以羔,大夫以雁等一说“质”为形体委质,人臣拜见人君时屈膝委体于地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苏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1>齐使人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秦必不受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不信齐王与苏子也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秦信齐,齐秦合,泾阳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东苏子<2>,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齐秦不合,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于是出苏代代之宋,宋善待之

注释

<1>执:拘捕 <2>东苏子:让苏代回东方去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1>: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2>,名卑而权轻奉万乘助齐伐宋,民劳而实费夫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3>,雠强而国害: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4>然且王行之者,将以取信于齐也齐加不信于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计过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5>北夷方七百里<6>,加之以鲁卫,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注释

<1>遗:赠给,致送 <2>寄质于齐:燕前有一子质于齐 <3>肥:壮,壮大 <4>大败:失大策,坏大事 <5>益一齐:使齐国得益于一倍的国力 <6>方:纵横面积

虽然,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紫<1>,败素也<2>,而贾十倍<3>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注释

<1>齐紫:齐国的紫衣当时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 <2>败素:破旧的白缯 <3>贾十倍:商人为牟利,以破旧百缯染为紫色,可获十倍之利贾,通“价(價)”,价格

今王若欲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则莫若挑霸齐而尊之<1>,使使盟于周室<2>,焚秦符<3>,曰“其大上计,破秦其次,必长宾之<4>”秦挟宾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国为功<5>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之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燕赵不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高陵君先于燕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立三帝以令于天下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愿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愿,燕赵弃齐如脱躧矣<6>今不收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王不从,是国伐也<7>诸侯赞齐而从之,是名卑也今收燕赵,国安而民尊不收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必若刺心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若言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

夫取秦,厚交也代齐,正利也尊厚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

注释

<1>挑:挑动,怂恿 <2>周室:周王室朝廷 <3>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4>宾:通“摈”遗弃,排斥 <5>惮:害怕,畏惧 <6>脱躧(xǐ,喜):像脱掉鞋子一样方便躧,古代一种拖鞋 <7>国伐:国被攻伐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久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1>:“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正告天下<2>

注释

<1>约:阻止 <2>正告:明白郑重地告知

“告楚曰:‘蜀地之甲<1>,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智者不及谋,勇士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2>王乃欲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故,十七年事秦

注释

<1>甲:古代士卒穿的革制护身衣,以此指代军队 <2>射隼:比喻行动捷速隼,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鹘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大行<1>我起乎宜阳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2>我离两周而触郑<3>,五日而国举<4>’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注释

<1>大(tài,态)行:即太行大,同“太” <2>繇:震撼,动摇 <3>离:经历此指通过,穿过 <4>国举:占领整个国家举,攻克,夺取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我下轵,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锬戈在后<1>,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注释

<1>锬(xiān,先)戈:锋利兵器 编者按:集解徐广曰:“由冉反(音掩)”正义刘伯庄曰:“音四廉反,利也(音闲)”又集韵韵会正韵以冉切,音琰(yǎn)利刃也史记·苏秦传錟戈在后錟,由冉反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象]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1>,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秦欲攻韩,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离]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2>,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鄳厄,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鄳厄为楚罪

注释

<1>绝:遥远 <2>重:敬重,推崇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已得讲于魏<1>,至公子延<2>,因犀首属行而攻赵<3>

“兵伤于谯石,而遇败于阳马,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弟穰候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4>

“适燕者曰‘以胶东’<5>,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鄳厄’,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剌蜚<6>,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龙贾之战<7>,岸门之战<8>,封陵之战<9>,高商之战<10>,赵庄之战<11>,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12>,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13>西河之外,上洛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也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也

注释

<1>讲:和解,媾和 <2>至:当作“质”作人质 <3>属行:连兵相续属,相连属行,行列指军队 <4>嬴:通“赢”获胜舅与母:指穰候与宣太后 <5>适(適)(zhé,音哲):此通“谪”谴责,惩罚 <6>剌蜚:比喻用兵捷速,易于取胜蜚,小飞虫一说当作“韭”剌韭,犹如割菜 <7>龙贾之战:魏襄王五年(前314),秦惠王派公子卬攻魏,大败龙贾军于雕阴见卷四十四魏世家,卷五秦本纪 <8>岸门之战: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一年(前314),秦在岸门大败韩军见卷五秦本纪卷四十四魏世家 <9>封陵之战:魏哀王十六年(前303),在封陵,秦军大败魏军魏世家略及其战 <10>高商之战:战事不详秦本纪载有庄襄王三年攻魏高都并拔之事<11>赵庄之战:卷五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二年(前313),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卷四十三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十三年秦攻占蔺,“虏将军赵庄”,卷十五六国年表载同,在赵国栏赵世家又载,赵肃候二十二年“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赵蔺离石正义在赵武灵王“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句下谓“本一作‘茈’”本传集解取赵肃候二十二年载,谓“赵庄与秦战败,秦杀赵庄河西”综此,“赵庄”之战还须另考 <12>三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魏三家大夫所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 <13>死秦之孤:抗秦战争中死者的遗孤

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于燕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1>,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2>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注释

<1>不:相当于“否” <2>宗:推重,尊崇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1>而苏秦被反间以死<2>,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3>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4>,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固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5>

注释

<1>权变:机变,随机应变 <2>反间:利用间谍离间敌人内部,使其落入自己的圈套 <3>讳:回避,顾忌 <4>闾阎:指民间 <5>蒙:受,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