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事:做事。②中(zhònɡ):符合。③死而见说(yuè)乎周:武王灭商后,曾封比干之墓以表彰他的忠义,所以说“死而见说乎周”。④五人:周武王的五个辅臣,即周公旦、召公夷、太公望、毕公高、苏公忿生。⑤黄钺: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斧。白羽、黄钺都是古代的仪仗。⑥由余:祖先为晋人,亡入西戎,后归附秦穆公,辅佐穆公霸西戎。⑦达:通晓。⑧二八:二列,每列八人。⑨其义不行:遗女乐良宰使戎王迷乱,并使其君臣不和,这是不义的事,所以蹇叔不做。⑩雪殽之耻: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晋殽之战后三年),秦伐晋,取晋地,并埋葬死于殽的秦军尸骨,起土为坟。“雪殽之耻”即指这件事。叔虎:晋大夫,即下文的郤子虎。姓郤,名豹,字叔虎。东郭蹇:齐大夫,姓东郭,名蹇。子事非子之事:第一个“事”字为动词,做。第二个“事”字为名词,指按职分应做的事。其任:指适于担任各种政事的人。敷:陈说。徙:指离开百里奚处。行:施行。罪:惩罚。乡(xiànɡ):向,趋向。赵衰:晋大夫,曾从晋文公出亡,谥成子。末:末节,这里指遵照命令去实施的人。因:接续,承袭。
贤明的人做事,即使使地位尊贵也不随意而行,即使为君主所听信也不借以谋私,一定要合于事理才行动,符合道义才去做。这是忠臣的德行,是贤明的君主所赏识的,不肖的君主所厌恶的。不肖的君主并不是厌恶忠臣的声音。他们虽然不肖,喜欢忠臣的声音跟贤君还是相同的,但实际做起来却跟贤君不同。实际行动不同,所以他们的功名祸福也就不同。实际行动不同,所以伍子胥被阖闾赏识,却被夫差厌恶;比干活着时被商厌恶,死后却受到周的赞赏。周武王率大军伐纣,到了殷都郊外,袜带掉了下来。当时他的五个辅臣都在身边陪侍,没有一个人肯替他把带子系上,他们说:“我是来侍奉君主的,并不是替他系带子。”武王左手放下白羽,右手放下黄钺,自己费力地把带子系上了。后来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这正是五个人成为王者辅臣的原因,也正是不肖的君主所不能容忍的。”由于忠正耿介的臣民在,所以天子有时不能胜过小民,占有天下有时不能胜过一个普通国家。秦穆公见到戎国的由余,很赏识他,想把他留下。由余不答应。穆公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蹇叔。蹇叔说:“您去把它告诉内史廖。”内史廖听了,回答说:“戎人不懂得音乐和美味,您不如把这些东西送给他们。”穆公就把两队女乐和高明的厨师送给了戎人。戎王十分高兴,神魂颠倒,任意胡为,饮酒昼夜不止。由余多次劝谏不听,一怒之下归附了秦穆公。蹇叔并不是不能做内史廖做的事,而是他所遵守的道义不允许这样做。秦穆公能让臣下时时坚持自己应遵守的道义,所以能洗刷殽之战的耻辱,把疆土向西开拓到雍州。秦穆公任百里奚为相国。这时,晋派叔虎,齐派东郭蹇出使秦国,公孙枝请求会见他们。穆公说:“请求会见客人,这是你职分内的事吗?”公孙枝回答说:“不是。”穆公又说:“是相国委派你了吗?”回答说:“没有。”秦穆公说:“这样看来,你是要做不该你做的事。秦国偏僻荒远,处于戎夷之地,即使是事事都有专职,人人备守其责,仍然怕被诸侯耻笑,而现在你竟然要做不该你做的事!下去吧!我要对你的罪过审理惩治!”公孙枝出朝,到百里奚那里陈述事情的原委。百里奚替他向穆公求情。穆公说:“这样的事是相国该过问的吗?公孙枝没有罪的话,有什么必要求情?要是有罪的话,求情又有什么用?”百里奚回来,回绝了公孙枝。公孙枝转而又到闹市中去陈诉。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罚。确定官员的名分职守,这是古人实行法治的方法。如果秦穆公已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他称霸西戎,岂不是情理之中的吗?晋文公将要伐邺,赵衰向文公建议胜邺的方法。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伐邺回来,文公准备赏赐他。赵衰说:“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要赏赐末节呢?如果赏赐末节,那么有参战的将士在;如果赏赐根本,那么我的建议是从郤子虎那里听来的。”文公召见郤子虎,说:“赵衰建议胜邺的方法,现在邺已被战胜,我要赏赐他,他说:‘我是从子虎那里听来的,请赏赐子虎。”,郤子虎说,“事情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我只不过是个谈了几句话的人。”文公说:“你就不要推辞了。”郤子虎不敢坚决推辞,这才接受了赏赐。凡是行赏,赏赐的范围应该越大越好,范围大,得到的帮助就多。如今郤子虎并不是直接进言的人,而仍然赏赐到他,这是疏远的人为君主竭尽才智的原因。晋文公在外流亡很久,回国后继承的又是大乱以后的残破局面,但仍能凭这种条件成就霸业,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